第289章 丘刘诸儒学案(全氏补本)(2)

中教官选,调温州教授,范物以躬,出入冠带惟谨。日与学者周旋,讲明为学之要,务在笃实,毋溺浮华。学者日益归心,争执经席下。里居贤士大夫称美一辞,相与定交。公亦虚心叩击,甚于饥渴。于是学问之源委,治道之纲目,制度之沿革,靡不研究,胸中之蕴日富。秩满,诸公饯送之。公请益焉,或告之曰:「前辈有云:『拆破藩篱即大家。』君之藩篱,不忧不拆,直恐过甚耳。」公正色曰:「某于无利害事则拆,有利害事则否。」闻者悚服。

修淳熙法,议者欲降太学释奠为中祀与右学等,公曰:「乘舆临幸,于先圣则拜,武成惟肃揖,厥礼异矣,祀可均敌乎﹖」遂得无变。

迁宗正丞,对延和殿,言:「天下之大患,每起于细微,汉之党锢,始于南北二部之谣,唐之朋党,始于二三士大夫不得志之徒。今朝廷清明,岂复有此!然端倪已见,不敢不言。夫道者,天下之所通行;学者,士君子之所当务。秦、汉而下,此道不明,论说相夸,去本逾远。国家累圣传授,丕阐大原,名儒间出,究极微旨,然后语道者不涉于异端,为学者不至于无用。陛下得执中之传,体克己之仁,严谨独之戒,笃正心诚意之学,躬行此道于上,而士大夫讳言于下,凡端谨好修,谈论经理者,例指之为伪学,不谓圣世乃有此风。《诗》曰:『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士大夫自相倾轧,为害最大,惟人主能用中,然后可以消弭。」谓:「宜明诏中外,咸推无竞之心,勿徇偏曲之见,精白一意,以仰承人主之休德。」

会雷雪交作于仲春之月,应诏条陈阙政,言:「疏远之臣,惟愿陛下之忧勤;亲密之臣,惟愿陛下之逸乐。忧勤则幽枉必达,下情得通,而膏泽及民矣。逸乐则伺候颜色,干求恩泽,而私意得行矣。陛下自雷雪之变,忧形玉色,宵旰兴叹,度数日间,干请必希。以是推之,圣心忧勤,恩幸自远。诚能日谨一日,宸襟泰然,渊静鉴明,其视燕游之惑,岂不相千万哉!」又曰:「今朝行不闻直声,而或以多言见黜,士气消沮,无敢论事,岂国家之福哉!臣愿陛下开忠直之路,窒宣谕之门,遇灾而惧,不讳尽言,力行消弭之道。」迁起居郎,直前奏事,言:「进德可以养生,养生可以进德。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气不可过盛,亦不可过弱,惟得其中,则养生之要,心广体胖,神气舒畅,虽有阴阳之寇,岂能为吾害哉!」

公夙昔诵顾恺之之言曰:「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惟应恭己守道,信天任运。而闇者不达,妄意侥幸,徒伤雅道,无关得丧。」每以此语为持循之要,掖垣琐闼,风节凛然,所养者固矣。洎为执政,不忘斯言,终身途辙,有一无二,遵乎正道而已。行险诡遇,而他歧是适,公所不为也。

榜书斋以「攻媿」,曰:「人患不知其过。知之而不能改,是无勇也。自号为攻媿主人,小有过差,不敢自恕,期至于无媿之可攻。」铭诸座右曰:「逆境进德,顺境误人。」

献肃柴南溪先生中行

柴中行,字与之,余干人。以儒学显。绍熙元年进士,授抚州军事推官。权臣韩侂冑禁道学,运司移檄,令自言非伪学,先生奋笔曰:「自幼习读程氏《易传》,如以为伪,不愿考校。」士论壮之。调江州学教授,广西转运司辟为干官,帅将荐之,使其客尝先生,先生正色曰:「身为人师,而称人为恩主、恩帅,心窃耻之。毋污我!」迁太学博士,谓太学风化,首童子科。覆试冑子,有挟势者,先生言于长,守法无秋毫私。迁太常主簿,转军器监丞。出知光州,治行为淮右最。迁西京转运使兼提刑。改直秘阁、知襄阳兼京西帅,仍领漕事。江陵戎司移屯襄州,兵政久弛,先生考覆军实。迁江东转运司判官,旋改湖南提刑,贪吏豪家,一绳以法。入为吏部郎官,多所启沃,遇事持正,不为势屈。擢宗正少卿,疏请收揽大权。又言:「臣下纳说,非观望则希合,非回缓则畏避,而面折廷诤之风,未之多见,此任事大臣之责也。」调秘书监、崇政殿说书,极论「往年以道学为伪学者,欲加远窜,杜绝言语,使忠义士箝口结舌,天下之气岂堪沮坏如此」!又论内治外患,辨君子小人,「愿明诏大臣,绝私意,布公道」。进秘阁修撰、知赣州军事。踰年,请老以归,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之上。时从游若东涧汤伯纪、双峰饶伯舆等数百人,因称之曰南溪先生。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卒,赠通议大夫、宝章阁待制,谥曰献肃。所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蒙说》。(参史传。)

