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生(1)
- 一言一情怀:中华励志名句
- 辛尧
- 5013字
- 2016-11-17 21:46:06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出处】《尚书·太甲中》
【注释】孽,灾殃。违,避去。逭,huàn,逃避。
【解说】自然发生的灾害,还可以想方设法逃避;自己作下的罪孽,则无法逃脱。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出处】《周易·乾·文言》
【注释】声,声调。气,气质。
【解说】同类声音就会互相应和,同类气质就会互相寻求。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解说】人的思想的不同,就好比人与人的面孔不相同一样。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
【注释】怒,愤怒。犯,触犯。专欲,专独的欲望。
【解说】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专独的欲望难以成功。
祸福无门,惟人所招。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注释】无门,无处。
【解说】祸与福没有固定的处所,只是人们自己的行为才招来的。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注释】行,做。毙,死亡。
【解说】做了许多坏事的人一定会自取灭亡。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注释】师,老师,引申为“借鉴”。
【解说】记住以前做事的经验教训,可以用作后来做事的借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信,信誉。
【解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真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处】《论语·为政》
【注释】天命,上天的意旨。耳顺,耳听其言即知其隐微的旨意。逾,超越。矩,法度。
【解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研究学问,三十岁就能够在社会上自立,四十岁时由于知识丰富,善辨是非而不致迷惑,五十岁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讲话就能明白它的真正含义;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触犯法度。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出处】《论语·阳货》
【解说】人的本能最初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后来生活环境及习染的不同而相差得越来越远。
既来之,则安之。
【出处】《论语·季氏》
【注释】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定。
【解说】既然使四面八方的人民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出处】《论语·尧曰》
【注释】费,破费。泰,平和。
【解说】君子能够因势利导给众人恩惠而自己没有破费;能够让他人劳动工作而不产生怨言;有正当的欲望而不贪婪;心地平和而不骄傲;保持威严而不凶猛。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生,活命。
【解说】有志向且讲仁义的人,没有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却有献出生命来保全“仁”的。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处】《论语·公冶长》
【解说】现在我对一个人,不仅仅听他怎样说,还要看他如何做。
三思而后行。
【出处】《论语·公冶长》
【注释】三思,多次思考。
【解说】做一切事情之前要再三思考,然后才可以行动。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出处】《论语·公冶长》
【注释】杇,wū,同“圬”,泥瓦工抹墙用的工具,此处即粉刷墙壁。
【解说】腐朽了的木头已不可以雕刻,正如粪土一样的墙不可以再粉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出处】《论语·颜渊》
【注释】命,命运。天,上天。
【解说】一个人的生死自有命运安排,富贵来自上天的主宰。这句话是一种宿命论观点,今日已不足取。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处】《论语·颜渊》
【注释】非礼,不符合礼的准则。
【解说】不符合礼的准则的东西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施,给予。
【解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他人。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失人,错过了人。失言,说了不该说的话。
【解说】值得交谈的人不与他谈,是错过了贤人;不值得与之交谈的人而与他谈,是说了不该说的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病,担心。不己知,不了解自己。
【解说】君子担心的只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
【解说】人没有长远打算,必然会有眼前的忧患。
欲速则不达。
【出处】《论语·子路》
【注释】速,加快。达,达到目的。
【解说】做事如果过于急躁,往往达不到目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
【出处】《论语·子路》
【注释】名,名义。
【解说】名义如果不正当,那么所讲的道理就行不通。
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论语·子路》
【注释】信,诚实。果,果断。
【解说】说话一定要遵守诺言,行动一定要果断。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出处】《论语·子路》
【解说】只能看见小小的利益,那么大事一定办不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出处】《论语·雍也》
【注释】知,通“智”。乐,喜爱。
【解说】因为水能因势利导,随物赋形,所以聪明的人喜爱水;因为山坚实厚重,岿然不动,仁德的人喜爱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处】《论语·雍也》
【注释】立,立足。达,有成就。
【解说】因为自己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所以也要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有所成就。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注释】贤,贤人。齐,赶上。省,xǐng,检查,反省。
【解说】看到贤人,要想到向他学习,并努力赶上他。看到不贤的人,要把他作为借鉴,检查自己的不足。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出处】《论语·宪问》
【注释】直,公平正直。德,恩德。
【解说】以公平正直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仇怨,以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鸟之将死,其鸣亦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
【出处】《论语·泰伯》
【解说】鸟在将要死的时候,它的鸣叫声十分悲哀;人在将要死的时候,他所讲的话也十分善良。
未知生,焉知死。
【出处】《论语·先进》
【解说】对今生今世尚且不清楚,怎么还会知道死去以后的事情呢?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出处】《论语·卫灵公》
【注释】固穷,固守穷困,不改变操守。斯,就。滥,放任自流。
