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索罗斯的投资原则

第一章 做投资场上的理性巨人

在商言商,永不投入感情

有很多投资者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一些惊人的业绩。但很少有人能像索罗斯那样,在踏入国际金融领域的这几十年里的投资生涯中,获得骄人业绩,同时还一贯保持出色的状态。

索罗斯被人称为是金融市场上的禁欲主义者,这是索罗斯的特质之一,也就是说他拥有在进出金融市场时不动感情的能力。别人放任本身的自大阻碍聪慧的市场决策形成,索罗斯却了解聪慧的投资人是不动感情的投资人,宣称自己绝不犯错没有意义,自己喜欢的股票突然大跌,可能叫人自怨自艾,但不如承认自己犯了错,就像索罗斯常做的那样。他一旦相信某种投资是对的,什么事情都阻止不了他。

索罗斯所率领的量子基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许多国家的财富,掏空了成千上万人的腰包,使他们变得一贫如洗。因此,有人将索罗斯称为“金融杀手”“魔鬼”。索罗斯这种动辄洗劫一国财富的做法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他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有人扬言要暗杀他。然而,对于别人的责难,索罗斯却可以做到不为所动,泰然自若。对他来说,他只是在尽一个投资家的本分,他率领资金出入于金融市场,目的只是追逐利益和获取回报,而不是要刻意破坏他国的经济体系。

索罗斯并非永远是上帝唯一不变的宠儿。在1973年石油危机的时候,索罗斯就遭遇到了他投资生涯中的“滑铁卢”。

那一年,国际股市异常繁荣。但是根据自己的金融市场“盛衰”理论,索罗斯大胆地判断,这样的繁荣时期的背后肯定隐藏着大萧条的前奏。

索罗斯通过相关信息来源得知,在英国国内的证券市场上,很多英国本土的石油公司尤其是石油加工和石油勘探公司,正在大量收购其他一些公司的股票。有很多石油公司为了筹集资金入市炒作股票,甚至不惜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在这个时候,英国股票的市盈率已经高达48.5倍了,但是股民们对石油股的狂热情绪依然在继续升温。因此,索罗斯觉得,英国的证券市场马上就会面临一次大崩盘。所以,他对英国股市产生了强烈的悲观情绪。

相比于毫无希望的英国股市,索罗斯认为美国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和英国相比要好得多,而且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还处于一个理性的范围之内。因此,索罗斯当时十分看好美国的证券市场。但是石油危机爆发后,中东的石油大国把矛头指向了美国,而且一致决定停止向美国输送石油,从而导致美国石油股的全线下跌。

当时索罗斯的损失高达2.5亿美元之多。但是这才刚刚开始,索罗斯的亏损还在继续,直到最后索罗斯总共损失了6.5亿到8亿美元的资产。当时,美国的报纸都争相报道这一新闻。人们都意想不到,索罗斯在这场石油危机中会损失得如此惨重。可以说索罗斯是这场大崩溃中最大的受害者。

在市场的变幻莫测面前,纵观索罗斯在这场石油危机前前后后的表现,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这种失控的情绪让他草率地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索罗斯从这次失败中清楚地认识到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投资的重要性。在这之后,索罗斯曾经对媒体说:“在你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情绪对你的影响往往要大于理智。所以说,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将更有利于你理智地思考问题。”

那次失败以后,索罗斯更加善于控制自己的投资心态,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轻易地让自己的情绪产生盲点,从而给自己造成损失。这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心理基础。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讲,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自己。因为,他们在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往往会很焦虑、急躁和不理性。索罗斯常常对投资者说:“识别一个投资者是否理性应当以心态的成熟与否加以区分,单单从技巧方面是难以了解一个投资者的真实水平的。”相比起来,这些投资者可能在数学、财务或金融理论上超出常人,但如果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态,一样不可能取得成功。

坚信自己的投资哲学

当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遭遇”哲学以后,对于它的痴迷研究就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了。而索罗斯今天的成功,与他对金融市场的独到见解是分不开的。索罗斯曾经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金融市场的运作。思考得越多越深入,索罗斯越感到自己被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所愚弄。

经过对华尔街的考察,又根据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和仔细观察,索罗斯发现这些冠冕堂皇的经济理论,与实际情况根本无法挂钩。因为,金融市场是动荡的、混乱的,市场中影响着股票价格涨跌的买入卖出决策并非理性作出的,而是多半基于投资者的个人预期。那些看似完美无缺的数学模型、计量手段并不能左右市场。而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并不完全,所以会造成投资者对某一股票的偏见。然而不论这种偏见的方向如何,是肯定或是否定,都将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或下跌。因此市场价格也并非总能反映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股票的实际价值,它常常因投资者以偏赅全的推测而产生波动。也就是说,投资者目前的预测造就了未来事件的发生。所以,投资者付出的价格已不仅仅是股票自身价值的被动反映,还会积极主动地决定股票的未来价值。

在洞悉了市场的无效性的同时,索罗斯也提出,投资者的偏见会形成“羊群效应”,导致市场跟风行为,往往引发市场中出现暴跌暴涨的现象。有时候,跟风行为会因过度投机而最终导致市场崩溃。

在一次采访中,当索罗斯被问到为什么不用科学的计量统计方法去判定股票价值时,他这样说:“因为我们不相信这些方法,这些方法通常是以效率市场理论为基础,这个理论和我的不确定性及反射理论冲突,我认为这些方法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有效,百分之一的时候会失败。我比较关心那百分之一,我发现有若干系统风险,不能简化在这些通常假定市场持续运作的假设里面,我对不持续特别有兴趣,而且我发现这些衡量方法对我毫无用处。”

君之有言而必行之。索罗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论后,索罗斯毫不犹豫地摒弃了传统的投资理论,并且决定将自己的投资理论运用在实际操作中,将其放到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上进行检验。