(梓材谨案:先生之谥,谢山《序录》作献肃。及言三汤源流,又称柴宪敏云。三汤之学,并出于宪敏,固朱学也。)

攻媿讲友

清献崔菊坡先生与之(父世明。)

崔与之,字正之,增城人。父世明,博学,精于医。先生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中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先生始。累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时安丙握蜀重兵久,每忌蜀帅之自东南来者,至是独推诚相与。丙卒,诏尽护四蜀之师,开诚布公,兼用吴、蜀之士,拊循将士,人心悦服。蜀知名士若家大酉、游似、李性传、李心传、度正之徒皆荐达之。召为礼部尚书,又除参知政事,进右丞相,皆辞不就。卒,追封南海郡公,谥清献。先生历仕四十七年,清风高节,屹然师表,未尝沾一弹墨。尝书座右铭曰「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其卒也,遗戒不得作佛事。(参史传。)

(梓材谨案:先生与攻媿友善,号菊坡。见王氏《困学纪闻》。真文忠公自箴「量未若南海之宽」。原注又案,魏鹤山《简州三贤祠记》云:「成都之天庆观、仙游阁,故有张忠定公绘像。嘉定十三年,南海崔公与之来守成都,刘文节公一见异之,语人曰:『是宜配忠定与赵清献公。』崔公之门人洪咨夔等,乃即忠定之次,图赵、崔二公而并祠焉。」据此,则先生之谥宜与赵公同矣。)

南溪学侣

柴蒙堂先生中守

柴中守,号蒙堂,南溪之弟。进贤罗晋君早从之学。(参《刘后村集》。)

(梓材谨案:《刘宝山厚南行状》以蒙堂为中行之号,盖误。)

柴强恕先生元裕

柴元裕,字益之,余干人。通五经,尤长于《易》,以穷理尽性为本。四方从学者众,汤伯纪汉、饶伯舆鲁、李纯甫伯玉皆其门人。所著《春秋》、《尚书》、《论语解》,《易系辞》、《中庸》、《大学说》,《宋名臣传题》。所居斋曰「强恕」,门人称曰强恕先生。(参《饶州府志》。)

(梓材谨案:《万姓通谱》以先生为元佑,殆以字近而囗。又案:《袁蒙斋集》称强恕、南溪、蒙堂曰「三柴」。南溪名中行,蒙堂名中守,则强恕必南溪传所谓中立者矣,元裕盖其改名尔。)庆元之学

正惠林先生大中

林大中,字和叔,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知金溪县。郡督输赋急,先生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禅,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言:「进退人才,当观其趣向之大体,不当责其行事之小节。趣向果正,虽小节可责,不失为君子;趣向不正,虽小节可喜,不失为小人。」又论:「今日之事,莫大于雠耻之未复。此事未就,则此念不可忘。此念存于心,于以来天下之才,作天下之气,倡天下之义。此义既明,则事之条目可得而言,治功可得而成矣。」陈贾以静江守臣入奏,先生极论其「庸回亡识,尝表里王淮,创为道学之目,阴废正人。傥许入奏,必再留中,善类闻之,纷然引去,非所以靖国。」命遂寝。守侍御史兼侍讲。知潭州赵善俊得旨奏事,先生上疏劾善俊,而言宗室汝愚之贤当召。上用其言,召汝愚而出善俊与郡。既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辞不拜,乃除直宝谟阁。初,占星者谓朱晦庵曰:「某星示变,正人当之,其在林和叔邪﹖」至是,晦庵贻书朝士曰:「闻林和叔入台,无一事不中的,去国一节,风义凛然,当于古人中求之。」寻命知宁国府,又移赣州。宁宗即位,召还,试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寻兼侍讲。知阁门事韩侂冑来谒,先生接之,无他语,阴请内交,先生笑而却之,侂冑怨由此始。改吏部侍郎,不拜,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丐祠,得请。给事中许及之缴驳,遂削职。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及侂冑诛,即召见,试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卒,谥正惠。先生清修寡欲,退然如不胜衣,及其遇事而发,凛乎不可犯。自少力学,趣向不凡。所著有奏议、外制、文集三十卷。(参《史传》。)

忠公游先生仲鸿

游仲鸿,字子正,南充人。淳熙初进士,知中江县。制置使京镗等荐之,召赴阙,宰相赵忠定甚重之。时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先生遗忠定书,陈宗社计。及孝宗登遐,遂赞定大策,后知嘉定,有政绩。卒,谥曰忠。(参《姓谱》。)

