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

吃出乐趣,吃出文化,吃出生活之美,吃出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生活的味道是吃出来的,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之道更是如此。在中国,饭局文化源远流长,饭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美味佳肴,更在于丰富的“大生活”。

人们常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确,革命和吃饭有天壤之别,然而,在特定的中国文化中,革命和吃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历史上,饭局之中、推杯换盏间改变历史的车轮不足为怪。那些酒席之上的智慧,也是中国历史长河里美妙的风景。

晏子——二桃杀三士

请客吃饭,本来是广交朋友、沟通情感的载体,但是,在那些言谈间翻云覆雨的政治家手中,饭局则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政治舞台,于是,饭局就真的变成了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局”,稍微不慎,入局之人便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早在春秋时期,齐相晏子便在饭局宴会之上伺机使巧,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终以二桃杀死三个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了让人担忧的政治隐患。

在家族和大臣火拼中长大的齐景公,一直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时候的霸业,正是由于有这种政治抱负,早年的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纳谏,关心臣民,并拜晏婴为齐国的丞相,齐国的国势渐渐恢复。振兴国家是一条相当漫长的道路,时间一长,齐景公就变得有点好高骛远起来,熬不住的他想通过蓄养一批勇士的办法来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便是齐景公蓄养的勇士,号称“齐国三杰”。

这三个人非常的勇猛,有和老虎搏斗的力量,他们都为齐国立有很大的功劳,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后来他们恃宠自傲,为所欲为,甚至连晏子也不放在眼里。

就在这个时候,曾经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栾氏和高氏的齐国田氏势力越来越大,对国君的统治有很大的威胁。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婴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是很大的政治隐患。于是对齐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的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武艺高强,要擒擒不了,要刺刺不中,怎么办才好呢?”得到景公的默许,晏子决定伺机除掉这三个人。

这天,齐景公设宴款待来齐国访问的鲁昭公,叔孙蜡为鲁国执掌礼仪,齐国则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态度十分傲慢的“三杰”佩剑站在堂下。这时一个计谋在晏婴心中酝酿而成,晏婴终于等到了除掉他们的机会,原本祥和的宴会暗藏杀机。

当宴会进行到一半之时,晏婴见时机已到,对酒至半酣的齐景公说道:“果园里的金桃已经成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下令让人去摘。晏婴却说:“这些金桃都是奇珍异品,非常难得,还是由我亲自去摘采好。”齐景公点头应允。

片刻之后,晏婴端着六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的桃子回来了。齐景公问:“只有这么几个桃子吗?”晏婴回答说:“有的还没有成熟,所以只摘了这六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和齐景公。二位君主一人拿了一个金桃,边吃边夸奖桃味香甜。齐景公说:“如此甘美的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理所应当吃一个。”叔孙蜡谦让着说:“晏相国对内可以修正国政,对外可以令诸侯折服,功劳最大,我哪里能赶得上呢?这个桃按道理应该由他吃。”晏子也急忙谦让,齐景公见他们两个人争执不下,便说:“二位都劳苦功高,又如此谦让,那就两人都喝一杯酒,吃一个桃吧!”于是二人谢过齐景公,喝了酒,吃了桃。

这时,玉盘之中还有两个桃子,晏婴说道:“请君王传出圣令给所有臣子,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怎么样呢?”齐景公明白了晏婴的目的,于是依计行事,传令下去。

三个勇士只赐两个桃子,故意少一个。桃子不够必然会引起纷争,因此让他们论功劳的大小吃桃,意味着功劳大的人能够吃到桃子,功劳小的就得不到了。于是,三个勇士都各自说着自己的功劳,都自认为自己的功劳无以伦比。

公孙接首先说道:“我曾有一次空手击杀一只大野猪,一次徒手打死一只母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完全可以独吃一只桃子了。”说完拿过桃子站了起来。

田开疆说:“我手持武器曾两次打败敌人三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独吃一只桃子。”说完也拿过桃子站了起来。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你们的功劳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

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按理应该吃桃。”

公孙接、田开疆一起说道:“我们的功劳不及您,拿走桃子而不谦让,这是贪心;既然这样而又不敢一死,这是没有勇气。”二人都还回手中的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说:“二位都死了,我独自活着,这是不仁;拿话羞辱别人,而夸耀自己的功劳,这是不义,行为违背了仁义,不死,就是怕死鬼。”说完也把桃子交了回来,自刎而死。

