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神童,他的能量超乎人想象(2)

对武阳村刘家,他是早有耳闻,并且在大都曾与刘爚有着惺惺相惜的缘分。因此,来处州上任前,他才专门爬山涉水地绕道来到武阳村拜访。

进入刘家宅院,见到好友刘爚,郑复初劈头就问:“难道此地就是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吗?”

“兄台以为呢?欢迎兄台到寒舍做客,受到惊吓了吧?”刘爚微笑着施礼。

“好一处乡村别院哟!”郑复初由衷地赞叹并描绘着,“难怪仁兄不以仕途为重,常思归乡之情吧?”

刘氏父子热情设宴接待郑复初。席间,谈到田垟中的“七星落垟”,并提及朝廷的开科取士。即将赴任的郑复初,指着少年刘伯温,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荫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儿可不是一般人,此子将来一定能光大你们刘家的门楣啊!”

“兄台既然这么高看犬子,那就请收他为徒,如何?”刘爚不失时机地请求。

郑复初从见到刘伯温那一刻起,就有此意,此刻便爽快地满口答应了……

家史,家谱,根

郑复初的到访,使得刘伯温求学深造之事摆上了议事日程。

这一天,待一切准备就绪,父亲刘爚和儿子刘伯温进行了一次只有父子两人的谈话。这次谈话是在书房进行的。

“基儿,你已经长大了,有些事儿,需要让你知道了。”虽然刘爚口中喊着儿子的乳名,脸色却极为郑重,刘伯温还是第一次看到父亲这样子和他说话。

“父亲——”看着父亲手中拿着一本发黄的书,刘伯温只轻声回应了一下,没有多言,静待着父亲的教导。

刘爚拿着的是家谱。于是,刘伯温便寻到了自己的根——

十一世祖:刘怀忠,曾任内殿崇班、门祗侯、保安军北番官巡检等职;十世祖:刘绍能,曾任皇城使、简州团练使、鄜延兵马都监等职;九世祖:刘永年,虽然官阶不详,但也系一武将;八世祖:刘延庆,历任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等职;七世祖:刘光世,曾任太尉、御营副使、江东、淮西宣抚使、御前巡卫军、左护军都统制、护国、镇安、保静军三镇节度使、太保、三京招抚处置使等职,历封为荣国公、杨国公、赠太师,谥武僖,追封安城郡王、鄜王。六世祖:刘尧仁,曾官至右文殿修撰、知池州;五世祖:刘集,为处士;曾祖:刘濠,曾任翰林掌书;祖父:刘庭槐,曾任大学上舍;父:刘爚,遂昌教谕。

综观祖上世系,刘伯温注意到:七世祖以前,先祖们以习武见长,特别是在七世祖刘光世一代达到了封公赐王的顶峰。称得上为将门世家,勇略兼具,军功显赫。而从六世祖开始修文,并有乐善好施的宗风。

“父亲,我们家是哪年搬来武阳的呢?人们传言中的那些故事,是不是真的?”面对家谱,刘伯温向父亲提出了他的疑问。

从父亲口中,刘伯温得知:先祖是丰沛人,后迁往鄜延。南宋初年,七世祖刘光世官至荣国公、封鄜王,举家“南渡”到了临安。到江南后,又屡屡迁寓,但大致不出浙江境内。六世祖刘尧仁时迁居丽水竹洲。而到了五世祖刘集时,又迁居至青田。后五世祖刘集又因梦卜居,迁到了南田山的武阳村,至此刘集一支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后世人都知道刘氏算是这一带的名门旺族,不仅在一源的鹤城青田、九源的南田、十源的武阳村都有房产,而且世代以儒学治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刘家从青田迁居到南田,直至高山之顶的武阳村的真正原因。

“那是为父10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儿。”刘爚向儿子刘伯温讲述了一段家族秘史。

南宋祥兴二年,即公元1279年,忽必烈攻克南宋首都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灭亡后,原为宋代提刑的林融,因感愤于宋朝覆亡,蒙古贵族入主中原,秘密回至青田九都一带起兵反元,以图恢复,然而林融却兵败力屈而死。

此时,青田县一带的起义军也相继被元军围剿四散,潜伏下来。元朝统治者为了斩草除根,便派浙东道宣慰副使苟贴儿在青田县调查反元义军的情况。他们在叛徒李熊的提供下,造了一个黑名册,准备上报朝廷,予以镇压。这个黑名册,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如果报上去,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巧,这位使者苟贴儿登记完毕借住在了青田的刘家。

此时刘家的当家人是刘濠,也就是刘伯温的曾祖。刘濠曾在南宋任翰林掌书,是位很有头脑、处事果断、机敏过人的人。此时的刘爚只有10岁。

刘濠与刘爚祖孙两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借款待之机将苟贴儿灌醉,并留下苟贴儿在家里过夜。