修撰赵西林先生巩

赵巩,字子固,钱塘人。干道八年进士,官秘阁修撰,知扬州。尝奉使金,金主问《皇帝清问下民赋》非所作乎﹖叹服其文学。从游者甚众,号西林先生。庆元禁伪学,入党籍。(参《咸淳临安志》。)

宗卿门人

通奉史先生宾之

史宾之,鄞县人,忠定之孙,而忠宣之子也。朝议大夫、直敷文阁、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少事丘文定公。以政事称,亦为郡太守。赠通奉大夫。(参《清容居士集》。)

后溪门人

丞相游克斋先生似

游似,字景仁,南充人。嘉定十四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入侍经幄。帝问贞观治效何速如是,对曰:「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或谓霸图速而王道迟,不知一日归仁,期月已可,王道曷尝不速!」淳佑中,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自南充伯进爵国公。卒,赠少师。子汶。

(云濠谨案:先生号克齐。见刘后村《看详薛氏孔子集评进状》。)

(梓材谨案:先生传本在《鹤山学案》,为鹤山门人,然考先生乃庆元党案忠公仲鸿之子。鹤山序忠公《鉴虚集》,言:「守潼川,获交公之子似,除馆舍之。」似先生特馆于鹤山,未必在弟子之列。又案:先生序鹤山《师友雅言》云:「尚忆嘉定十有四载,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闻诸友读《易》,考旧说,切磋究之。」又云:「余因及往岁侍后溪先生。先生谓刘侍郎招美,劝阅注疏,以为不先此而立谕,恐徒高明而不实。公深然之。」据此,则先生本后溪门人,而于鹤山特其学侣,故于序尾亦未自称门人也。)

忠文周先生端朝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攻媿门人

监岳孙先生枝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朝奉史先生守之别见《慈湖学案》。

南溪门人

文元饶双峰先生鲁别为《双峰学案》。

通直汤存斋先生千

郡守汤晦静先生巾

侍郎汤息庵先生中并为《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文清汤东涧先生汉(别见《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菊坡门人

忠文洪平斋先生咨夔

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人。嘉定二年进士,授如主簿,寻试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楼攻媿赏识之。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应博学宏词科,直院夏庄举自代。崔清献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通判成都府。清献为制置使,首檄先生自近,辞曰:「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乃一未有闻而先及门生、故吏,是示人私也。」卒不受,惟以通判职事往来效忠,蜀人高之。还,为秘书郎,迁金部员外郎。会诏求直言,慨然曰:「吾可以尽言悟主矣。」其父见其疏,曰:「吾能吃茄子饭,汝无忧。」史弥远读至「济王之死,非陛下本心」,大恚,掷于地。转考功员外郎。转对,言李全必为国患。于是台谏交论,鑴二秩。读书故山,七年而弥远死,帝亲政五日,即以礼部员外郎召。入见,乞养英明之气,及论君子小人之分。帝问今日急务,对以「进君子而退小人,开诚心而布公道」。且言「在陛下一念坚凝」。翌日,与王实斋遂并拜监察御史。先生感激知遇,疏言:「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改元端平,时登进诸儒,以广讲读、说书之选。先生言圣学之实,所当讲明而推行者有六:一,亲睦本支;二,正始闺门;三,警肃侍御;四,审正邪用舍;五,储养文武之才;六,忧根本,无生事边功。擢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文忠德秀同知贡举。历进刑部尚书,加端明殿学士,卒。特赠两官,谥忠文。其遗文有《两汉诏令钞》、《春秋说》、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于世。(参史传。)

(梓材谨案:《魏鹤山集》洪氏《天目山房记》盖为先生而作。)

蒙堂门人

罗先生晋君别见《槐堂诸儒学案》。

强恕门人

文元饶双峰先生鲁别为《双峰学案》。

文清汤东涧先生汉别见《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尚书李斛峰先生伯玉

李伯玉,字纯甫,余干人。端平二年,进士第二,授观察推官。召试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改校书郎,历官至权礼部尚书兼侍读。贾似道专国柄,度宗以先生旧学,进之卧内,相对泣下,欲用以参大政,似道忌之,寻病卒。所著有《斛峰集》。(参史传。)

游氏家学

丞相游克斋先生似见上《后溪门人》。

克斋家学后溪再传。

提刑游先生汶

游汶,字鲁望,丞相似之子。蜀乱后,寓居德清。累官江东、江西提刑。贾似道当国,罢官家居。入元,有荐为福建总管者,不就,书其布袍之背曰:「前宋遗民,无寒暑衣之。」

洪氏门人菊坡再传。

教授程先生掌别见《鹤山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