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囚徒困境——如何破解背叛(5)
- 格局决定得失:资治通鉴中的博弈术
- 李浏编著
- 5351字
- 2016-05-26 16:47:50
张仪作为秦国的重臣,曾出使楚国,骗取楚怀王的信任,让他与齐国断了交,结果没得到任何好处。楚王气极,派兵攻打秦国,又损兵折将,所以对张仪恨之入骨。
在楚兵大败之后,秦王派人来和楚怀王谈判,说愿用秦国武关之外的地来换楚国的黔中一带,其实不过是秦国敲诈勒索的手段。不料,楚怀王却回答:“我不要换地,只要把张仪给我,我情愿献上黔中土地。”一个国家的君主为索一人解心头之恨竟愿割地,可见其愚蠢。
而张仪听到楚王这么说,竟十分大胆地向秦王请行,说愿往楚国。秦王十分担心他的安危,而张仪却胸有成竹,知道楚怀王杀不了他。因为他早摸透了楚国的情况,也看透了楚怀王的为人。他说:“楚国弄臣靳尚与我关系不错,靳尚又得宠于楚王的宠妃郑袖。让郑袖帮我说话,那楚怀王没有什么不听的。”
张仪来到楚国,楚怀王就将他投入大牢,准备杀之而后快。而靳尚得了张仪的好处,就进宫对郑袖说:“张仪是秦国的爱臣,舍不得他被我们杀掉,现在秦国正准备用上庸六县的土地和秦国美女来赎张仪。如果大王得到土地和美女,那一定会宠幸秦女而疏远夫人您了。”郑袖作为楚怀王的爱姬,就如同冒顿单于的阏氏一样,自然也不希望有其他美女来跟她争宠。于是,她就日夜在楚怀王身边哭泣,说:“张仪当初欺骗大王,不过是各为其主,情有可原。假如大王杀了张仪,那秦国必来攻打我楚国。到时楚国遭难,我母子难以逃脱。请大王先将我母子迁到江南去,以免秦军来了受辱。”愚蠢的楚怀王受不住美人的眼泪,哪里还记得当初索要张仪来的满腔愤恨,不但放了张仪,还“厚礼之”,真是愚蠢至极。张仪大概早就猜透了楚怀王是个蠢蛋,而郑袖是个只顾个人私利的妇人,所以才明目张胆地来了楚国,又大大方方地回去。
在博弈中,人都是因利益不同而相争,也因利益趋同而合作。合作者不一定非得是朋友,只要存在共同的利益,或者设法让对方相信你与他有共同利益,就能将其变为自己的合作者,为己所用。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用连环计除掉董卓,就是设法取得与吕布的利益交集,然后借吕布之手杀了天下公敌董卓。
汉纪五十二
孝献皇帝初平三年(192)记载:中郎将吕布,便弓马,臂力过人,卓自以遇人无礼,行止常以布自卫,甚爱信之,誓为父子。然卓性刚褊,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于傅婢,益不自安。王允素善待布,布见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允因以诛卓之谋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邪!”布遂许之。
夏,四月,丁巳,帝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卓朝服乘车而入,陈兵夹道,自营至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匝,令吕布等扞卫前后。王允使士孙瑞自书诏以授布,布令同郡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伪著卫士服,守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主簿田仪及卓仓头前赴其尸,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布即出怀中诏版以令吏士曰:“诏讨卓耳,余皆不问。”吏士皆正立不动,大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弟旻、璜等及宗族老弱在郿,皆为其群下所斫射死。暴卓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为大炷,置卓脐中然之,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诸袁门生聚董氏之尸,焚灰扬之于路。坞中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积如丘山。以王允录尚书事,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封温侯,共秉朝政。
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残暴不仁,搜刮民财,鱼肉百姓,许多有志之士都想杀掉他,为天下脱困。吕布臂力过人,善于弓马,被董卓收为义子,当作第一侍卫守在身边。董卓虽爱重吕布,但本人刚愎自用。吕布偶有小错,便拿戟投向吕布,犹如父亲打骂儿子一般。吕布表面上谢罪,但心底里却免不了怨恨董卓。吕布为董卓守中阁,与董卓的婢女有私情,也常为此惴惴不安,怕被董卓怪罪。司徒王允平时对吕布非常亲善,给予吕布很多照顾。所以,吕布也向他敞开心扉,说董卓几乎要杀掉自己。王允正欲设计除掉董卓,遂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吕布,让吕布做内应。