是夜,刘家宅院失火了。

火势很猛,刘家大小几十间房屋全被烧毁,片瓦不留,当然,也包括那本黑名册。幸运的是全家老少几十口人,以及借住的使者苟贴儿都安然无恙。

从大火中被救出的苟贴儿,虽然庆幸死里脱生,但自知饮酒误事,需要想出一个万全之计。无可奈何之下,使者依刘濠之计,重新编造了一份假名册回去交差,对刘家又是感激不尽。这样,那些参与了林融起事的人便幸免于难。

当然,这是刘濠暗中下的命令。为了保护名册上的人,刘濠一把火将自家的房子烧了个精光,刘濠也真是拼了!

然而,这可是一宗会株连九族的重罪啊!

既然房子已经烧光了,刘濠便以此为借口,举家搬迁。他们翻山越岭寻找新的家园,机缘巧合地寻觅到了高山之颠的一片盆地——武阳。

刘伯温领悟道:“我明白了。那么,父亲,您以为孩儿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本来,无意让儿出仕,然而,既然你是这块料,也不能太委屈了你。为父已经在处州府城括城的‘郡庠’给你报了名,以后,光宗耀祖,就看你的了。”

最后,刘爚意味深长地拍拍儿子刘伯温的肩,说:“为父相信你,你行的!”

天书,在摩天岭下

十源、九源、八源、七源……

14岁的少年刘伯温踏上了求学之旅,如上足了弦的发条一般,时而欢跳着,时而手足并用地沿着山道盘桓……

这是少年刘伯温奉父之命,从位于十源的老家——武阳村,沿着北山摩天岭根绕岭而下,准备经南田,绕青田,奔赴百里外的处州郡括城,进入“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去研读《春秋经》。

“少爷——少爷——你慢……慢……慢点啊!”紧跟着的书僮阿六儿,一屁股坐在一块大石上,“唉——笨死了!阿六儿,连爬山走路都赶不上少爷,还怎么完成老爷交付的照顾少爷的任务啊!”待缓过一口气后,阿六儿捶打着自己的腿,不住地自责。

阿六儿是刘家收留的孤儿。刘伯温和阿六儿两个人在世外桃源般的武阳村一起长大,刘伯温待阿六儿亲如兄弟,当然,阿六儿对刘伯温也是忠心耿耿。

“阿六儿,你不笨,相反,能翻越摩天岭的人,就是灵巧如鸟儿呢!”刘伯温劝解着阿六儿。

“少爷,你别宽慰我了。就我这形象还敢和鸟儿相比啊?”阿六儿知道少爷是心疼他。因为,一提到摩天岭,阿六儿马上就会想到那次历险,这会儿,阿六儿情不自禁地又哆嗦了一下——

那是夏日的一天,十一二岁的刘伯温在书房读书读得累了,就喊上阿六儿去“七星落垟”玩耍。

前夜刚下了一场暴雨,这会儿,蔚蓝的天空中不见一丝云彩,空气湿漉漉的,使人虽在炎热的夏日,也感觉很舒服。

坐在一个七星墩上,刘伯温微仰起头,闭上眼睛,伸开双臂,深深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阿六儿则蹲下来抓一把湿泥,捏起了泥娃娃。

“少爷,我们一起玩摔泥娃吧!”阿六儿低着头说。

“少爷、少爷,你想啥呢?快来玩啊!今儿的泥巴手感可好了。”阿六儿继续埋头边玩儿边嘟囔着。

然而,半天也不见回应。

阿六儿奇怪了。少爷想啥这么入迷呢?阿六儿知道,少爷可是雨后玩泥巴的高手,他捏出的泥娃儿活灵活现的,令阿六儿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今天,少爷这是怎么了呢?

阿六儿奇怪地抬起头,正好与刘伯温面对面。只见刘伯温面南背北迎着太阳而立,那姿势有些特别:仰着头、闭着眼、伸着臂,且身体笔直,一动不动。

“少爷——”阿六儿轻声喊着,脑中充满了疑问。

“别说话。看北山顶上是不是有一朵奔马云?”刘伯温没有睁眼,姿势依旧地问了一句。

“天这么晴,哪里会有云……云……奔马……云……”阿六儿本来觉得少爷是在说胡话,然而,当他漫不经心地向他正对着的北山方向瞄了一眼之后,眼神立刻就直了,话也说得结结巴巴的了。

刚刚还万里无云的天空,这会儿,在北山顶上,真的有一朵马状的白云。只见那云,如一匹白马四蹄腾空而起,作欲飞状。并且,那马头高高仰起,仿佛能听到它的长啸。风吹云动,马状云在向太阳旁边游移、奔跑……