不仅索罗斯如此,其实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投资理论。就算是什么基础知识也不懂的投资者也有自己的投资理念,或者人云亦云,别人持有什么他就持有什么,或者干脆将所有资金投入一只股票中,之后就不再管它。在投资世界中,投资哲学是一整套有关下列问题的理念: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市场如何运转,价格为什么变动,以及如何评估价值等。

杰出的投资哲学家范·撒普说过,你交易的不是市场,而是有关市场的理念。如果一个投资者连自己的理念都没有,那他凭借什么买卖股票呢?大多数投资者都持有一大堆从别处吸收来的杂七杂八且常常相互矛盾的理念,并且很容易根据市场的流行看法改变自己的投资理念,因为他们的观念并非来自于他们自己的思考。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普遍相信股市从长期来看总是上扬的,投资者只需要在短暂下跌的时候买入就可以轻松致富。在网络繁荣中,大多数投资者、分析师和基金经理都相信经济重力法则已经被否定,利润根本不是问题。但乔治·索罗斯并不是这么看的。他用长时间的思考发展起了他自己的明确的投资哲学,这样的哲学是他多年投资经验的深刻总结,并且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就像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能力、兴趣、技巧、知识和经验上大不相同一样,他们的投资哲学同样大相径庭。当巴菲特对投资的本质做出评论时,他的着眼点是企业价值以及投资者以错误的价值观念为行动基础的常见现象。索罗斯则是从市场的无效性出发,善于抓住市场漏洞而获得短期利润。

不论他们的看法来源如何,投资大师的哲学是他们的思想盾牌,也是他们投资获利的基础保障。这种投资哲学能使他们的行动前后保持一致,不会轻易被市场形势所动摇。而普通的投资者也应该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投资理论,不管是采纳了其他人的投资哲学,还是独立发展了自己的哲学,都应该仔细思考每一条投资理念。而有关于投资理念的来源如何,是不需要刻意计较的。无论是前人的智慧结晶,或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只要可以使自己拥有对投资决策的清醒认识,就能够发挥出其投资哲学的价值。

不会过度迷信分析工具

分析,对投资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者应该对这些分析方法有某种程度的熟悉,至少能够看得懂股市图表和曲线。即使是睿智、果断的金融大师索罗斯也不敢完全漠视投资分析工具的作用和价值。

金融市场上有很多技术分析工具可供选择,使用这些工具的人也很多。常见的分析工具有斐波那契级数原理、黄金分割律原理、艾略特波浪原理、RSI相对强弱指标、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等。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分析工具,可以形成一个对股市的基本看法。一般来说,投资基金、股票、期货的分析工具,有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类别。

基础分析工具在投资者选择股票时有很大的用处。通过对企业各方面资料数据的收集,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当前盈利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判断出企业是否具有投资的价值。索罗斯十分清楚分析工具的作用,也十分重视分析工作,为了指导自己的投资策略,他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广泛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

索罗斯习惯于使用分析工具,但他也是适度使用。在索罗斯的投资世界里,他不相信这些方法,它们对索罗斯也没有多大帮助,他只关心那有可能失败的百分之一。对他而言,投资工具并不是做出投资决策的最终凭依,它只是一种必要手段。他认为技术分析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把市场走势当做一种机械化的规律。无论多么复杂精准的分析工具,都只能分析看得见的数据,将它们带入模型中运算,并得出结果。而一些不能量化的因素,比如市场中投资者的主观意识或信心,其作用则无法通过数据表现出来。过度依赖分析工具,便会忽视了市场走势是由人的意识推动的这一道理,因而索罗斯只是把技术分析工具作为一种参考。

事实上正是这样,没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绝对准确地推测股市的走向。任何一种分析工具都有它的缺陷和不足,都有它不能准确反映的因素,因为股市行情根本不可能完全依赖推测。

但是生活中,仍然有很多投资者对复杂精深的分析工具十分崇拜,过度迷信于分析工具所判断出来的结果。他们都希望通过研究反映证券市场趋势的图表,或衡量公司业绩的各种指标,能够帮助自己预测市场的动向,更不乏有人企图寻找普遍适用的万能公式。然而,遗憾的是,市场本身受各种因素影响,就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市场永远不会按照既定规则出牌。很多投资者运用分析数据预测市场走向,多数下情况无法得到预期后果,导致他们损失惨重。

股市上流行的科学的量化方法,是计算股票在什么时候可以上升到多少点,最高点将在哪里停止。这些模型或指标,从头到尾都只是数字运算,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但按照索罗斯的“人的认识不可能完整的观点”,再好的模型也只是模型,在使用分析工具指导投资时,投资者应该想到,这些方法也是人创造出来的。这种方法必然存在某种缺陷或不足,必然不能顾及所有的影响因素。对有缺陷的东西生搬硬套盲目跟从,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就只能失败。

索罗斯警告投资者说,依赖一些并非完美的工具,去推测难以捉摸的金融市场,结果必然是徒劳无功的。对一切主观的分析工具,要学会取舍,有选择地运用,投资者如果希望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就要学会适应市场形势。因此,索罗斯建议投资者不要迷信技术分析,切勿人云亦云,要时刻保持独立的判断力,最好可以形成自己的投资方法。

相比于其他投资者,他更相信自己的头脑。索罗斯认为,自己能在金融市场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是因为他吸取了失败的教训。他凭借自己对某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总体经济趋势的分析,及个人独立思考做出的决策,而不是靠技术分析决定购买何种股票。市场之所以让许多投资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原因就在于这个市场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各种风险互相干扰,且又充斥着许多不正确的投资观念和误导决策的信息。索罗斯最后建议投资者说,如何养成判断正确信息和独特的思考方式,远比学会技术分析要重要得多。

