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详解】

第一节 团体的基本概念

一、团体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人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只有那些具有充分交流与互动的可能性的人群才可以称为团体。

(二)团体的形成原因

1.团体活动和团体目标对于人们具有吸引力

一个人的目标仅仅凭借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当许多具有相同目标的个人组成团体时,通过借助他人的力量,就可以达成对于个人来讲难以企及的目标。团体的这种好处为人们提供了形成团体的直接动机。

2.加入团体可以满足人们的人际需要

团体存在的基础是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吸引。团体能否维持下去,取决于团体成员的人际需要在结合后是否可以相互满足。

3.个人对于自己的归类

每个人都会将自己归入不同的类别之中:

(1)自我的最高水平归类,如人类内群体、外群体水平归类。

(2)次级的个人自我分类,如人格特质等。

基于不同的归类,那些将自己知觉为同一类别(如球迷)的人更容易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

(三)团体的分类

1.根据团体的规模,把团体分为大团体和小团体。

2.根据成员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把团体分为松散团体和组织等。

3.根据组织的正式性,把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1)正式团体

正式团体是指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的团体。正式团体又可以分为:

①指挥团体。由一群下属和直属上级组成,这些下属都向同一个上级报告。

②任务团体。为了完成某种工作任务而形成的团体,任务完成之后,团体通常会被解散。一个指挥团体也是一个任务团体,担负指挥督导任务。但任务团体未必是指挥团体。

(2)非正式团体

非正式团体是指既无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决定的各种松散联盟。它建立在共同喜好、彼此相似和友谊的基础上,是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自发形成的,团体成员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并且没有确切的名称。在组织管理中,非正式团体又可以分为:

①利益团体。对某类特定事物共同关心的人形成的团体。

②联谊团体。由具有共同特性或兴趣的成员组成。它可以帮助员工满足社交的需要,可以给员工提供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四)团体发展的阶段

大多数团体的发展都要经历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团体及其成员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团体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形成期

团体存在的目标、结构、从属关系尚不明确。成员开始了解和接受他人,相互之间的交往较为谨慎,组织内洋溢着礼貌的气氛。

在此阶段成员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组织任务上去,明确团体的目标,并寻找团体合适的行为规范。随着成员认同感的增加,这个阶段便告结束。

2.冲突期

团体内存在较大冲突。成员们虽接受了团体的存在,但对于团体对个人所带来的约束仍有抵触。成员们争权夺利,争夺具有控制权的职位,成员们对于团体的发展方向争论不休。

外在的压力也渗透到团体内部,个人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增加了组织内部的紧张气氛。当团体成员不再抵制团体的控制,并且对团体的领导权达成一致时,这一阶段便告结束。

3.规范期

经过一定时期的相互作用,团体的规范开始形成,团体的凝聚力也增强。团体成员真正形成对团体的认同感,成员间的情谊日益浓厚。

各派竞争力量之间形成了一种试探性的平衡,开始以一种合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当这一阶段完结时,团体结构大致形成。

4.产出期

团体开始发挥作用,成员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团体外部,转向任务,开始完成团体的目标。

5.结束期

团体在达成目标后解散。长期性的工作团体不会经历这个阶段,而小组、委员会和项目团队在任务完成后要解散,团体的成员重新同到常设机构中。

这个发展顺序只是模式化的说明,真实的团体并不一定按照这种固定的阶段顺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跳跃过某个阶段,可能在某一阶段暂时处于停滞,有时可能几个阶段同时并存,有时又可能退回到以前的阶段。

(五)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

团体的成员如果有很多共同的特点,称为同质性团体;反之,则称为异质性团体。

1.同质性团体的优势

(1)由于成员之间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比较好相处;

(2)成员之间易于分享信息,较少发生冲突,更容易交流和合作。

2.异质性团体的优势

(1)由于成员具备不同的背景、经验、人格和看待事物的方法,因而在进行团体决策时会提出更多的观点,有更高的决策质量;

(2)由于拥有各种资源,如多种知识和技能,因而可以有更高的绩效水平;

(3)团体的成员更容易对团体同有的行为方式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团体的变革。

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各有利弊,所以团体成员在各种品质或属性上应存在适度的差异,不要畸形分配,也不要过于求同。

【例2.1】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成员结成的集合体叫作( )。[2014年真题]

A.群众

B.组织

C.团体

D.观众群

【答案】C

【解析】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人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仅仅是统计上的集合,如一场球赛中的球迷,并不能称为团体,因为他们彼此并不认识,相互之间影响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只有那些具有充分交流与互动的可能性的人群才可以称为团体。

