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宋 辽 金 元的间谍活动(2)

第二节 间谍北向

就在赵匡胤以间谍先行,剪除江南诸国时,北部边境上间谍战也在激烈进行。

北汉政权与江南诸小国间谍往来,以蜡丸书传递情报,互为声援。赵宋政权对信使进行截击,常有所斩获。公元968年七月,宋军抓获了一名北汉间谍。赵匡胤让间谍给北汉主刘钧带话:“君家与周氏(后周)世仇,从不屈服。可如今我与你没什么过不去之处,为何困此一方之人。若有志中国,请兵发太行,以决胜负。”刘钧也托间谍回话:“河东土地甲兵,不足当中国(当时指中原广大地区)十分之一,敝人守此土,是怕刘氏断了香火祭祀。”赵匡胤倒也痛快。他笑着对间谍说:“替我告诉刘钧,放尔一路以为生。”其实此时赵匡胤刚刚决定采纳赵普提出的“先南后北”的战略,这是卖了一个空头人情,以麻痹北汉。

实际赵匡胤未曾须臾忘记北汉。他采纳了张永德的建议,“发游兵扰其田事,发间谍使辽绝其援。”并曾于公元969年初乘北汉内乱发大军进攻北汉。这次作战因辽兵援助,为北汉所击退。北汉兵还乘机攻入宋境。

宋军班师后,北宋间谍惠璘却暴露了。惠璘是赵匡胤直接派遣的间谍。他受命假装在宋犯了法,逃奔北汉。到了北汉,他自称在宋任殿前指挥使之职。在北汉大臣郭无为的大力推荐下,北汉主任其为供奉官。郭无为为什么出此大力呢?原来赵匡胤在此之前玩了一手高明的离间计。他派使者到北汉去,诏谕北汉主刘继元(刘钧已死)投降,许以平卢节度使之职。同时对宰相郭无为、马峰等人密赐四十余道诏书,许郭无为为安国节度使,马峰等官至藩镇。郭无为对刘继元隐瞒了此事,产生了脚踏两只船的想法。

惠璘在宋军伐北汉前干了些什么可想而知。这些事郭无为一清二楚。宋军攻入北汉境内,惠璘乘机逃到岚谷,想回归宋军,但为北汉边境上的“候吏”抓住了,押回太原。北汉主刘继元派郭无为审理这件案子。郭无为装模作样地问了几次,居然把惠璘无罪释放了。有一个叫李超的人知道惠璘的一些底细,上告惠璘是间谍。这事仍落在郭无为管辖的权限之内。郭无为看到李超竟敢如此认真,索性把惠璘、李超都杀了,灭掉了活口。

公元969年初,宋兵大举攻北汉。赵匡胤亲统大军。北汉在战和降的选择中爆发了内部争论。郭无为力主投降,并当众做出拔剑自刎之态,来动摇人心。宋军驻扎在潞州,抓获了北汉间谍。赵匡胤亲自审问。间谍说:“城中居民日夜盼望您统兵到来。”赵匡胤命人赐给衣服,送他回去。

宋军包围了太原,郭无为图谋投宋,但因同行者迷路,只好又撤回太原城。五月,汾水灌入太原城,双方激战十分艰苦。这时郭无为再次提出投降。北汉主刘继元不听,宦官卫德贵攻击其想背叛。郭无为被杀。

一天晚上,宋军营垒外有人大呼:“北汉主出降。”赵匡胤命卫士全副武装大开营门。这时将领赵燧提醒他“受降如受敌,岂可半夜轻信别人的话。”赵匡胤派人去侦察,果然是敌谍在进行欺诈。宋军久屯坚城之下,又遇暑雨,辽军已来援,不得不撤退。但经此一战北汉也元气大伤。

北汉也以间谍战反击宋。同年八月,晋州节度使赵赞所辖地区内发现了北汉间谍故意遗失的致将领刘进的蜡丸书。赵赞将密信上奏朝廷。赵匡胤大怒,命立即将其押往汴京。隰州刺史李谦溥以全家担保刘进不反,赵匡胤也觉察出这是北汉之离间,于是释放刘进,并厚加安抚。原来刘进深为北汉所惮,所以才想以这个办法除掉他。

公元979年初,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997年)亲自督军消灭了北汉。宋、辽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燕云十六州则成为双方争夺焦点。

对敌方开展瓦解离间之活动,必须视其所处之大形势而定。赵匡胤在北汉形势危急之时,利用大量封官、许愿的方式,瓦解北汉,架空北汉主的用间办法是很高明的。越是形势不利之际,越是敌人内部矛盾激化、高级领导人各怀鬼胎之时。因此,此时的间谍活动应主要指向敌方统治集团中的裂痕,充分利用其利害关系。

