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原型档案:看看专业产品经理的原型是什么样
- Gara
- 635字
- 2024-12-21 13:17:49
——您有一封来自Gara的邮件——
TO:设计Charlie
你好,我叫Gara,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将进行一场亲密无间的合作。为了让我们熟悉彼此,我们来约个“咖啡时间”吧!聊聊关于设计与创意的那些事情。
听说这个周末天气晴朗,你有时间吗?
FROM:产品Gara
2015/08/18
于陪着棉被晒太阳的天台
什么是创意?
我们谈到创意,必然希望它让人意外,充满惊喜。因此我们总有一种误区,觉得创意是毫无征兆的“灵感”,突如其来的“点子”,绝对的“天马行空”。而在我看来,创意可以是以日常的观察分析结果为基础,由某个点激发,通过联想与推理,得到与众不同的新方案的过程。
要得到创意,需要经过仔细地观察生活、解构观察的对象、联想事物、重组对象的过程。
大部分的创意工作者,多是“半桶水”,他们通常都抛弃了观察、解构的基础,却向往“天马行空”的结果——这必然导致创意的雷同,或者经不起推敲。
另外,我认为每一个工作者都应该做着充满创意的事情,即便是听上去最需要严谨的程序员们。我意识到,我非常尊敬的少数几位程序员,或者热爱音乐,或者转行自医学专业,跨行业意识让他们天然拥有了不同于其他共事者的思考维度与速度。
创意工作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创意方式也有很大差别。创意大师里奇·戈尔德先生概括了四种创意思路:设计的创意、艺术的创意、程序的创意、科学的创意。
其中,设计者与艺术家有很大差别:设计者为使用者服务,艺术家追求作品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设计师看待世界的方式是观察别人,艺术家则是观察自己。
工程师的创意是为解答问题,而科学创意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世界规律。摆在工程师面前的通常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工程师创意地使用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满足于使用马来远行,那么就不会有汽车了对吗?”而科学家的创意是试图用某种规律表达世界法则,科学家的创意为工程师寻找“如何制造一辆汽车”的方法提供了基础。
为人的设计
本书所写的创意,主要是指“设计的创意”。
设计师的创意有功能性,它能够被人利用,当作工具、用于沟通、简化任务、愉悦心情等。设计师的作品应该让使用者满意,不能够给用户带来麻烦或者争议。
因此设计师需要与用户不断沟通,来理解用户的需要与思想,从而达成作品设计的目。
我们都是设计者,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为“人”设计,是我们的目的。
版权
把没有被你消化前的知识当作自己的,这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把他人的智慧用于商业目的,则是违法的。这类做法破坏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如果我们渴望创意,就应该保护它,让它有机会繁衍生息,不至于在刚刚冒头的时候就被抢走了养分。
对于大多数团队来说,“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产品远比一个“新鲜的创意产品”稳妥得多。但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新鲜、美丽、文明的环境中,设计师们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展望与要求。
——您有一封来自Charlie的邮件——
TO:产品Gara
你好,Gara。周末有空,我们一起玩耍吧!
PS.玉皇山里的“那家”咖啡馆不管晴雨都很美。
FROM:设计Charlie
2015/08/18
于时速180 km/h的铁皮盒子里
1.1 寻找创意的起点
每个产品总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一个灵感,或者一个想法。想法本身是充满创意的,才会在诞生之初就拥有“创造者”的基因。我们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设计作品,但是大大缺少了“产品起点”的创意人才或者想法。
相信不少项目的需求方都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时间来不及了,就按照淘宝的抄就行了。”不管你如何挣扎,都会设计出一个与淘宝设计得差不多的产品。这并不是设计师的错,实际上,当产品创意的起源点是“做一个和淘宝差不多的软件”的时候,你挡不住它在任何人的眼中都应该是“淘宝”的样子。
正是对起源点的漫不经心,产品的道路越走越窄。我们要拥有一个充满创意的起源,才有机会做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我相信把专业知识应用到极致,必然能够做出“音频软件中最好的设计”。但是谁来告诉我们要做一款什么软件呢?为谁而作?何种形式?没有这些回答,就没有真正在基因上被刻上创意的产品。
寻找创意的起点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思考模式,它们分别是需求分析、方案再生、颠覆性思维、人性化和科学推论。
1.1.1 需要——需求分析
这是产品设计过程中常被我们挂在嘴皮子上的“需求”“痛点”。这是创意过程中我们最乐意提起的思维方式。它之所以被如此热捧,是因为需要奠定了盈利基础,只要有需要,必然会有人为此花钱,合理又安全的思考模式。
需求来自问题。
我们周围总是在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辐射宽广,有些影响深远,有些鸡毛蒜皮,有些不为人知。
高温使食物腐败,夏天是非常难熬的,而冷藏食品能够解决长时间内的食品保鲜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冰箱,然而冰箱却造成了环境破坏,制冷剂破坏大气层——总不会有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于是我们发现,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而衍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可见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遍地都是创意。
