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抛射兵器(1)
- 一本书读完人类兵器的历史
- 崔佳
- 4843字
- 2016-11-17 21:44:32
抛射兵器是依靠物体惯性,在空中独立飞行一段距离后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它利用臂力、重力、弹力等外部力量投掷弹丸等器物以杀伤敌人,摧毁防御工事。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用于狩猎的石块、木棒。随着劳动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出现了金属手抛兵器和较为复杂的抛掷、弹射器械。射击武器出现后,抛射兵器作用逐渐下降,现已成为狩猎、体育和特种用具。
抛射兵器种类繁多,按赋予飞行动力的形式可划分为手抛兵器、抛掷器械和弹射器械。常用的有标枪、投掷弹、狼牙锤、飞镶、弓弩、投矛器和投石机。
基本的投掷武器——标枪
标枪是一种带镞的短投掷梭标,又称“投枪”、“梭枪”、“镶枪”、“投矛”、“短矛”。中国在原始社会已有标枪,从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标枪就是狩猎武器,但一直到宋代,标枪才成为军队常规武器。元朝蒙古军善用标枪,杆短尖利,有四角形、三角形、圆形数种,多数两端有刃,既可以马上刺敌,又可抛掷杀敌。明代军队中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枪,两头尖,中间粗,有如长箭,两端都可以刺人,便于投掷。清代的标枪多用木竹为柄上加铁镞,样式与明朝相似。
标枪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中都曾装备过,一直流传至中世纪。为使标枪投掷得更远,有的标枪上装有皮带环,以便投掷者发力。公元前1世纪,出现了加固标枪,既可投掷,又可作长枪。澳大利亚、阿留申群岛等部落,更是将标枪作为基本的投掷武器。
最早的矛
矛是世界上多数民族过去在狩猎和战争中曾使用的刺杀武器或投掷武器。它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最初的矛是削尖了的棍棒,后来的矛是在矛杆上装上矛头,全长1.5米到5米,在石器时代使用石矛头和骨矛头,从青铜时代开始使用金属矛头。矛使用最广泛的时间是在铁器时代。罗马步兵装备矛头重而长的投掷矛(重矛枪)。中世纪时,骑兵和步兵使用矛。15世纪至17世纪,俄国的矛主要使用铁或上等铸剑钢制作的带棱矛头,一种长杆轻便的矛(长矛)在步兵中一直使用到枪刺的出现(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而在骑兵中长矛一直使用到20世纪30年代。
罗马重投枪
在标枪等投掷武器被广泛使用的年代里,人们的担心却要大得多,因为这些武器投向敌方后,很可能被对手拣拾起来反戈一击。
这种先天不足在北欧蛮族和印第安人曾经使用的投掷斧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投掷斧既可手执当作短斧使用,也可投掷作抛射武器。它短而轻,重心设计得非常精细,可以保证投掷后以柄的中点旋转,精确砍向目标。蛮族人很喜欢这种武器,有时一人要携带好几把。在蛮族还没有发展出骑士制度之前,穿上重装甲的蛮族士兵,作战方式很像罗马人。蛮族的第一波次攻击是投掷斧,斧刃砍到敌方盾牌上,差不多能把盾牌废掉,但敌人若想把投掷斧“送还”回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罗马方阵的重投枪,则有效避免了这种弊端。
罗马重投枪可说是罗马的民族兵器,因为除了罗马人,投枪从来不被视为战场上的主力兵器。罗马重投枪是在公元前4世纪第三次萨姆尼乌姆战争时,罗马人从萨姆尼乌姆人那里学来的。投枪长约1.5米到2米,重4千克到5千克,可投掷约30米。开始罗马人只安排军团阵列的三分之二士兵使用这种武器,而到了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装备所有重装步兵。
在两军互相冲锋的时候,罗马军团和北欧蛮族一样,第一波攻击就是抛射投枪,沉重的铁尖足以刺穿敌手的盾牌和铠甲。但罗马兵团投掷出去的长枪不会被敌人用来反击,因为罗马人在枪尖和枪杆上作了改进。他们将枪尖打造得更为细长,贯穿盾牌后就会弯曲。枪杆用木杆制作,遇到重力撞击后会断裂。由于有了投枪的首轮攻击,罗马人在紧随其后的剑斗中就能占有很大优势。
随着罗马军团腐朽没落,方阵战术不复存在,重投枪便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现代人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依稀可见它的身影。
飞去来器
飞去来器又名回旋镖、自归器,它是有一定长度、角度和形状的薄片或曲棒,抛出后飞速旋转,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呈曲线击向敌人,如击不中目标可借助自身的回旋力飞回来,是原始人的行猎工具。
