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解密事业——理想是朵花,谢了可以重新开放(2)
- 奥黛丽·赫本:美丽天使,上帝身边的女人(珍藏版)
- 梦芝
- 4932字
- 2016-10-17 10:52:07
老百姓有一句话:生活的基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这七件事是需要长期用经济来维持的。虽然玛丽·兰伯特老师为她争取了一部分奖学金,但那毕竟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想要把攻读学业的生活维持下去,奥黛丽依然需要做兼职。在跟随玛丽·兰伯特学习芭蕾舞的那段时间,奥黛丽白天上课,晚上做兼职,每天都过得很忙碌。
身为英国芭蕾舞创始人之一的玛丽·兰伯特老师,对教学相当严格,因此在兰伯特的舞团学习芭蕾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情。奥黛丽必须每天上午十点就赶到学校开始上第一堂课,一直到下午六点最后一堂课结束,她们才允许放学休息。在这八个小时里,她们需要立起脚尖不停地做着滑步、屈伸、踢腿、跳跃、旋转等动作。
一天下来,同学们一个个都疲惫不堪。对于她们来说,放学的钟声是每天最悦耳的声音,因为只要这个钟声响起,她们就可以回家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休息了。但这个钟声对于奥黛丽来说却只是打工生活的开始。回到兰伯特借给她的房子里,奥黛丽来不及卸下一身的疲惫,胡乱吃上一口饭菜,便要急匆匆地赶往做兼职的地方,然后工作至夜深。
日日夜夜都是学习、工作、学习、工作,这样的生活虽然让奥黛丽精疲力竭,但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
林语堂曾经说过:“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奥黛丽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并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达到梦想的彼岸。
但当时青春年少的她却不知道,虽然说梦想的实现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条件,但作为辅助作用的客观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奥黛丽在客观规律上错过了实现梦想的最佳时机。因此没过多久,奥黛丽的梦想便破碎了。
1948年的夏末,玛丽·兰伯特告诉她的学生们,她会率领她们前往纽澳等地巡回演出十五个月,这个消息让同学们振奋不已。大家都磨拳霍霍,准备在演出中一展身手。奥黛丽最为兴奋和期待,因为这是她加入到兰伯特团队的第一次巡回演出。
当很多同学都在担心自己能不能被选拔前往的时候,奥黛丽却充满了自信。她是有资格自信的,因为她从十岁就开始练芭蕾舞,九年的基础功扎实而牢靠,而且她有舞蹈天赋,虽然来到兰伯特团队的时间不长,但她的舞蹈才能却多次受到了玛丽·兰伯特的夸赞和肯定,她想自己一定会被选拔上。
002.多么坚强的人,也会有绝望的时候
很多时候,过于自信的结果便是受到伤害。就在奥黛丽以为自己一定可以随团去参加巡回演出的时候,演出的团员名单出来了。名单里没有奥黛丽·赫本的名字,这个结果大出奥黛丽的意外,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着名单上那些舞技不如自己的同学的名字,奥黛丽满心委屈和不解。她急匆匆地赶往玛丽·兰伯特的办公室,想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能参加的原因,当时的奥黛丽并没有意识到这将会是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一次对话。
奥黛丽找到兰伯特,问她为什么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
玛丽·兰伯特非常恳切地回答说:“你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但是你已经错过了练习芭蕾最重要的年龄,不管你在训练中多么努力,已经定型的动作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此外,对当时所有的男芭蕾舞演员来说,你都太高了。在与你搭档时,他们都没有力量完成最基本的托举动作。因此这次巡回演出才没有让你参加。不过,你的舞技很棒,我建议你选择做第二女演员可能会更好一些。而且,你还可以在我的芭蕾舞学校里兼职当老师,多一份收入会生活得更好。”
“但是我的梦想怎么办?”受到如此的打击,年轻的奥黛丽忍不住尖叫起来。
那一刻,奥黛丽无比憎恨战争,如果没有这场战争,那么她就可以在最合适的年龄里来到玛丽·兰伯特的团队里,那样的话,玛丽·兰伯特所说的所有问题都不存在,凭着她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在这一切都被战争毁掉了。
多年以后,奥黛丽和儿子们说起自己的舞蹈梦想,她告诉他们,她永远都无法忘记那一天,当玛丽·兰伯特告诉她今生都不可能成为首席女芭蕾演员时,那些在战争和饥饿时支撑她活下去的梦想一下子消失不见了。绝望像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将她罩住,就像盲女苏茜一样,奥黛丽的世界在一瞬间变得漆黑一片,没有光明,她看不到前方的路。
