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是竞争对手,但不是竞争敌手。而且对于刚刚起步的蒙牛来说,伊利是学习的榜样。蒙牛提出了“建设中国乳都”的口号,似乎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同行也可以做到在保持良性竞争的同时,共存共赢。抛开牛根生自己与伊利的恩怨,抛开蒙牛在开始时受到的打压,蒙牛树立起一个宽厚谦和的公众形象。试想一下,如果蒙牛在面对竞争时,一开始便针锋相对,在面临挑衅时,以牙还牙,刀枪以搏。如今的蒙牛或许还是一个碌碌的小厂,或许早在这种无谓的打杀中消磨了锐意,退出了乳业舞台。而正是这种宽厚谦和的行为方式让蒙牛走出了困境。同时,虽以谦为人下的姿态出现,但又与“巨人”同列。虽自称“草原老二”,却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无形中将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当然,如果说这样的做法纯粹是比附营销策略中以弱示人的姿态,如果说这样的低姿态是在攀龙附凤的同时抬高自身,那么后来发生的事情,就真正体现出牛根生这个优秀的企业家博大的胸襟和令人敬服的人格。
蒙牛“内幕”:
蒙牛企业宗旨
对用户: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
对客户:合作双赢共同成长
对股东:高度负责长效回报
对员工:学习培训成就自我
对社会:注重环保回馈大众
管理理念——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
人才理念——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
质量理念——产品人性化、标准全球化
1999年牛根生离开伊利自己创业,伊利的一干人弃“明”投“暗”追随他。而他们与伊利的工资纠纷直到2002年才以“郑债牛还”事件画上句号。牛根生拿出自己在蒙牛所得的年薪和红利,给大家发了伊利欠他们的那笔钱。
2004年12月20日,郑俊怀被检察机关带走。牛根生辗转打听,得知郑被关在包头看守所里,他当即托人给老郑捎去1万块钱,并给老郑90岁的母亲1万元,给老郑妻子1万元。问及对郑俊怀事件的评论,牛根生对《经济参考报》的记者这样回答:“我并不是很清楚老郑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因为我离开伊利已经6年了。但通过16年的接触和共事,我自己觉得不太相信。因为在我离开伊利的时候,老郑和我有过一段对话。他说我性格比较外露、外向,年轻气盛,出去以后对我办好事业的能力、水平、操作技能等不怀疑,唯一担心的就是千万不要违规、违法。所以对于这种问题,老郑提醒我多注意,自己又怎么会不注意呢?但这6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得而知。我想即使是伊
利个别人出了点事情,也影响不到它的品牌、企业和产品。因为大企业,已经不是靠人治了,而是靠规矩和制度在进行治理。”
2005年2月的一天,郑俊怀的妻子薄香女向牛根生求助:女儿留学学费不足,想借20多万元。
按理说,老郑家缺钱,最不可能的求助对象就是牛根生。在蒙牛发展的6年中,伊利制造过一个又一个难题,郑牛相争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然而,薄香女已经求了一圈人,据说过去那些曾经“亲切地摸过孩子头”的叔叔们,个个推之犹恐不及;万般无奈,才把视线转到了“那时没摸过孩子头”的牛根生身上。
牛根生当即与同样来自伊利的几位蒙牛高管人员商量,结果,牛根生、卢俊、邓九强、杨文俊、孙玉斌等人一共凑了30万元(其中,老牛出了10万元)。当把这些钱送到薄香女手中时,这个在老郑出事后一直坚强支撑的女人,出声痛哭,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末了,薄香女执意为每个人打了借条。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把敌人变成朋友,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多得了一个朋友。”礼让宽恕,以德报怨,一直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称赞。牛根生常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要是你处在他人的位置上,你会怎么想,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正是这种精神,成为牛根生事业的基石,没有宽恕他人的胸怀,怎会有统领千人,挥斥江山的豪情。没有以德报怨的人格魅力,怎会产生高瞻远瞩、超脱他人的企业战略和愿景。
成长了,真诚地道声谢谢
“3年前,在一片荒地里埋下一块奠基石,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一幅‘行军图’,在一杯牛奶前许下一个百年愿,蒙牛起航了。背着弯弯的牛角,蒙牛闯进了深圳、问鼎北京、启动上海、挥师港澳……”
“也许您喝过蒙牛的牛奶,也许您吃过蒙牛的雪糕,也许您尝过蒙牛的奶茶——那么,谢谢您!正是您及像您这样的亿万消费者,用一张张的‘货币选票’,一袋奶一袋奶地、一支雪糕一支雪糕地、一包奶粉一包奶粉地,把蒙牛选举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第一名!……蒙牛成长了,真诚地向您道声谢谢。”
2002年12月,蒙牛“三喜同庆”: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摩根、鼎晖、英联加盟蒙牛,“全球样板工厂”落成投产。“三喜同庆”之前,蒙牛首先想到了消费者,想到了内蒙古人民(根据地)从始至终的支持。
蒙牛的感谢之意,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媒体、宣传卡向消费者作立体传播。
为了表达对消费者的谢意,蒙牛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选拔的方式邀请一百名消费者代表参加庆祝活动,亦取立志“百年老店”,荣获“百强之冠”的寓意。
选拔的标准是:提出一个创意或一条建议,获得候选资格;创意或建议被选中,成为正式代表。这是一次诚征代表的行动,也是一次创意大赛。媒体发布、3天报名……数千消费者打来电话或发来传真。100位消费者代表的照片与创意,分10批在报纸上连续刊登了10天,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此次活动后,蒙牛即正式启动了“消费者创意奖”,此奖年复一年。通过这个奖项,把消费者的无形智慧转化为企业的有形产品,让创意变为现实。
牛根生曾说,什么是中国人最深层的文化呢?那就是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感恩报恩是蒙牛人做人的原则。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是国际通行的感恩节。蒙牛将这一天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蒙牛的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活动。
蒙牛“内幕”:
蒙牛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诚信: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诚信是蒙牛文化的核心。
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报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则。
