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神话传说中,阿尼玛代表了一种虚无渺茫、永远无法实现的爱情乌托邦,还包括一种朦胧的母亲般的温情。流浪汉身亡的根本原因是,他执着地追求一种虚幻,放弃了眼前的实际情况。
但另一方面,如果某个男子对于母亲的印象是积极的,那么这种体验也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他的阿尼玛,这本不是坏事,但如果太过极端,则会使该男子变得过分依赖他人,遇事犹豫不决,并可能在长大后成为被女人压迫的对象,还有可能因此丧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最为常见的阿尼玛呈现为色情的表象,男人受到欲望的驱使而观看各种色情电影、电视剧或脱衣舞会,抑或是各种淫秽的材料,以使他自己的幻想变得生动有趣。这是阿尼玛的原始特征。只要一个男人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很好地培养自己的情感,这种色情元素就会变得非常明显。
因为阿尼玛的出现,男子见到一个漂亮女子时就有一见钟情之感,并很快坠入情网,在这种情况下,男人好像自始至终都与这个女人很熟悉,他们就和一家人一样。因此,这个男人会不顾一切地去爱她,对她进行最大限度的膜拜。在不明白原因的人看来,这种爱是疯狂且不可理喻的,那些具有“女神”潜质的女人格外有吸引力,因为男人会把几乎一切的赞美都用在眼前的尤物上,因为她是多么美艳动人,并且难以捉摸。
所以,当一个人面对风流韵事的时候,常常因为阿尼玛的影响而把持不住自己,这也是三角恋关系出现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男人必须要对阿尼玛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将她看成人内心的力量,并进行理性的控制。潜意识引发矛盾的目的就是迫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人格,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以此来填补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意识达到一种圆满的状态。
当然,阿尼玛也并非像个魔鬼一样,是我们内心的头号大敌,有时候,她也是人心中的一个积极象征。例如,阿尼玛决定了一位男子是否能够找到相互般配的另一半,而且,阿尼玛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当人的逻辑头脑无法分辨出某种事实真相时,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最重要的是,阿尼玛还是维护男人心灵健全的神灵,可以使男人认识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最原始需求,仿佛是一个隐藏在内心的录音机,可以接受人内心中最真实的声音。
很多文章表明,阿尼玛就是人通往内心世界的引导者和中间人。例如,弗朗西斯科的《波利费罗的梦》,里德·哈尔德的《她》,还有歌德的《浮士德》中的永恒女性,都是有关于阿尼玛的象征。在15世纪的神话中,一位象征阿尼玛的人对阿尼玛本身作了如下解释:
我是森林中的鲜花,我是山谷中的百合,我是纯洁无瑕的爱情之神。我又是恐惧的根源、知识的根源和希望的母亲,是万物之间的媒介,使事物之间产生和谐的联系。我使温暖的事物变得寒冷,又使寒冷的事物变得温暖。我使坚硬的物体变得柔软,又使柔软的事物变得坚硬。我就是万物运行的法则,是预言家心中的神明,我是智者内心智慧的化身。我不断地毁灭生命和创造生命……
但是,将阿尼玛作为一个正式的人物崇拜是错误的决定,这使她丧失了自身的个性特征,被投射到了一个外部的世界,如此,阿尼玛就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在这样的影响下,男人不是变为色情幻想的牺牲品,就是成为女人的玩物。
此时,只有严肃对待人的幻想和内心痛苦,才能使个体化的发展不至于半途而废,我们只有正视自己,才能发现阿尼玛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一来,她就再次成为我们内心中的女人,并向我们传达生命的重要信息。
4.端正的生活与扭曲的意识
在分析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将各个学者通过实践和观察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某些基于共性的分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弄清各个案例的相同之处,就不能建立一种普遍的心理学理论,也就不可能将这些知识传播下去。更为重要的是,分析者和当事人如果恰好属于不同的心理类型,那治疗的过程就会困难重重。
如果分析者和当事人属于同一种类型,那么他们会感觉非常投缘,一般都能愉快合作。但如果两者的心理类型不同,一个内倾型,一个外倾型,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发生冲突。一般情况下,外倾人格的个体一般会乐于听取周围人的意见,而内倾人格的个体则通常拒绝流行的观点,因此,在一个人认为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在另一个人眼中就一钱不值。例如,弗洛伊德先生就曾经将内倾性格的人解释为将兴趣和注意力指向内部的人,这个观点我和他一样,但他认为内倾人格是病态和不正常的,而我却认为内倾中的内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过程中,分析者和当事人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分析者要明白,经验与知识并不能使自己百战百胜,像神明一样俯视当事人。相反,他自己也应该像当事人一样分析自己,并接受和当事人一样的考验。
内倾和外倾是个体诸多行为和特征的其中两个,但是它们却囊括了非常多的东西。如果研究一群外倾类型的个体,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很长一段时间,外倾变成了一个笼统且空洞的概念,无法成为一个显著特征。因此,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寻找更加形象化的特征来描述心理类型。