这时,吕布还有些犹豫,顾念着与董卓的父子之情。而王允则彻底攻破他心里的那道防线,说:“你本姓吕,他姓董,不是什么真父子。当今形势,你自己的生死尚且自顾不暇,还谈什么父子。再说,他拿戟投掷你的时候,难道顾念与你的父子之情了吗?”一句话,成功离间,把吕布拉到自己的阵营当中。吕布当下允诺为内应之事。
当年四月,汉献帝召董卓入宫。王允联合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人守在北掖门,以刺杀董卓。当董卓被袭击时,尚大喊:“吕布何在?”完全不知吕布早已背叛了他,还把吕布当自己人。吕布喊一嗓子:“奉诏讨贼!”董卓才明白自己养了个白眼狼,但为时已晚,吕布当即持矛刺杀了董卓。
王允之所以能计除董卓,除了联合李肃等人,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了吕布这个合作者。从《资治通鉴》中看,吕布与董卓的矛盾不过是“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布”,加上吕布与董卓的一个婢女有私,心下忐忑而已。这种矛盾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王允厚待吕布,本就是为了寻机拉拢,让他对自己交心。终于,吕布私下向他抱怨董卓,这说明在吕布心里已经把王允当朋友了。王允抓住了时机,成功挑拨离间,夸大了吕布与董卓的矛盾,让吕布痛下狠心。
估计董卓到死都不会想明白,自己信任的干儿子怎么会背叛自己。按照他的设想和安排,吕布是他人身安全系统中最为强悍的一环,只要在关键时刻大喊一声“吕布何在”,吕布就会挺身而出,救他于危难之间。但不料,他自认为最可信任的人却要了他的命,这也算是董卓的悲剧。
在《三国演义》和其他民间传说中,吕布与董卓反目,皆因王允将美女貂蝉先许于吕布,又献于董卓。但《资治通鉴》中没有记载,至于吕布“而私于傅婢”中的“婢”,是否是貂蝉的演义根源,我们也不加妄断了。但只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王允还是掌握了吕布的善变心理,从而成功将其变为刺杀董卓的重要一环。而董卓既除,王允等董卓控制下的“囚徒”都翻身得了自由。
《资治通鉴》中的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从对方阵营里寻找合作者,实际上更能稳操胜券。只要从人性的弱点和利益出发,就能很容易确定人选。人有的贪财,有的好色,有的争宠,有的弄权,满足其利益需求或进行利益恐吓,就能将其变为合作者。而潜伏在对方阵营的合作者,最能给对方出其不意的打击,使对手防不胜防。而从反面来讲,当你处于一场重要博弈时,也要客观考虑身边人所说的话,以防自己的人为他人所用。
转嫁困境,解决难题
“囚徒”处于困境当中,除了寻找内部和外部的合作,还可以巧妙地转嫁困境。当你的困境也成为别人的困境时,你就不必急着去解决了,那个突然被你转嫁的困境罩住的人,会为了自身利益去解除困境。如此,你只需坐等,就可从中脱困。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最能说明这类博弈的道理,那就是伍子胥与斥候的博弈故事。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奢之子,因奸臣陷害,伍家遭楚王屠杀,伍子胥只身逃往了吴国。在逃亡途中,伍子胥不幸被边境上守关的斥候捉住了。斥候得意地说:“你是大王要抓的逃犯,我要送你面见大王。”
伍子胥镇定地说:“楚王是在抓我,但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抓我吗?”斥候只想拿他去领赏,根本对此事的原因不感兴趣。伍子胥却接着说:“这个问题对你很重要。因为有人向楚王告密说我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楚王一心要得到我的宝珠,可我的宝珠丢失了,楚王以为我故意欺骗他,所以才要抓我。”斥候听了冷笑说:“宝珠丢了,我照样可以拿你去请赏。”
伍子胥摇了摇头说:“你错了。如果你把我交给楚王,那我会对楚王说是你抢了我的宝珠,还吞进肚子里。那楚王一定会剖开你的肚子来取宝珠的。这样,不管我会不会死,你一定会死,那是无疑的。”斥候听了,竟信以为真,吓得面如土色。看来,他也是个草包,完全不会用脑,论博弈的才智,他跟伍子胥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很容易就被伍子胥吓住。
于是,他把伍子胥放了,就当没看见他一样,他可不愿为了赏金而丢了自己的性命。在这场博弈中,伍子胥看似注定要做“囚徒”了,没想到他却编出一个莫须有的事情将对手推入另一个困境之中,绑架他做了自己的“同伴”。对斥候而言,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必须要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再去考虑赏金问题。否则小命不保,要赏金何用?
