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权位之争,历代王朝的开场大戏(1)

周公为何没有取代周成王

说起周公,似乎总与“解梦”纠缠不清。然而周公生平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执政六年后让位于成王,实现权力的和平过渡。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当危难过后便毅然让位,周公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受万代称颂,同时也引发了后人对其让位之举的质疑。

有人指出,《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记论训》中都说周公想要夺取天下。《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卷三也有记载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书·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着天下的大事。

又有人考证说,《尚书·大诰》中出现的“王”,把周文王称为“宁王”,也称作“宁考”。而“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所以这个“王”应是周公。《尚书·唐诰》中也有记载:“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周公的弟弟康叔,名“封”,《康诰》中的“王”称康叔为“弟”,显然这个“王”也是周公。如此说来,周公的确自称为“王”。

根据以上证据,便有人认为,周公在武王去世而成王年纪尚幼之时,便有谋权的意图。之后以“王”之名义,行“王”之权力,虽说东征西伐、治国安邦功不可没,但也不能掩盖其意欲以权夺位的野心。

至于周公最后没有取成王而代之,实乃应变形势的无奈之举。因为遭到当时地位举足轻重的召公、太公的怀疑,而成王也对周公起了疑心,并且周公的两个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又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合起兵,关中局势动荡不安,形势对周公极为不利,周公不得不还政于成王,以平息众怒。

此番质疑,给世人心目中周公无畏无私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更多的人仍坚持认为,从周公临危受命而勤勉摄政之举,从他在武王病危之时愿意以身代死的决心,便可看出周公对国对君的一片赤诚之心。如此忠君爱国之人,绝不可能做出僭越夺位之事。

无论是无奈还政,还是真心让位,不过是后人充满感情色彩的想象。而周公心中所想,早已随他而去,深埋黄土之中。

“秦晋之好”是为了战争

在过去的一些文章中,时常会出现“秦晋之好”一词,来形容两户人家几代结亲,亲上加亲。“秦晋之好”看上去寓意了一种亲密关系,其实不过是政治婚姻的幌子。政治婚姻是建立在“互为所用”的基础上,所以其中很难排除阴谋的成分。而“秦晋之好”这一典故的来源,更是充满了龌龊的算计。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间的相互嫁娶已成惯例。秦穆公刚刚登基为王,有睥睨天下的野心。当时晋国占据中原宝地,乃大国之一,所以穆公向献公求亲,娶了献公与齐姜的女儿伯姬。

晋献公老来昏庸,被美色所困,为了立最小的儿子卓子为王,讨好自己的年轻妃子,竟然杀了太子申生。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见状心寒,生怕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所以就逃往别国避难。夷吾直接投奔了姐姐伯姬,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庇护。

晋献公死后,夷吾联合里克、邳郑等臣子将九岁新君卓子摔死在宫中,派人通知重耳回国,但重耳忌讳夷吾的狠毒手段,拒绝了回国的邀请。不过,夷吾想要自己回国称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只好请求秦穆公出兵助自己返国继位,事成之后送穆公秦河西五个城池。穆公为了得到地盘,便命大将公孙枝率三百士兵,送夷吾回晋国,成为晋惠公。

哪知道晋惠公不守信用,当上君王便毁了之前许诺秦穆公的五城,秦穆公恼羞成怒,决定与晋国断绝往来。不久,晋国突然遭逢旱灾,颗粒无收,难民四起,晋惠公没办法,只好再次找秦穆公这个姐夫帮忙。秦穆公考虑到晋国对自己还有用处,便借粮给了晋国。不料第二年秦国大旱,晋惠公不但不帮忙,竟反过来讽刺秦国。

秦穆公不甘受气,遂令闻名遐迩的宰相百里奚攻打晋国,将督战的晋惠公俘虏过来。伯姬见自己的弟弟被俘虏,生怕秦穆公杀了他,于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终于令秦穆公改变初衷,要求晋惠公割地求饶。晋惠公无奈之下只好将土地奉上,还把儿子公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这才使两国的关系修好。

