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读错的字

忍饥挨饿,“挨”易读错

一所大学里正在举行元旦晚会,只听台上表演小品的女生表情投入地说台词:“当年真是过了一段忍饥挨(Qi)饿的日子!”台下一帮中文系的学生立刻起哄,原因就是台上的女生读错了字音。挨字共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i”和“Wi”。读音不同,代表的字义也不同。

读Qi时,表示紧靠着、紧贴着的状态,比如挨着我;或者表示接近事实或事物的原本性质和状态,如挨边;也表示动词,指靠近之意,如让他挨你一点。在口语中,还有个叫“挨肩儿”的词,意思是说同胞兄弟姐妹间年龄相差很小,如这姐俩是挨肩儿。

读Wi时,这个字表示忍受、遭受,经受,困难地度过(岁月),如挨打。

上面例子中的女生没有思考词语的意思,她的台词说得再流畅,挨字的读音也是错误的,现在你应该知道了,她应该读“Wi”(二声)才不至于引起大家的反对。

“惩艾”的“艾”该怎么读

某地有一个播音员读新闻稿时,将“惩艾(yK)不法分子”中的“艾”字读成了“Si”音,结果被广播电台处以罚款。播音员尚且出糗,何况普通人呢!人们对于“艾”的读音常犯的错误有两个,一是将四声读成一声,而是常常忽略了它还有一个“yK”的读音。

“艾”字共有两个读音,其一读Si,是表示一种草本植物,即艾蒿。我国民间有些地方有用艾蒿做成虎状物,在端午节时戴在儿童头上的习俗,用于驱邪。艾字还有一种意义是书面语上用于表示老人、年老的,如艾老。书面语上,艾这个字还用于形容美好和漂亮,如少艾。还表示兴旺蓬勃,如方兴未艾。也用于形容人说话口吃、吞吞吐吐,如期期艾艾。

其二读yK,意义与“㐅”字相同,表示惩罚、惩治,如惩艾,自怨自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只要你记住这个读音所代表的字义,清楚它所适用的语境,就不会轻易读错了。

贾平凹中“凹”当读何音

我们常常形容美女的身材“凹凸有致”,这里的凹字,也是一个很容易读错的字。不少人都容易将一声读成四声,或者将地名或人名中的凹字读成Qo音。有一个人在某山区按着字条四处打听“柿子凹”,问了几个小时,问了十几个当地人,都没有结果。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把wQ音错读成了Qo音。当地人一听这个名字不熟悉,自然不会给他正确的答案了。

“凹”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o和wQ。

“凹”字读Qo音时可用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用于名词时,常见凹镜,凹透镜中。用于动词时,表示向内或向下陷入,如凹陷。用于形容词时,表示低,字义与“凸”相对,如凹凸不平,地面凹下去一块。

“凹”字读wQ音时通常在方言中用于地名或人名,如河南的茹凹,陕西的碾子凹等等。著名作家贾平凹,他名字里的“凹”字其实应该读wQ音。

一叶“扁舟”并不“扁”

《说文·册部》中说:扁,署也,从户册。原意指的是在门户上题字,后引申为题字的长方形牌,后又产生了表示此意的专有名词匾。再后来,就形容平而薄的形状或状态。扁字共有两个读音,一个是biAn,一个是piQn。

当“扁”字读biAn时,第一可以形容物体的厚度比长度和宽度小,图形或字体上下之间的距离比左右之间的距离小,如皮球被压扁了,扁体字,扁豆等。第二可以指轻视,如不要把他看扁了。第三可做人的姓。

当“扁”字读piQn时,可做名词,指小船,如一叶扁舟——这可是个充满诗意的词语呀!

莫把“骠骑”读“膘骑”

在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中,有位演员在台词中说骠(biQo)骑将军如何如何,这里,他把“骠”字的音读错了。

“骠”字共有两个读音,分别是biQo和piSo。

当骠字读biQo时,可以专指马的个别品种,如黄骠马,指的是一种毛色黄中夹带白点的马;当“骠”字读piSo时,一个意义是表示人骁勇,如骠勇;一个意义是形容马疾驰飞奔的样子,如骠骑。

当“骠”字组合出骠骑一词时,很多人容易将骠字读作biQo音,这是错误的,因为该词不容易与其他词混淆,因此应强化记忆以纠正错误。

“剥”削与“剥”皮儿

“剥”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都能遇到,尤其是对于家庭主妇,买菜做菜,剥个什么皮是再平常不过了。可恰恰是这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多音字,常常被我们误读。不能准确说出“剥”字读音和正确用法的人,不在少数。

“剥”字共有两个读音,一个是bT,一个是bQo。

读bT时,剥字专用于成语或合成词,比如生吞活剥、剥夺、剥削等。在“剥夺”一词中,“剥”的意义是用强制性方法夺走,或者依照法律取消某种权利等。在“剥蚀”一词中,“剥”字的意义是指石头、金属等物质表面因为风化而逐渐损坏。在“剥落”一词中,“剥”字的意义是物质表面一层层脱落,如油漆剥落了。

读bQo时,“剥”字专指去掉皮或壳等外层的动作,如剥皮,剥瓜子。

大“伯”子读音另类

在某期综艺节目中,男主持人所说的“王庭玉伯伯(bAi·bai)”让许多有心人吃了一惊:身为电视台的主持人,他怎么会把‘伯伯(bY·bo)’二字读错呢?

据《现代汉语词典》,伯有bAi和bY两个读音。

读作bAi时,只有“大伯子(dSbAi·zi)”一种用法,是口语,指丈夫的哥哥。

读作bY时,可指伯父,即父亲的哥哥,或与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大的男子,如大伯、伯伯;也可指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老大,如伯兄、伯仲,伯仲一词指兄弟的次第,喻人和事物不相上下;又可指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即伯爵。

“伯”(bY)组成的常见词语如伯伯、伯母、伯婆、伯祖、伯祖母,“伯伯”指伯父,“伯母”指伯父的妻子,“伯婆”指伯祖母或丈夫的伯母,“伯祖”指父亲的伯父,“伯祖母”指父亲的伯母,可见“伯伯”应都读为“bY·bo”。

“泊”船梁山“泊”,一“泊”不同音

《水浒传》里有“梁山泊”,很多人读作“梁山bY”,但其正确读法为“梁山pT”。

“泊”读bY,指停船、使船靠岸,是个动词,如船泊码头、停泊;引申为停留,如四处漂泊;在某些方言中使用,指停放车辆,如泊车;可用作形容词,当恬静讲,如淡泊。

“泊”泊读pT,指湖,一般用于湖名,如梁山泊(位于今山东)、罗布泊(位于新疆),也可组词湖泊、血泊。

据上述内容总结,“泊”用作名词时常读pT,其余情况下往往读作bY,掌握此点便可避免再把“泊”字读错。

让专业人士蒙羞的千“乘”之国

某电视剧中一个演员有一句台词:他一个万乘之躯,说抛就抛了。演员将“乘”字读成了“乘法”的“chRng”了,而实际上这个字应该读成“shFng”。

该演员读错此字,可能是因为她不知道“乘”字是个多音字,或者知道它是个多音字却不知道不同读音时该字的内涵。

“乘”字共有两个读音,分别为chRng和shFng。读作chRng时,它的意义为驾车、乘车,动词,如与屈完乘而观之。后引申为乘船,如儿子乘舟,泛泛其景。又引申为凭借、趁着,如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读chRng时,还有进行乘法运算的意思,如2乘3得6;佛教的教义:大乘;姓。

“乘”读shFng时,意义则为兵车,包括一车四马,是名词,如缮甲兵,具卒乘。又可作量词,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辆为一乘,如,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读shFng时,还可理解为春秋时的史书,后来泛指一般史书:史乘,野乘。

