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给你一个公司,你会管理吗?(2)

在守业的过程中,请坚持“以德治企”,这个理念对于改变企业“五缺”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迫切地需要以“德”治国,重视精神道德建设,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道德存在着严重的滑坡现象,急需“德”的引导;尤其是中国当代的企业界,迫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少企业家存在“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做法,甚至不少企业内部也出现明争暗斗、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道德的迷茫、心灵的失衡。

因此全面提高企业家和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道德素质,建设积极向上、同心同德的“德治”企业文化,特别是将“德治”的精神导入到现代企业,是十分必要的。

006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大热的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说过这样一句话:“兵 一个,将 一窝。”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所谓的“”,指的是没胆识,没魄力,没智慧,没勇气,没果断抉择能力的人。这样士兵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大家的气势会被打压,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整支部队都将变成窝囊废,怎么能打胜仗呢?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案例。诸侯方有袁绍、孙坚、曹操、刘备、马腾等,董卓方有吕布、华雄等,而吕布有勇无谋。不论是从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来看,还是从得人心方面来看,诸侯方都占尽优势,可以说灭掉董卓不在话下。然而,由于当时各路诸侯推荐袁绍为盟主,谁知袁绍就是一个无能的将帅,优柔寡断、疑心四起,加之不懂用人之道,最终不但没有剿灭董卓,反而搞得联盟中纷争迭起、人心离异,最终讨伐董卓一战不了了之。

在今天看来,袁绍带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失败,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袁绍的“”形象对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一家企业的老板有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如要想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老板就必须成为一个铁腕将领,要有魄力,有胆识,有远见,有识人用人的能力,绝不可目光短浅、畏畏缩缩、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不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老板,也不是一个好老板。然而,如果仅仅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仅有这样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老板必须拥有智慧,必须善于用人。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结合大家的智慧和才能,凝聚在一起才能成就大业。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对比楚汉两大英雄人物项羽和刘邦。

项羽和刘邦都想成就一番霸业,大英雄项羽勇气可嘉,为人豪迈大气,但智谋不足,他只知道冲锋陷阵,和别人硬拼硬打。纵然他武艺高强,以一敌十、敌百,纵使他能率领几千人马打败别人几万人马,但最后依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而刘邦则不同,他非常自知,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于是他最大限度地运用有能之人。通过对萧何、韩信、张良的大胆放权,最后消灭了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在现代商战中,联想总裁柳传志就像刘邦那样善于用人。作为联想集团的领军人物,他能充分发掘人才,大胆放权。他还十分善于学习和总结,懂得审时度势,能够在复杂的事情中理出头绪。柳传志认为,领军人物必须具备几点素质,那就是“做人要正”、“有大志”、“善于学习和善于总结”和“审时度势”。当一个老板具备了这些特质,企业才能更好地谋求长远的发展。

007事必躬亲的人,没有当领导的命

我们常说一个人是“劳碌命”,是说一个人一生都在奔波操劳中度过,没有歇脚的时候。很多公司的领导,尤其是小公司的领导,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财务要管,培训要管,业务也要管。现在有关“过劳死”的报道越来越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企业规模还小、刚开始筹办全新业务的时候,领导一定要身先士卒,领导是演员,是明星,作用就是带动气氛。但是当公司上了一定规模以后,一定不能够再事必躬亲。原因有二,一是精力不够,二是不能够很好地放权。

有道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史书上记载,凡是超过杖责三十的刑罚诸葛亮都会亲自过问。虽然这种方式能使大部分事务妥善处理,但也透支了诸葛亮的生命。反观曹操和司马懿都比诸葛亮要长寿。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诸葛亮为“诸葛多智而近妖”,有一部分原因是对他这种行事方式颇有异议。

放权,就是要求公司高层领导人,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范充分放权,通过放权来给下级施加压力同时增添动力,通过充分发挥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来提高工作效能。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名高层尽管事必躬亲,每天忙得团团转,但管理效率仍然十分低下,这就是没有放好手中的权力。