【例2.2】下列人群中,不能称为群体的是( )。[2015年真题]

A.一支球队

B.一家电视台的观众

C.足球队的工作人员

D.电影院的观众

【答案】B

【解析】群体(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人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只有那些具有充分交流与互动的可能性的人群才可以称为团体。B项,一家电视台的观众不能被称为团体,因为他们彼此并不认识,相互之间影响的范围也非常有限。

二、团体规范

(一)团体规范的概念

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任何一个团体都必须有制约其成员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和行为标准,这种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就是团体规范。实际上,团体规范就是对个体在特定场合下行为的一种期望。

(二)团体规范的分类

在组织管理中,规范通常被分为:

1.正式规范

正式规范是存在于正式组织中的规范,它往往是用正式文件明文规定,并且由上级或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临督执行。

2.非正式规范

非正式规范是成员约定俗成的、无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违反了它,人们就会受到他人的责备或者舆论的谴责,但却不会受到来自组织的正式惩罚。

从规范的存在范围来看,非正式规则的存在范围要更广,因为它不但存在于非正式团体,也存在于正式团体中,而正式规范只能够存在于正式团体中。

(三)团体规范的作用

团体规范对于团体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团体规范有助于维持团体的一致性

同属于某个团体的成员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只有通过团体规范的作用,才能使这种一致性落到实处。团体规范在两个方面维护了团体的一致性:

(1)团体规范从外部制约着成员,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团体规范又从内部为成员提供了彼此认同的依据。

2.团体规范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与行为准则

团体规范往往能为成员提供一套衡量自己与他人言行的统一标准。团体成员在认识事物、价值判断的过程中,都是参照这套标准进行的。

3.团体规范具有惰性作用

团体规范有时也会制约成员的努力水平,它要求成员既不能表现得太好,也不能表现得太差,而是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

三、团体压力

(一)团体压力的概念

团体压力是指团体、团体规范会对每一个成员产生约束力,使其与团体保持一致,服从团体利益,效劳于团体。遵从团体规范的成员将得到团体的奖赏;而违背团体规范的成员将受到惩罚。团体压力是团体作用于成员的直接表现形式。

(二)从众

从众是指团体成员在真实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之下,表现出在观点和行为上同团体或团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1.从众行为的原因

(1)人们感受到了信息性的压力,即通过从众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

(2)人们受到规范性的压力,为了得到社会支持,避免非难而从众。

2.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1)团体凝聚力。凝聚力大的团体促使成员从众的压力也大。

(2)团体一致性。一致性高的团体对成员从众的影响力大。

(3)团体规模。团体规模越大对成员从众的影响越大,但是团体规模的影响并不是无限的。团体人数达到4个人时,团体对个体的影响最大,超过了这个规模,影响不再增加,有时候反而减小。

(三)顺从

顺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行动的倾向。在做出顺从行为的时候,人们可能私下同意他人的请求,也可能私下不同意他人的请求。

1.建立良好的顺从气氛的因素

(1)积极的情绪,情绪好的时候人们顺从的可能性更大;

(2)强调顺从的互惠性,社会中的互惠规范要求一个人必须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予以回报,这种规范可以用来促进他人顺从的可能性;

(3)合理的原因,如果能给请求一个合理的原因,那么人们顺从该请求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2.增加他人顺从可能性的技巧

(1)“脚在门槛内技巧”。首先向他人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在对方接受后,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那么新的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会增加。

(2)“门前技巧”。首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这时小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增加。

(3)“折扣技巧”。首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同意之前赶紧打些折扣或给对方其他好处,对方更有可能接受。

(4)“滚雪球”。在最初的要求被他人接受之后,告诉他人由于自己的要求被低估,又重新修改之前的提案,增加新的要求或价码,这时对方更有可能接受新的要求。

(四)服从

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于地位较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人们比他们自己所估计的更容易服从于他人的压力,服从是人的一种基本倾向。

【例2.3】小佳遇到一些统计方面的问题,问小李是否可以抽时间教她一些统计方法,小李以工作为由拒绝了她。然后小佳让小李推荐一些统计方法的参考书,小李就欣然接受了。小佳使用的技巧属于( )。[2015年真题]

A.“脚在门槛内技巧”

B.“门前技巧”

C.“折扣技巧”

D.“滚雪球技巧”