公子圉在秦穆公眼里,就是另外一个可以利用的夷吾,于是穆公便将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公子圉,让外甥成了自己的女婿。几年之后,晋惠公病了,公子圉怕父亲将国君的位置传给别人,扔下怀赢逃回晋国,果然坐上了皇位。没想到公子圉也是忘恩负义之人,竟然定下国策,与秦国老死不相往来,妻子也不要了。秦穆公一看这个女婿是个不义之徒,决定要帮重耳重夺晋国国君的皇位,遂把怀赢再次嫁给了重耳。论关系,重耳本是秦穆公的大舅子,但如今又成了秦穆公的女婿;怀赢一女嫁二夫,从前夫的妻子变成了前夫的叔母。

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赶走了公子圉成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但谁也料不到,秦穆公扶持三代晋国国君,都遭到了背叛。晋文公拒绝与秦国往来之后,发愤图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秦穆公直到晋文公死后才借机打败中原霸主的晋国,终修得正果,称霸一方。

一段称霸的历程,充满了可笑的婚姻关系。两国统治集团之间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互相联合,互相利用,彼此通婚,结成密切关系。而实质上亲家之间钩心斗角,争夺霸权,兵戎相见。似乎“秦晋之好”这段“佳话”更适合用“秦晋之争”来表达。

巫蛊夺命,谁之错

西汉巫蛊连环案,诱因是汉武帝沉迷黄老巫蛊之术,引发了妃嫔之间的斗争。但其实质却并非简单的后宫纷争,而是整个朝廷势力的斗争,最终引发了“太子谋反”的惊天大冤案,导致汉武帝晚年妻离子散、众叛亲离,在后悔与沉痛中死去。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大半生所行功德可抵黩武之过,然而一个小小的巫蛊之术,却令武帝千古功名毁于一旦,难道巫蛊之术竟可怕如斯吗?其实真正可怕的应当是人心才对。

巫蛊连环案的事情源于汉武帝的一场幻觉。征和元年(前92)三月,赵敬肃王彭祖去世,夏季又逢大旱,宫外尚未安定下来,内宫就出现了妃嫔以巫蛊互相攻击的事件。本来妃嫔用厌胜之术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当时武帝也未放在心上,哪知道妃嫔们的斗争愈演愈烈,最后竟互相诬陷对方用巫术诅咒皇上。汉武帝见状很是不满,一怒之下处死了大量宫人和一些外戚臣子。但他总是梦见有人在用木人诅咒他,一时间寝食难安。有一天他正坐在建章宫内养神,忽然看到有一男子持剑走进中龙华门,本来应该有重兵把守的中龙华门却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

汉武帝心想那男子莫非是来刺杀自己的不成,于是大声叫喊,哪知道男子扔下剑隐遁而去。吓出一身冷汗的汉武帝大叫侍卫护驾,并派人到皇宫内搜查却一无所获。其实武帝一生杀人多多,很可能是因为心理原因,产生了有人欲找自己报仇的幻觉。但彻查的结果令他很失望,刺客没有找到,反而在后宫和京城百姓家中翻出大量的木偶和咒符。汉武帝以此认为有人用巫术制造神魔来刺杀他,于是下令严查此事。“巫蛊案”就这样掀开了帷幕。

君主身边最不乏的就是小人,“巫蛊案”本来可以很快地过去,但是有人却诬告当朝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施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公孙贺的夫人君孺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所以汉武帝与公孙贺关系素来亲密,公孙敬声也因父亲的关系担任太仆一职,负责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可是偏偏公孙敬声不争气,骄奢淫逸,贪财好色,收受贿赂,结果被关了起来,公孙贺于是抓了到处劫富济贫的阳陵侠客朱安世,想要借此立功,帮儿子将功赎罪。

朱安世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就托人上书汉武帝,称公孙敬声和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派遣巫师在天子所驰的马路上埋木偶人诅咒天子。天子马路本来就是公孙敬声的管辖范围,朱安世这一告发有理有据,汉武帝立刻相信此事,就逮捕了公孙贺一家,交给了当时著名的酷吏杜周查办。杜周公报私仇,不但杀了公孙贺父子,还将阳石公主和跟本案没有什么关系的诸邑公主一起杀了,只因诸邑公主与卫子夫弟弟卫青之子卫伉是表亲,而卫伉与杜周结了怨。