古代埃及人曾把飞去来器作为兵器使用。埃及地处亚非枢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对外贸易的国家之一。在古王国时代,埃及便与努比亚、黎巴嫩等国开展边境贸易,飞去来器和木材、树脂、象牙、豹皮一起,是埃及的主要进口物资。
埃及的飞去来器,有圆形和S型,宽而扁平,带有锋利的边,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并重创对手。飞去来器的射程为150米至180米,但其命中精度在30米之外便开始逐步降低。一般来说,埃及军队在作战时,在与敌人相距180米时就开始用飞去来器进行远距离作战。
飞去来器在古代澳洲也比较常见,形状有“V”字型、“十”字型、三叶型、香蕉型、钟型、多叶型等。其中,“V”字型和香蕉型的飞去来器曾是澳洲土著人的传统狩猎工具。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会徽就是根据飞去来器绘制而成,3支土著人狩猎用的飞去来器组成举着火炬奔跑的运动员形象。浓郁的地域特点及厚重的文化底蕴使这一会徽十分耐看,澳洲人将本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发挥得恰到好处。
现在飞去来器已成澳洲人的宠儿,人们把它当作健身运动和比赛项目,这项运动也风行于欧美各国,在德国北部每年都举行世界性的飞来器锦标赛,已成为一种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户外运动。
弓弦上的跃动
弓是抛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它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扣在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弓起源很早,在我国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约3万年的石镞,这表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弓可分为“直弓”和“弯弓”两大类。“直弓”是将一根笔直的木条或竹片安上弦的弓。“弯弓”是把已经有很大弯曲度的弧型材料再按相反方向弯曲并装弦的弓,“弯弓”更富有弹性。此外根据制作方法,弓又可分为“单体弓”、“强化弓”、“合成弓”三种。“单体弓”是指单纯把一种弓体材料弯曲安弦而制成的弓。“强化弓”则用绳类将弓体缠绕加固,增加弓的弹力。“合成弓”用动物的角、骨及竹子等合制而成,这种弓弹力足,威力大,射程远,但制作比较复杂。另外,弓还有大小长短之分,通常使用的大弓与成人身长相等,短弓的长度则不一而足。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多用短弓,而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则多用长弓。古代中原人常把少数民族称为“蛮夷”,而“夷”字分解开来便是“大”和“弓”。
日本弓长度可达2米,可谓世界上最大的弓,这种弓射程不过30多米,但精确度极高。明清时代,倭寇常携此弓进入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士兵经常受到这种弓的攻击。英国长弓兵是一个传奇的兵种,他们使用的弓叫做英格兰长弓。英国长弓兵的战术是大方阵集团射击,用箭雨覆盖敌军,在英法战争中多次成功抵御法国重装骑兵的攻击。
最早的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创造。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箭是我国在2800年前制造出来的。
解放后,在山西省桑乾河的支流峙峪河与小泉河汇合的一块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小丘地层中,除发现一块被称作“峙峪人”的枕骨残片外,还发现一批文化遗物。其中有一种加工精致的小石镞,是用很薄的长石片制成的,有很锋利的尖端,器身两则的边缘也十分锋利。它符合箭的三要素(锋利、尖头适度、器型调整),同时与尖头相对的另一端(底部),左右两侧有点凹进出,形成了一个形似镞程的小把(用以安装箭杆)。这种石箭在今天看来很不像样,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箭。
波斯弓箭与希腊长矛的较量
古希腊重武装步兵出现于青铜和铁器交替的荷马时代,叱咤风云一千多年。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长枪和短剑便成为希腊人的主要进攻武器。长枪由铁尖、木杆、青铜尾构成,称为木杆长枪,全长2米至2.5米。短剑由铁制成,剑身笔直或呈弧形,肉搏时使用。士兵防护装具有金属头盔、胸甲和胫甲,总重量约30千克。一个重装步兵身边常跟着一个或数个奴隶,负责背运武器和守卫后方安全。