鲁昭公目睹此景,无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有将相之才的人,我国就有数十人,这样的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他们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这就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后来,景公按武士的葬礼安葬了他们,葬于都城南,墓称“三士冢”。可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晏婴熟知三士的性格,料到二桃赏赐三勇士,他们必然不会遵照齐景公之命,“计功而食桃”,而是“无长幼之礼”,炫耀自己的功劳去抢桃子。

勇士相争,绝对是刀剑相见。不出晏婴所料,田开疆和公孙接都争先恐后拿起了桃子,都自以为武功盖世,没有人可以与自己争锋;古冶子也自以为其勇猛超过田开疆和公孙接,但是桃已被他们抢占,于是拔剑而起,要求他们交出二桃。看来纷争已起,解决问题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见,杀个你死我活,或交出桃接受别人的污辱,而士可杀不可辱,受辱是勇士最大的忌讳,如此必然以死免辱。因为侮辱了别人而置人于死地,那么这个人就会被人认为是不仁不义之人,一个人如果被人认为不仁不义,则是一个勇士最不能忍受的,远胜于受辱,那么,侮辱别人的人又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可以说,不管用哪种方式解决,三勇士都难免一死。

诸葛亮在《梁父吟》中诗曰:“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在这个宴会之上,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赋予了无尚荣耀的象征。二桃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价,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观和主观意义上的不平等,使得两枚桃子由绕指柔化为百炼钢,五步之内,足以夺人性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饭局制胜攻略

面对饭局上的风云变幻,进退之法,是许多成大事者心知肚明的行动。善于退让,一可以保住自己,二则为自己留住了机会。让步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它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所以,切记不要逞一时之勇,先乱阵脚。

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

燕赵之地自古以来都是孕育英雄的土地,史书中的记载绵延不绝,街谈巷议的话题满怀豪情,古都邯郸和易水河畔人们千古传唱的是怎样的精神?“士慕原陵犹侠气,人来燕赵易悲歌。”“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虽然这样的做法在今天看来很难理解,可在当时的战国时代,却体现了男儿的侠义本色,为世风所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赵慷慨激昂的悲歌,图穷匕现,事败身死,“荆轲刺秦”是传说中最为悲壮的英雄形象。然而,在这些战国群英中,最令人仰慕的还是赵国上卿蔺相如。

“完壁归赵”“负荆请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它们所讲的就是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然而,这两个故事远不能概括蔺相如的侠肝义胆和超人的智慧,最为著名的还是“渑池相会”。

“渑池相会”也可谓是一个不知前途命运如何的“鸿门宴”,要想在这个各怀心思的饭局中不输分毫,非大智大勇不可办到,且看蔺相如在这个饭局上是如何和秦王斗智斗勇的。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公元前282年,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和祁两块地方。然后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两国交战,赵国虽然损失了很多军队,但是秦国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为了集中兵力攻击楚国,秦昭襄王便想出了和赵国讲和的花招,于是请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共商两国修好的大事,赵王不解其用意,于是打算不赴此约。廉颇、蔺相如劝赵王说:“大王要是不去,表示赵国软弱而且畏怯。”赵王只好硬着头皮去冒险赴会,并让蔺相如跟随他一起去。

为了防备秦王又演扣留怀王的那出戏,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助助兴吧!”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鼓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为赵王祝福!”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这个饭局是秦王所设,表面上虽说是为了和赵国停战修好,实际上是为了在饭局之上侮辱赵王,以达到震慑赵国的目的,从此让赵国臣服在自己的脚下。而赵王进饭局,也是为了不甘示弱,于是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在看似祥和的饭局中却关系着两国的国体和尊严,应付不当将会载入史册,成为千年笑柄。

蔺相如凭着他的侠义精神,在饭局中进退自如,不卑不亢地应对趾高气昂的秦王,为国家争得了地位,维护了尊严。所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是国际礼仪不变的定律!这就告诉我们不管赴什么样的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才能站得直,坐得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饭局制胜攻略

当面对实力比你强的人之时,不能被对方的气势所慑,你要相信再强的人也有他的弱点和顾忌,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地应对对方。看到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势,其阵自乱。