“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是指国家具有“千乘”“万乘”这样的武装力量。“万乘之躯”是由“万乘之国”而来,实际是指皇帝的尊贵地位,所以,“万乘之躯”的“乘”应读成shFng。

最易误读是“重创”

电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在念“重创了敌军”这句话时,把创念成了chuSng,当即被计入读错音纪录,月底被扣了工资。

“创”字的读音共有两个,一个是chuQng,一个是chuSng。

读chuQng的时候,“创”字可以指伤口和痛处,如创伤、创口,也可以表示使人或集体受到损伤,如重创对手。主持人在这犯了错,他的工资被扣得不冤。

读chuSng的时候,“创”字可以表示初次、开始,如创业,创新,首创,创造;也可以表示写作,如创作;还可以表示制作,如创优。

“一小撮人”与“一撮毛发”

单位开会时,领导对拉帮结派的现象非常不满,厉声说:“总有那么一小撮(zuG)人在下面嘀嘀咕咕,搞阴谋诡计……”这里,愤怒的领导把“撮”读错了,应该读成cuT,指极少数的品质恶劣的人或事物。在“一小撮人”中,cuT音极易被人们误读为zuG。

“撮”字的读音一共有两个,一个是cuT,一个是zuG。

读cuT时,“撮”字可以表示聚集、聚合、聚拢之意,如撮口呼;可以表示捡取要点,如撮要;可以表示容量单位,10撮就是1勺,而1撮相当于1毫升;“撮”还能表示动作,在方言中非常常见,像用簸箕等工具将散碎的物体收集起来,如撮点沙子;“撮”还可以表示吃,同样是方言中常见用法,如撮一顿;此外,“撮”字还表示用手所撮取的少量的细粉、细颗粒状的东西,如一撮面粉。

读zuG时,“撮”字可组词撮子,表示量词,如一撮子羊毛。“撮”字还可以与儿化音组合在一起,用做量词,专用于成丛的毛发,如一撮儿头发。

“逮捕”与“逮住”读法不同

民警走到犯罪嫌疑人面前,一边出示证件,一边说:“你被逮捕了。”这是我们在电视电影中常见的场景。但是,不知你注意没有,不少演员在读“逮捕”时都读错了音,把“逮”字读作dAi,而这里,“逮”应发dSi音。

“逮”是汉字中最容易读错的字之一,因为它是多音字,且易于混淆。“逮”有dAi和dSi两个读音。

当“逮”读dAi时,表示捉、捕,如逮住,猫逮耗子。

当“逮”读dSi时,表示赶上,及,到,这是逮的本意,如,力有不逮;表示捕捉,表此意读此音仅仅用于逮捕一词,所以要特别注意。

误读“叨扰”者比比皆是

某君请客,朋友欢然允诺,感激地说:“我就不客气,到时就去叨扰了。”说这句话时,他把其中的“叨”念做dQo,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语言错误。

“叨”这个字基本上是在口语中使用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叨”字是形声字,从口,刀声。共有三种读音,一种是dQo,一种是dWo,还有一种是tQo。

当“叨”字读作dQo时,它可以指不停不休地说,如絮叨、叨叨,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后一个“叨”字读轻声。“叨”字还可表示时常提起,如念叨、叨唠;还可组词叨登,作翻腾或重提旧事,如叨登衣服。

当“叨”字读作dWo时,意思是小声嘀咕,如他不满地叨咕个不停。

“叨”字读作tQo时,其义为承受,如叨光、叨扰、叨教等。

读错“伐木丁丁”的,并非目不识丁者

某老师在讲一首诗时,把诗中形容棋声的“丁丁”,读做了dUngdUng,其实应读为zhEng zhEng。有位老教授,也犯过同样的错误,讲课时把“伐木丁丁”读为“伐木dUngdUng”。像他们这种文化名人尚且搞错,普通人可想而知。

丁,多音字,有dUng和zhEng两个读音。

读dUng时,“丁”字表示成年男子,如壮丁;指人口,如添丁;也可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园丁;可以作姓;做天干第四位;蔬菜、肉被切成小块,麻辣鸡丁;作碰上、遭逢讲,如丁忧。

读zhEng时,“丁”字作拟声词,形容下棋、弹琴、伐木的声音。前面两位都是因为没有掌握“丁”字的这个读音而犯错的。

让人惭愧的“咖喱”饭

小张的同学请他到饭馆吃饭菜单拿上来,同学请他点餐。“咖(kQ)喱牛肉是什么?”他问身边的同学。“那个字不念kQ,念gQ。”同学告诉他。“真不好意思,没吃过,连字都读不准,惭愧!”小张说。

“咖”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口,加声。“咖”字的读音共有两种,其一是kQ,其二是gQ。

当“咖”字读kQ音的时候,专用于“咖啡”这个词。咖啡是一种热带的常绿乔木,它的种子经过炒制后可以制成饮料,味道独特,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当“咖”字读gQ音的时候,专用在“咖喱”这个词语中,咖喱自然也是一个音译词,是一种用胡椒等香料制作而成的调味品,有这种味道的食物通常也会冠以此名,如咖喱饭,咖喱牛肉,咖喱鸡等。

念对读准“盖叫天”

汉字有很多多音字,不要说普通人,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常读错字音。某主持人就曾把明星盖丽丽的名字读错。他说:“我们读盖gSi,明星本人也觉得没有意见,但是网友就发帖表示,我们念错了,应该读gD。”

“盖”字gSi和gD两个读音。

读gSi时,作名词表示遮蔽作用的东西,如盖子、锅盖、瓶盖、天灵盖等;表示动物背部的甲壳,如鳖盖;可以指伞,如雨盖。作动词表示由上往下覆、遮掩,如覆盖、遮盖、盖浇饭;表示压倒、超过,如盖世无双;表示用印、打上,如盖章、盖戳子;表示造(房子),如盖楼、翻盖等。做虚词,发语词,如盖闻、盖近之矣等。

读gD时,仅仅做姓氏用。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人们总是将他的姓名读为“盖(gSi)叫天”,其实应该读为“盖(gD)叫天”。

“给”“供给”正音

“王乡长,你负责集合抗洪人员;王县长,你负责物质供给(gDi);张局长,你负责疏散群众……”某县委书记紧急安排抗洪事宜,把“给”字念错都不知道。

“给”字共有两种读音,其一是gDi,其二是jJ。

读gDi时,“给”字通常表示的是使对方得到某物或某些信息、遭遇等的动作,如:给他一支笔,给他一个教训;“给”字可以表示使、让、叫的动作,如:把这个给他看。“给”字可以作介词表示“为”的意义,如:请你给我讲解这道题;可以表示“被”的意义,如书给摔坏了;可以表示“向”“对”之意,如给师长行礼;可以用在动词之后,表示付出或交至,如:送给你;还可以直接与表示被动的句子中用以加强语气,如:你别给忘了。

读jJ时,“给”字可以表示供应之意,如供给,补给;可以表示物质充裕,如家给户足。书面语中常用一个词,叫“给予”表示的是施舍帮助之意,如给予温暖,给予同情。

“呱呱叫”着坠地?

