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屏山鸣道集说略(全氏补本)(3)

董文甫,字国华,潞州人也。以进士累官司直,后为河南府治中。醇谨笃实,循循当道,不喜高远奇异。其于《六经》、《语》、《孟》之书,一章一句,皆深思而有得,必以力行为事,不徒诵说而已。其所为文,亦皆论道者居多。晚年,自称无事老人,然稍参老、佛二家。临终,豫知死期,斋沐而逝,时人异之。子安仁,传其学。

屏山门人

御史雷季默先生渊

雷渊,字希颜,浑源人。幼丧父,以孤童入太学,读书昼夜不休,虽贫甚,不以介意。从李屏山游,遂知名。俄中高第,官至监察御史,弹劾不避贵臣。(参《归潜志》。)

(云濠谨案:先生别字季默。)

翰林宋先生九嘉

宋九嘉,字飞卿,夏津人也。(云濠案:《归潜志》云:「从屏山游。」元氏《屏山传》亦云:「李经、宋九嘉皆从之游。」)文章有奇气,学宋祁,与雷渊、李经埒。以进士累官右巡院使,入翰林。先生所历,甚着风釆,以不能事权要,累蹶。晚得风疾,遭乱北归,道病卒,犹未五十。性不喜佛,虽与屏山以文相契,而时与之争。在关中有杨奂者,赴举,贻书屏山荐之曰:「杨郎佳士,往见吾兄,慎无以佛、老缦之。」

(云濠案:知不足斋校《归潜志》云:「三句似有脱误。」)屏山出其书示人,以为笑,以为挺特守道不回之士。

(梓材谨案:《金史》先生本传云:「少游太学,有能赋声。长从李纯甫读书。」又言其「没于癸巳之难」。)

太学张先生

张,字伯玉,许州人,运使伯英弟也。初入太学,有声。从李屏山游,雅尚气任侠,不肯下人。再举不中,遂辍科举。(参《归潜志》。)

州倅李先生经

李经,字天英,锦州人。少有异才,入太学肄业。屏山见其诗,盛称诸公间。再举不第,拂衣归。(同上。)

(梓材谨案:《金史》先生本传云:「朝议以武功就命倅其州,后不知所终。」)

王先生权

王权,字士衡,真定人,又名之奇。从屏山游,屏山称之。为人跌宕不羁,博学,无所不览。(同上。)

张谷英,字仲杰,赵州人。擢经义高第。从屏山诸公游,为文以多为胜。尝为南顿令。从军数年,入为省掾大理司直。自号无着道人。(同上。)

雷宋同调

主簿周放翁先生嗣明

周嗣明,字晦之,真定人,名士德卿从子。先生为人有学,长于议论,自号放翁。屏山尝为作《真赞》,与雷、宋、张、李辈颉颃。(同上。)

(梓材谨案:先生尝主涑水簿。)

滏水门人

翰林张先生邦直

张邦直,字子忠,河南人。少工词赋,尝魁进士。平阳南渡,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在馆五六年。从赵闲闲亦游。性朴澹,好学,尤善谈论,人多爱之。闲闲本注《太玄》,先生尝言亲受于关中,罗子明因相与讲辩甚久。俄丁母艰,出馆居南京。从学者甚众,束修惟以市书。恶衣粝食,虽仕宦,如贫士也。同年如雷、宋诸人,皆以声名意气相豪,先生独恬退以学自乐。正大初,刘蓬门入翰林,先生从之游。后蓬门下世,有挽诗为诸公所称。(同上。)

蓬门家学

进士刘神川先生祁

刘祁,字京叔,御史从益子。以文与元裕之齐名,亦见赏于滏水诸公。传其父学,终身不谈佛。《归潜志》,其所作也。

(云濠谨案:《归潜志》十四卷,以所居之堂为名。谢山《鲒琦亭集外编》有《读归潜志》,语论与元遗山互委撰崔立碑事。)

(梓材谨案:先生所著又有《神川遯士集》二十二卷。《处言》四十三篇。少举进士,不第。后魁南京。卒年四十八。见《王秋涧集》。)

御史刘归愚先生郁

刘郁,字文季,御史从益次子,亦名士。中统元年,肇建中省,辟左右司都事。

出尹新河,召拜监察御史。能文,工书翰,别号归愚。卒年六十一。(参《王秋涧集》。)

蓬门门人

翰林张先生邦直(见上(《滏水门人》)。)