吕不韦——杯酒间奇货可居

作为一个商人,吕不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那个时候,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家境殷实并不能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也不能消除他没有政治影响力的尴尬境地。作为一个在骨子里怀有远大抱负,有政治野心的商人,吕不韦始于商人,但绝不会止于商人,他渴望获得更多利益和更高的地位,而异人的出现让他找到了寻求更高发展的窗口,他以商人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这个改变命运的契机,将这个“奇货”收居在自己之手。因此,一场特意安排的酒席,让两个人的命运都因此发生改变。

吕不韦是阳翟极富商业头脑的大商人,在来来往往,买买卖卖中,积累了不少财产。这天,他又在邯郸街头行走,寻找商机,忽然对面走来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那个人衣着并不考究,但是掩盖不了他的贵人之气,吕不韦暗自吃惊,待那人走后,他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此人的来历。

这个人就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是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由于异人之母并不受宠,异人在秦国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所以,尽管他在赵国为人质,秦国的决策者们照样肆无忌惮地攻打赵国,使异人在赵国的处境很不妙。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吕不韦大笑道:“他真是奇货。这奇货可以先囤积起来,然后做一笔大生意,哈哈!”

吕不韦认为异人是自己最大的商机,于是他先以重金结交监守异人的公孙乾,然后认识了异人。有一次,吕不韦宴请公孙乾和异人,酒过三巡,公孙乾去上厕所,吕不韦趁机说道:“我能改善您的处境。”异人还以为吕不韦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就反唇相讥说:“你还是先改善自己的处境吧!”吕不韦认真地说:“我的处境改善,要仰仗公子处境的改善。”异人见吕不韦态度很认真,不像是在拿自己寻开心,于是让吕不韦详说他的计策。

吕不韦不慌不忙地呷了一口茶水,然后慢慢地说:“您的处境很不妙!秦王已经老了,一旦他有个三长两短,太子安国君将继承王位。安国君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可是她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至今无人得宠,您如果能设法讨得她的喜欢,并被她收为过继之子,情况就不一样了。”异人含泪回道:“我何尝不希望如此呢,怎奈身在他国,恨没有脱身之计啊!”吕不韦说:“我为你疏通关系,保证设法救你回国。”异人此时对吕不韦的感激确实已经五体投地了,连忙称谢说:“如果真能像先生说的那样,我将来愿意分一半国土奉送给您!”

告别异人之后,吕不韦带上贵重的礼品去秦国求见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并说自己是受异人之托,拜请阳泉君把一些稀世珍宝转献华阳夫人的。然后在宴席之上,说动阳泉君进宫劝说华阳夫人,经过多方周旋,终于让异人回到了秦国,并如愿成为华阳夫人的养子,进一步得到了安国君的宠爱。不久,秦昭襄王逝世,安国君即位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异人被立为太子。安国君即位仅一年就离开人世,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异人一当上秦王,便让吕不韦做了丞相,封号文信侯,还得到了蓝田十二县作为领地。再后来,异人逝世,立政为王,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推杯换盏间吕不韦对异人推心置腹,从而获得异人的信任,满桌狼藉之后一种暧昧却实在的关系便建立起来了。接着他又以宴请送礼的方式打通各个关系渠道,帮异人登上王位,自己也顺理成章地登上了政治舞台,获得了至高的利益。

事实证明了吕不韦的远见卓识,通过这笔“奇货”的生意,吕不韦在杯酒之间集商贾之大成,得到了执掌秦国多年的大利。吕不韦设饭局就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他而言,饭局就是一个框,帮他框住上流社会的一干人等,也帮他框住了光明的人生前景,助他登上权力高峰。在中国的历史上,吕不韦算得上商而优则仕的最佳典范,奇货可居也自然成为了商贾于杯酒之间成就大业的传奇。

饭局制胜攻略

在饭局之上,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交往的平等性。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更加容易让别人信任你,最后达成共识。

刘邦——鸿门宴中巧出局

在人际交往中,饭局有时不是单纯的饭局,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鸿门宴是将饭局之妙做足的经典大局。