第三节 伪装的援军

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后,立即出兵北伐燕云十六州。公元979年七月,宋军与辽军大战于高梁河,宋军全面溃败,此后数年内双方在边境上数次交锋互有胜败。

公元986年初,宋军再次大举攻辽。宋军先胜后败。曹彬等军大败于岐沟关,在渡距马河时人马相践踏,又受到很大损失,宋军撤至雄州、霸州一线驻守。其后辽军转入攻势,十二月辽将休格率军侵宋。休格知道镇守雄州的将领贺令图“贪功生事、轻而无谋”,就派了一个间谍去欺骗他,间谍对贺令图说:“休格获罪于契丹,愿早日归朝。”贺令图认为这是建功立业的千载良机,立即赠休格“重锦十两”。休格又放出话来:“军中愿得一见雄州贺使君。”贺令图满心以为是接洽投降之事,就率数千骑前往迎接休格。到了休格帐前,休格坐于胡床,破口大骂:“你好在边界生事,今日是来送死的吧。”辽军骑兵从左右埋伏处冲出,尽杀其随从,贺令图被活捉。

辽军继续深入,自胡谷攻至代州城下。镇守代州的是宋初很有谋略的文臣张齐贤。辽军攻至城下,张齐贤精选两千名士兵出战,暂时击退了辽军。在此之前,张齐贤已写信约宋将潘美率军来援。派出的使节为辽军所获。张齐贤深为担忧,唯恐潘美军为辽军所袭。正巧这时潘美派出的使节前来报告:潘美军出并州四十里,接到太宗密诏已撤回了。此时辽军骑兵已大批开到了。张齐贤说:“敌知潘美来,而不知潘美退。”为防泄密,先把密使关在一间密室里。子夜,张齐贤发兵二百人,每人持旗帜一面,柴草一捆,到距代州城面南三十里的地方举火吓敌。二百人到达后,按照命令模仿大军出师的样子排列好旗帜,点燃柴草。辽军遥望远处的点点火炬和若隐若现的旗帜,认为是潘美大军自并州来援,仓皇北撤。

张齐贤预先已埋伏士兵二千人于辽军撤退必经之土磴寨。辽军慌乱经过时,宋军乘机进攻,大败辽军。

张齐贤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是他能以假援军吓退敌兵的重要原因。在战场上常常有这种情况,在我方已陷入危险,而敌人却未发现之时,有一个稍纵即逝的可能扭转形势,或至少使局势不至更坏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进行各种惑敌、欺敌活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节 间谍与外交

公元1004年,辽军在萧太后(辽圣宗之母,名绰,字燕燕,公元953—1009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71—1031年)的率领下大举南下攻宋。辽军前进至澶州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宋真宗赵恒(公元968—1022年)在丞相寇准的极力鼓动下,御驾亲征澶州督战。

宋帝御驾亲征,宋军上下斗志甚旺,辽军屡战不胜。其他地方的宋军也击退了辽军进攻。萧太后、辽圣宗决定与宋朝和谈。宋真宗派大臣曹利用出使辽军,与辽国谈判。

曹利用虽然是个书生,但不乏胆略。当时他官位并不高,以至于有人推荐他时,宋真宗不以为然。经过推荐者力保,曹利用也保证“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才被选为使节。

曹利用奉旨出使辽军大营,萧太后和辽圣宗颇为傲慢,开出的条件也很高,非要宋朝割地才能讲和。曹利用当然予以拒绝。辽国派韩杞为使回访宋军。双方经过一番交涉,又一同回到辽军。

韩杞到宋军中看了一次,感触颇深,他对自己遇见的辽国文臣武将说:“你们看见澶州北寨的宋军了吗?那真是精兵利器,与往日所传的宋军大大不同了。真是可怕呵!”当然韩杞也不是笨蛋,他这番话是用辽国语言讲的。可他万万没想到曹利用曾出使辽国,并通晓辽国语言。

曹利用表面上装作不懂辽国语言,占了很大便宜。辽国大臣间、君臣间关于和议的谈论,被曹利用听到了不少。根据这些宝贵的外交情报,曹利用力劝宋真宗顶住辽国威胁,此时将领何承矩也上报:从敌人那里跑回的百姓说,敌人听到御驾亲征已陷入慌乱。宋真宗更加不愿让步了。

辽国看到宋朝坚决不同意割地,只好退而求其次。公元1005年初,辽、宋双方订立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给辽国绢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澶渊之盟”后,辽宋两国关系相对稳定下来。