“儿子呱呱坠地,我当时激动得就不行了。”某君的老婆生子不久,他兴奋地对周围的朋友说。不知是过于激动,还是本来就不知道“呱”的正确读音,反正他把“呱呱坠地”读成了“呱呱(guQ guQ)坠地”。

“呱”字是个多音字,共有三种读音,gO、guQ和guA。读音为gO时,可做拟声词形容小儿的哭泣声,也可用于专指小孩出生的词,如呱呱坠地。“呱呱坠地”是个成语,出处是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读音为guQ时,也多用作拟声词,如呱嗒、呱呱叫、呱唧;读音为guA时,常用于口语中,如拉呱儿,指闲聊。

误读“可汗”,让人汗颜

小唐在节目中背诵毛主席词作《沁园春·雪》,把整阙词朗诵得气势磅礴、极富感情,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读错了几个字,其中一个便是把“成吉思汗(hWn)”错读成“成吉思汗(hSn)”。

“汗”是多音字,不同读法代表不同意义:

“汗”读hWn,作名词,可汗(kFhWn)的简称,是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汗”读作hSn时,也作名词,指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常见词语有汗水、汗腺、汗渍、盗汗、血汗、汗衫、汗毛、汗颜、汗流浃背、汗马功劳、汗牛充栋等。

总而言之,作可汗、成吉思汗等专有名词时,汗读hWn,除此以外的词语中,汗均读作hSn。

“人才济济”的“济”字怎么读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驻留过几年,济南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不少表示对济南喜爱之情的文章,著名的《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一。济南因为老舍的垂青,而多了许多文化韵味。这就说到了我们下面要提到的字“济”。“济”字的读音共有两种,它们分别是jJ和jK。

“济”字读jJ时,可以形容人多,如济济一堂,人才济济;可以专指济水,这是古时江河的名字,从现在的河南境内发源,流经山东最后入渤海,河南省的济源,山东省济南、济宁等地都是因济水而得名的。

“济”字读jK时,可以指渡过江河、水流之意,如同舟共济;可以指帮助、救助,如救济、接济;可以指对事情有益,有帮助,如无济于事。既济、未济,《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应读jK。

难倒许多人的“角色”读音

一位观众给电视台挑错说:主持人把“两少年发生口角”的“角”字读成了jiAo。这个字平常读错的人挺多,不过作为播音员怎么能读错呢?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把“角”字读错的也比比皆是。特别是在“角逐”“角力”“角斗”等词中,更是错倒了一大片。

“角”字的读音共有两种,其一是jiAo,其二是juR。

“角”字读jiAo时,可以指动物头上长的坚硬物,如鹿角,牛角;可以指形状像角的东西,如皂角;可以指古代军队中使用的号,如号角;可以指货币单位,如一角钱;可以指数学名词,又一点引出的两条直线形成,如直角;可以指地理意义上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如好望角;可以指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

当“角”字读音为juR时,可以指争斗、竞赛、竞争,如角斗,角逐,角力;也可以指戏剧中的“角色”,如角色、名角儿、主角、配角、丑角等;可以指古时候盛酒的一种器具。

说说“解元”的读法

在某大学一位著名老教授的古典文学课上,老教授把董解元的“解”读成xiF,阿房宫的“房”读成fWng,此外还有不少读错音的现象,听课的某学员感叹说:“著名老教授竟然成了白字先生,无奈。”

“解”字的读音共有三种,它们分别是jiD, jiF,和xiF。

“解”字读jiD时,可以作动词,表示将被捆绑着、束缚着的人或事物松开,如解扣子、解救;可以表示将某些人或事物分开,如解剖、分解;可以指阐释、说明,如解释、解答;可以指追求明白事情的根由或事实,如不解,令人难解;可以指大便或小便,如解大手、解小手;可以用作数学名词,指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也可以指演算方程式,如解方程;可以表示消除、排除、满足,如解决、解饥、解闷;可以表示分解,如解散、解体。

“解”字读jiF时,可以作动词,表示押送,如解送犯人,而负责押送的人则是解差。明清时期,人们称乡试中考取第一的人为解元。

“解”字读xiF时,可以指手段,或武术的架势,如解数;也可以作姓,这也是中国最易读错的姓之一。

“尽”乃是高频误读字

谁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尽”字,竟是汉语中最容易读错的字之一。不仅是普通人,就连教师、节目主持人等专业工作者,也常把它读错。

“尽”字共有两种读音,一种是jKn,另一种是jJn。

“尽”字读jKn时,可以表示完结、结束之意,如筋疲力尽;可以指全部用出、奉献出,如尽力;可以指全力以赴,用力完成,如尽心尽力;可以指达到极端、极致,如尽善尽美;可以作副词,指所有的,全部的,如应有尽有。

“尽”字读jJn时,可以表示最的意思,如尽北边;可以指将某人某事某物放在最先,如他身体不好,吃的又不多,就尽着他吃吧;可以指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如尽早完成这件事;表示力求达到某种程度,如尽量。作副词的尽管、尽量、尽早、尽快、尽先、尽自等中的“尽”都读第三声,但是很多人都会把它误为第四声。

十人九错的“强劲”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将“劲旅”这个词语中的“劲”字读错的人数不胜数,很多非语言专业的人,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将其读为jKn,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这一点,在网上评选的最容易读错的字中,“劲”名列前十位。

“劲”字的读音共有两种,其一是jKn,其二是jKng。

读jKn时,“劲”字可以指人的情绪,精神状态,如鼓足劲头;可以指力量、力气,如费劲;可以指人的表情和态度,如看你那高兴劲;可以指兴趣的程度,如他玩得正起劲;可以指趣味,如这种工作真没劲。

读jKng时,“劲”字可以表示风雪等力量猛烈,如劲风急雨;可以指人或集体坚强有力,如劲旅、劲节、劲舞。这个读音,一般不为人注意,这是导致十人九错的根源。强调一下,当“劲”字表示强有力的时候,应该读作jKng。

“情不自禁”读错的人太多

某君听到有人说“情不自禁”一词时,把其中的“禁”读为jUn,好生奇怪,于是去查字典,发现确实应读为jUn。还是不相信,又在网上发帖请教:以前,“情不自禁”的“禁”我们都读第四声,可是字典写的却是第一声,它到底读第几声?

由此可见,把“禁”字读错的人太多了,也错得太深了。

“禁”字读音共有两种,一种是jUn,还有一种是jKn。

读jUn时,“禁”字的意义可以是忍住,如忍俊不禁;可以是承受、耐用,如禁不起、这衣服禁穿、弱不禁风、情不自禁。

读jKn时“,禁”字的意义是不允许,制止,如禁止、禁毒、禁烟;是法律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情,如违禁;指关押、拘留,如监禁、软禁。

不知不觉错读 “脖颈子”

一个女孩对互助练习口语的美国女孩说:“看你的脖颈(gDng)子上有只小虫。”美国女孩不解地问:“什么叫gDng子?”其实不只例子中的这个美国女孩不知道,一些城市里生活多年的年轻人也不知道什么叫gDng子,如果不写出来,他们会以为你在说一个新的名词,根本不曾想到这是他们的父辈常用的一个口语名词。

“颈”字是一个多音字,读音共有两种,分别是jJng和gDng。

当“颈”字读jJng时,可以作名词,指脖子,如长颈鹿;还可以指外形像脖子或相当于脖子的事物,如瓶颈。

当“颈”字读gDng时,只用于口语中,指的是脖子,如脖颈子。

不要被“卡”字卡住

在一部战争片中,扮演指挥员的演员把“关卡”中的“卡”读成kA。也难怪,此字为人们读错可谓司空见惯。

“卡”字的读音共有两种,一种是kA,一种是qiA。

当“卡”字读音为kA时,可以用于音译词,如卡路里、卡介苗、卡通;可以指薄片状的物品,如卡片、银行卡、饭卡等。

当“卡”字的读音为qiA时,可以指人为地在交通要道上设置的结构,多为警戒或收费的目的,如关卡,哨卡,税卡;可以形容人或物被夹在中间的状态,如我被树枝卡住了;可以表示阻挡之意,如我们的路被当地人卡住了。

“力能扛鼎”,不能想当然地读

某人在讲述历史故事时,把“力能扛鼎”中的“扛”读成了kWng,引来一片非议。

“扛”字的读音共有两种,一种是kWng,一种是gQng。

读kWng时,“扛”字表示用肩膀承担事物的动作和状态,如扛木板,扛铁锹,扛担子;表示支持,忍耐,如:扛住扛不住?