但是我们的确会设法简化,而不是使事情复杂化。例如,我们处理利率部位的多寡时,把一切简化为等于三十年期债券,因此我们甚至把国库券视同三十年债券。而且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把资本投资下去:我们有股票部位,有利率部位,还有外汇部位。我们的部位沿着每个主轴的正负100%之间变动,但是,其中一部分风险会彼此加强,因此,我们很不愿意在任何一个主轴上,拿百分之百的资本去冒险。

通常,股市上很多的技术分析工具和技术分析方法投资者可以学习、了解,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有中等智力的人都能做到。难的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方法。

要明白,股市不会按照什么公式、定律或理论而波动。索罗斯明确说道,技术分析工具是死的,而股市是经常变化的。投资者运用这些工具时,不能机械化。

事实上,任何分析工具只能作为投资参考。盲从技术分析工具是纸上谈兵,是不合实际的。最后的投资决策,要根据市场的实际走势作出。

在大多数情况下,股市变化是遵循一般规律的,这些时候把技术分析工具作为投资指南基本不会出错。但股市总有违背规律的时候,如果投资者盲目相信技术分析工具,不根据市场的实际走势调整投资策略,事情就会相当糟糕。

现在,靠股市分析吃饭的人很多,这些人被称为股评家或股市分析、预测家。股民们都不同程度地依赖这些股市专家和他们的方法。因为,他们每年都会根据股市的变化情况,写出股市分析报告,列出股市投资风险计算方式,点出哪种股票呈走高之势,哪种股票呈走低之态。由于他们中有部分资深专家对股民的投资有时会起到“一针见血”“一投就赚”的神奇作用,所以又有人称他们为“点石成金”专家。

索罗斯却不吃这一套。他对股评家和他们的方法基本持否定和批判态度,认为这些东西并不可信,也不适用,至少对他不适用。当然,他还是十分客观的,他说,“这些方法可能在99%的时候有效,只有1%的时候行不通。但我关心的正是这个1%。正是这个时间里,才潜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而这机会是其他人不容易发觉的,谁叫他们那么相信股评家的推断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分析呢?”

在股市上没有人愿意输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样,你尽可分析股市专家的投资报表,并以之作为投资指南,但不要过分相信他们,而要对你自己的市场直觉和分析抱有信心。

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人们称赞索罗斯对宏观经济局势的分析解读能力,感叹他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一场又一场风暴时显露出的惊人胆略和狠辣作风。因此,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索罗斯被赋予了“金融大鳄”“金融杀手”的称呼。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索罗斯从来不是一个“全能型选手”。过度迷信索罗斯的人们,很少质疑他的证券分析知识是否扎实,是否有惊人的学历背景或是对数字变化敏感十足。他们忽略了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事实上,索罗斯是一个对数字十分不敏感的人。他在成为套汇交易员之前,曾在辛格·傅利兰德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他所做的工作中,有一份是他必须手动记录账目表,并且在表上固定的两栏里记录下每一笔外汇交易的账目。每天工作结束时进行核算,账目表上的贷方和借方应当平衡、彼此抵消。但是他做的账目很少正确,他和他在家的时候一样,老是丢三落四。显然,他并不是一个好的账务员,没过多久他就从那家公司离职了。

但是这样的挫败经历并没有击倒索罗斯,他意识到自己在做这种重复性强而且细小琐碎的工作上没有多少天分,开始将目光转向自己擅长的金融市场交易,并寻找新的机会。最后他在美国的梅尔公司终于找到了一份套汇交易员的工作,从此踏上了自己在金融市场上投机交易的起点。

能够十分理性而清醒地认识自己,是索罗斯在那次挫败的经历中学到的最值得自豪的经验之一。从一名普通的套汇交易员,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金融投机家,索罗斯始终怀有一种十分理性的思维,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他从不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而是将这些事情转交给可以做得更好的人去做,自己则选定一个主要领域“重点攻击”。

他的这种辨别优势劣势的做法贯穿了他一生中投机交易的始终。“扬长避短”可是说是他投资交易活动的重要原则,也是他一生所坚持的行为信条。

索罗斯去往美国后,几经辗转,他在威特海姆公司找到了新的职位。这家公司创立于1917年,比起索罗斯原先就职的梅尔公司规模更大,资金量也更多。而且威特海姆公司和梅尔公司不一样,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公司。这表明索罗斯在进行交易操作时,可以直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场内发出操作指令,不必再通过场外的经纪商作为中介而进行。

索罗斯此时已经是外国交易部门主管的助理。此时这让正值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七年,成立欧洲联盟的观念也逐渐浮现。此时的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购买欧洲股票的热潮,盛况甚至超过石油与黄金股票的国际市场。

当时的欧洲证券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分隔较严重,美国纽约尤其缺乏对欧洲证券有深入了解的人才。对于熟悉欧洲市场的索罗斯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而索罗斯也及时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拥有美国证券公司的工作经验(虽然只是一个小公司),又有在欧洲生活和求学的经历,于是当仁不让地成了少数专门研究欧洲证券市场的分析师之一。

“我所做的事情,”索罗斯说,“是研究欧洲公司的信息,设法确定这些公司的价值。一切都很不透明,你必须运用想象力,去猜测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有时候,他必须根据公司的报税资料重新计算,才能得知目标公司拥有的资产,是否远远超过简单编制的年报。他甚至开始拜访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我经常是第一位去拜访经营阶层的人。”他精通英文、法文等多种语言,甚至能用匈牙利文与别人进行交流。匈牙利文虽然不是国际语言,但是同样说匈牙利文的人总是容易拉近彼此距离,双方分享信息和闲聊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年轻的索罗斯在华尔街充分展示了自己在分析股票价值方面的过人本领。他先后发掘了德利银行、安联公司等市场股价远远低于资产价值的优质股票,帮助公司的投资合伙人赚到不少钱。