鸿门宴是一场意义不单纯的饭局,其中充斥在宾与客之间的不是愉悦欢快的气氛,而是急迫紧张、一触即发的战意。作为鸿门宴的两位主角——项羽与刘邦,他们为争夺关中地区的统治权,在鸿门宴这一场饭局之上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在此饭局中,有觥筹交错,亦有刀光剑影,背景波谲云诡,杀机四伏,每一个与宴者都紧绷着神经。

秦朝末年,天下纷乱,各派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混战,楚怀王阵营的两员将领——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尽管刘邦的兵力不及项羽,但他先破了咸阳,项羽为此愤怒不已,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进驻咸阳后,到达戏西(也就是戏水西岸),而刘邦却只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第二天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一鼓作气打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这时,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心中诧异不已,于是他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并与项伯定为儿女亲家。刘邦利用感情攻势,很快收买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他在项羽面前说好话,并让刘邦第二天前来谢项羽。

项羽的亚父范增,一向认为留着刘邦是养虎为患,所以主张杀刘邦。他为项羽出主意说:“等刘邦入宴,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如果他说愿意去,你就说他意图养精蓄锐,有谋反之心,可以绑出去杀掉;如果他说不愿意去,你以其违抗王命杀掉他。”

刘邦入宴后,项羽一拍案桌,高声问道:“刘邦,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刘邦答道:“臣食君禄,命悬于君。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惟命是听。”项羽听刘邦如此之答,无可奈何,只好说:“刘邦,你要听寡人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刘邦恭敬地回答说:“臣遵旨。”

宴会继续,刘邦战战兢兢,生怕出错。这场鸿门宴上,虽然美酒佳肴无数,却暗藏杀机,双方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范增见此计不成,于是示意项羽发令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迟迟没有下令。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可项伯为了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就在这危急的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帐,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是谁,当得知樊哙是刘邦的参乘时,立即命手下赐酒,樊哙一口气就喝完了,项羽又命人赐猪腿后,接着问樊哙:“你还能喝吗?”樊哙说:“我都不怕死了,还怕喝酒吗?”樊哙还乘机说了很多刘邦的好话,并且提到当年刘邦和项羽的兄弟情义,项羽听后无言以对,刘邦便假借尿意遁逃了。刘邦逃走后,派部下张良为自己推托,说“沛公不胜酒力,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杯一双,请您收下。”项羽收下了白璧,而范增则拔剑将玉杯砍碎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为了这场饭局,不但双方的谋臣智士殚精竭虑、苦心经营,而且两位当事者更是赤膊上阵,搭上了各自的“政治前途”乃至身家性命。刘邦巧妙回答项羽的两难问题,从而让项羽找不到一个杀自己的借口,也为自己日后的胜利创造了机会。整个过程三起三落,惊心动魄,极具传奇色彩。然而鸿门宴的最终结局是设局人做了局,入局者入局后又得以脱身,让设局者竹篮打水一场空。单就鸿门宴这场饭局而言,作为设局人的项羽和范增之所以会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那个吃里爬外的局托项伯身上。也可以说,在这场饭局开始前,项伯就已经让设局人项羽没有充足的理由杀刘邦了。

成王败寇,政治博弈向来凶险无比,再美妙的歌舞、再美味的佳肴也不过是假象而已。项羽设下的鸿门宴原本就是个幌子,不过是试探刘邦是否想称王的借口罢了。刘邦明知项羽意在为何,依旧如约而至,就是不想与其撕破脸,毕竟双方实力悬殊。原想在宴中示弱以打消项羽的怀疑,不料项羽杀意已起,所以刘邦找借口逃掉。

假设鸿门宴上项羽意志坚定,必杀刘邦,那么无论项羽能否夺得天下大权,都不会有后来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而中国的历史势必会改变。然而,假设毕竟是假设,项羽的优柔寡断令他错失了杀刘邦的大好时机,并最终导致了他的“乌江自刎”。

实力雄厚的西楚霸王兵败自杀,刘邦坐拥天下,一切的变数皆由鸿门宴而始,一顿看似平常的请客吃饭竟暗藏着无限玄机,生出惊天动地的变故来,令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饭局制胜攻略

除了在赴宴之前未雨绸缪做足准备工作之外,在宴会上也要机警聪明,反应敏捷。面对对方的两难问题,切忌反唇相讥,否则不但有失风度,还有可能在非“左”即“右”的选择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