当“扛”字读音为gQng时,常见于旧时的文言文中,意为用双手举起重物,如力能扛鼎。《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意思是项羽力大无比,勇武非凡。

常被误读的“引吭高歌”

“他引吭(kEng)高歌,歌唱祖国美好的明天……”在某中学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小周如是朗读。显然,他没有掌握好多音字“吭”。

“吭”字的读音共有两种,一种是kEng,还有一种是hWng。

读kEng时,“吭”字可以作拟声词,形容一些沉重浑浊的声音,如吭哧,骡子吭哧地喘着气;可以表示人由于用力而不由自主发出的声音,如:一边走一边吭哧;可以指人说话吞吞吐吐,如:你别吭了,我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可以指说话、出声,如:他一声都不吭。

读hWng的时候,“吭”指喉咙、嗓子,如引吭高歌,意为放开喉咙高声唱歌。

“悬崖”莫要乱“勒马”

“我劝你赶快放开人质,悬崖勒(lEi)马,不要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名警察在向劫持人质的暴徒喊话。也许是太紧张了,以致他把“勒”字念错。

“勒”字的读音共有两种,一种是lF,一种是lEi。

读lF时,“勒”字可以表示收住缰绳不让骡马前进,如悬崖勒马;可以表示强迫之意,如勒逼、勒令、勒索;可以用来指雕刻,如勒石,勒碑。

读lEi时,“勒”字可以表示动作,及用绳子、金属链条、布条等将人或物捆住或套住,然后用力拉紧,如勒紧腰带;方言中有个词叫勒掯,意思是强迫别人,故意为难别人。

累累读错的“累字”

“都是我不好,连累(lFi)你和孩子都跟着过苦日子。”老李身患重病,长期治疗不愈,把家都掏空了。因此,他对妻子说出这样的话来。这里,老李读错了“累”字,普通人也一样,都容易在这个字的读音上犯错。

“累”字有lRi、lDi和lFi三种读音。

当“累”字读lRi时,可以形容人颓废憔悴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在书面语中,还可形容果实等连接成串,如硕果累累;也可以指负担,麻烦,形容事物冗杂多余,不简洁,如累赘。

当“累”字读lDi时,其意义是多次积淀,聚集,堆积,如日积月累;可以表示屡次,连续,接连之意,如连篇累牍;可以指牵连,如连累,受累。“累累”读lDi lDi时,则表示缕缕,累积得多的意思,如累累失误,罪行累累等。这里的“累累”有别于第二声的“累累”。

当“累”字读lFi时,可以表示疲惫之意,如:看了这么久的书,真累啊!

“绿营”打“绿旗”,两“绿”不同音

上小学五年级的赵晓问爸爸:“什么是绿(lC)林好汉?”爸爸对他说:“应该读绿(lM)林好汉。西汉末年,部分农民在湖北绿(lM)林山发动起义。此后人们便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为绿林好汉。”

“绿”字的读音共有两种,一种是lC,一种是lM。

当“绿”字的读音为lC时,可以作形容词,表示一种颜色,是黄色和蓝色的中和色,如碧绿;可以形容草木茂盛,如绿意盎然;可以指环保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特许的,绿色包装,如绿色通道;可以作动词,表示种植,如绿化;绿洲,指的是沙漠中有水有植被的地方。

当“绿”字的读音为lM时,专用于绿林、鸭绿江、绿营等词语中。

“埋怨”不是“埋”起怨气

在日常会话里,当说到“埋怨”一词时,人们很少说错,但是当这个词出现在书面上,不止一次地听人把“埋(mWn)怨”读成埋(mWi)怨”。

多音字“埋”有两个音,一是mWi;二是mWn。

埋,一读mWi,形声,从土,里声,本义为藏入土中,被盖住;也可以表示隐藏,隐没,如埋没,隐姓埋名。

“埋”字另一读音是mWn,可以指抱怨,因为不如意而对人或事表示不满,如你自己的错,怎么能埋怨别人呢。

歌星“那英”名,几人能叫准

那英是我国歌坛大腕,明星级人物。几乎所有人,也包括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都把她叫作“nS英”,但汉语字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作姓氏时,“那”读作“nQ”。可见此字被误读的概率之大。

多音字“那”有三个读音,分别是nQ、nA和nS。

读nQ时,“那”仅仅表示一个姓氏,所以那英当读为“nQ英”。

读nA时,“那”有“哪”之义。

读nS时,“那”表示比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远处那棵树;与“这”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如这边那边;还可以代替“那么”,如那就珍惜着吧!

闹心的“心宽体胖”

常听人说心宽体胖(pSng)、心广体胖(pSng)。其实,这是错的,胖在这里应该读成pWn。

“胖”字有两种读音,一种是pWn,一种是pSng。当胖字读pSng时,多形容人或动物身体上脂肪较多,因而呈现出肉多肥厚的状态,与瘦相对,如肥胖,胖子等。而在“心宽体胖”和“心广体胖”中,则表示舒适而安泰,应该读成pWn。

“一曝十寒”的“曝”字不可读半边

小燕读字总是令人哭笑不得,尤其是读多音字的时候,比如,她对成语“一曝十寒”中的“曝”字,总是读作bSo音,而已经通读为bSo音的“曝光”的“曝”字,她又总是读作pM音,别人纠正她,她反倒认为别人是错的,久而久之,别人也懒得和她理论。读错字音不是大事,但绝对不利于个人正面形象的塑造。“曝”字的读音共有两种,一种是bSo,另一种是pM。

当“曝”字的读音为bSo时,可专用于曝光这一词语,旧读pM音,可以指照片的底片或感光纸感光,也可以比喻较为隐私的事情,不光彩的事情被公之于众,明星的婚姻被曝光后往往会惹出很多是非。

当“曝”字的读音为pM时,可以指在阳光下晾晒,如一曝十寒;可以指露在外面,如曝于野外。

令人头疼的多音字“强”

现在的电视剧质量太差,听听演员的台词:“好个大胆的贼子,竟敢强(qiWng)词夺理,来呀,大刑伺候。“强”是个多音字,容易念错不假,但以表演为生的演员也念错,太不应该呀。

“强”字有qiWng、qiAng和jiSng三个读音。

读qiWng时,“强”字可以指力量大的,与弱是反义词,如功能强大;可以指意志坚定不移,如责任心强、报复心强、自尊心强等;可以指使用胁迫性手段使人服从,如强制、强占;表示使强大之意,如强兵富国、健体强身;可以指优越或质量好,如今年收益比去年强;可以用在分数或小数之后,表示略多于此数,如超过三分之一强。

“强”字的读音为qiAng时,可以指勉强,如强笑、强词夺理、强迫症。

“强”字读jiSng时,可以形容人不屈服,固执,如这个人强得很。

“圈养”风波

某主持人在播报“种群数量少,近亲繁育多,圈养大熊猫依然难脱生存隐患”的新闻中,把“圈(juSn)养”念成了“圈(quQn)养”。在短短半分钟内主持人四次读错了“圈”的发音,而该字此正确读音应为“juSn”。

“圈”字的读音共有三种,quQn, juQn和juSn。

当“圈”字读quQn时,可以作名词,指圆形中间有空的环形事物,如铁圈、面包圈;可以指特定的范围,如绘画圈子、娱乐圈;可以指在某物或某地四周加以限制的动作,如圈地,用篱笆把这里圈起来;可以指画圈做记号的行为,把错字用红笔圈出来。

当“圈”字读juQn时,可以指用栅栏将家畜围起来的行为,如把咱家的牛圈起来;可以指把人关起来,如不要总把孩子圈起来。

当“圈”字读juSn时,可以指饲养牲畜用的简易建筑,如猪圈、牛圈;可以指关在圈里,如圈养。

“堰塞湖”中“塞”什么音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以后,“堰塞湖”一词频频在电视中出现。不少主持人都把这个词读成了“堰sQi湖”,这个读法是错误的。查“堰塞湖”本义,是指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在这里,“塞”取“堵塞”之义,所以应当读为sF。