但他的成功并不只是简单地向上级陈述自己的研究结果而已,而是将自己的观点做成研究报告,主动拿去给有钱的大客户看,为自己和公司赢得客户的资金支持。索罗斯撰写的报告是根据旅行考察得到的,研究深入、语言简明,让人印象深刻,至少以当时的标准来看,的确如此。此时的索罗斯已不满足于简单而重复的套汇交易操作,而是认准了欧洲证券这一领域,在客户选择购买何种股票时主动提供建议,身兼分析师、业务员和交易员数个身份。进入威特海姆公司不到一年,他就赢得了大量的资金以及重要的客户,包括德瑞福斯基金和摩根银行。不过多年以后,他回头再看这些报告,不免觉得实在粗略。当时美国大概只有三个人在系统地研究欧洲证券,他就是其中一位。索罗斯回顾当时的经历时,说自己就像独眼的人在瞎子王国中称王。

然而不管怎样,从辛格·傅利兰德公司到威特海姆公司,索罗斯认识到了自己在投资方面所擅长的领域。在威特海姆公司的经历,使得索罗斯真正涉足证券分析领域,并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他在为客户赚取大笔利益的同时,也给自己积累了良好的客户群,从而为以后成为华尔街上最出色的基金管理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可完全依赖自己的投资经验

作为金融界的操作高手,索罗斯习惯用投资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投资历程,并从投资历程中总结投资经验,作为以后的投资活动的参考。因记录投资日记而受益非浅的索罗斯十分重视投资经验,并且深深了解投资经验对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索罗斯认为,自己的投资智能,大部分都是从多年的投资经验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些直接获取的经验加上他的理性判断和思考,就成了投资智能。他利用这份智能,在投资市场上屡屡出手,获取了巨大的收益,也成了国际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金融大鳄”。

索罗斯既了解投资经验的价值,也知道过度依赖投资经验的危害。因此,他会参考和利用投资经验,却不会将以往的经验生搬硬套,而是对具体面临的投资环境和时机,进行全新的分析。投资经验并不一定百试百灵。事实上,人们在书本中所学习到的所有投资原则和投资理论,都是前人投资经验的总结。有一些是通用法则,适用于一般情况,而有一些只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他就曾经因为错误地运用过去的经验而吃了大亏。

1987年,索罗斯错误地运用了经验,结果在金融投资中遭遇了惨败。当时,量子基金已经在日本证券市场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大家一致看好日本股市时,日本股市一路飙升,被疯狂地炒热。但是索罗斯依据自己的盛衰理论,认为这样大热的背后必然存在极大的泡沫。一旦泡沫破裂,结果就是股市的暴跌。他据此作出了判断,认为日本股市已经时日不多了。

除了运用理论进行判断,他还寻求了数据支持,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他对比日本、美国、英国等股市的市盈率,英国是17.3倍,美国是19.7倍,而日本股市竟然达到了惊人的48.5倍。虽然他并不认为股票的价格超出了其内在价值,就一定会引起股票市场的大跌。但是,当股价已经高得离谱时,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

在资本市场上,疯狂的投资者似乎仍然信心十足,对日本股市持续走高一路看好,资金继续源源不断地投放到日本市场。索罗斯预见到了日本股市的末日,当时索罗斯的做法是把在日本的资金抽走,然后转投美国华尔街股市。因为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认为美国股市远远未达到崩溃的地步,所以他依然对美国股市保持乐观。这一次,索罗斯的判断发生了失误。

索罗斯对于东京股市及华尔街股市的判断,看上去合情合理,毫无漏洞,没有任何潜在的风险存在。可是事实却给了他一次巨大的打击。10月19日,索罗斯料定东京股市必然先于美国股市崩溃,一切却和他的推断刚好相反。当时日本东京股市并没有明显变化,反倒是美国股市暴跌了500多点。暴跌之时,索罗斯控制的资金还在美国股市内,索罗斯也因此亏损得一塌糊涂。使得量子基金在两个星期里损失了32%的净资产,从原来的26亿美元变成18亿美元,损失高达8亿美元,而他本人的损失也达到了1亿美元。

这次的投资失误给了索罗斯一个深刻的教训:盲目遵循过去的经验,生搬硬套过去的技巧和手法,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上,是行不通的。当面临新的市场状况和投资时机时,需要进行新的分析和判断,如果只是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必然会使自己陷入危机之中。

索罗斯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是个见机行事的投资家,从来不会为以往的经验和书本教条所束缚。他绝不会将自己的投资范围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是对某种投资组合的采取固定的操作模式。他曾经说过,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特定的投资作风。或者说,索罗斯善于改变自己的投资套路来迁就环境,他的量子基金的投资策略一直在不断改变,没有形成固定的陈规。但有些投资家,在一次投资成功之后,便守住这次成功采取的投资策略,一成不变,把它当做投资经典,从此墨守成规,不思变革。索罗斯却不同,他不会按照既定的原则行事,而只是留意游戏规则的改变。

在实际操作中,索罗斯投资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靠经验指导投资,而靠直觉引路。他常常从假设入手,对于可能发生的事,首先建立一套构想,再一一从现实中求证,若假设得到证实,他就会迅速作出投资决定。

失败是成功之母。索罗斯的失败经历让自己对于投资策略的选择上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而,一般从事投资的人们也可以借鉴索罗斯的这种方法。就像索罗斯自己所说,“以往取得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它只能作为你进行新的投资的参考,而不能照搬照套。股票市场变幻莫测,这次投资和以前的投资肯定不同,照搬的结果,只有失败。”

撰写投资记录,掌握自己的投资曲线

很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更是一种重新反思自我,反观世界的有效手段。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直到去世前都还在坚持写日记。可以说,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是促成他写作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美国的马克·吐温也喜欢写日记。写日记可以使人及时回顾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一种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活动轨迹的重要手段。

然而,与之相比,我们大多数人写的日记都是记录日常琐事。但在金融领域,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应该学会撰写金融投资日记。

