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一首别子固

本文是一篇临别赠言,文中表达了对曾巩及孙侔的赞美与推崇之情。曾巩与孙侔素不相识,亦不曾有过书信来往,而二人的节操及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又极其相似,考其缘由,只因为“学圣人而已矣”。作者借二人不相识而能相知阐明了圣人之道对于普通人进德修业是多么重要,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品德的效果是多么明显。作者此文名为赠别,其实是在为当时蓬勃兴起的诗文革新运动呐喊助威,既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真挚友情,更反映出作者的高尚志向。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

夫安驱徐行,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译文】

长江之南有一位贤人,表字子固,他不是现今世俗所说的那种贤人,我仰慕他,同他做了朋友。淮河的南边也有一位贤人,表字正之,他同样不是现今世俗所认为的贤人,我也仰慕他,便交了朋友。

这两位贤人,从来不曾相互往来过,也不曾交谈过,也没有书信和礼物上的来往。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一样吗?我仔细考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那些不相像的地方非常少啊!用一句话来总结,他们不过都学习圣人罢了。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一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吗?他们的言行相似也是必然的。

我在淮南,向正之说起了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又对子固谈到正之,子固也认为我的话是对的。因此我又知道我所说的贤人,他们既相像,又彼此相信,毫不怀疑。子固作了一首《怀友》诗赠给我,他的大概意思是希望相互帮助一直到达中庸的境界才算结束。正之曾经也这样说过。

稳稳地前进,缓缓地行走,逐渐达到中庸的境界,然后领略它的精深微妙之处,除了这两位贤人还有谁能呢?过去,我不敢肯定自己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不过希望在他们身边学着做罢了;经过他们的帮助我进入这种境界也是可能的。

唉!做官的人有职责要遵守,而私下里还有私事牵累,聚会不会经常有啊。于是我写了《同学一首别子固》,以之来相互鼓励,又相互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