在外交斗争中,如果能及时获得敌人内部有关动向,就可以使情报优势转化为巨大外交优势,带来极大好处。曹利用仅仅因为通晓对方语言,并且装作听不懂,就获得了宝贵情报,是发人深思的。在谈判桌上,一旦被对方掌握了底牌,再好的外交家也只能一败涂地了。

第五节 边界谍影

北宋与辽在边境上的对峙,具有长城内的农业民族与长城外的游牧民族对抗的一般特点。但由于辽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实际上有相当大的农业成分,而且长城之险已不再发挥作用。宋在西北还面临另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西夏(党项羌族所建立的政权,都兴庆府即今宁夏银川东南。全盛时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北宋有人建议:“列烽火,谨晨夕之候,选精骑为报探之兵。千里之遥,视若掌内。敌之动静,我必先知。”还有人建议:“可用重赏行间谍,间谍若行,则契丹自乱,则边鄙自宁。”实际上不出历代对游牧民族用间之藩篱。真正根据宋、辽边境特点,指挥间谍活动的是宋雄州守臣李允则。李允则在宋太宗时主管边境榷场(宋辽双方商人、百姓贸易之所),以文人出任一方统帅。

宋、辽榷场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宋朝有人对其甚为头痛。此外还存在着大量榷场之外的交易。有人提出:“北边自兴置榷场,商旅辐辏,制置深得其宜。今若许其交相贩易,则沿边商人深入戎界,窃为非便。又北界商人若至雄、霸,其中或杂奸伪,何由辨明?”当时辽国确实招募间谍大量渗入边境,有的甚至以“贾人”身份深入内地。宋朝边臣常以镇将身份兼管榷场,显示出宋朝在认识上是把榷场与边境防务联系在一起的。

李允则于公元1005年前后出镇雄州。在此之前宋辽两国缔结了“澶渊之盟”,双方关系刚刚稳定下来。为怕惹怒辽国,宋真宗赵恒下诏:如擒获北界奸人,可审问后送往汴京。但他认为尽管双方和好,辽国动静不可不知。“间谍侦候,亘循旧制。又虑为彼所获,归曲于我。自今后获彼间谍,当赦勿诛,但羁留内地,待有词以报之。”留下间谍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同时改负责边境的机察司为巡检。李允则的前任何承矩也是一个能干的人。他在边境时想利用塘泊沟渠构成防辽骑南下的防御体系,但又怕辽人知道,就与幕僚载酒河上欣赏蓼花,并命人绘成图送往京师。朝中大臣不解其意。何承矩却逐步从泥沽海口到保州,曲折九百里建成了一个由水田、沟渠、塘泊等经济设施构成的工事体系。何承矩还招募知辽国之情形、山川之形势的辽、夏平民服役。

李允则上任后,首先放松了对榷场的管理。雄州北门外民居甚多,李允则想扩展北城,但又怕引起辽国的反应。北门外有一座东岳庙,李允则以银子做成大香炉,放在庙中,故意不予看守。大香炉当然被偷走了。李允则张贴告示,悬赏捕贼寇,久而不获。他放出风去:东岳庙屡遭贼寇,需修围墙。没十天的工夫,就以修东岳庙围墙为名扩展了北城。雄州城北有陷马坑,城上有敌楼,以观察辽境动静。双方讲和后,没人敢上去。李允则命人拆楼填坑,在原处种菜掘井,辅以沟渠,并筑墙,在田的周围植以荆棘,这样又形成了一个阻止敌骑入侵的工事体系。李允则还在雄州北原建了佛塔一座,供居民登高眺望,塔上可望辽境三十里,实际上是观察所。这类以佛事为掩护的古建筑,至今犹存。河北省定县料敌塔,高八十四米。虽不是李允则所建,但可以想见当年北宋边境官员在修建军事建筑时,考虑到外交关系,很动了一番脑筋,而且以民间建筑,经济设施为掩护,这一思路是较为普遍的。李允则还命广植树木,以阻挡敌骑。

上元节(元宵节)旧俗不燃彩灯。李允则命人以彩锦扎成山形,聚戏班演戏。观看、游乐的百姓彻夜不归。第二天李允则得到侦察人员报告,辽国边境官员也想来看看这繁华、热闹的场面。他就和手下官员一起候于郊外。果然有个紫衣人到了。李允则和他一起进入驿馆。驿馆内婢女罗列左右,招待紫衣人大吃大喝了一阵。紫衣人所乘骡被牵到屋外,李允则故意让紫衣人溜了回去。几天后传来紫衣人为辽国所杀的消息。原来那人是幽州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