索罗斯就是这样的一名投资者。他在日记中记载的,都是自己多年的投资经历,当中包括了一般的“每日投资记录”。对此他曾解释道:“写投资日记的习惯,能使你记录整个投资过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市场变化如何,决策是根据什么做的,哪里存在失误,哪些迹象在将来可利用。这些记录,可以时常提醒你怎样投资才能够赚钱。更重要的是,日记可以记录你在投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投资理论和观点,这对你以后的投资是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

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和做生意有共通之处。只不过做生意时买卖交换的是实物商品,而投资者购买和卖出的则是各种证券和金融凭证。做生意需要对每一笔交易充分详尽的记录在册,投资也一样。投资者同样需要写下自己的投资记录。每进行一次交易操作,投资者都应当记录下交易发生的日期、所使用的投资工具种类、成交量、入市的价格和操作的方向等。退市的时候,也要记录下退市的日期和价格,其中还得包括盈亏的数目,即此次交易的成果。填写这些记录的目的,在于了解每次投资的盈亏数目,并且通过这些记录下的数据资料,寻找盈亏的原因所在。

索罗斯的这种习惯,是在长期的金融交易工作中养成的。索罗斯会把投资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且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对投资极其重视,他并不把投资看做简单的赚钱行为,或者运气的赌博,而将投资活动视作哲学的实践。

投资的过程总是赚钱与赔钱并存。在赔钱的时候,索罗斯会研究导致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反省;赚钱的时候,他则要了解赚钱时的心态如何,是依据什么事情做出了精确的判断,并努力维持投资成功的心态。除了对自身投资行为的解读和反思,在投资过程中索罗斯会突然萌生出许多新奇的想法,或听到别人的一些实用的投资思路或策略,或看到报纸杂志上有用的信息,这些他都会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研究。

投资日记可帮助他及时回顾自己以前的投资行为,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个总结经验的机会。索罗斯会从投资日记的记载中,找到自己投资上的缺点和心态上的弱点,然后尽快加以纠正,并且铭记每次犯错留下的教训,使日后的交易行为更加完美无缺。

在1985年美元兑日元贬值的投资中赚钱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之所以一直坚持增加投资,是因为我始终认定这一趋势已经没有回转的可能。关于货币交易,我的秘诀就是在关键的转折点全力以赴,而当总的趋势开始固定下来时,再逐步撤出。”同年9月28日,他写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得意的一笔……上个星期所赚的钱已经大大超过了过去四年我在货币交易中所遭受的损失……”

从他的日记中还可以看出他的自信。1985年12月8日,索罗斯在日记中写道:“当我确信一件事时,就如同我曾经亲眼目睹了它的一切,而想要看到多少,则随我的意愿了。”而索罗斯所著的被众多金融投资者奉为“投资者必读之经典”的《金融炼金术》一书,正是他在对投资日记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所写出来的。

人们在感慨于他诡谲莫测的金融哲学和投资思维,惊叹于他赚取的巨大收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他长年从事金融投机活动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实际上对于众多普通的投资者而言,这一点并不难以做到,但是需要坚持不懈,要有勤奋的品质。

因为记录投资日记相对来说是一个极其繁重而琐碎的过程,因而,很多投资者往往对记录自己的投资过程这一方法并不重视。他们认为,这对投资活动而言似乎没有太多用处,反而很浪费时间。

然而索罗斯却认为,投资记录对于投资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投资者来说,投资记录不仅仅是简单记录下以往的投资历程,更可以为以后的交易活动提供一种借鉴或参考。在撰写投资记录的时候,也不该只是记录下盈亏数据便草草了事,更重要的是紧随其后的分析过程。投资记录就像是一部历史,投资者可以在自己成功或是失败的过往经历中寻找原因,并进行分析总结,这对于投资者未来的投资是相当有好处的。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借助投资记录掌握自己的资金流动和运用情况,以便更好地对未来的交易行为进行正确的规划,将手中的资金合理分配到各个不同的资产组合中去。这样才能够争取让自己的投资利益最大化,同时又避免了不合理的投资结构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投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精密的分析和精准的判断,投资结果还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而,通过投资记录来掌控自己未来的投资方向,掌握自己的投资曲线,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法和技巧。投资者只有紧紧把握住市场的脉搏,跟随市场步伐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方向,才能够确保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借投资记录来帮助自己,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选择。

用理性思考取代跟风

大多数的投资者,即使是拥有扎实的市场知识和丰富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遇到市场高潮来临时,往往会因身处其中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而被迷惑,使得跟风的做法盖过了理性思考。无论市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是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

金融学家用羊群效应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羊群效应在股市的表现相当明显。在寒冷的熊市中,如果行情持续低迷,基金经理们也会几乎采用相同的策略,购买几乎完全相同的防御性股票。而到了上涨阶段,基金经理同样会倾向于购买一些大致相同的股票。尽管由于股市整体上涨,基金经理这样的“抱团”行为依然可以盈利,但其业绩总体仍会输于大盘。

从心理上分析,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并不难以理解。实际上,与普通投资者相同,孤身作战同样会让基金经理感到不安,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像索罗斯那样,即使被所有人嘲笑也会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投资决策。大多数人在投资那些不被市场普遍看好的股票时都会感到惴惴不安,而投资的成败关系基金经理的事业是否成功,也关系到基金的业绩表现,这就更会让基金经理如坐针毡。相反,如果投资与别人类似的股票,即使业绩不佳,基金经理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反正大家都是这样,谁也不比谁好多少。可惜,当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像羊群一样盲目地跟随市场追涨杀跌时,他们已经忽视了独立思考的力量,也就与获利的良机失之交臂了。

被称为“华尔街教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讲过一个寓言,来描述投资者因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而产生的盲目性。一个勘探石油的人死后要进天堂,圣彼得在天堂门口拦住他:“你虽然有资格进入天堂,但留给石油业者居住的地方已经爆满了,我无法把你安插进去。”这一位听完,想了一下提出一个请求:进去跟那些住在天堂里的石油业者说一句话。圣彼得觉得这没什么,就答应了。于是他对着天堂里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话音刚落,天堂大门顿开,里面所有人都疯狂冲向了地狱。圣彼得吃惊之余请这一位进天堂,但他迟疑了一会儿说:“不,我想我还是跟那些人一起到地狱去吧,传言说不定是真的呢!”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市场中的传言往往是毫无根据的,但是总有人相信。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一点,就会催动投资者整体的“羊群效应”,使得市场的趋势波动更为频繁,更为剧烈。而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放弃了独立思考,转而去相信这些所谓的传言呢?