“塞”读作sSi时,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如边塞。

除了这种读音,“塞”字还有两种读音,sQi和sF。

当“塞”字的读音为sQi时,可以指把东西放进有空隙的地方,指动作,如把这些书塞到柜子里去吧;可以指用来堵住孔眼的工具,如瓶塞,塞子。

当“塞”字的读音为sF时,意义与塞字读sQi的时候相似,常用于合成词中,如塞音,塞擦音;可以指推卸、敷衍,如塞责、堵塞。

微妙的“散”字读法

领导在讲话:“某些同志工作浮漂,工作作风散(sSn)漫,我看有必要整顿一下。”这位领导讲话中把“散”字读错了,相信读错此字的人不在少数。

“散”字读sAn时,可以理解为潇洒,洒脱,没有约束,分散等,如,松散,散漫。读此音时,“散”字的本义是指零碎的,不完整的,不集中的,如散乱,散落。另外,在医药学上,散字还指药末,药粉,如麻沸散,多用于中药名。

“散”字还有一种读音sSn,读此音时,义为从集中状态转为分离、如散开、散发、烟消云散;还可以指散布、宣扬,如散发出香味,散发传单;也可以指排遣、消除,如散心、散闷。

“霓裳羽衣”古词今读易出错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是音乐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许多电视历史剧中,不少演员把其中的“裳”字读作shang,这个读法是错误的。

“裳”字是个多音字,读shang时,其意义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衣服的统称,如衣裳。“裳”字还有一个读音,为chWng,在古代是指腰部以下部位的裙衣,如裙裳,上衣下裳。依据这一解释,“霓裳羽衣”中的“裳”当读为chWng。

变化多端难取“舍”

记得一位专家在电视上讲考古的时候,反复提到“舍利子”,并且,他把它读作“shD利子”。很遗憾,这位专家把“舍”字读错了,“舍利”中的“舍”当读shF。

舍是个多音字,有shD和shF两个读音。

读shD时,“舍”字指丢掉、放弃,如舍弃、舍近求远,舍己为公等;还可以指施舍,布施,如舍药。

读shF时,“舍”字指房屋,如屋舍、寒舍;也可以指用来养家畜的圈,如鸡舍、猪舍、羊舍;还可以用作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较低或同辈中年龄较小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在古代,它还可做量词用,如三十里是一舍,如退避三舍。专有名词“舍利”中的“舍”也读这个音。

不识“识”字音,只缘未辨析

有人在网上留言说:“现在有的主持人水平是真差劲,好多简单的字都读不准,比如‘标识(zhK)’这个词,总是读成‘标识(shI)'。”据调查,这个词中的“识”被读错的概率极大,甚至被列入容易读错的字的前十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字加以关注。

多音字“识”有shI和zhK两个读音。

读shI时,“识”指认识,如识字、熟识;有见识之义,如常识、见多识广、有识之士;还可以指辨认、辨别,如识别。

读zhK时,“识”字多见于旧时的书面语,义为记忆,如博闻强识;还可以指标记,记号,如款识、标识。显然,标识中的“识”应读此音。

拿不准读音“似”的

“她长得真漂亮,花儿似的。”“她长得好似一朵花。”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似”字,表意也近似,但是,这俩“似”的读却不同,极容易混淆。

“似”读音为shK时,相当于似的、如……一般,用作助词,放在名词、代词或动词之后,表示喻某种情况或与某种事物相像。前一句话中的“似”当读此音。

而后一句中的“似”字则应读成sK,表示像,如同之意,如好似、类似、恰似,似是而非;还表示似乎之意,做副词,如似属可行;还可做介词用,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如今年衰似去年些,一个高似一个,我们的事业一年强似一年。

天天说,也说不准“说”

很多电视剧中,里面的人物多把“说服”念做“shuK服”“。说服”一词真的该读作“shuK服”吗?

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说”字有shuT、shuK和yuF三个读音。

当“说”字的读音为shuK时,仅指用话语劝别人听从或改变主意,条下也仅列“游说”一词。而“说”读shuT时,条下列有“说服”一词。可见,“说服”不应念做“shuK服”。

当“说”字的读音为shuT时,可以指解释、阐释,如说明;可以指言论、主张,如学说、著书立说;可以指用话语来表达想法,以及意思等,如说一段相声吧,说出来;可以指批评和责备,如别说他,事情都过去了;可以指促成婚姻,如说媒;可以指指谁之意,如你这话是说谁呢。

当“说”字的读音为yuF时,可以表示与“悦”相同的意思。

读读“留宿”和“一宿”

在某部电视剧,演员把“二十八宿”错念成“二十八sM”,真是令人不快。

“宿”字的读音共有三种,第一种是sM,第二种是xiL,第三种是xiM。

当“宿”字读音为sM时,可以指夜间睡觉,过夜,如留宿,宿舍,露宿;可以指旧的,一向就有的,如宿敌,又写作夙敌,是指多年的敌人,又如宿弊,指的时多年的弊病;

当“宿”字读音为xiL时,可以做量词,用以计算夜的次数,如他太拼命了,昨天加班又一宿没睡。

当“宿”字读音为xiM时,可以指我国古代对天上一些星的集合的称呼,如星宿,二十八宿。

“浩浩汤汤”与“浩浩荡荡”

当书面上出现“浩浩汤汤” 一词时,许多人不是把“汤汤”二字读作dSngdSng,与“荡”字混淆;还有的就是读作tQngtQng,这两种读法都是错误的。此处,“汤汤”二字当读为shQngshQng。

“汤”字的读音共有共有两种,其一tQng,其二是shQng。

当“汤”字读音为tQng时,可以指煮出来的用来喝的汁水,或者泛指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如鱼汤、鸡汤、米汤;古时候,人们所说的汤是开水、热水,如扬汤止沸,赴汤蹈火;可以指经过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如菠菜汤;可以指做成汁水的中药,如汤药,煎汤服用。

当“汤”字读音为shQng时,多见于书面语,形容水量大,流得很急,如流水汤汤,浩浩汤汤。

“提防”“提”的读音

“这个人太坏了,你对他要多加提(tI)防。”在某部电视剧中,一女子提醒他的男人。电视剧情节好坏姑且不论,单是这样老读错字,就够让人郁闷的了。这句中,女演员把“提”字读白了。

“提”字的读音共有两种,第一种是tI,第二种是dU。

当“提”字读音为tI时,可以指垂手拎着被捆着的,或有提梁的东西,如王大妈提着菜篮上街了,提一桶水吧;可以指将预定的期限向前挪,如提前;可以指举出或指出,如提建议、提意见;可以指使事物由下向上移动,如提升、提神、提高;可以指将犯人从关押的地方放出来,如提讯;可以指抽取,如提取、提炼;可以指谈到、说到,如提起往事,旧事重提;可以指用来舀酒或水的工具,通常有不同的规格和专门的用途,如油提、酒提。

当“提”字读音为dU时,可以用于提防一词,意思时小心防备;还可以用在口语中表示拎东西的意思,如提溜。

给“挑大梁”“挑”刺

在某日新闻的播报中,主持人经多次讲“挑大梁”中的“挑”字错读为tiQo,令人无奈。而《现代汉语词典》明明白白把“挑大梁”一词列在“挑”字的tiAo音目下。

“挑”字的读音共有两种,其一是tiQo,其二是tiAo。

当“挑”字读tiQo时,可以指选择、选取,如挑选;可以指吹毛求疵,如挑剔、你别挑了,这么好的货色上哪里找;可以指用于挑东西的工具,如挑子;可以用作量词,指成挑的东西,如两挑竹笋;可以指将扁担两端挂上东西,担起来走的动作和行为,如挑水、挑柴。