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讲述了“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样一则故事。曹操和刘备两人在这个只有他们两人的酒席之上,进行了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心理博弈。在“谁是英雄”这个话题中,两人一问一答,曹操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雄之心,同时要刘备亲口承认自己是英雄,而刘备机智过人,深知韬光养晦之要,既表明自己不知,又不断提及其他人物,心里不断思索如何应对曹操,可谓是如履薄冰。

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地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今天见此梅,觉得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随从遥指天外的龙挂,曹操与刘备凭栏观之。曹操说:“你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回答说:“我不知道,愿闻其详。”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不管在这次酒局中曹操是怎么盘算的,总之,刘备算是躲过了一劫。令曹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青梅煮酒八年之后,刘备终于用三顾茅庐的真诚,打动了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以后成为了他的军师。这一下子刘备就咸鱼翻身了,因为他的帮助刘备取得了用武之地,刘备不但有了自己的地盘,而且这个地盘还越坐越大,最后和曹操、孙权形成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局面。

从这次饭局中我们看出刘备是个出色的演员,在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下“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当时打雷,他故意装作害怕把手里的筷子扔掉,他想使曹操以为他害怕打雷,是一个不能成大气候的人,把他放走,可见他是一个心思缜密,机智聪明的人物,把英明一世的曹操都忽悠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结果是刘备随机应变,心如电闪,巧妙地应付了曹操的试探,略赢一招后趁机开溜。最后刘备才有机会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大败曹操,打破了行将大一统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三国鼎立。

饭局制胜攻略

面对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我们要懂得韬光养晦,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这并不是苟且偷生,失去刚强的个性,有时候控制住刚强直率的性格与对手周旋,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的,我们若不知迂回以硬碰硬,则会让自己吃大亏。这样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明智的。

汪伦——桃花美酒结诗仙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在俗世,不能没有朋友。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每个人都很忙碌,这样将使得朋友间见面的机会减少了,要想进一步地维系友情就很困难!平时感情再深厚的朋友,一忙起来就容易忘记,一段时间不联系,慢慢地就淡成了白开水。

友情需要精心经营,才会更加牢固,而维系朋友关系最简单最实际的方法就是找个地方,大伙儿凑在一起吃吃喝喝,酒酣耳热的时候也是推心置腹的最好时机。所以,热热闹闹的朋友聚会是现代人调节生活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也是让感情重新升温的最佳场所。

其实,用酒结交朋友,联络感情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一种社交方式,唐朝开元年间的汪伦就用桃花美酒结识了让他仰慕已久的诗仙李白。

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人称“诗仙”。泾县令汪伦卸任后居泾县桃花潭畔,他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很想请李白去自己的家乡玩,向李白学习,可他又怕被拒绝,于是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可到了那里一看,没有信上所说的盛景,只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潭,潭边有家酒店,根本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有些生气,就问汪伦:“汪伦,你说这里有十里桃花,我怎么没看见呢?”

汪伦指着水潭和酒店不慌不忙地说:“这个潭叫桃花潭,有十里长,所以叫十里桃花。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李白听后不禁哈哈大笑,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两人就在这家酒店里把酒言欢。

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缎。

离别时,两个人依依不舍,李白乘着船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汪伦唱着歌为他送行。李白听后,也非常感动,于是写了一首有名的诗——《赠汪伦》送给他。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汪伦欣赏李白的才华,有意结交李白却又担心被拒绝,所以以酒将李白“骗”了去。尽管后来李白知道自己被“骗”了,但他感受到了汪伦对他的深厚情谊。两人喝着酒,畅谈一番。酒后离去之时,汪伦以歌相送,李白感动不已,两人的友情自此得到了升华。

喜欢喝酒的人总能够聚到一起喝一杯。人与人之间,以酒相系,自是酒厚情浓,酒便成了维系友情的纽带。其实,以酒会友与以文会友、以棋会友并无大的差别,“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共同的爱好就是构筑友谊的基础。酒友也是朋友的一种,其与牌友、戏友、球友,甚至学友、战友也差不多,只不过他们的友谊媒介是酒而已。