【解说】正人君子当命途不顺时,坚守穷困也不改变节操;而无德小人一旦穷困便放任自流。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
【注释】芝,通“芷”,香草。
【解说】同道德高尚的人相处,就像进入养育芝兰的花室,时间长了闻不到它的香气。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
【注释】鲍鱼,咸鱼。肆,店铺。
【解说】同品德不好的人相处,就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
【注释】恻隐之心,同情心。
【解说】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恶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也人人都有。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出处】《孟子·告子上》
【注释】湍,tuān,急流。
【解说】人的本性就像湍急的流水,如果在东边开个口子,就向东流,如果在西边开个口子,就流向西方。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出处】《孟子·告子上》
【解说】人的本性中那些好的东西,像水永远朝低处流一样,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人人都有善的方面,就像水永远朝低处流一样。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
【解说】幼小的儿童没有不知道敬爱他的双亲的;等到长大之后,没有不知道尊敬他的长兄的。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不忘,不怕。元,头颅。
【解说】有志气的人不害怕自己的尸体被扔在水沟里;勇敢的人不怕自己的脑袋被砍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出处】《孟子·告子上》
【注释】得兼,兼得,兼而有之。
【解说】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掉鱼而要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处】《孟子·告子上》
【解说】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出处】《孟子·告子下》
【解说】忧患的压力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受久了则容易使人死亡。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出处】《孟子·离娄上》
【注释】患,毛病。好,hào,喜欢。
【解说】一般人的毛病,在于总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得道者,指施行王道仁政的人。寡,少。
【解说】施行王道仁政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不施行王道仁政的人获得的支持会很少。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出处】《庄子·齐物论》
【注释】槁,枯。
【解说】表面外形上可以使其像枯死的树木,然而在思想深处难道可以使其像死灰一样吗?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出处】《庄子·达生》
【注释】故,习惯。性,培养出的性能。命,规律。
【解说】一个人的成长,初始阶段主要取决于习惯培养;长大之后主要取决于这种久而久之的习惯所体现的性情;到了成年以后主要取决于这种性情所体现的规律。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出处】《庄子·知北游》
【注释】白驹,骏马,喻指太阳。隙,缝隙。
【解说】人的一生在宇宙天地之间,像是一匹快马从缝隙间穿过,是一刹那的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出处】《荀子·劝学》
【解说】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的高远;不面对深谷,不了解地有多厚。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涅,niè,矿物的一种,可作黑色染料。
【解说】蓬草生在麻丛中,不用扶它也能挺直;白沙在黑涅中,也会变成黑色。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出处】《荀子·荣辱》
【注释】一同,相同。
【解说】所有的人都有相同之处: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取暖,疲劳了就想休息,喜欢利益而厌恶损害。这些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共同想法。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出处】《荀子·非相》
【注释】择,选择。
【解说】观察其形体外貌不如讨论研究其思想,研究其思想不如对其采取适当的方法。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明,指看清楚。聪,指听得清楚。
【解说】眼睛不能同时把两个目标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出处】《礼记·乐记》
【解说】人生来就好安静,这本是天性;而后被事物所感动,这本是欲望所致。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出处】《礼记·中庸》
【注释】豫,事先有准备。立,成功。
【解说】一切事情预先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出处】《礼记·檀弓上》
【注释】一朝,一时。
【解说】正人君子因为从生到死,总是处于忧患之中,不敢有丝毫放松,因此没有一时之祸患。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出处】《老子》第三十八章
【注释】厚,忠厚。实,踏实。华,浮华。
【解说】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轻薄;要踏实,不要浮华。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出处】《老子》第四十一章
【注释】器,器物。希,无。大象,事物的本原。道,规律。
【解说】大器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制成,宏大的声音会超出人们的听觉范围,事物的本原没有具体的形状,规律十分隐蔽,以至无法名状。
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出处】《老子》第五十五章
【注释】全,完美。
【解说】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完美的,所以君子对人不求全责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处】《老子》第五十六章
【注释】言,说。知,同“智”。
【解说】聪明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聪明。
慎终初始,则无败事。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
【注释】慎,慎重。终,结束。
【解说】结束时要像开始时一样慎重细心,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出处】《管子·权修》
【注释】树,种植,培养。
【解说】一年内的打算,没有比种五谷更重要的了;十年内的打算,没有比种植树木更重要的了;更长远的打算,没有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了。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墨子·修身》
【注释】达,至,到。信,有信用。果,决断。
【解说】意志不坚强的人到达不了智慧的程度,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不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