当“挑”字读tiAo时,可以指用竹竿、棍子等物将事物的一端支起,如挑开帘子;可以指刺绣方法,具体做法是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而后将穿在针上的线从下面穿过去,如挑花;可以指引逗、拨动,如挑逗、挑衅、挑战。

“血”字读音的书面与口语差异

“哎呀!当时,她整个人血(xuF)淋淋的,下死人了。” 某人看见一场车祸,回家后向家人描述说。也许是太紧张了,他读错了常用字“血”的读音。

“血”有两个读音,一是xiD,二是xuF。

读xiD时,“血”并没有特别的意思,只用于口语,如吐了一口血、流点血,组词如血淋淋、血糊糊、血块子、血晕等。上文中的人口语描述,所以应该说成“血(xiD)淋淋”。

读xuF时,“血”指血液,组词如血液、血管、血型、血红等;表示有血缘关系的,如血统、血缘、血海深仇,等等;比喻刚强热烈,如血性、血气等;还可以指妇女的月经,如血崩、血分等。

除了口语与书面语读音容易混淆外,人们最容易犯的是把“血”莫名其妙地读成xuD,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中肯”的“中”字怎么读

某公司办公会上,经理在作总结:“刚才刘博提的意见中(zhTng)肯,值得好好考虑。”经理学理工出身,对文字读音不甚了了,把汉字中最简单的“中”字的读音搞错了。

“中”是个多音字,有zhTng和zhHng两个读音。

读zhTng时,“中”表示方位、中心,如中央;指中国,如中医、中文;表示内部、范围内,如心中、家中;位置或等级在两端之间,如中秋,中年、中学等;表示不偏不倚,如适中;表示行、好,如中不中;指中人,如作中;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的状态,如,比赛正在进行中。

读zhHng时,“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正对上、正好合上,如中选、中奖;二是表示遭受、受到,如中毒、中计。

“中肯”一词,来自“切中肯綮”,意为正好切中要害。肯綮是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因此,“中肯”中的“中”当读zhHng。

读错“忏悔”应忏悔

某国营书店世界文学专柜的负责人说,常有客人兴冲冲地跑来问,“请问这里有没有卢梭的《qiQn悔录》? ”弄得服务人员回答“有”也不好,“没有”更不好。

“忏”容易错读成“千”,但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chSn”。

“忏”即“忏悔”,意思是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也指向神佛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忏”也作名词,指僧尼道士代人忏悔时念的经文,如“梁皇忏”“玉皇忏”。“拜忏”指旧时请僧道念经礼拜,为人忏悔罪过,消灾免祸。

令人瞠目的“瞠目结舌”

常有人将“瞠目结舌”念成“tWng目结舌”,甚至写成“堂目结舌”,真让人瞠目结舌。“瞠”的声旁虽然是“堂”,但其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都与声旁不相同,不可按声旁的读音来念。

《集韵》:“瞠,直视也。”“瞠”读chEng”意思是瞪着眼睛看。“瞠目”即眼直直地瞪着,形容窘迫或惊骇的样子,如瞠目结舌,瞠目以对,瞠目而视等。

成语“瞠乎其后”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意思是跟在别人后面干瞪眼,想赶而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亦省作“瞠后”。

念“炽”不可读半边

在某电视台的“新年新诗会”,一位著名主持人在朗诵中把“炽(chK)热”读成了“炽(zhK)热”。在这样高水平的盛会上,这个错误的读音甚是碍眼,仿佛一支优美的旋律中的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

“炽”不是多音字,只有chK一个读音。因为“炽”中有“只”,不少人因而将其错读为zhK。炽是一个会意字。从火,韶戠,激烈,气焰高涨。“炽”可以组词“炽热”“炽烈”“炽盛”。

一样的气氛,一样的“氛围”

在最容易读错的字中,不起眼的“氛”字名列前茅,特别是在“气氛”和“氛围”这两个词中,“氛”字读错的概率更是高得吓人。有人有意做了一个调查,拿“气氛”“氛围”这两个词,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让50个人读了,结果100%读错,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读错了。不仅普通人,就是专吃文字饭的节目主持人也纷纷栽在这个字上。

几乎所有读错的人,都是把“氛围”或“气氛”中的“氛”字读成fFn,事实上“氛”只有fEn一个读音。“氛”是个形声字,从气,分声;本义是指凶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气,气象、情势,组词气氛、氛围。

“畸形”不可出奇

某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一位女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句“qI(奇)形的爱……”,这里的“奇形”显然是“畸形”的误读。

“畸”应读jU。《说文解字》:“畸,残田也。“畸”的本义是零散的、不整齐的土地,后引申指不规则的、不正常的,如畸形、畸变、畸胎、畸恋(不合乎人伦常理的恋情)。

“畸”也当“偏”讲。畸轻畸重的意思是有时候偏轻,有时候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畸”还可作数词,同“奇”,指数的零头。“畸零”即“奇数”,谓整数以外的零数,也形容孤零零的、孤独,如畸零人。

“嫉妒”不能念“忌妒”

老师教育学生:“培根说过:‘嫉(jK)妒心是荣誉的害虫,要想消灭嫉(jK)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求名声。' ”

没想到,喜欢给人挑错的老师今天出了丑,学生当场指出他把“嫉”读错了。

“嫉”正确的读音是jI,许多人把它错读为jK,这位老师也不例外。据调查,当组词“嫉妒”时,“嫉”字读错的概率相当高。

“嫉”是一个形声字,从女,疾声。本义是忌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泛指忌妒,组词嫉妒、嫉贤妒能;还可以表示憎恨,如嫉恨、嫉恶如仇。

歼灭“歼”的错误读音

一位军事爱好者向人介绍歼击机:“歼(qiQn)击机也叫战斗机,旧称驱逐机,指主要用来在空中歼灭敌机和其他空袭武器的飞机,装有航空机关炮、火箭弹和导弹等,速度快、操纵灵便。”知识没错,但把飞机的名字读错了。

生活中像这位一样犯错的不在少数,因此要对“歼”的读音加以注意。

“歼”应读jiQn,不可按其声旁“千”音,读成qiQn。《尔雅》:“歼,尽也。”“歼”意为消灭、灭尽,如歼灭、围歼、全歼、追歼、歼敌、聚而歼之,等等。

喟然长叹说“喟”字

在学习工作、居家生活及影视表演中,经常会有人把“喟”字读错,比如把“喟叹”读作“wFi tSn”、“感喟”读作“gAn wFi”,而其正确读法分别为“kuK tSn”“、gAn kuK”。

喟,读kuK,形声字,“口”部为义符,“胃”部为声符,是书面用语,义为叹气,“喟,大息也”(《说文解字》)。含“喟”字的常见词语如喟然长叹、感喟、喟叹等。

“喟”字常因只读半边而被读错,主要原因在于不识其义、不明其组字结构。所以,理解“喟”的叹气之义,是准确读“喟(kuK)”的关键所在。

“羽扇纶巾”里,读法有学问

“纶”是一个多音字,有guQn和lPn两种读音。学过那篇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生都知道,“羽扇纶巾”中的“纶”应读guQn。纶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因此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羽扇纶巾”则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纶”又读lPn,本指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泛指青丝带子,也指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即指钓鱼的工具,也借指垂钓。传说姜太公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水之滨垂钓,后又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亦借指隐士。

“纶”现在还指某些合成纤维,如腈纶、涤纶、锦纶、丙纶等。

“经纶”本指整理丝线,引申为治理;“经纶”也可作名词用,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大展经纶,满腹经纶。这里注意不要将“经纶”误写成“经论”。

“联袂”不能读“连决”

电影宣传海报上常有“××、×××联袂出演”的字样,其中的“联袂”一词时常被人错读成“联juR(决)”。“决”、“诀”与“袂”声旁相同,相较“袂”字更为常见,这可能就是“袂”字容易读错的原因了。