这个故事是“囚徒博弈”的一个精彩破解案例,面对突然出现的潜在危机,任是谁都会多加考虑,以防引火烧身。伍子胥很了解斥候的心理,所以他轻而易举地解除了自己的“困境”。在《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的故事,为我们深层破解“囚徒困境”提供注解。
汉纪八
孝景皇帝中二年(前148)记载: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跸入警。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以诡为中尉。胜、诡多奇邪计,欲使王求为汉嗣。栗太子之废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祸乱,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建以为不可。
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委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诡、胜匿王后宫,使者十余辈至梁,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以下举国大索,月余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者臣死。大王无良臣,故纷纷至此。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临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临江王適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胜、诡。”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梁王。
梁王恐,使邹阳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宫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曰:“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夫仁人之于兄弟,无藏怒,无宿怨,厚亲爱而已。是以后世称之。以是说天子,徼幸梁事不奏。”长君曰:“诺。”乘间入言之。帝怒稍解。
是时,太后忧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会田叔等按梁事来还,至霸昌厩,取火悉烧梁之狱辞,空手来见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已伏诛死,梁王无恙也。”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
梁王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果杀吾子!”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帝以田叔为贤,擢为鲁相。
这个故事要从头说起,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偏爱幼子梁王,欲让景帝立梁王为皇太弟,梁王内心也蠢蠢欲动。景帝不好直接回绝母亲,但袁盎等大臣坚决反对,认为这样会引起天下大乱。后来梁王又上书请求修一条甬道,好让他从梁国直接入长乐宫拜见太后。袁盎等人认为不可,又谏阻了此事。于是,梁王深恨袁盎,竟派刺客刺杀袁盎等十几位大臣。景帝得知是梁王所为,当然非常生气,就派人追查此案,欲治梁王之罪。
这时候,梁王才知道害怕。以前他自恃有太后的宠爱,又是皇帝的亲弟弟,所以觊觎皇位,以为做皇帝有望。岂不知皇权不容他人染指,景帝连自己不喜欢的亲儿子都可以废掉,何况是弟弟?总之,此时梁王非常恐惧,事态非常严重。幸好,梁王手下有一个很有才的人,名叫邹阳。邹阳想了一个帮梁王摆脱困境的方法,那就是转嫁困境。邹阳来到长安,找到景帝皇后的哥哥王长君,他说:“长君的妹妹(王皇后)现在得到皇上的宠爱,后宫内无人能及。可是长君您有些行为过于张扬,不合礼法,引起了太后的不满。现在皇上要追究袁盎等大臣被杀一事,若梁王伏法,那太后必然伤心。她要发泄心中怨愤,一定会把目光转向那些显贵外戚,说不定就会迁怒于您。”
王长君被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吓了一跳,赶忙问怎么办,邹阳接着说:“如果您和王皇后能够为梁王求情,那么太后一定会改变对您态度,不但会和您结下牢固的关系,以后皇后的地位也会更加牢固。”王长君觉得很有道理,便联合王皇后为梁王求情,以舜宽恕总要杀自己的弟弟一事说服景帝。景帝的怒气稍解,为原谅梁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