“我的天,少爷,你不会是脑后长眼睛了吧?”阿六儿惊叹。还没等阿六儿缓过神来,刘伯温又开口了:“在南山顶,马上会有遮天蔽日的神龙现身。”

“不会吧?啊——”转过身来的阿六儿正待反问,立刻被下面出现的状况惊得张大嘴巴呆在原地。因为,阿六儿看见一条长长的黑龙,正旋转着向他们袭来。眨眼间,黑龙便到达了眼前,在刘伯温的立身之处旋转着……刘伯温被旋了进去。而相隔几步外的阿六儿却犹如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推开,身体不受控制地像箭一样向后飞去。

阿六儿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阿六儿醒转过来,却不见了刘伯温的身影。阿六儿急得大声喊叫:“少爷,少爷,你在哪儿啊?”

发现站在七星墩上的少爷不见了,这可吓坏了阿六儿,遍寻不见,急忙跑回府去报告。

此时,刘爚不在家,他两天前就去了南田。夫人看到大白天忽然黑了天,也觉奇怪,正想出来查看究竟,和飞跑进来的阿六儿撞了个满怀。

“阿六儿,你慌慌张张的往哪跑?少爷呢?”差点被阿六儿撞倒的夫人问。“少爷他……他被神龙带走了!”阿六儿带着哭音,吓得扑通一下跪在夫人面前。

“到底怎么回事?”阿六儿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夫人爱子心切,一边儿命人继续四处寻找,一边儿令阿六儿赶紧去通知老爷。

阿六儿也不敢怠慢,飞快地向村外的山路跑去。

因为昨晚的暴雨,此时,山路已经被冲毁,有的危险地段只能容一只脚踏上去。事情紧急,也容不得阿六儿细想。他小心地将身体侧着贴紧岭壁,一步一步向前蹭。

一步,两步,三步……眼看着危险地段就要过去了,阿六儿的心不禁一阵窃喜。可是,阿六儿高兴得还是太早了。他刚要松一口气,就一脚踩空,身体失去重心,如断了线的风筝,随着滚动的落石向万丈深渊摔去。

“这下完了,小命休矣!”阿六儿心想。于是,他闭上了眼,听天由命了。然后,阿六儿一天内第二次昏倒了。

又不知道过了多久,只听少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阿六儿,阿六儿,醒一醒。”

“我这是在哪儿?还活着吗?不是做梦吧?少爷你刚去哪儿了?”阿六儿一连串地问。

“这里应该是摩天岭下,我们都还活着,且完好无损。”刘伯温快活地回答,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油纸包。

“包里是什么?”阿六儿好奇地问。

“书,天书。”刘伯温宝贝似的将发黄的油纸包抱在了怀里。

刘伯温和阿六儿神奇地消失,又奇迹般生还,其中发生了什么,刘伯温不说,阿六儿是一头雾水……父母亲见儿子安然无恙,也没再多问。

因此,这事儿就算暂时翻篇了。

只是,从此以后,刘伯温常常能做出惊人之举。

南田,九都九条岭

下了摩天岭,眼前呈现出了一片平畴。南田到了。

刘伯温深吸一口山野间扑面而来的、带着草木馨香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清晨,和煦阳光下一片片的稻田绿得使人心醉,还有那轻盈的蜻蜓飞舞其间。

“阿六儿,你说南田离咱村远不远?”刘伯温一边与阿六儿继续赶路,一边儿问。

“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呢!”阿六儿回答。

“是啊!虽然只有一道岭的路程,但即便是南田人,有几人能进入咱们村哟!咱村,那可是只有鸟儿才能飞得进去的天顶哦!”

“你知道南田又被称作什么吗?”刘伯温继续向阿六儿介绍着。

“九都。”阿六儿经常来南田,南田为青田的九都,这个他听说过。

“对,古谚云:九都九条岭,岭岭通天顶。意思就是……”刘伯温这会儿故意卖起了关子。

“天啊!不会是从南田去青田还要下九道岭吧?”阿六儿没去过青田,从刘伯温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不禁惊呼。刘伯温耸耸肩,伸出右手,向上竖起了大拇指,“恭喜你,答对了。”

刘伯温说的没错。离武阳村5公里是南田。南田处于九源,也称“九都”。

说到这里,得把话题扯得稍远一些了。

世人常说:人杰地灵。意思是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此言最早出自“初唐四杰”的王勃,因为他的《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好是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起兴作《滕王阁序》,有句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地灵就是指“福地”,是最好的灵地,灵气最集中的地方,有利于修仙得道,有利于修身养性。“福地”一词最早出现在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