“袂”应读作mFi,本义是衣袖,如联袂、投袂等。联袂:即衣袖相联,喻携手同行,也指联手做事。该词最早见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联袂度危桥,萦回山林杪。”

投袂而起:袖子一甩站起来,指发怒或有所作为;蒙袂辑屦: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拉着鞋,形容困乏或穷顿。

不该读错的简单“扪”

要说,人们读字读半边,应该把“扪”读作mRn(门),但奇怪的是,在该读半边的时候人们又不读了,莫名其妙地把“扪”读作mFn。特别是在“扪心自问”一词中,多半人会把其中的“扪”字读作mFn,出错率之高,令人咂舌。在网上统计的最容易读错的汉字中,“扪”字赫然排在前列。

“扪”并不是多音字,只有mRn一个读音。其本义为执持,《说文解字》中说:“扪,扶持也。”引申为按、摸,多用于书面语中,组词“扪心”,最常见的是“扪心自问”一词。扪诊,又称按诊,是用手指轻轻按压体表,以测知体表下部坚实程度的诊断方法。

言不出口,“讷”莫读“呐”

将“木讷”念成“木nS(呐)”的情况绝不在少数。“讷”“呐”同声旁,但读音并不完全相同,“讷”的正确读音是nF,不能读成nS。

《说文解字》:“讷,言难也。从言从内。”“讷”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有话在肚里,却难以说出来,形容说话迟钝。如木讷、讷讷、迂讷、口讷等。

“讷”“呐”二字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需要重点区分。“呐”古同“讷”,后作分化字,读nS,意为大声喊叫,如呐喊助威、摇旗呐喊。“呐”另读na、ne,分别是语气助词“哪”“呢”的异体字。“讷”“呐”今读音有别,并各自承担不同义项,因此不可混用。

“拈花惹草”不是“沾花惹草”

不少人将“拈花惹草”说成“zhQn花惹草”。“拈”字应读niQn,意为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东西。

“拈花惹草”也作“惹草拈花”,多比喻男子在外挑逗勾引妇女,乱搞男女关系,或宿妓嫖娼。“拈”字组词常见的还有信手拈来、拈轻怕重等。信手拈来:意即随手取来,常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的随意或从容;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便的,害怕繁重的。

“拈”不但容易误读成zhQn,有时候还会错写成“沾”,如将“拈花惹草”写成“沾花惹草”。“沾”与“拈”的音形义均不相同。“沾”读zhQn,本指浸湿,引申指因接触而附着上,如沾染;或稍微碰上挨上,也比喻凭借某种关系而得到好处,如沾光等。

不识“啮”字莫启“齿”

“啮”易误读成chJ,错在按其右旁“齿”音读之故。它的正确读音应为niF,这是一个会意字,从口从齿,表示用牙啃或咬。有这个字组成的常用词有啮合、啮噬、啮齿动物等。

啮合,指上下牙齿咬紧,或像上下牙齿那样咬紧,如两个齿轮啮合得很严密。

啮噬,是一个同义复合词,“啮”即“噬”,都是咬的意思,二字合在一起比喻为心灵上或精神上受到折磨,如“丧子的巨大悲痛,啮噬着母亲的心。”

啮齿动物,指的是老鼠之类咬东西的动物。

“啮”容易被误当作形声字,所以出现“chJ”的误读音。事实上“啮”是会意字,“齿”既不是音符,字义也与“啮”没有关系。

秀才读半边,“胼胝”成“并抵”

“胼胝”也是一个容易被人“肢解”的词,它的正确读音是piWn zhU,但是,却常被误念成bKng d(J并抵)。

“胼”音piWn, “胼胝”(piWn zhU)指手掌和脚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俗称“趼(jiAn)子”、“老茧”。

“胼胝体”指的是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

“胼手胝足”指手掌和脚底都磨起了老茧,形容极其辛劳。如秦牧《长河浪花集·社稷坛抒情》:“没有大地上胼手胝足的劳动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

“肼”字“长得”很像“胼”,需要特别注意。“肼”读jJng,有机化合物的一类,用来制药,亦作火箭燃料。

“谥”号有学问,读“益”惹人笑

“谥”的声旁是“益”,而与“谥”字声旁相同的字如“溢”“缢”“镒”“嗌”等又都读“yK”,因此时常会出现将“谥”误念成“yK”的情况,如把“谥号”说成“益号”。

“谥”仅韵母与声旁相同,它的正确读音是shK。“谥”即谥号,指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而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多由其亲友、门生议定,叫做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号主要分三类。褒义的如:文、武、明、睿、昭、惠、景、庄;贬义的如:灵、厉、幽、炀;表同情、哀怜的(平谥)则如:怀、哀、闵、殇等。谥号以一字居多,也有两三个字或以上的,如忠武侯的“忠武”、睿圣武公的“睿圣武”。

“谥”在书面语中,也可当称作、叫做,如谥之为保守主义。

迁徙的“徙”字怎么读

“徙”既不是多音字,也不是生僻字,但令人不解的是,它是最容易读错的字之一。此字十一画,部首为“彳”,右上角为“止”字,形声字,从辵(chuH),止声,本义指迁移“,徙,迻(移)也”(《说文解字》),如迁徙、徙居(即搬家),后来也可指调动官职。

“徙”字读作xJ,第三声,但绝大多数人读为xU,一声。

“弦”字读音并不“玄”

“弓弦”常被读成“弓玄”。“弦”的声旁是“玄”(xuWn),但不可完全照着声旁的读音来读。这个字的准确读音是“xiWn”。

“弦”是一个会意字,左为“弓”,右为“丝”,本指弓弦,即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用牛筋制成,有弹性。“弦”又引申指乐器上发声的线,一般用丝线、铜丝或钢丝制成,如琴弦、单弦、三弦、管弦、定弦、六弦琴、弦乐器等等。以“弦”组成的成语较多,如扣人心弦,弦外之意,箭在弦上,改弦易辙等。古时又以琴瑟比喻夫妻,故以“断弦”谓丧妻,以“续弦”谓再娶。

“弦”在古时也指半圆形的月亮。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月相称为“上弦”,弧在右侧;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亮则称“下弦”,弧在左侧。

“弦”在中国古代还是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叫法,如《周髀算经》:“勾三、股四、弦五。”算术中,“弦”又指连接圆周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弦切角”指圆的切线和过切点的弦所成的角。中医学中,“弦”为脉象的一种,“弦脉”谓脉气紧张虚弱。

“谑”义虽“玩笑”,读音别乱念

《诗经·卫风·淇奥》云:“善戏谑兮,不为虐矣。”意思是善于幽默地开玩笑,但不会刻薄到令人感到难堪。后因以“谑而不虐”形容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谑”“虐”虽字形相近,但含义不同,读法也有区别,不可将“谑”念成“虐”。

“谑”的正确读音是xuF。《说文解字》:“谑,戏也。”“谑”当开玩笑讲,如戏谑,欢谑,笑谑,谐谑,谑语等。

比较常用的“谐谑”一词,意思是诙谐逗趣,如“至于‘茅台瓶子’,调皮的姑娘们用它们来谐谑地比喻女伴粗壮的腰围,更加是历史久远的事了。”(秦牧《艺海拾贝》)

“谑”字易与“噱”混淆。“噱”是多音字,一读juR,书面语中指大笑,如“可发一噱”;二读xuR, “噱头”,方言中指花招、鬼点子,也指引人发笑的言语、举动,又形容滑稽。“噱头”不作“谑头”, “戏谑”也不可写作“戏噱”。

“穴”字该读第几声

有个细心的观众,在网上发帖说,在某电视台的一档栏目中,主持人从头到尾都把洞穴的“穴”读成xuF,其实,“穴”不是多音字,它只有xuR一个读音。人们之所以读错,大概与发音习惯有关,或者是没有真正掌握“穴”的正确读音。