领导者不敢放权,最核心的原因是缺乏信任,授权人的信任和受权人的能力难以得到统一。领导担心放权之后会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在确信下属的能力可以用好、用对之后,领导者才能做到真正地充分放权。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敢于放权并善于放权,既是一个管理者成熟的表现,又是一个管理者取得成就的基础和条件。还有一种可能是不会放权。有的领导认为缺乏管理人才,或者说不敢太快使用人才。这个问题矛盾的核心就是授权机制,没有制度来保证权力在下放的同时,能得到足够的制约。

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能下放手里的权力会给人造成贪恋权位、打压新人的印象。久而久之带来的是团队的一种不信任,团队之间没有了信任是很可怕的,同时还会导致怨言。

让自己清闲下来,不是为了享受,而是给心灵思索的空间,让自己站在局外,以全新的视角来观察、来思考。《公司改组》一书的作者戈登·唐纳森说过:“权力下放不等于放弃权力,管理不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当好总经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让自己轻松下来,对自己、对公司,都是有利无害的。

008领导者要有狮子的威严、狐狸的智慧

管理,不外乎人、事二字。把下属和事务应付自如,处理得头头是道,这样的人已然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管人和管事二者是不同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的、彼此糅合在一起的。人中有事,事中有人,不可分散开来。

马基雅维利在他的著作《君主论》中说:“一个称职的君主,必须具有狮子般的威严、狐狸般的狡诈。”这说明统御能力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出手的魄力,二是善于出手的智慧。没有魄力,会优柔寡断;缺少智力,会独断专行,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领导与员工所肩负的使命不一样:在公司中,领导者肩负的是公司生死存亡的重责,所以他跟下属的工作完全不一样。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想人所不能想,看人所不能看。下属由于处于较低的位置,是不能看到这些问题的,作为领导者每天日理万机,没时间也没有必要去向下属解释自己这样做的意义。事实上,江湖上有一招“狮子吼”,就是用一种狮子一般的威严,让员工被自己的气势慑服,这样,自己的命令,会很容易实施。

与此同时,作为领导要时刻应付来自内部的麻烦和来自外部的压力,仅仅有魄力是不足以应对如此多的内耗和外耗的。狐狸作为智慧的代表,意味着领导必须有一个机智的头脑,而且更多时候,狐狸更是作为狡诈的代表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意味着领导要善于运用手段,让自己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马基雅维利认为,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要有能够超越世俗美德约束的眼光来对局势进行审视,以上帝视角思考,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所以在某些时候,不妨露出自己“老狐狸”的一面,给耍心眼的人以震慑。这种震慑更有威胁性,它是在向周围人宣布:你们的小手段都是我玩剩下的。如此一来,捣乱分子必然安静下来。

聪明又有魄力的领导,会让下属心甘情愿去执行命令,帮助企业选择人才,会凝聚企业核心骨干,培养员工的意愿,培养员工的能力,影响教化员工的思想,让决策深入人心,促使团队全力以赴。

狮子一般的魄力就像一柄大锤,击碎挡在面前的每一堵墙,但是许多细小的事务,就像一只只蚊子,妄图吸干企业的血液,这时候狐狸的智慧就像一张细密的网,可以弥补大锤的不足。二者水火相济,阴阳相辅,才能达到和谐、圆满的效果。

009算得太精明,反而赚不到钱

做生意、办企业、搞管理都需要精明,精明不是玩手段、耍心机,也绝不是斤斤计较,把一分一毛钱算得清清楚楚,而是着眼于长远的一种大智慧。比如,在合作中,如果你太过精明,不肯吃一点亏,那么合作一次之后,对方可能与你分道扬镳。而如果你懂得吃亏,适当地让利,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他才愿意继续与你合作。

