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十年生死两茫茫②,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③,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④,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⑤。
注释
① 乙卯:即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② 茫茫:模糊不清,昏昧不明。
③ 千里:苏轼写此词时在密州,与故乡眉州千里之遥,故云千里。
④ 轩:小屋。
⑤ 孟《本事诗·征异》记载,有一孔氏女亡,不忍孩子受继母虐待,“于冢中出”,题诗赠夫,其中有“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之句。短松冈:长着松树的小山岗,此代指王弗坟茔所在处。
题解
江城子,词牌名,始见于晚唐韦庄词,为平韵单调。欧阳炯所作词有“如西子镜,照江城”语。至宋始作双调,实将原曲重增一阕。一名《江神子》。这首《江城子》是一篇悼亡词,记述了作者正月夜梦,怀念亡妻的感伤。全词字字情深,张力巨大,催人泪下,情至极致,词至极致。
赏析
从迎娶发妻王弗时的汴京得志、年少风光,到现在的密州遥望,生活艰辛的凄凉遭遇,特别是妻亡之后十年的颠沛流离所带来的巨大落差和奔命辛苦,让苏轼在这样本应喜庆的正月夜晚,不得不愁思,不得不怀想。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生亦茫茫,死亦茫茫,在这生死的两头任由时间再刻上十年的轮线,浓浓的伤感被点染得更是凄凉,岁月的刻刀把对亡妻的思念镌刻得如此有棱有角,无须刻意捡拾,根本不能也不敢忘怀。第一句就在生死和时间上为这种怀伤拉开帷幕,紧接着下句在距离上的感叹让这种悲伤瞬间立体起来,沁人心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生死隔着你我,时间拉远你我,连距离也要在这般相思之上撒一把霜!在家乡,你孤茔茕茕,而我漂泊乡外,纵是有千种悲凉,也无法对善解人意的你,哪怕是在你的坟头讲一讲啊!可是,就算我站在你的面前,你还能认出我吗?十年辛苦改变了我意气风发的模样,这个形容枯槁、垢面鬓白的老人,你还能认出是自己的丈夫吗?
胸臆抒罢,语锋一转:“夜来幽梦忽还乡”,带着一汪苦楚的哀愁,词人入梦,步入熟悉的旧居老家,接下来一句更为精彩,张力十足,“小轩窗,正梳妆”可以解释为词人沿旧蹊回家,走过爱妻闺房轩窗前,爱妻正梳妆,抬眼见夫,四目相顾,把这首词的悲凉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纵使相见,再隔一道轩窗,闺中多少思情,窗外多少沧桑,一时间的碰撞,更自然地过渡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此情此景,千种滋味,无声胜有声,对望凝视时,时间也凝结了,唯有颊上泪水汩汩成流,千行不觉。幽梦醒来,情撒满地。“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十年之间,年年有此景,岁岁有此情,就在那月亮高照的夜里,想到妻子长眠的小山松树下,便是肝肠寸断了!
悲情的冲击,虚实的妙连,一首《江城子》,成了万世博泪的名篇!这篇情深意切的婉约词主要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很丰富的生活细节中的内涵,这样词就具有了无限的魅力。一句精短的“尘满面,鬓如霜”就简洁大方地勾勒出岁月尘土敷面的词人形象,可见其四处奔波和生活中的艰辛。与此同时,被染白的两鬓也突显了词人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苦楚。白描就是通过这样的笔法来传达以实见虚的妙处。
词人表达的情感也非常忧愁哀伤,就像是在深秋夜里,明月当空凉风袭来时的冷冷的哀怨,他的语言幽幽哽咽,让人读来不禁觉得泪上心头,愁如泉涌。这么强烈的感情,词人却能以清新精致的话语娓娓道来,不需要用典故或是引名句,这种平常的话语一字一泪,引来无数读者的共鸣。词人思念亡妻,也设想亡妻思念着自己,上片写下真实的离别景象,下片写出梦幻的重逢时刻,时分时合,虚实相成,既写出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哀悼,也写出了两人对爱情的永世不渝,这也是为什么时隔千年,我们读到这首词还是能潸然泪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