“穴”,象形字。上面是“宀”,表示上面的覆盖物,下面的部首表示洞孔,其本义是表示土窟窿或地洞。石穴、孔穴、穴居等词语中的“穴”就是用的本义。后来,“穴”又用来表示动物的窝,如巢穴、龙潭虎穴等。“穴”还指人身体上的穴位(中医),如穴位、穴道等。“穴”还表示墓穴,如砖穴、土穴、墓穴等。

顺嘴读错“揠苗助长”

某届全国电视相声大赛的决赛现场,一位相声演员将“揠苗助长”说成了“ySn(宴)苗助长”。这个演员说学逗唱的功夫再好,观众和评委的印象分都不会太高了。

“揠”读yS,含义单一,即指拔。学生识得“揠”字,几乎都是从“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开始。“揠苗助长”比喻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把事情弄坏,也说“拔苗助长”。

“揠”和“偃”字形极为相近,不小心便会用错。“偃”音“yAn”,意为仰面倒下、放倒。“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击战鼓,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做某事。“偃”又当“停止”讲,“偃武修文”谓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偃”也是一个动词,表示动作,所以非常容易与提手旁的“揠”相混。如从形旁来分析,就可区分二字。“偃”本指人仰面倒下,故形旁为“亻”; “揠”即“拔”,表示人手上的动作,故形旁为“扌”。

不能把“筵席”读成“宴席”

也许是“宴席”和“筵席”词义十分接近的缘故,许多人不自觉地把“筵席”中的“筵”读成“宴席”的“宴(ySn)”,这是错误的。

筵,形声字,从竹,延声。读音为yWn,本义是竹席。古人室内没有桌椅,在地上铺上竹席供人坐。其中,紧靠地面的一层就称为筵,筵上面的一层称为席。“筵”与“席”本是同一种事物,只不过层次不同而已。后来此字又演化为宴饮时陈设的座位,如张筵列鼎,再进一步演化出酒席之义,如喜筵,筵席等。

但是,不管它的词义如何变化,“筵”读音只有一个yWn,切莫搞错。

开门“揖盗”非“缉盗”

“开门揖盗”容易被误念成“开门jI盗”,这一方面是混淆了“揖”与“辑”“楫”等形近字的读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掌握“揖”字的正确释义,误解了成语含义,从而导致误读。

“揖”应读yU,指拱手行礼,这是古代的一种礼节,组词则如作揖、拜揖、揖让、揖别、揖客等。

“开门揖盗”中的“揖”容易被误认为“缉拿”义,所以常出现误念误写。事实上,“揖”字含义单一,仅表示拱手行礼,这个成语中同样也用的这个释义。“开门揖盗”的意思为打开了大门揖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自取其祸。

以“咠”(qK)为声旁的常用字有“楫“”辑”“缉”等,它们的读音和用法需认真辨析。“楫”“辑”均读jI。“楫”从木,指划水的桨,“舟楫”即船和桨。“辑”从车,指编辑、辑录,也作量词,用于整套书籍、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如“第一辑”“丛书共七辑”。“缉”音jU,意为缉拿、捉拿,这个字易误读成二声,需注意。

念半边必然错读“莠”

有人见到“莠”字便削去半边,直接读“秀”,把“良莠不齐”读成“良秀不齐”。其实稍微动一下脑筋就知道自己念错了,“良”和“秀”都可表示优异,又何来“不齐”?

“莠”应读yGu。《说文解字》:“莠,禾粟下生莠,从,秀声。读若酉。”莠草又叫狗尾巴草,是田间常见的一种杂草,一般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恶人。良莠不齐:好苗和杂草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诗经·小雅·大田》:“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稂(音lWng),即狼尾草,一种危害禾苗的恶草。这句话大意是:“粟皮包着谷粒,粟皮坚实谷粒好,谷田中不长杂草。”后“不稂不莠”演变为贬义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瑕不掩“瑜”“瑜”难读

“瑜”并不特殊,也不是多音字,但是,读错它的音的人不在少数。此字读作yP,第二声,许多人把它误读为第四声。

“瑜”是个形声字,从玉,俞声,本义是美玉,组词如瑾瑜,瑜玉,碧瑜等;引申为玉的光彩,常用来比喻优点或形容美好,组词如瑜瑕,瑕不掩瑜;还可以组成瑜伽一词。

不论取何义,“瑜”都只有一个读音,切莫再搞错。

“造诣”不能读“造纸”

将“诣”读“旨”,可谓“见字读半边”的典型。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某某大师“很有造旨”、某某前辈“造旨很深”,听众听了大笑不止:你“造zhJ(纸)”,我还造船呢。

“诣”字的准确读音应为yK,字本义是到某个地方去看人(多用于尊长),如“诣见”、“诣烈士墓参谒”。

“诣”后多指学业、专门技术等达到的程度、境地。“造诣”一词一般用于褒义语境,如,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

苦心孤诣:苦心,刻苦用心;孤诣,独到的境地;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旨”与“诣”音、形、义皆不同。“旨”读zhJ,封建时代特指帝王的命令,如旨令,奉旨,圣旨,后泛指意义、用意、目的,如主旨、要旨、宗旨、旨意、言近旨远等。

“盲”目瞎读,念错病入膏“肓”

“肓”与“盲”形似,因此常有人以盲(mWng)音来念“肓”,如将“病入膏肓”念成“病入膏mWng”,这是误读。“肓”字的正确读音应是huQng。

“肓”是形声字,从月(肉),亡声,中医指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病入膏肓”语出《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后因以“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或比喻事情严重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盲,音mWng,从目,亡声,意思是眼睛失明,看不见东西,也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认或分辨不清,或形容盲目。常见词有:盲人、夜盲症、文盲、色盲、法盲、盲从、盲动。

误读严重的“草菅人命”

“草菅人命”的“菅”字,容易被误读成“guQn”(官)或“guAn”(管),一种是读半边,另一种则是按形近字的音来读,都是不对的。

“菅”字应读“jiQn”(尖),也有不少人把它误读成三声。《说文解字》:“菅,茅也。”“菅”是形声字,从草,官声,本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质地坚韧,可做炊帚、刷子等。杆、叶可作造纸原料。

成语“草菅人命”出自《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岁胡亥之性恶哉?”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形容残忍之极。如特务的违法横行,草菅人命,用绑票的方法,用秘刑的拷打,都是在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中进行的。

有人将“草菅人命”写作“草管人命”,是不识“菅”字音义之故,想想便知,草如何能“管”得了人命?更有甚者将该成语写成“草奸人命”,实在是荒谬,令人啼笑皆非。

“潜”:莫名其妙的高频误读字

这个字既不是多音字,也没有干扰它读音的形近字,更不是生僻字,但奇怪的是人们读错的特别多。许多人,包括不少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它qiAn。

其实,“潜”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qiWn。

“潜”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没入水中,潜水、潜艇、潜龙等都是用的它的本义;引申为隐藏,组词如潜伏、潜藏等。还表示专心,比如潜心钻研、潜修等;还可以表示秘密的,如潜行、潜踪等;也可以表示潜力,如潜力、挖潜等。

不论哪个义项,“潜”的读音都没有变化。

总被错叫,“范祎”无奈改名

某君名叫范祎, “祎”字读yU,乃美好之义。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名字,但是同事们都叫他“范wDi”,写他的名字时,或写成“范祎(huU)”,或写成“范炜(wDi)”,把他搞得很无奈,最后索性将名字中的“祎(yU)”改为“炜(wDi)”。

“祎”字不常见,因此易受与之字形相似的常用字的影响而读错音,如读wRi(违)、wDi(伟)等。

“祎”的读音比较特殊,它应读yU。字义也较单一,仅作美好讲,多用于人名,如三国时蜀汉名相费祎。组词如祎隋,祎祎。“祎隋”谓从容自得貌;“祎祎”同“委委”,美好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