告别玛丽后奥黛丽没有去往最爱的舞蹈室,而是转身回到家中。她沮丧地躺在床上,脑子里回想起自己为了追随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在战火纷飞中,她坚持练习舞蹈;好不容易回到学校,却因为没有钱交学费而不得不中止学业,回到荷兰去跑龙套打工,挣到学费后,再赶回学校继续上课;为了坚持学业,她和妈妈住在伦敦的陋室中,过着拮据的生活,整日奔波于各种舞蹈表演、电视和电影中的小角色中……这其中的艰辛和酸苦她都能克服,只因为她坚信自己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而今才发现梦想原来只是自己从孩童时期便一直吹的巨大的肥皂泡,虽然美丽,却经不起现实的触碰,一碰便破碎,她对未来的所有畅想也随着这个肥皂泡的破碎而幻灭。对未来毫无动力的她只是想躺在床上等死。
有过梦想破灭体验的人都知道,梦想的破灭,严重地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存。在梦想破灭之前,我们幻想得多么美好,满怀热忱地去增强自身的能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是仅仅在一瞬间,我们失去了追求的目标,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没有了任何生存的欲望。无奈与绝望,甚至会让我们做出放弃生命的决定,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梦想的破灭。奥黛丽对这一切体会最深。
为了追寻从小以来的芭蕾舞梦想,奥黛丽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有梦想的支撑,她觉得所有的苦难都不是问题,她就像是一只展翅的小鸟信心蓬勃地向空中飞去,而兰伯特的话就像是一把锋锐的利剑直刺向她,她瞬间断了气息,蔫蔫地从半空中跌落下来……
003.坦然接受:是幻灭,也是新生
不过奥黛丽·赫本是一个睿智而坚强的女子,在经过一番消沉之后,她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并去面对它。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情,奥黛丽说:“当时我想,我的生命已经太忧伤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要坦然地接受生活。我要珍惜生活。”
当奥黛丽慢慢接受自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首席芭蕾舞者这一事实,她也意识到自己继续练习芭蕾舞并无优势和好前途,如果继续练下去的话,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已,于是奥黛丽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放弃学习芭蕾舞。
奥黛丽其实是有舞蹈才华的,玛丽·兰伯特一直认同这一点。她想要挽留这个优雅美丽的女子在自己的团里做第二舞蹈演员。谁知奥黛丽却一口拒绝了她,无法成为首席舞者这一事实让奥黛丽很难过,她觉得自己如果继续在歌舞团里做二三流演员,是一件有损尊严的事情。
梦想破碎了,但却一定要活得有尊严,这就是那个让人喜爱的独立坚强的奥黛丽。于是在1948年10月末的一天,她辞别玛丽·兰伯特并搬离了玛丽借给她住的房子,与母亲艾拉夫人再次过起了租房生活。
离开了心爱的芭蕾舞学校,奥黛丽就像是突然间被抽去了浑身所有的力气,再也没有做兼职的动力。奥黛丽沮丧、悲观、绝望,她以为自己再也没有了飞翔的能力。
就在奥黛丽心灰意冷的时候,拮据的生活很快就让她明白了人生在世除了追求梦想之外,还有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生存,换而言之就是要活着。困窘潦倒的现实状况由不得奥黛丽哀伤难过,她必须去赚钱来维持生活开支。无奈之下,承受着梦想破碎之痛的奥黛丽不得不开始出去找工作。
为了养家糊口,奥黛丽不得不与现实妥协,她一边做兼职模特,一边去应征歌舞团的演员招聘。以商业经济为目的的歌舞团,接的最多的项目就是去酒店表演歌舞。这种表演只关金钱,无关艺术,这与一心要成为一名艺术舞者的奥黛丽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种只为生存无关理想的生活方式让奥黛丽陷入痛苦。那时候她恰好二十岁左右,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豆蔻年华,但奥黛丽却看不到青春的美好,她需要为了生活而奔波。
当时恰好赶上《高跟鞋》剧组来伦敦招募演员,奥黛丽报名参加了应征。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击败3000名应征者,成功地成为音乐剧中的一员。此时的奥黛丽就连什么是切分音都不懂,但每周8英镑的薪水对生活困窘的奥黛丽来说是一个相当有诱惑力的数字,她太需要这份工作了。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这份工作而不是被辞退,奥黛丽在排演的时候付出比别的女孩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说付出不一定能有收获,但想要收获,就一定要辛勤付出。皇天不负苦心人,奥黛丽辛勤的付出有了很好的收获。当《高跟鞋》演出后,奥黛丽精湛优雅的表演受到了导演塞希尔·蓝道的注意。很快,她便接到塞希尔的新剧《鞑靼酱》剧组的邀请。
