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译文】

燕山有一个叫窦禹钧的人,教育孩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科举考试都榜上有名。

【注释】

燕山:五代时的蓟蓟:读jì。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市的蓟县。在古代,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义方:公正合宜的道理和举动。

拓展故事

窦燕山的故事本故事出自《宋史·窦仪传》。

窦燕山,是五代后期宋朝初期人,本名叫窦禹钧,因家住蓟州渔阳,地处燕山,所以尊称他为窦燕山。

窦禹钧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大斗进小斗出,缺斤少两,昧着良心做了很多坏事,也赚了一些钱。但他有一个心病就是直到三十多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梦见死去的父亲劝他,必须赶快改掉缺点,要广行方便,要多做好事,要多做济人济世之事。

窦禹钧醒后,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古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子孙兴旺,身体健康是德行感化所至。于是痛下决心改邪归正。从前所做的恶事不仅不再犯,并且还广行善事。

历史上记载,窦家一仆人偷了主人的钱财,担心被发现受到责罚,就写了一张将女儿卖给窦家做仆人还债的契约绑在两三岁的女儿身上,远逃他乡。窦燕山知道后,很可怜这个孩子,就收养了她,并告诉妻子要尽心抚育,等这个女孩长大后,窦燕山为女孩准备了嫁妆,并为她选了一位非常贤德的夫君。

那位仆人听到这件事后,非常感动,就到窦燕山家里,哭着认错。窦燕山不仅没追究往事,还劝他改过向善,重新做人。仆人把窦燕山的画像挂在堂前,早晚供奉,以表达对窦燕山的谢意。

窦燕山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比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材,他会出钱为人家买棺葬殓;有因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会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会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当地穷人中,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

他对穷人很仗义疏财,对自己的生活却很节俭朴素。他每年都要衡量一下一年的收入和家庭支出状况,将必要用度外的收入,都作为救苦济急来使用。他兴建义学,自筹资金,建立书院,购置图书,礼聘德行厚重的老师,教授知识。对于那些没有钱却想求学的贫苦子弟,只要来到书院,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由于办学得法,窦燕山建的书院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后来窦燕山家里陆续添丁进口,先后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窦燕山教育儿子非常严格,重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他的五个儿子相继考取了功名,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窦燕山不仅以身作则,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家规。窦氏家规上说:“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织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孩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窦家五子都荣登了进士,被称为“五子登科”。从此以后,“五子登科”成为天下父母对儿女的殷殷期望。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编者按:这个例子说明了,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父母教育子女要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父母要能以身作则,善培品德修养之根。第二,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要让孩子树立理想,规划目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评析】

上一节讲述的是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一节讲述的是父亲对孩子培育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师长。特别是父亲,因为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母亲要多,作为一家之主,决定了孩子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所以父亲要有正确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将儿女培养成才。窦家“五子登科”,说明了窦燕山教育孩子方法独到,值得大家学习。

但是,我们从史书中找到的更多的并不是窦燕山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窦燕山自己如何改变错误行为和举止,仗义疏财,资助他人,辛勤抚育教育儿子,最后获得了儿子们的功成名就。从窦燕山的故事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古人对德行教育的重视,古人认为品德缺失的人是不应该有后代的传承的,更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人一生都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改过迁善。如果长期坚持下去,是可以转变命运的。这一点通过明朝人袁黄的《了凡四训》《了凡四训》: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本书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也可以得到证明。

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品德和修养是人生终生要学习和提升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先祖对后代子孙的最大希望。

【思考】

各位读者朋友,您在成长过程中,受父亲的影响深吗?有什么好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名言欣赏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3.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度。

——陈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