很多人都有一种误区,那就是如果能获取证券交易的内幕消息,也就意味着能在证券市场获得超额收益。于是,很多投资者进入股市时,不去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甚至不想看一下证券报纸上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而是热衷于打探各种所谓的内幕消息。

事实上,这样得到的消息往往是不可靠的。格雷厄姆曾这样说过,不费力得来的消息,多半都是坏建议。因为,不论这条信息的真假,当这条消息传到投资者手里时,之前不知有多少人已经提前知道了这条消息。这时的内幕消息已经变成了“公开消息”,不仅变得毫无价值,甚至还会相当有害。

还有一些消息,通常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制造。比如某一年中国股市上券商借壳成为一大热潮,制造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一时间市场上关于券商借壳上市的消息四处散发。比如某家业绩很烂的公司股价突然暴涨,接着就有传言说某证券公司有意借壳。于是这样的公司一下从无人问津变成了抢手货,很多知道了“内幕消息”的人甚至没有来得及思考一下就争先恐后入市。等到事后,证明这只是一场谣传,该公司股价就开始暴跌。制造谣言的人早就在暴跌之前抽身,而听信了传言的投资者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成了被别人利用的工具,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暴跌,亏得一塌糊涂。

当然,股市中的确存在着违法的依据内幕消息而投机获利的情况。但是投资者千万不可以存有侥幸心理,将希望寄托于这些虚无缥缈的机会。因为这种事情不具有可持续性,并不是在股市生存的根本之道。

在股市上操作,投资者不仅需要做到非礼勿听,甚至还要做到非礼勿言。任何人的看法都代替不了市场,别人对这只股票的看法根本无关紧要,甚至都不需要和别人讨论这只股票。在经过研究分析,确定看好某一股票时,投资者应该做的就是执行自己的决策,然后耐心等待市场验证。投资者在股市中操作,应该多花心思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操作经验,毕竟,盈利和亏损都是自己负担的,只有自己独立思考,才是制胜的把握,这也是成为一个投机大师最需要的品质。

让自己的投资“密不透风”

虽然投资大师们的投资策略是公开的,但物以稀为贵。好的投资点子不仅自己乐于获得,并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获取。因此投资大师们一般只谈论自己的投资哲学,而不会谈论自己的投资操作。在实际的股市当中,有许多投资者都喜欢相信那些所谓的股市行情分析师。在他们看来这是获得投资先机的最佳手段。但是,索罗斯却不赞同,他认为那些经常吹嘘自己拥有战无不胜的投资秘籍的人都是骗子。因为真正出色的投资大师是不会轻易地透露自己的投资策略的。

索罗斯告诫投资者,不要相信市场上真的会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投资策略泄露出来。要知道,对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但可以防止其他投资者捷足先登,还能保证最终巨额的投资收益。假如投资者自己不小心将自己的策略泄露出去的话,那么便会被其他投资者捷足先登,这样就会对自己的投资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索罗斯始终坚持对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保密,从不愿轻易透露心中的决策,这使他在每次投资当中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投资者应该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严格保密,不要随意透露给其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像索罗斯一样,对于投资策略的保密工作是如此的重视。从选择出不错的投资对象到开始对其作出市场分析,他都会十分谨慎地对待。关于投资方面的信息他从来不会透漏给任何人,甚至包括他的亲戚和家人。索罗斯之所以坚持不轻易向别人泄露自己的投资策略是有原因的。在刚刚来到美国工作时,索罗斯曾经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如果投资成功的话,便能够收获一笔丰厚的利润。但是,他将自己的投资策略透漏给了自己的朋友,最终只能放弃原本的投资计划,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在经历了那一次的教训之后,他便不再轻易将自己的投资策略泄露出去。

在实际的投资当中,有很多投资者喜欢互相交流各自的投资方向和策略,企图通过这种办法来指导自己进行投资。但是,这种情况最后往往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投资风格。其实,真正成熟的投资者是绝不会将自己的投资策略公之于世,除非他有其他特别的目的,而这很有可能是他故意制造的虚假消息,以此来误导其他投资者掉进他事先设计好的陷阱之中。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非常多,信息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大部分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之前,都会通过翻阅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以及其产品的销售情况等,依靠这些信息来制定出最终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在交易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策略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所以,投资者所能够获得的利润大小,往往在于是否拥有一套正确的投资策略。

索罗斯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在拥有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后,索罗斯便逐渐养成了对投资策略严格保密的习惯。在索罗斯看来,真正聪明的投资者是绝不会随便透露自己所制定的投资策略的。他凭借着自己精确的判断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为自己的每一次投资都制定出了正确而独到的策略,因此在较短的时间里,他便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许多短线投资者都希望能够从索罗斯的口中探听到一些投资信息,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投资机构都想在他身上获得投资的秘诀。但是,索罗斯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将自己的投资策略告诉给别人了,他经常只是引导那些投资者应该怎样去判断股票的价值。