《鞑靼酱》是一台充满异国风味的歌舞剧。在剧中的奥黛丽虽然分别饰演了一个瑜伽学生、一个女店员和一个古典芭蕾舞者,但总起来说,她只算得上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在戏里可有可无。不过,她却受到各界的关注,众人评论她说:“她就像是一股清新风,《鞑靼酱》因为她而变得自然清新而甜润,充满了灵性之美。”
因为奥黛丽的加入,歌舞剧一演出便获得了观众们的赞誉。此时,奥黛丽已经引起各界的注意,有这样的效果,奥黛丽知道都是塞希尔·蓝道的发掘和鼓励。所以她心中对蓝道充满感激。
不过,此时的奥黛丽依然对演员这个职业不是很看重,残酷的现实生活让她更加重视这场表演的收入。这台歌舞剧演出一年,共433场,演出的收入加上她兼职参加另一出儿童剧目的薪水,足够她和母亲过上不愁柴米的生活。这样的收入给了奥黛丽一个小小的惊喜,一直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她终于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但她依然快乐不起来,梦想的破碎就像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奥黛丽的心上。
在《盲女惊魂记》中,虽然世界一片漆黑,但苏茜没有放弃,也没有消沉和绝望。当山姆告诉她必须自己学会独立时,她充满信心地说:“我一定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盲女。”奥黛丽·赫本在戏里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是那样的充满自信。她的自信不是假装出来的,而是她在舞蹈梦想破碎后,在人生淬炼中获得的真实体验。
三、奥黛丽告诉你该知道的
社会双重标准
我相信快乐的女孩最漂亮。我相信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我相信奇迹的存在,机遇很少凭空出现。所以,当它们出现时,你一定要抓住。
——奥黛丽·赫本
001.有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奥黛丽·赫本如此美好,又正值豆蔻青春,自然会有不少爱慕者,当然,这种爱慕与爱情无关,因此算不上是奥黛丽的初恋。
虽然此时的奥黛丽尚未成名,但在这些爱慕者心里,她就是他们的女神。一般人觉得女神都如圣洁的莲花一样,都是怀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心态仰慕着,但马塞尔·勒朋却不如此,他对奥黛丽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马塞尔·勒朋之所以如此热烈,是因为他和奥黛丽·赫本同在《鞑靼酱》剧团里工作,他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勒朋是一位法国人,有法国男人的英俊和浪漫,只这一点,就让他比其他爱慕者多了一些魅力。而且他还是一个会作词的歌手,经常会哼唱自己写的歌曲。
即使是在现在这个每个男孩子都会弹吉他打篮球的时代,在很多小女生眼里,这样的男孩子依然浑身散发着光芒,更何况在那个保守的男孩子们几乎没有特长的20世纪40年代。因此,勒朋是剧团一个很受女生们欢迎的男孩子。
作为一个集合十多个国籍演员的歌舞剧团,《鞑靼酱》剧团里不乏性感的女孩,甚至有一位演员戏称说“在这个剧团里,有舞台上最大的胸”,可见当时团里美女如云。但勒朋却对这些美女视若无睹,他独独对既没有胸部,也不会摆姿作态的奥黛丽动了心。
他每天都围着奥黛丽打转,她的一颦一笑都左右着他。奥黛丽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他在台下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她;而奥黛丽倦乏,独坐角落休憩的时候,他会抱着乐器为她自弹自唱一首曲子,为她排乏解闷。
对于勒朋的追求,青春年少的奥黛丽最开始并没有往爱情上面想,她只以为是同事之间的友谊。她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不自信。
从失去父爱那一刻起,奥黛丽就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懂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是很难建立起自信的。事实证明,奥黛丽的一生都处于不自信的状态。即使是在拿到奥斯卡金奖之后,她依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不如别人漂亮,不如别人有才华。更何况是在一无所成的青春年少时期。
歌舞剧团大多都是年轻人,尤其是女演员们,她们虽然有些羡慕甚至嫉妒台上的奥黛丽获得观众的青睐,但在台下,她们很喜欢这个不做作的女孩子。她们愿意和她分享一些话题,比如年轻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