对酒的褒贬誉毁也牵扯到了以此为载体的友情,有“酒肉朋友”等不怎么好听的词为证,还有“酒色之徒”、“酒囊饭袋”等。其实这不该怪酒,而要怪人自己。

谁能否认酒友之间存在的真挚感情?“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一种怎样深情厚谊的境界?老舍说“贫未亏心眉不锁,钱多买酒友相亲”,“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虽然贫苦依然卖文买酒待客,这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如果不是这酒,如果不是汪伦聪明的邀请方式,中国的诗篇里也许就没有《赠汪伦》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人们的茶余饭后也就没有了汪伦桃花美酒结诗仙的千古美谈了。由此可见,酒确实是维系友情的桥梁。

饭局制胜攻略

朋友间,男人都是兄弟,女人都是姐妹,分担风雨,共享阳光。朋友聚餐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有的时候就不要太过较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下,开心最为重要,这样,就可以成就一次圆满而成功的宴请。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宴请,有时会是一场利益的角逐,在饭局上,单刀直入地求人办事往往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满意的情况,比如对方对你的难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故意刁难等,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又比如对方正在气头上,如果你直接开口,说不定还会火上浇油,所以你必须学会委婉的表达方法,旁敲侧击;这样既不会得罪对方,又可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

其实,一般人都存在顺承心理和斥异心理,对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容易接受,而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相对排斥。因此,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你一定要懂得旁敲侧击,巧言游说,从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的赵匡胤就用这个方法“杯酒释兵权”,从此让自己高枕无忧。

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不断有节度使起来反叛,虽然都被赵匡胤镇压平定了,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家局势的不稳定,这让赵匡胤终日闷闷不乐。

一次,赵匡胤对宰相赵普说出了这个心事。赵普说:“国家混乱,政权不稳定,原因在于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接着赵普指出禁军将领石守信等所握兵权太大,又没有统帅才能。赵匡胤听了,心中便有了主意。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赵匡胤趁晚朝的时候,请石守信等几个兵权在握的老将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赵匡胤开口道:“要不是你们大力相助,我绝不会有今天。但我做了天子,总觉得远不如做节度使时快乐,从来就没睡过一天的安稳觉!”石守信等人不解地问道:“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出此言耶?”赵匡胤说:“人谁不想富贵?一旦有人让黄袍加诸你们之身,你们能不做皇帝吗?”石守信等人谢罪说:“我们太愚笨了,连这个都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指条路。”赵匡胤说:“人生在世,好像骏马过隙一样快,你们不如多积聚些金银,多购置些田产房屋留给子孙。快快活活度过晚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虽心中极为不满,但表面也只得感激地说:“陛下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日,石守信等人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一一恩准,并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

不久,太祖以同样的方法罢免了各藩镇的节度使。至此,禁军与藩镇的兵权都集中到了赵匡胤手里。

这次饭局看似简单,实则影响深远。自朱温篡唐后,皇朝变更如同走马灯,一个朝代的变更就像翻书一样容易,这种状况多数都是由于手握重兵的武将所致。赵匡胤的这一招何等高明,在饭局之上,杯酒之间,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既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又让别人无法效仿他,无法威胁他,为宋王朝的三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

酒能成事,也能败事。无心的人只知道喝酒,往往败事;而对有心人来说,酒能成事。宋太祖赵匡胤用心良苦,借宴请大臣的机会,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巩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权,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先河。赵匡胤对宋代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杯酒释兵权”也成为历史佳话。

而你若想在酒桌上成事,首先,要明白在酒桌上进行利益角逐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其次,要讲究合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饭局上结成同盟,获利的概率会更高;再次,要追求共赢,不能过于贪心,不能一味追求己方胜出,而毫不顾及对方的利益,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可以适当放弃眼前利益。

饭局制胜攻略

在饭局上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采取正面措施不容易达到目的,那么就尝试着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降低对方的心理防线,这样就能较容易地办成事。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

当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在各大饭店赴宴的时候,你是否清楚自己赴宴的目的,抑或是别人邀你入晏的缘由?几个人在饭桌上一坐,褪下了古板的西装,解开了拘谨的领带,这种貌似毫无势利感的场面最让人放松。没有了谈判时候的剑拔弩张和硝烟弥漫,最家常的气氛最容易使人放松戒备。当然,有些人也就趁着这种气氛谋得了平时可望而不可及的利益。