很多投资者都不明白,为什么索罗斯几乎每次都能赚到丰厚的利润。索罗斯每次投机成功后,便会引起所有人的羡慕和佩服。他们甚至认为,索罗斯不但天生具有过人的投资天赋,而且还拥有非同一般的预测能力。因为在每一次的投资当中,索罗斯所制定出的策略都让其他投资者无法理解。但是,最后的结果总是证明索罗斯在投资策略上的准确性。事实上,对一名投资者而言,投资策略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聪明的投资者总是让自己的投资“密不透风”,因为一旦被其他投资者所知道,便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索罗斯认为,自己的投资策略应该避免受到其他投资者的想法所左右,并且不要将自己心中的分析和判断透漏给其他投资者。他真正做到了让自己的投资策略“密不透风”。

盲目跟风不可取

一般在股市中,不管是买进还是抛出,股民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市场高涨时迅速跟进以求获取利益,在股市的崩盘到来之前尽量避免损失。这就是常常发生的被称为“狂热炒作”的现象。当股价上涨之时,股民便争先恐后的买进,一旦股价下跌,股民又争相抛售。一来一去,就造成了市场的狂涨暴跌。

股民的这种从众心理并不难理解,但投资者若想获取真正的大笔收益,就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急功近利的盲目跟风行为。正是股民这种争相买进、疯狂抛售的行为,加剧了股市的动荡,引发暴涨暴跌现象。而也有很多股民在这种剧烈的动荡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遭遇亏损。

相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谈股市混乱而色变的反应,索罗斯却对这种暴涨暴跌的股市动荡有着不一样的深刻见解。在他的眼中,真正高明的投资者不应该坐等市场恢复平静,而是善于从混乱中捕捉到商机。市场总是不停有泡沫出现,投资者并不应该恐慌泡沫,而是要学会在泡沫破裂之前及时出手。当股市发生暴涨暴跌的时候,一般股民很难不被这种混乱的局势所迷惑,而他们往往患得患失,任意改变自己的操作方向,这样不但加剧了市场波动,也使得投资者损失了很多的交易成本。在这种时候,高明的投资者也会适当跟随趋势而动,但这些人就能精确辨明市场的真正方向,能够适当跟随市场趋势。

索罗斯就是这样的股市操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说道:“作为投资家,我愿意看到暴涨暴跌现象发生,但在任何时候,我都表现得异常的冷静,哪怕金额很高也是如此。”他冷静的头脑,总能让他在最混乱的时候稳住阵脚,保持清醒的思维,从而能抓住市场暴涨暴跌交替的转折点,大量投入或撤出,获取别人梦寐以求的暴利。

索罗斯独特的投资思维使他能清醒地分析市场中的跟风潮流。如果他要参与进去,一定是挑选在最佳的时机,瞅准了市场变化的转折点再进入。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喜欢逆流而上,与表面上的市场趋势背道而驰,把目光投向不为人们所关注的标的上。

根据反射性理论,索罗斯判断,股票价格并不完全是其内在价值的反应,也受到股民心理和心理预期的影响,股票价格有时是由股民心理人为的抬高或降低的。这种股票的价格并不是企业水准的真正反映,而没有企业的经济业绩作为基础,股票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就毫无根据可言。因此,重要的不是相信股市价格,而是要着重分析企业的业绩,逆流而上才会有更大的作为。

1984年,索罗斯投资迪士尼公司股票,后来该股票狂跌至20美元一股,他遭受了重大损失。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迪斯尼股票已是不可挽回;但索罗斯坚持认为,迪士尼股票具有雄厚的基础,并未受到什么致命的打击,因此它终有一天会东山再起。果然,4年以后,他从迪士尼的股票中赚取了大笔利润。

现在的金融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稳健,投资者想要学习索罗斯这样寻找市场漏洞而获利,就必须耐心等待,而不是盲目跟风。投资者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这样才有利于看清市场错综复杂的局势下隐藏的真相,逆势而行获取收益。

喜欢冒险,却不轻易冒险

特立独行的乔治·索罗斯在金融市场的经历,似乎就像武侠小说中特立独行的“东邪”黄药师一样,行踪神秘莫测,言行令人难以捉摸。他经常会出其不意的在某个地区发动袭击。多年来,索罗斯冲击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汇率体系,“偷袭”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区,他参与创立的“量子基金”保持了长期的高收益记录,是少数几个堪与“股神”巴菲特比肩而立的投资大师。

在偌大的金融市场里,风险的确无处不在。如果投资者希望得到较高的回报,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敢于冒风险。否则机会就与你擦肩而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坎坷遭遇,更奠定了他日后打拼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原则:首先,冒险是正确的;其次,冒险不能孤注一掷,“我渴望生存”!1992年,在索罗斯事业的巅峰时刻对媒体表示:“冒险,但不要冒毁灭性危险!”

索罗斯的很多投资行为看起来就是一种冒险的行动。提到“冒险”两字不少人感到可怕,感到十分的不安。但对于那些很多投资者避之不及的危险,索罗斯却感到亲近和兴奋。他对股市中“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句话不以为然。他认为,在股市中冒险还是非常必要的——它会带给你成功和机遇。消极被动可能更加危险,冒险的风险反而更小。

在1992年,索罗斯曾在一个月内就将15亿美元的利润收入囊中。他事先看准投资机会,于是大量购买德国马克,他不但投入量子基金的10亿美元,而且还大举借债来投资。巨大的风险令量子基金的所有人都感到窒息。但索罗斯在这项投资中,不仅取得了辉煌战绩,而且也淋漓尽致地验证了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理论。

20世纪90年代末期,索罗斯对东南亚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实行大扫荡,造成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多个国家的经济倒退,直接导致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他把东南亚各国的金融体系搅得天翻地覆,并且从中成功获取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索罗斯在看到一个有利的投资时机时,敢于把整个量子基金80%的资金投入其中,甚至还向外借款。这种魄力是不可想象的,在世界投资大师中也是不多见的。索罗斯说过,正是股市中的巨大风险给他带来了强烈的刺激,而他喜欢这种感觉。在风险中投资,对他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丝毫约束不了他的性情。他十分关注投资者都不喜欢的高风险投资,并且在投资游戏中寻求变化,完善个人的投资风格。