有个事实我必须告诉大家,那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理性越来越强,遗憾的是,人们却用一种错误的方式使用他们的理性。我认识很多被外界认为聪明绝顶的“明白人”,他们从来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感官系统。这些人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对于自己的身体构造一无所知。还有一类人,他们的意识经年不变,仿佛没有任何想象力,仅仅依靠感官系统生活。他们的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奇迹,明天也只不过是昨天的复制体。后来我发现,前者是那些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人,而后者是那些不依靠思想,而只是靠着感官寻找生存道理的人。
情感和情绪也有很大的不同,我所认识的情感是一种带有理性的身体机能,而直觉是一种非理性的身体机能。直觉和预感一样,是一种突发的、不自觉的产物。对这些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将人体机能划分为四种: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其中,感觉让我们知道某种事物的存在,思维让我们认知事物,情感告诉我们它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心理影响(愉快、烦恼等),而直觉则暗示我们事物的走向。当孩子们吵嚷着要我向他们解释他们父母的特点时,我就会应用这四个标准来解释,因为这四个标准可以很好地解释个体特点的形成根源。
由此可见,分析者必须放下自己一贯的主张和偏见,真正地容纳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能做到这点的分析者为数不多,因为这不符合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但是分析者又不得不这样做,若是不懂得批判自己的观点,他就无法对当事人做出客观的判断,也就不可能洞悉患者的心理,更谈不上治疗了。分析者应该尽可能地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使两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不是分析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分析者还要知道,当事人的理解能力比分析者的精妙理论更重要。如果当事人对分析者的理论表示反对,那就要么是当事人的理解能力问题,要么就是分析者的理论根本不适用于当事人。前一种情况需要双方继续沟通,而后一种情况则需要分析者及时转变工作方向。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非常傲慢的患者,他总是标榜自己是个聪明的绅士,以至于每一个和他交谈的人都让他感到深深的厌恶。他告诉我,他梦见一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流浪汉不小心掉进了河里,这个梦让他现在还心有余悸。即便当时我没有给他提任何建设性意见,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傲慢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我们在意识中压抑和抵御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缺陷,很多优点也被我们忽略或隐藏起来了。我有一位朋友,他外表看上去风度翩翩,但却非常谦虚,从来不和人发生争执,遇到批评和质疑,他也只是一笑置之。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他要用一种更加高端和巧妙的方式解决纠纷,虽然我从来没有见他用过。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总是梦见许多伟大的人物。在梦中,他会和拿破仑一起在战场中并肩作战,又会与亚历山大一世一起建立反法联盟……这个梦显而易见,是对于一种自卑心理的补偿。另外,这个梦还有一个重要寓意,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种人格形成的矛盾状态。从这点可以看出,梦就像是一种夸大的幻想,正好抵消了做梦人的强烈自卑感。对于我的这位朋友来说,建立丰功伟业的潜意识与现实中那个胆小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潜意识的作用下,他可以忘记自己的痛苦,在虚幻之中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
很多人问我,既然梦是潜意识的体现,那为什么不通过梦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非要拐弯抹角地让我们花时间解析呢?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时常被压制的,被压制的潜意识会使梦变得扭曲。而我则认为,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会对潜意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导致了梦中潜意识的不正常的再现,因此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梦中的内容和形态都是自然的形态,因为梦和潜意识中的内容几乎没有差别,即梦与潜意识形态一致,因此,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的存在是守卫睡眠”根本无法成立,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梦的伪装,实际上就是潜意识的自然形态。所以,梦中的内容都是被扭曲的,如果不这样,梦就不能称为梦了,因为它已经超过了意识的阈值。