【答案】B

【解析】心理学家发现了许多增加他人顺从可能性的技巧,常见的包括:①“脚在门槛内技巧”,即首先向他人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在对方接受后,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那么新的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会增加;②“门前技巧”,即首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这时小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增加;③“折扣技巧”,即首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同意之前赶紧打些折扣或给对方其他好处,则对方更有可能接受;④“滚雪球”,即在最初的要求被他人接受之后,告诉他人由于自己的要求被低估,又重新修改之前的提案,增加新的要求或价码,这时对方更有可能接受新的要求。

【例2.4】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行动的倾向称为( )。[2014年真题]

A.顺从

B.服从

C.从众

D.冲突

【答案】A

【解析】团体压力是团体作用于成员的直接表现形式,而在这种压力之下团体成员常常表现的行为包括:①从众,是指团体成员在真实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之下,表现出在观点和行为上同团体或团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②顺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行动的倾向;③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于地位较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

【例2.5】可以解释从众行为发生原因的是( )。[2015年真题]

A.互惠性的压力

B.规范性的压力

C.信息性的压力

D.利益性的压力

E.目标性的压力

【答案】BC

【解析】每个人都有从众的可能。在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有从众行为的时候,常常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①人们之所以从众是因为感受到了信息性的压力,即通过从众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②人们之所以从众是因为受到规范性的压力,即为了得到社会支持,避免非难而从众。

四、团体凝聚力

(一)团体凝聚力的概念与作用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相互吸引并对组织目标认同的程度,适度的凝聚力可以提高团体成员的参与程度和促进交流,促使团体成员遵从组织的规范。凝聚力对团体的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1.高凝聚力能否导致高绩效要看团体的绩效规范。如果团体的绩效规范要求高的生产率,则凝聚力导致实际的高绩效,但如果团体规范要求维持低生产率,则高凝聚力会适得其反。

2.凝聚力同绩效有循环依存的关系。高凝聚力既是高绩效的原因,也是高绩效的结果。

高凝聚力可能促使成员共同努力提高绩效;而绩效提高也能鼓舞士气,提高凝聚力。

(二)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表2-1 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五、团体的社会影响

(一)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要比自己单独进行时更好的现象。社会促进产生的原因有:

1.有学者通过他人存在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当他人出现的时候,会使人们的激起水平增强,而这种生理激起会进一步强化人们的表现。

2.有学者通过评价恐惧解释社会促进,认为在有他人存在的环境中,人们由于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引发了激起,并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3.有学者从分心冲突的角度解释,认为当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时,他人或新奇刺激的出现会使他分心,这种分心使得个体在注意任务还是注意新奇刺激之间产生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会使得激起增强,从而导致社会促进效果。

(二)社会懈怠

工作社会懈怠是指个体在团体中工作不如单独工作那样努力,团体的规模越大,每个人付出的努力相对越小,个体在组织中努力水平下降。

1.社会懈怠的产生原因

(1)团体中的个体成员的努力和贡献不容易被确定和衡量,这使得团体成员认为自己更大的努力程度不会得到相应的报偿;

(2)团体工作导致“责任分散”,团体成员认为自己的努力是不重要的,不是必不可少的,自己的努力与团队的绩效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

2.社会懈怠的后果

(1)在组织中,社会懈怠导致员工降低努力程度,从而使得工作效率下降;

(2)社会懈怠可以传染,个别成员的懈怠导致本来工作很努力的成员觉得吃亏,从而也降低努力程度。

3.减少社会懈怠的途径

(1)使个体的贡献可以被衡量和界定;

(2)使成员感觉自己的工作对团体是重要的、有价值的;

(3)控制团体的规模。

【例2.6】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所有的球队都愿意主场作战,而不愿意客场作战。这是因为主场作战更容易产生( )。[2014年真题]

A.社会促进现象

B.从众现象

C.团体消极化

D.合作现象

【答案】A

【解析】社会促进现象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要比自己单独进行时更好的现象。最早研究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崔普利特,他注意到有竞争时人们骑车的速度比单独骑时速度更快,在此后的许多研究中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选择主场作战对于球队来说会有更多的球迷观战,就会产生球员更加卖力,发挥更好的效果。

第二节 团体内部的沟通

一、沟通概述

(一)角色

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或者组织中所占有的具体地位或者个人身份。其他人对于某个角色所应具有的一贯行为表现的期望称为角色期望。来自他人的期望可能会对个体造成压力。角色压力主要包括:

1.角色冲突。其他人对某个人角色的知觉或期望有所不同时,这个人的一种矛盾的心态。

2.角色模糊。一个人不明白自己的角色,不知道自己应该在组织内部、外部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时的一种迷茫的心态。