针对风险问题,索罗斯曾经对投资者说过:“证券经营是一种最残酷无情的事业,没有人知道它的好景会多长。历史证明所有的经营者都将最终退出,我也是毫不例外。”索罗斯认为,害怕风险就不要进入投资行业,在这个特殊环境中,别人认为是冒险的事情,他却不觉得恐怖。消极等待,不如冒险一赌。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加上其独具一格的投资方法,还有对金融市场准确地把握,才成就了索罗斯,使他成为投资大师中的巨鳄。索罗斯有句名言常常为很多投资者信服。他说:“在非常时期,要想活下去,就要机智而且胆大。不能够老想着会不会被人揭穿秘密,也不要想自己会不会被处死,而是要坦然地面对现实。在特殊时期,谁机智大胆,谁就能够活下去。”几十年来,动辄数十亿美元乃至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索罗斯运用自如。很多投资者认为,他的投资行为近乎豪赌,但这些在索罗斯心中却是波澜不惊。

索罗斯甚至不喜欢与那些不愿冒险的人交往。他认为,敢于承担风险和一个人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他在选择员工时,也把冒险精神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索罗斯认为,只有爱冒险的投资者才适宜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事业。

但是,如果你以为索罗斯仅仅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索罗斯喜欢冒险,却从来不轻易冒险。索罗斯的投资实践颇似冒险,但其思路却颇为缜密,他特别推崇“与矛盾共生”的准则。他的投资行为并不是胡乱操纵,他有着自己的理论依据,任何投资都需要符合他的基本条件。索罗斯清楚,股市有众多的因素影响着它的发展,股市也是很多因素作用的共同体。

索罗斯不会轻易冒险。他明白,只要你进入了投资市场,风险就不可能完全避开。换一个角度讲,在金融市场上,假如真的规避了所有的风险,也就无利益可言了。但他也不会消极被动。他的每一次积极主动的冒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索罗斯每一次的冒险都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绝不会一意孤行。他总会为自己日后能够东山再起留足资本,不会将全部的资本注入一项投资中。对于投资要冒多大的风险,收益和亏损会是多少,他事前都会精心计算。

有很多次,索罗斯在投资进行一半时,发现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就及时撤出资金。这样即使损失一部分资金,但还是较好地保存了实力。索罗斯在风险巨大的投资中,一样有过很多次的失败经历,甚至有着惊人的亏损,但他总能坦然接受。他认为,敢于冒险和敢于接受失败都是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索罗斯从来不赞成人们在投资中去冒没有把握的风险,他告诫投资者,不能够失去理智。可以看出,索罗斯的所有投资行为都是一种理智的冒险。他在冒险投资中,也给自己留有充分的余地,不会孤注一掷。所以,这位以冒险著称的投资家收获远多于损失。

从质疑市场价格开始

很多投资者都相信,资本市场总是正确的。他们认为,股票价格涨跌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市场价格中判断出来。即使这种发展趋势还不明朗,但人们可以根据价格分析未来市场的走向。

事实上,人们在偏信市场价格能反映市场供需时,往往忽略了它在未来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市场价格不仅不会正确的引导人们,往往还会误导人们。正确的说法是:市场价格总是错误的,带着人们对未来的偏见而错误地反映市场趋势。

索罗斯绝对质疑市场价格的正确性,在他看来,任何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进行解释的观点都带有个人主观性,是片面的、存有偏见的。人们总是目光短浅地看待市场,市场价格高就跟进,市场价格低就抛售,往往会忽略市场价格对未来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人们愈跟进,市场价格就愈高,价格攀升得愈快,人们赔钱的速度就愈快,赔钱的可能性就愈大。因此,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错的,它所反映的并不是未来的市场走向,而是投资者的期望走向。毫无疑问,投资者带着赚钱的期望进入市场,他们偏颇地希望自己购买的股票价格会大幅攀升,当人们将期望付诸行动时,其炒作的股票价格就真的上升了。但这个上升并不是受市场的正常影响而产生的波动。而是受投资者主观愿景的影响所产生的繁荣假象。

“但是曲解总是在正反两方面同时起作用。”索罗斯辩证地解释这个问题:“并不只是市场参与者在操纵市场交易时带有片面性;同时,他们的片面性也会反过来影响交易过程的未来发展,他们互为作用与反作用力。这可能使人们产生这样的印象,即市场能先期预料未来的发展,并且相当准确。然而事实却是:并不是眼前的期望符合未来的事件:而是未来的事件为眼前的期望所影响。从本质上讲,市场交易者的感觉本来就是曲解的、错误的;同时,在交易者曲解错误的感觉和实际事物的过程之间,有一个双向的联系,导致它们之间缺乏一致性。”

据此可以判断,投资者一旦对股票市场产生片面认识,就会导致股市的涨跌(积极认识导致股票价格上涨,消极认识导致股票价格下跌),人们的这种自我强化意识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影响股市;而股市客观存在的潜在发展趋势,反过来又影响投资者的期望值,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产生股市的波动,刺激散户的疯狂。

正如索罗斯所言:当(股票)活动拥有能用头脑思考的人时,那么交易活动的主要内容就不只在事实的范围内,还包括交易活动参与者的感觉。那么这一活动的因果链也不是直接地从事实到事实,而是从事实到感觉,从感觉到事实。因此,股价并不能正确的反映市场,人们也不能从客观市场发掘价格的信息,相反的,它是投资者对市场感觉的结果,在产生的结果中,人们丰富的情感和冰冷的数据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想要在投资中获利,先要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参与交易。只有这样,才能在价格无法支持价值,崩盘出现之前,做出正确的投资策略,避免“投资变成股东”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