有个温州年轻人去深圳推销一种高级清洁剂。当时,同类名牌产品在市面上已经非常流行了,市场被瓜分得差不多了,但这个年轻人还是决定去深圳打开市场。

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名气很大的星级宾馆,对老板说:“我可以免费为你整个宾馆做一次保洁。”老板有些不敢相信,他愣了半天,听年轻人介绍完产品后,才决定把准备接待大型会议的80个房间和一个会议室交给年轻人保洁,并规定2天内必须完成。结果,年轻人用了一天半时间就把80个房间和一间会议室刷得焕然一新,而且还使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为此他用掉了30盒上光清洁剂。

会议结束之后,宾馆的留言簿上多了很多客人的感言,上面写着大家对环境的评价,很多客人都说宾馆的环境清洁卫生,非常舒适。

会后第三天,宾馆老板找到这个年轻人,对他说:“你帮我赢得了下一项业务,更为我们宾馆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1000元是你应得的报酬。你有多少货?我全要了。”

事实上,30瓶清洁剂远远不止1000元,但是年轻人很清楚,这个时候没必要算得太精明。他高兴地接受了宾馆老板的报酬,并在对方的推荐下,获得了好几笔很大的单子。几年后,年轻人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你想赚到钱吗?那就不要表现得太精明,尤其是在生意场上,千万不要和合作对手、客户斤斤计较。因为算得太精明,表面上你没有吃亏,但你却很容易失去赚钱的机会,最后你吃的却是大亏。一个真正赚大钱的人,往往有长远的眼光,有宽大的胸怀,懂得为长远的利益舍弃眼前的利益,这就是那些大商人的智慧。

010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古语有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无论治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企业都需如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是一种信任的方式,运用在企业管理上,就要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尝试,不要什么都管。

易中天先生认为,曹操乃好老板也。事实上,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曹操的好不仅在于其用人之术,更在于其用人之道,也就是说曹操善于“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知道他的将士跟着他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有时候感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为重要。此时此刻,抛出一些肺腑之言,的确可以鼓舞士气,甚至笼络人心。

太祖在位时,郭进任西山巡检,有人告发他私通河东的刘继元,可能会叛变。太祖很生气,认为此人诬陷忠良,命人把他绑起来送给郭进,让郭进处置他。郭进接到人后,没有杀他,对他说:“你能为我夺取刘继元的一城一寨的话,我不但不杀你,还要为你请求赏赐官职。”过了一年多,那人果然引诱刘继元的一座城来归降。郭进将此人的事情禀报了朝廷,请朝廷加封此人官职,太祖说:“你诬陷忠良,现在立功只能抵偿你的死罪,不能封官。”命人将他送回给郭进。郭进再次请求说:“您这样做,使得我失信于别人,以后就不能再用人了。”太祖因此加封了那人的官职。

现代企业,到底应该如何用人,是秉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还是另辟蹊径,寻求其他方法呢?

长期在企业内部管理人事,对于企业当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现象大为多见。在企业管理当中,这句话最大的分量不是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激励。每当老板们对自己的员工宣称自己的用人标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时,受重用的员工便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他们突然觉得自己受到了信任,继而心甘情愿地为老板效力。

对员工来说,工资、职位、福利等个人利益永远是最重要的。但有一个规律是,“人才择贤主而归附”,只有在一个好老板手下工作才会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所以各位老板们也请不要忘记,无论什么时候,摄取人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板们对人心、人性的透彻理解和把握。

“用人不疑,疑人照用”、“用人需疑,疑人需用”,这些都是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观点的颠覆。然而这些观点的派生并非全无道理。把握住“疑”,你才能带领企业走上真正的用人之道。

011员工是风筝,制度是线,老板是放风筝的人

有人说,一个好的老板要学会放风筝。风筝的这头是老板,风筝的那头是员工,而连接老板与员工的那根线,则是制度。这句话包含了三个含义:给员工自由,用制度管理,领导者要负责调控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