当存在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时,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组织的认同都会减退;反之,如果员工的角色通过工作描述和绩效期望说明得到明确定义,员工往往会对工作有更大的满意度。

(二)沟通的概念与作用

沟通指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它是一种通过传递观点、事实、思想、感受和价值观而与他人相接触的途径,其目标是使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含义。有效的沟通可以达到知识和情感的共享,促进团体内部的交流。在团体中,沟通的作用主要有:

1.沟通可以控制行为。主管和团体领导通过沟通把规定、指令传达下去,而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意见、建议主要通过沟通反映到高级管理层。

2.沟通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管理者可以进行各种宣传、鼓动和表扬来激励员工;说明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进展情况,也会有助于推进工作。

3.情感表达和信息流通是沟通最显而易见的基本职能。

(三)沟通过程

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涉及信息的发出者,也涉及信息的接收者。沟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两者以传递的信息为媒介,进行双向互动的过程。如图2-1所示,一个沟通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图2-1 双向沟通过程

1.产生想法。发出者产生一个需要沟通的想法。

2.编码。将要传递的信息编码(转换)为恰当的文字、图表或其他符号,以便进行传递。

3.传递。当编码完成之后,就需要按选择的方式进行传递,传递方式包括备忘录、电话或直接访谈等。

4.接收。接收者接收到信息。

5.解码。对信息进行解码以便信息能够被理解。

6.接收。接收者接收信息,控制信息是否被完全接收,还是部分接收。

7.使用。接收者使用信息,接收者可以对信息置之不理,或按照信息指示诉诸工作,或为将来储存信息,或采取其他措施。

8.反馈。接收者告知收到信息并对信息发出者做出反应。

由于有反馈,双向沟通具有往返的模式,信息发出者发出一个信息,接收者接收该信息后,接收者的反馈又回到发出者。

二、沟通障碍

(一)妨碍沟通的因素

1.过滤作用

信息发出者为迎合接收者的需要,故意操纵信息传递,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基层管理者在把情况通报上级之前往往先要将信息进行浓缩,以免主管被太多的信息淹没。

2.选择性知觉

接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地位、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听信息。知觉的选择性无疑会影响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拣取和处理。

3.情绪因素

信息中常常会夹杂着一些情绪性内容,它们同信息的本意无关。同样的信息,情绪好和不好时,接收者的感受会不同,反应、处理方式也可能不同。

4.语言理解力

对于同样的表达,不同的人处理语言的能力不同,人们有时并不会产生完全一致的理解。

(二)克服沟通障碍的途径

1.利用反馈

沟通中的误解、歪曲往往是表达或理解信息时产生的,利用双向沟通中的反馈环节,可以消除或减少这种误解。一般可以要求接收者重复并解释所接收到的信息,或是请接收者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评论,或是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做进一步询问,从而判断接收者是否真正掌握了信息的内容实质。

2.精简语言

在沟通信息的表达上做文章,使沟通的具体载体“语言”精确、简练,使接收者易于迅速、准确地把握,避免误解。

3.主动倾听

有效的倾听不仅需要理解对方字面的意思,也需要理解对方的情感。主动倾听表达了对对方的重视。通过主动倾听,倾听者比较易于从发言者的立场考虑问题,不致歪曲发言者的原意。

4.情绪控制

情绪的过度激动,无论正性或负性的,都可能妨碍正常的理性活动,影响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人既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也不能准确地理解。这时最好的做法是停止沟通,等待情绪的恢复。

【例2.7】员工倾向于只向主管报告他们认为主管想听的内容,这属于妨碍沟通因素中的( )。[2015年真题]

A.过滤作用

B.选择性知觉

C.情绪因素

D.语言理解因素

【答案】A

【解析】妨碍沟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过滤作用;②选择性知觉;③情绪因素;④语言理解力。其中,过滤作用是指信息发出者为迎合接收者的需要,故意操纵信息传递,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基层管理者在把情况通报上级之前往往先要将信息进行浓缩,以免主管被太多的信息淹没。员工有一种自然的倾向,他们只向主管报告他们认为主管想要听的内容。

三、沟通方式

(一)沟通的方向

根据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的相对位置不同,存在不同方向的沟通,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总的来说,沟通方向可以分为:

1.垂直沟通

垂直沟通是指团体或组织中在高低各个结构层次之间进行的沟通,它又可分为:

(1)下行沟通

是指信息由团体或组织中具有较高权威的层级流向权威较低的层级的沟通过程。这种沟通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下行沟通需要经过多级管理者,最终才到达员工。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造成信息内容的流失,因而信息可能被大量过滤。补救的方法可以是寻求反馈,即上行沟通。

(2)上行沟通

是指由下级向上级进行的信息流通,主要是汇报当前的工作进展、绩效,反映现存的问题或困难,反映员工的意见、情绪。这是使上级主管了解基层状况的主要方式。上行沟通除了由基层管理人员做书面、口头报告外,还可采用意见箱、调查表、听取申诉、上下级之间的讨论会等形式。

2.横向沟通

横向沟通是指组织结构中同一层次的人员之间进行的沟通。

横向沟通的优点和功能是加强彼此协作,而且,由于有更多的人加入沟通,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横向沟通对于部门间工作的协调是必须的,常常是管理层中的主要沟通形式。

(二)团体中的正式沟通网络

团体中的沟通总是要通过一定的网络来实现,沟通网络是指团体或组织内信息流动的通道,常见的正式沟通网络有五种,如图2-2所示。

图2-2 常见的正式沟通网络模型

1.链状沟通。单一渠道的垂直沟通,例如流水线上的员工,每个人只和相邻的他人沟通。

2.轮状沟通。一位主管与其他多人之间的沟通,主管负责所有成员信息的接收和发送,而其他成员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沟通。轮状沟通通常也是垂直式的。

3.环状沟通。沟通圈里的人两者之间进行沟通,既可以是垂直沟通和横向沟通的结合,也可以是单纯的横向沟通或垂直沟通。

4.交错型沟通。沟通圈里的所有人之间都可以进行信息交换,这是最不具层次结构性的沟通形式,沟通方向很活跃。例如,委员会和研发小组内部的沟通。

5.Y型沟通。链状与轮状沟通的结合,是较复杂的垂直沟通。

(三)团体中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小道消息)

在任何一个团体内部,除了正式的沟通网络,还存在非正式的沟通网络,这些非正式的沟通网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小道消息。

1.小道消息的概念

小道消息的传播是一个非正式的沟通系统,它与组织中的正式沟通系统并存。小道消息包括所有的非正式信息,包括员工与社区中的其他人非正式传播的组织信息。它是人们本能的沟通动机的流露。小道消息通常出现在以下情况中:

(1)情况对人们具有重要性;

(2)现实情况令人有模糊感;

(3)现实情形令人焦虑。

2.传言的作用

(1)传言可以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

(2)有助于人们厘清各种支离破碎的信息;

(3)通过小道消息可以联合其他人;

(4)作为拥有地位、权力、本事的象征。有些人乐于传播小道消息,往往是因为他们从中得到某种满足。

3.小道消息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有3/4的小道消息是准确的。

(2)传播速度极快。小道消息的传递非常活跃,其传播信息的速度往往比绝大多数正式沟通网络快得多,使管理者很难阻止不应有的谣言,或及时发布重要信息防止谣言的形成。

(3)难以防止。小道消息有不同寻常的穿越严密的公司保密屏障的能力,很难对其加以控制。

4.小道消息在组织中的作用

(1)向管理者提供了很多有关员工及其工作状况的反馈信息,还可以使管理者知道员工所关心和忧虑的事情;

(2)有助于信息在员工中的传递和扩散,有助于将管理者的指令翻译成员工熟悉的语言,因而有助于弥补管理者沟通中的失误;

(3)可以用来传播正式沟通渠道不适合传播的信息。

5.小道消息的传播方式和应对方法

从传播形式来看,小道消息有几种传播形式,最常见的传播形式是簇式传播,随着信息变得越来越陈旧,且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也就逐渐停止。减少小道消息的负面影响的方法有:

(1)明确公开进行重要决策的时间表,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焦虑和猜测;

(2)解释说明那些可能显得不协调或具有神秘色彩的决定或行为;

(3)强调目前的决策与未来的计划有保密的必要性,而不是躲藏、遮掩;

(4)公开讨论最坏的情况,这比听凭人们自己胡思乱想要好一些;

(5)有意向非正式沟通渠道透露一些消息,使小道消息有更准确的信息,为组织服务。

【例2.8】团体极化是指与个人决策相比,团体决策对人们做出的决策倾向于( )。[2015年真题]

A.更加保守

B.更加冒险

C.与个人决策相对一样

D.更加冒险或更加保守

【答案】D

【解析】团体极化是指在团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当他们面对挑衅时,态度会变得更为固执甚至走向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