公元前490年8月12日黎明,波斯军队经乘风破浪穿越爱琴海,向马拉松平原上的希腊军队挺进,载入史册的马拉松之战就此揭开战幕。
波斯军队头戴毡帽,身穿缀有铁鳞甲的战袍,主要兵器是弓箭,另配备短矛等兵器,总数约两万人。而希腊军队兵力只及波斯军队的三分之一,主力是重装步兵,他们头戴鸡冠状顶饰的头盔,身穿胸甲,腿套胫甲,腰佩短剑,左手持青铜面圆木盾牌,右手持2米多长的长枪。
当波斯军队距希腊军队只有一百来米时,希腊军队从波斯军队两翼出击,先击溃其外国雇佣军队,随即从侧面杀进去,将波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尸横遍野,希腊人获得了全胜。波斯军队约6400人战死,而希腊人仅损失192人。波斯军队固然有兵力上的优势,但弓箭一旦与长矛处于短兵相接境地,便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并不出乎意料。
克雷西战役:英国长弓威力的集中展示
13世纪,长弓在英国迅速普及,它加速了当时作为优势兵种的骑兵的衰落。从爱德华一世到亨利八世,英国君主无不果断地大力发展弓箭部队。长弓不怕雨水,只比旧式滑膛火枪的射程稍近一点,而且可以穿透一英寸厚的木板,甚至可以穿透胸甲。在射速上,长弓也比火枪更具优势,火枪每装填击发一次的时间,长弓可以用来发射六次。这种长弓对付骑兵特别有效,箭矢不仅能穿透重装骑兵的盔甲,而且更能够射伤射死马匹,骑士一旦从马上摔下来,战斗力便几乎丧失。弓箭手或分或合,战法不拘。长弓因为其威力强大和使用灵活的特点,直接淘汰了十字弓。直到16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还企图重新将它列为战斗武器。
古代世界大战——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21年,其中双方几度停战,最后斯巴达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都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据此,有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发生于1346年的英法克雷西战役,是英国长弓威力的一次集中展示,长弓为英军战败法军立下汗马功劳。
1346年七八月份,为了支援在法国东北部佛兰德等地被围困的盟军,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队渡过英吉利海峡,抵达法国北岸。法王菲利普六世率领军队,紧紧追赶英军。当时法军有12万重骑兵、17万名轻骑兵、6千名热那亚雇佣十字弓兵,以及25万名征募步兵,而英军只有法军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
英军在法军追击的必经之路克雷西附近设伏。8月26日下午6时左右,法军未经任何侦察和警戒,贸然进入英军的包围圈,排成了长长的一路纵队前进。法军发现英军后,在离英军150码之处停下来,法军十字弓兵向英军射箭,但大多没有命中目标。法军继续向前移动时,英军的长箭铺天盖地飞来,法军溃不成军。法军骑兵不顾弓箭兵的死活,策马向前,踏着意大利人的身体发动冲锋。这种自杀式的突击反复进行了十五六次也没有获得成功,但法军整支部队却被折腾得七零八落、疲惫不堪,最后只好倒旗认输。不长的山谷里布满了法军的尸体,其中有1542位勋爵与骑士,15万名重骑兵、十字弓兵和步兵。而英军仅有两名骑士、40名重骑兵和弓箭手、100名左右威尔士步兵阵亡,伤亡总数仅2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英法百年战争初期的著名战役中,以长弓为主要武器的英国人已经开始使用一种轻型火炮。根据史料记载,英军总共使用了3门小炮,它们只能发射2磅重的实心炮弹。法国人从英国火炮中产生灵感,到15世纪中叶,法国军队不仅包括长矛兵和弓箭手,而且还有了火枪兵的加盟,欧洲军队的兵种成分开始改变。
此役发生18年后,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和陈友谅决战。使用的“火铳”与英军克雷西战役中的“火炮”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而朱元璋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显然要大得多。
文永之役令蒙古弓箭受挫
文永战役发生在蒙古和日本之间,因为蒙古军队不善水战,其弓箭又没发挥作用,从而战败。
忽必烈任蒙古大汗后,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其称臣纳贡,但日本人一向狂妄往自大,根本不把蒙古人放在眼里,予以拒绝。蒙古军团曾横扫欧亚,一个小小日本也敢放肆?蒙古大汗不能容忍,于是决定武力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