隐君王先生郁

王郁,字飞伯,初名青雄,大兴府人也。少居钓台。家素富,赀累千金,遭乱,荡散无几,先生殊不以为意,发愤读书。是时,学者惟事科举时文,先生为文一扫积弊,专法古人。最早为麻征君九畴所赏,其后潜心述作,未尝轻求人知。去钓台,放游四方。又移隐陉山,覃思古学。正大五年,游京师。明年,以两科举进士不中,西游洛阳,放怀诗酒,尽山水之欢。先生平日好议论,尚气,自以为儒中侠。其论学孔氏能兼佛、老,佛、老为世害,然有从事于孔氏之心,学者徒能言,而不能行,纵欲行之,又皆执于一隅,不能周。故尝欲著书,推明孔氏之心学。又别言之、行之二者之不同,以去学者之郁。其论经学,以为宋儒见解最高,虽皆笑东汉之传注,今人惟知蹈袭前人,不敢谁何,使天然之智识不具,而经世实用不宏,视东汉传注尤为甚。亦欲著书,专与宋儒商订。其论为文,以为近代文章为习俗所蠹,不能遽洗其陋,非有绝世之人,奋然以古作者自任,不能唱起斯文。故尝欲为文,取韩、柳之辞,程、张之理,合而为一,方尽天下之妙。其论诗,以为世人皆知作诗,而未尝有知学诗者,故其诗皆不足观;诗学当自三百篇始,其次《离骚》、汉、魏、六朝、唐人,过此皆置之不论,盖以尖慢浮杂,无复古体。故先生之诗,必求尽古人之所长,削去后人之所短。其论出处,以为仕宦本求得志,行其所知,以济斯民,其或进而不能行,不若居高养蒙,行道自适,不为世网所羁,颇以李白为则。先生受知最深者,曰樗轩完颜、闲闲赵秉文、刘从益、李献能、王若虚、麻九畴、史学优、程震、宋九嘉;其游从最久者,李汾、元好问、杜仁杰、雷管、刘源、杨奂、刘郁诸公;至于心交者,惟李冶、刘祁二人而已。八年,先生复至京师。十二月,遇兵难,京城被围,先生上书言事,不报。明年四月,围稍解。五月,先生挺身独出,远隐名山,不知所终。(参《归潜志》。)

(梓材谨案:神川《归潜志》又云:「正大初,余先子令叶,飞伯持诸公书来投,先子异其文,置门下,遂与余定交。」是先生可称刘氏门人也。又案:《金史》先生本传言其「挺身突出,为兵士所得」,又言其「径行无机防,为其下所忌,见杀」云。」)

雷氏家学(屏山再传)。

文穆雷先生膺

雷膺,字彦正,修撰渊子。幼孤,笃学,以文章称。中统初,为监察御史,首以正君心、正朝廷百官为言。累迁至江南浙西道按察使,致仕。征拜集贤学士。卒,谥文穆。(参《姓谱》。)

周氏门人

庶官王先生德元

王德元,字仲元,邢台人。金大安中,举经童第二人。既受官,又从常山周晦之先生学。岁壬辰,避兵至许,许人以为师,出其门者前后数十百人。先生为人,岂弟敦厚,与人言,必本于忠信;待朋友有礼,所与交,或死已久,岁时往抚其家,如生存;邻里有丧疾,皆亲捄问,无间贵贱,许人化之。年八十而卒。(参《道园学古录》。)

神川门人(蓬门再传)。

文忠郝陵川先生经(别见《鲁斋学案》。)

王氏门人(放翁再传。)

刘先生世安

张先生居礼(合传。)

郝先生守宁(合传。)

刘世安、张居礼、郝守宁,皆许人王仲元门人。仲元卒,葬诸姚范之村,而私心时祀之。(参《道园学古录》。)

附龙汝霖跋

《宋元学案》百卷,道光戊戌刊于浙江,后值夷变,版毁。道州何氏重刊于京师,旋灾于火。浙版后虽复刊,秘庋慈溪冯氏,世罕传购。去岁儿子璋计偕京师,令求是书,卒未得也。汝霖少承庭训,服膺性理之学。窃思宋、元以来,若闽、洛诸儒,犹有专书,自余诸老儒,闇修蓬户,抱遗订坠,其精卓坚苦,实有不朽之业,而生不求闻,没无党援,惟恃黄氏此编,捃摭百一,以传其心得,乃一再逢,遗书弗昌,岂无道坠之惧乎!

同志君子杨石泉中丞、龚云浦军门、吴诚斋方伯、苏子溪军门、储鹤翘都转、黄云岑都转、朱宇田廉访,张力臣方伯、黄子寿方伯、陶少云廉访,出资若干金,不足者汝霖益之,爰取李仲云都转所藏何氏本,属王君豫、胡子彝、子政分任校,翻刻传之。冀以发明道术,甄录遗贤,待后之有志于学者。

是书之外,又有鄞王氏《补遗》百卷,未及刊行,何氏求得之,与所刊版俱烬。海内藏书傥有副本,刻附此编以传,则尤黄氏之志也。

光绪己卯年七月望日,龙汝霖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