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企业文化的灵魂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良知,是一种对别人付出的回报。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拥有快乐温暖的人生,一个懂得感恩的企业才会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人自从有了生命的那天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并把我们抚养成人;感谢老师,是老师的无私奉献传道授业,才使我们从无知少年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感谢亲人朋友是他们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了关心与帮助;感谢同事,是同事在工作中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克难关;感谢领导,是领导的知遇之恩为我们的职业生涯照亮了方向……
太多的感谢需要表达,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感谢,不仅包括那些善意的,帮助过我们的人,还包括那些给我们制造了困难的人,是他们使我们在逆境中得到了成长与历练。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都有感恩的理由。
但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除却个人不懈的努力,与一颗感恩的心是分不开的。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高尚的情怀,一种获取温暖的前进动力,一种通向成功的温柔助力。
牛根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知恩图报的企业家。他的成功与他的感恩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81年,牛根生准备结婚。当时他的养父养母都已去世。颇有江湖义气、常常“有一毛钱散俩五分”的牛根生身无分文。
距离婚礼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厂长孙有亮把他叫过去了:“小牛,听说你要办事,你得买东西呀,有困难你就跟我打招呼啊。”
“不用了!”想都没想,年轻气盛的牛根生当场拒绝。
牛根生那时认为,老领导大概只是卖个人情,他估计我不会要才佯说借钱的。谁会借钱给我这个连父母都不在的人呢?
虽然牛根生嘴硬,但他太需要这个钱了。不好意思直接回去找,便打了个电话给孙厂长,理由也很坦率:对领导有看法,认为你借钱是假的。孙有亮听后,只说了一句话:“你现在过来拿吧。”
那天下着小雨,牛根生赶回工厂时,孙有亮厂长早站在厂房门口的屋檐下等着了,为了避免伤到牛根生的自尊,他有意避开办公室里的其他人,私下把钱交给牛根生。老厂长从裤袋里摸出一个活期存折交到牛根生手里:“拿去用吧,看够不够,用完了你再给我存上就行了。”
从没见过存折的牛根生打开一看,也不知道是多少,斗胆问:“是50块钱吗?”当得知是500元时,心中不觉一阵感动。回去的路上,他翻来覆去地把存折看了又看。要知道,当时他的月工资也就20块钱。
后来有人问孙厂长:假如牛根生赖了这笔钱不还,你怎么办呢?孙厂长回答说:“我非常相信他,他是一个视信誉比金钱更重要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朋友呢?”
出于对老厂长的感恩之心,牛根生努力工作。他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任劳任怨,不给奖金、不发加班费也干。别人上一个班,牛根生可以上两个班。有了新项目,别人只学本组的东西,他除了学习本组的,还把所有其他班组的内容也学了,因此,联动能力非常强。日久天长,牛根生成了老厂长手里的一张“王牌”,遇到什么难题,碰到什么“打”不下的“山头”,就派牛根生去。结果,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做不成的事。等老厂长1984年退休时,小牛已经负责整个车间了。老厂长1984年退休后,牛根生20多年来待他如生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牛根生说,他因为一个简单的“报答老厂长”的动机,最后不仅报答了全社会,最终也“报答了”自己,老厂长是引导他步入正轨的领路人。
蒙牛“内幕”:
蒙牛的独特节目
学习节:7月19日
将学习成果与半年工作成果相结合的一次团队分享共赢的节日。
感恩节: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
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是国际通行的感恩节。蒙牛将这一天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活动。
俗语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常怀感恩之心也就拥有了人类最微小也最不能丢失的美德,也就拥有了成功的基础。
1987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不得已冻结了员工的工资,公司上层希望借此能帮公司度过艰难的一年。当时公司里的所有员工都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一事实。他们普遍的态度是:公司一直待我不薄,现在是我回报公司的时候了。
几个月以后,老板发现这一年似乎比预想的要好得多,他决定不仅把原来所欠的工资补发给大家,还给每个人都加薪。仅补发加薪一项,每人就有400美元。
补发加薪采取现金发放的方式,每个人都看到桌上堆满了10美元的钞票,总共有125000张之多,足足堆了两英尺高。员工一个接着一个,每个人都走上前与老板以及公司的经理们握手,听他们说“感谢你对公司的理解”这句温暖人心的话语,然后拿着40张面值10美元一叠的崭新票子离开。
阿姆斯特朗的老板和全体员工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知恩图报是一种既利人又利己的美德。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就拥有了人生最重要的美德,生活最重要的智慧。
散财聚人,得人心者得天下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拥有的是无形资源,即使是在最失意的时候,这种无形的优越感,也会让得道者依旧站在高处俯瞰得失取舍。大德之人,懂得得失的因果,取舍的辩证。而失道者则不然,一味地追求得与取,最终只会迷失方向,等到众叛亲离之时,再幡然醒悟,已是为时已晚。