本能通过梦以及各种关于直觉、感觉的冲动来影响人的意识,而这个影响对人起到的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则取决于潜意识的内容。如果潜意识中的内容多是应该在正常情况下转变为意识的内容,那么潜意识在梦中所呈现的就是一种极端的内容。这些本应在意识中出现的事物被强加给了潜意识,扭曲了潜意识所应该变现的基本象征和主题。另外,这也是心理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心理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忏悔,类似于心灵仪式上的祷告,在实际实行时,则必须花点心思。例如,一个极为自卑或者身体极为衰弱的人几乎无法面对残酷的人生,所以,过早地鼓励他认清现实并不一定是好事。在开始治疗时,使患者获得一种健康的价值观非常重要,患者的情绪稳定后,我们再把他往现实中引导。
因此,治疗方案要因人而异,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病人,他常年居住在国外,一年只会在我这里待一个多月。刚开始的时候,我就看出了他疾病的根源。但当我准备和他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敏锐地发觉他对于自己的症结非常敏感,每当我试图引入正题的时候,他都会极力抵触。于是,我放缓治疗进程,试着与他交朋友,和他讨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渐渐地,我们成了朋友。我发现他的情绪控制能力正在慢慢提高,半年后的某一天,他竟然主动和我讨论症状。我对产生这种可喜变化的原因心知肚明,这就是治疗之前先使病人产生信任的前提。
多年的治疗经验告诉我,我必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随时改变我的方法,以适应病人的需要,而不是妄想学到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理论。对于两个不同的人,即便他们做了相同的梦,其解析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5.在死亡的心境中孕育重生
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整体存在感,即完整的自我,渐渐地,个体化的自我意识出现,并逐渐发展壮大。这种现象在幼儿期到童年期的转折过程中就已经发生。
我曾经提到生命分为四个周期,即英雄神话经历的四个阶段。在周期中,意识自我极力脱去本源状态,希望得到自由,并使自己融入社会的生活。但是,英雄神话并不一定能确保这种解脱的发生,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远古时期和当代的很多部落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成人仪式,仪式结束之后,长大成人的青年男女就会与他们的监护人分离,成为他们所在部落的正式成员,并独立完成各种任务。但是,人在儿童时期对父母的依赖已经根深蒂固,强制脱离必然会对心灵有所伤害。因此,逐渐融入集体生活是最有效的治愈手段,集体就像人的第二任父母那样,能使人获得一种新的生命。
这种仪式可以在勇者斗恶龙的神话中表现出来,只有当人的心灵中产生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时,原始的野性力量才会被控制。就像孪生子的神话,两位英雄虽然有着用之不尽的能量,但却因为狂妄自大而导致毁灭,但当他们真正因为自我与整体的分离而感到恐惧的时候,他们又重新变得安静。
在原始部落,解决这种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成人仪式,在仪式中,青年人要象征性地体验一次死亡。这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被分解,重新归于集体,然后,重生的仪式又把他们从原始状态中唤醒,这就是一次意识自我与整体自我的交融过程。无论是在原始部落的仪式中,还是在相对复杂的社会仪式中,我们都能看到死亡与重生的循环,这样的仪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提供了从一个生命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的开端,而成人仪式就是从青年到成年的启蒙仪式。
其实,成人仪式并非仅限于青年时期,在个体生命发展的各个转折阶段都会出现整体与自我的冲突。通常,从成年时期到中年时期是冲突最为强烈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人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也是心理和身体活动量最大的时期。在中年到老年的这一时期,冲突再次显现,这时候,为了使个人意识免于被临近的死亡融化,人必须要采取最后一次行动。
在这些生命的转折时期,成人仪式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在精神意义上,成人仪式可以算是一种远古神话模式与民间传说的混合体,这些仪式在死亡、复活以及婚姻之间规定一些特殊的崇拜方式。在研究成人仪式的时候,我们应该从现在人的主体感受和经验开始,从实际的心理内省中寻找答案,例如,我们可以从那些神经官能症患者那里找寻意识自我和整体自我的关系。
在青年时期的故事中,最普遍的主题就是磨难和考验,这个主题无论在古老的神话中还是在现代人的梦中,都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例如,那个从印度旅游回来没有带雨衣的人需要接受肉体的磨难;再如,那个将要被献祭的英俊青年也在成人仪式中接受着未知的考验。
英雄神话同成人仪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英雄神话中,主人公为了完成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不断奋斗和拼杀,尽管他们可能在最后因为骄傲或鲁莽而招致杀身之祸,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们曾经是成功者。但在成人仪式中,被考验者必须放弃一切的理想与欲望,无条件地接受这个仪式,并随时准备死亡。虽然仪式通常都是温和的,如一段时间的吃斋或者打碎一颗牙齿,当然,严重的也会有切除包皮或其他不影响生命的人体器官,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在死亡的心境中孕育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