尊重: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文化,让人人都感到伟大和崇高,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合作:二人为仁,三人为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合作中共赢是蒙牛人做事的原则。
分享: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与别人分享的智慧,只有分享的思想才有力量,没有分享,就没有团队的成长。
创新:创新是旧的资源新的整合,创新是蒙牛事业发展的灵魂,与时俱进是不断创新的关键。
几年来,迅速发展的蒙牛一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企业,仅抗击“非典”,蒙牛捐款捐奶总计1200万;捐助赤峰地震灾区,蒙牛将价值30万元的10000箱纯牛奶直接送到灾民手中;温情教师节,蒙牛牛奶大派送,向全国17个省市的120余万名教职工赠送牛奶……蒙牛向社会捐款捐物高达7000万元。
成功的企业多半都是知恩图报的楷模:海尔创业22年以来,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的捐款捐物高达5亿多元;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仅2005年,各类社会捐赠总值逾2600万美元……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长期支持。一个懂得回馈社会的企业才能深入消费者,才能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
为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
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极目标,而“感恩”则是蒙牛企业文化的灵魂。
“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已有”源自对员工的感恩,“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源自对消费者的感恩,“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源自对客户的感恩,“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源自对股东的感恩,“关注环保,回报社会”源于对社会的感恩,“98%的品牌是文化,98%的矛盾是误会”源自对蒙牛事业整个价值链条之间的相互感恩。
2003年11月23日,蒙牛又举办了盛大的感恩节,主题为“给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为答谢广大消费者、奶农、员工、员工亲属、各界朋友,公司邀请了消费者代表100人、奶农代表100人、员工亲属300人、各分公司优秀员工50人及其他各界朋友参加了活动,并颁发了有关奖项。
2004年12月3日,蒙牛在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蒙牛餐厅举行了第二届感恩节。再次邀请了员工亲属、消费者代表、奶农代表、外地优秀员工及经销商、供应商,共计1300余人参加感恩节活动。此次感恩节的定位是:关注员工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营造心灵之间的感动,实现蒙牛人的伟大使命。
蒙牛“内幕”:
蒙牛人的座右铭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已有。
当今社会,观念、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
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道行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完善。
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牛根生曾这样对蒙牛的员工说:“亲爱的新员工:当你漫步在绿草如茵的厂区时,您是否想过老员工创业之初的艰辛和内心所承受的风险?面对他们,我们是否应该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尊敬的老员工:你为蒙牛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你注意过新员工的目光中对你含有多少厚望、感恩和尊敬吗?面对他们,我们是否应该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所有的蒙牛新老员工,当我们专心专注地学习、工作、成长的时候,是否应该向我们的父母、儿女、妻子、丈夫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当蒙牛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向蒙牛的供应商、经销商及帮助支持蒙牛事业的所有朋友鞠躬致谢?”
为企业文化安装一颗感恩的灵魂,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家属之间,员工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经销商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都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恩情,去用心回报。
2001年,刚到蒙牛工作几个月的维修工李生茂,被确诊为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费用4.6万元。李生茂家境贫寒,父母只好狠下心说,家里实在没法子,你自己看着办吧。蒙牛公司党委得知后,发出倡议,牛根生带头捐出1万元,员工们纷纷解囊,终于成功地挽救了李生茂的生命。
2002年末,李生茂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大型设备培训班。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时候,和他一起参加学习的两个企业的设备部经理,先后找到李生茂:“小李,你的学习成绩不错,跟我们干吧!”“不行,我不能去。”“我给你高薪!”
李生茂扯开上衣让他们看了自己胸口上的疤。并说:“人不能为钱活着,不能违背良心,我的命是蒙牛给的,哪能离开蒙牛!”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在的驱动力,在大多数企业把获得最大投资报酬作为宗旨的社会现实下,目光更远的企业则不断地超越经济利益,为其注入“生命意义”,通过强有力的健康的企业文化,突破传统的以商业竞争和追求利润为宗旨的短视行为,追求企业的长远利益与发展。正所谓:“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只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而感恩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情感温床,在企业大环境中滋养孕育着盈满爱意的氛围与发自内心的不竭动力。
员工对企业感恩,企业文化才能有如活水,不断其源;企业风貌才会有轩昂气势,生机勃勃。企业的感恩文化,则应是以保障企业共同利益和践行社会责任为本,制度之外不忘人情,获利之时不忘反哺,最终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