这饭局,如果“吃”得好,就会为你锦上添花,但是如果你稍有差池,轻则饭局不欢而散,重则落入别人的圈套,成为别人的棋子,还有可能在糊里糊涂中影响了自己的前途。所以,与其说我们赴的是饭局,还不如说我们赴的是“局”,身在“局”中,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即使身不由己,也要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出路。千万不要像朱元璋庆功楼里圈住的功臣,临死还不知道自己赴的竟是一个“死局”。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担心那些当年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兄弟们恃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看到造功臣楼,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称赞太祖英明。只有军师刘伯温忧心忡忡地来到皇宫,见了朱元璋,恳求说:“如今王业已成,臣责已尽,但愿辞官归田。”朱元璋忙说:“军师随我辛苦半生,如今正当享福,为何就要归隐?”刘伯温说:“朝中政事劳神,臣年老力倦,只想过个清闲的晚年。”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许多金银送给刘伯温,亲自送出宫外。

刘伯温出了皇宫,来到徐达府上,向他辞行。临别,刘伯温握着徐达的手说:“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话望你牢牢记住:功臣楼庆宴之日,你要紧随皇上,寸步不可离开。”徐达一时不明白,想问个究竟。刘伯温说:“照此行事,日后便知。”

功臣楼建成了。这座楼,坐落在鼓楼岗的山坡上,楼身又宽又矮,看来很结实;窗户又高又小,看来很安全。朱元璋择定日子,邀请所有功臣前来赴宴。这一天,日头刚落,功臣楼里一片笙歌,灯烛辉煌。赴宴的功臣们互相恭喜、道贺,好不热闹。徐达心里记着刘伯温的临别赠言,哪有心思与众人寒暄。他举目望望楼顶,雕梁画栋,纵横相连;低头看看地面,方石成格,平滑如镜。忽然,他把耳朵紧贴墙壁,用手对墙敲了几下,觉得声音“咚咚”发嗡,他的脸“唰”的一下,白得像纸一样。这时,只听一声喝道:“皇上驾到!”百官肃立,躬身行礼。朱元璋昂然走进大厅,笑容满面,来到席前,忙叫免礼。众人纷纷直起腰来。

酒宴大开,热闹非凡。徐达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却怎么也不敢多喝,一直盯着朱元璋的一举一动。酒正吃到兴头,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向门边走去。徐达连忙随后跟上。朱元璋发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见是徐达,便问:“丞相为何离席?”徐达说:“特来保驾。”朱元璋说:“不必不必,丞相请回。”徐达哀戚地说:“皇上真的一个也不留吗?”朱元璋暗暗一惊,心想:好精明的家伙!我的机密已被他识破。徐达见皇上不言语,又说:“皇上如果执意,臣不敢违命,恳望日后妻儿老母得以照拂。”说毕,转身欲回。朱元璋忙说:“丞相随我来。”

他俩刚走出几百步,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功臣楼瓦飞砖腾,火光冲天,可怜满楼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来,朱元璋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设下这火烧功臣楼的毒计。

这就是著名的“火烧庆功楼”,明太祖朱元璋借着大摆庆功宴的机会,趁所有人放松警惕之际火烧庆功楼,轻松除去了大多数开国元勋。仅凭一场饭局,朱元璋就除去了可能颠覆大明江山的隐患,从而确保了明朝政权的稳定。自古以来,饭局就承载着权力的争夺和利益的分配。正如钱锺书老先生所说:“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俗话说“无酒不成宴”,“杯子底下好办事”。酒桌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大大缩短,许多生意在酒桌上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办公室。因此,才会有人出高价竞拍与股神巴菲特的一顿午餐。从2000年开始,“股神”巴菲特就在全世界范围拍卖与他共进午餐的权利——“巴菲特午餐约会”。而且在过去几年间,巴菲特午餐的价码节节攀升,从2003年的25万美元,到2006年的62万美元,直到2010年的168万美元。一顿饭能拍出上百万美元来,当然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在这里,饭局显示出来的是社会功用,而不是单纯的吃喝,相信拍得巴菲特这顿午餐权利的人一定会利用这一饭局达到他的目的,办成他想办的事。

由此可知,饭局在古今中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简简单单的“饭局”二字里,我们看到的是饮食之道里的群体利益、社会关系和人际规则,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尽在此“局”。

饭局制胜攻略

时刻保持一颗淡薄名利的平常心,洞察世事。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