牛根生成长在一个苦难的家庭,他自小就从母亲那里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牛根生常说:“母亲嘱咐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从小牛根生就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对国家,对社会。
不管是在伊利期间,还是在他一手创办的蒙牛集团,都流传有牛根生散财的故事。
1990年,年轻的杨文俊刚刚结婚,需要拿出4000元购买住房,对于这个当时月工资只有40元的年轻人来说,4000元相当于他不吃不喝10年的工资,不啻一个天文数字。就在杨文俊为此犯愁的时候,牛根生给他送来了2000元钱。“要知道,牛根生自己当时也没有多少积蓄,这2000元钱是他一大家子省吃俭用省出来的!更何况,以我当时40元的月收入,他简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内还钱的可能性。”杨文俊说,牛总的这2000元钱,把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深深铭刻在了自己的心底:“我们虽然身为企业的领导,但和普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者。劳动者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后来,他本人也成了一个关心下属的散财者。
还有一件被媒体广泛报道的事。当牛根生在伊利掌管的冰淇淋销售额过亿的时候,企业曾拿出18万元要给牛根生买一辆桑塔纳。但是想到员工上下班的交通困难,牛根生就用这笔钱给员工买了一辆旧东风大客车,一辆华西中客车,一辆天津面包车和一辆大发小货车。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钱财本是身外物,千金散尽还复来。“散财聚人”正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智慧,给牛根生带来了极好的人缘。财散了,聚拢来的是同事和朋友的信任,是客户和下属的尊敬。
当牛根生出走伊利,创立“蒙牛”的时候,尽管当时蒙牛的注册资金仅有100万元,相比已然是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伊利来说,可谓微不足道。但是包括伊利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在内,前后从伊利到蒙牛弃大从小,弃“明”投“暗”的,竟有三四百人。
王富就是这三四百人中的一个。他当时担任伊利冰淇淋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在1998年的牛根生风波中,属于两边不靠的第三阵营。1999年4月14日,他决定加盟蒙牛。伊利工资高,企业大,而蒙牛才刚刚创立,将来的发展还是个未知数。王富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抉择,是否在因小失大?王富为什么会相信并未打过交道的牛根生,是否在进行一场胜负难测的赌博?王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认为,虽然未能与牛根生有打交道的机会,但牛根生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他十分清楚。牛根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蒙牛“内幕”:
2002年蒙牛做了一个“给我个理由选择你”的策划。经过精心筛选,最后蒙牛将“给我个理由选择你”的内容确定为“五个理由”:
1.中国绿色食品;
2.产地:内蒙古;
3.草原牛奶唯一中国驰名商标;
4.英国本土NQA及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认证;
5.利乐枕纯鲜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
第一个理由是“中国绿色食品”,与上海和北京的主要竞争对手相区分;第二个理由是“产地:内蒙古”,与所有非草原产地的竞争对手相区分;第三个理由是“草原牛奶唯一中国驰名商标”,与来自大草原的另一主要竞争对手也区分开来;第四个理由中的“英国本土NQA认证”属欧洲标准,再次与绝大部分乳制品企业相区分;第五个理由“利乐枕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则是全世界乳制品企业都不能相比的……一个理由至少区分一个强手,五个理由下来,可谓走遍天下与众不同。
得人心者得天下。牛根生散财聚人的思想,也正是蒙牛经营人心的企业文化来源。获得人心,才是长久的经营之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独闯天涯的孤胆英雄,只有汇集天下英豪的得道智者。如果一个人把眼光放在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上,只想着如何将其抓到自己手中,却不顾及身边其他人的利益,不顾及整个生存环境的利益,那么,再是武功盖世、本领超群,恐怕也要走向失败。
牛根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把散财聚人的思想运用得炉火纯青,浸透在他交友工作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入蒙牛管理经营的企业行为中。这使得这种精神力量从个人放大到了集体,又从集体影响到社会。只要百年蒙牛的梦想延续下去,这种影响就会继续被世人所知、所感、所学、所得。
以心换心,以德报怨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对于同处一个城市的蒙牛和伊利来说,从一开始,竞争就不可避免。而作为后进的蒙牛,自然受到了伊利的压制。随着蒙牛飞速发展成为与伊利分庭抗礼的乳业巨头,乳业市场的一场你死我活的龙争虎斗似乎在所难免。更何况,对于牛根生为何出走伊利,虽然流传着许多猜测和说法,但是他和当时的伊利老总郑俊怀的矛盾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人们很容易,把蒙牛放在伊利的对立的立场上。
蒙牛在初创阶段,曾经受到伊利多方面的压制,但是牛根生始终把姿态放低,这就引出了后来被人称道的蒙牛比附营销策略。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子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宣传册上闪耀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在冰激凌的包装上,蒙牛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这与阿维斯出租汽车公司强调“我们是老二,我们要进一步努力”的定位策略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