不管他说什么缠绵悱恻的“用户需求”,她说什么越搔越痒的“用户痛点”,你只要问“请问你打算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冷静地评估一下他们的方案是否有效即可。
1.1.2 方案再生
再生就是把已有的事物用各种形式包装一下再隆重登场。
如果我们设计的是互联网产品,那么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把线下的解决方案带到线上(如下面提到的电子商务),我们也可以把另外一个领域的事物改头换面,变成我们的商品。或者把那些还没被别人发现的免费产品卖出去。
最早的电子商务,正是把购物行为搬到了网络上引起了商业变革,再经过多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之后打车之类软件的落地提供了市场。这种思维方式通常作为产品设计最基础的逻辑被应用在工作中。我坚持认为每一个产品都是基于线下的(我会在流程部分的内容中详解这个观点)。
当然,简单粗暴的线上线下的分割方法,仅仅是换了一种更加方便的智能工具而已。这个方法还可以被应用在不相关的不同领域之间,会发生更加出人意料的化学反应。行业之间互相隔阂已久,保健食品以前从来不曾企图成为休闲零食,然而最近休闲零食们已经决心要摘掉自己“垃圾食品”的帽子,它们开始“降火”“养胃”,毕竟零食也是有情怀的。
如果零食和保健品还不算是“隔行如隔山”,那么筷子和搜索引擎绝对是(笑)。
田边的泥土是免费的,但是如果有人企图把它卖出去你也不要太惊讶。当然这里的免费并不包含包装或者运输的费用,仅仅是物品本身。我们知道不少成本低廉,但是高价售卖的商品,如钻石就是这样。
使用再生术,需要多找些爱好,多看些“闲书”。我有一些充满创意的小伙伴来自各个行业或者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他们看到的东西与我很不相同,所以有着与我更不相同的解决方式,如此才有了一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想法。
1.1.3 叛逆——颠覆性思维
意思就是不想按照常规来做事。
它应该是什么样?它不应该是什么样?
钢琴应该有88个琴键、黑白色、敲击乐器……
“不不不!我不要这么多琴键,我也不要黑白色,我还要让钢琴变成弹拨乐器……”
桌子不应该用来睡觉,不应该不平整,不应该……
“不不不!我就要用桌子睡觉,我就要不平整的桌子,我就要……”
这简直太任性了,不过答案也确实太好玩了。我们可以经常问问“如果(不)……会怎么样?”
然后我们可以重新改变桌子是“用来放平稳东西”的功能,变为桌子是“用来放置一切的”。“袜子是不是非得是一模一样的两只呢?”——我们现在知道答案了。
1.1.4 人性化
图1-1所示是一栋房子,但你又会觉得你看到了一张脸。因为你发现房子的屋顶很像头发,门窗像眼睛和嘴巴。
图1-1 长得像人脸的房子
和人有关的一切都会对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注意到和我们接近的事物并且代入自己——人脸是其中最典型的。
如“颜文字”,这是一种使用文字或者各种符号组成的十分简单的面部团,近来在年轻人当中流行极了。
在聊天过程中,你可以用文字表达“我很惊讶”。
如果使用颜文字,大概是这样“Σ(°△ °|||)︴”。
后者实在太抓人眼球了!(见图1-2)
图1-2 长得像人脸的文字符号
再比如,某一天晚上,你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突然间听到了一个声音:
A. 水滴声
B. 叹气声
请选择一个你觉得最可怕的。
这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前者是水龙头的漏水声,后者是耳机中传来的音频里无意中录制的人声。第一次听到这个叹气声的时候我瞬间夺门而出(小伙伴们都知道我是一个多么胆小的人),第二天回公司再三确认才放心,我因此被嘲笑了很久。
不管正反面,与人相关的事物总是带给我们最大的共鸣,所以让人性参与到创意中。
1.1.5 科学推论
“分子的名字叫分子吗?”分子的名字是科学家取的,因为我们不能叫它“那个很小很小的东西”。地球在宇宙中“原地转圈圈”还是“围着什么东西转圈圈”,我们能够观察到它现在在哪里,但是科学家通过计算可以推测它10年后在哪里。科学研究为世界法则定义(如上面所说,科学试图为世界寻找规律)。
因此,虽然我们主打“设计的创意”,但是“科学”的方法依然有它超然的地位。我们大概都幻想过能够“预知未来”,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超能力,那么就只能通过推论:观察现在与过去,得到一个公式,用这个公式套用未来,推测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这种思维方式基于我们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理解越本质,可参考的价值就越大。比如,人类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使用手机的人群年龄越来越小,我们推测眼镜的销量可能会越来越好。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几年以后眼镜的销量或许不升反降。再比如,某个商场的调查发现,人们总是同时购买啤酒和奶粉,于是销售人员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了一起促销,后来发现原因在于年轻的妈妈总是让丈夫在出门买东西的时候顺便带点奶粉回家,所以把爸爸与宝宝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可以提高更多商品的销量。
科学推论的创意,是基于世界法则,通过对现状的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发展规律,预期未来并且推论现在的决策令其符合未来的目标。在不确定性极大,或者事关未来(如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方案探讨中,它是不可或缺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