虽然死了一群人,但汉武帝老来竟然多疑,认为还是有人想要害自己,于是将“巫蛊案”交给了自己的宠臣江充查办。江充靠裙带关系取信武帝,他的“公正无私”是故意装出来的,但武帝却相当放心地将巫蛊案交由他来做。在调查此案的过程里,江充完全将个人恩怨融入其中。在朝廷中,他最想扳倒的人就是太子刘据,因为他曾经抓了刘据的亲信,刘据向江充百般求情,江充却一意孤行,结果因此得罪了刘据。其实刘据对于此事早已经忘到脑后,他也并不是记仇的人,但江充小人之心却不这样认为,只想着借巫蛊案诬陷太子和皇后卫子夫。不过汉武帝对刘据疼爱至极,江充几次陷害刘据都没有成功,倒是刘据看出江充的歹心,一怒之下发动政变杀了江充一干人等。

已经深居简出、在长安城外甘泉宫养生的汉武帝不明就里,只知道太子杀了自己的近臣。恰在此时有人在武帝耳边不断吹风,说太子想要谋反。一开始武帝并不相信,便派了侍从去长安城探听情况。侍从到城外转了一圈,发现守备森严,没敢进城,转身便跑回甘泉宫禀告武帝,太子的的确确是造反了。或许是刘据倒霉,也可以说是汉武帝昏聩,就这样听信了小人之言,相信自己的儿子有谋反之心,于是向丞相刘屈牦发布敕令:立即发兵出击,对造反者一律杀无赦。刘屈牦本来无心害太子,无奈天子之命不能违抗,便派兵攻打长安城。

刘据根本没有造反之心,所以哪里有重兵抵抗宰相的军队,只得发动百姓死守长安。但百姓只知道“太子造反”之事大逆不道,所以刘据大失人心,最后兵败如山倒,逃离了长安。没过多久便被找到,而那时的刘据已经自缢而死,其母卫子夫早在他之前已经上吊自尽。

一年以后,汉武帝才查清楚原来是奸臣搞鬼,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除了为太子平反、追封刘据,再没有什么能够挽回的。

小小的一桩巫蛊案,在皇帝的疑神疑鬼和小人的借机发挥下,使汉王朝的宫廷内外掀起了长达数年的血雨腥风,其实到头来发现只是误会一场,却没有任何人对此承担责任。

杀光百名侄子的冷血皇帝

谈起十六国那段历史,北燕当属重点。这个本是属鲜卑族统治的朝代,在后来的发展中却被一个姓冯的汉人统治了。慕容家统治北燕,一直到慕容云时期,发生了变故。慕容云本姓高,是高丽人,虽然他当了皇帝,但他认为自己并非鲜卑人,内心十分自卑,为了收买人心,让大臣们都对他服气,他便天天大开府库,赏赐文武百官,想着能够拿金钱来笼络人心。

其中冯跋是慕容云的拥立者,但慕容云却对他心怀戒备,为了防止自己被刺杀,慕容云养了一帮武士在身边,他吃睡都与这些武士在一起。可没想到,这些武士中有两个名叫离班、桃仁的人,却为了谋求皇位,将慕容云刺杀。

慕容云被杀后,冯跋带领卫兵,将离班、桃仁立斩于殿前。而冯跋为众人所推,成为继任慕容云皇位的人选。从他开始,北燕便改姓冯了,开始了由汉族人统治的时期。冯跋继位后,依然没有得到安宁,他的堂兄冯万泥、侄子冯乳陈两人不服,想要夺取皇位,幸好冯跋的二弟冯弘率兵把他们镇压了下去。

冯跋看到冯弘功劳甚大,便任冯弘为骠骑大将军,晋封中山公。冯弘的权力从此与日俱增。冯跋在位22年间,国泰民安,他轻徭薄赋,崇尚儒学,很是为国家做了一些好事情,让那个乱世呈现出了少有的安宁。

但是公元430年秋,冯跋病危之时,争夺君主之位的战争再次上演。冯跋宠妃宋氏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君主,便想谋反,而这件事情被冯弘得知,他率领卫兵冲入皇宫之中,囚禁了宋氏母子,控制了大局,而病重的冯跋便在一片慌乱之中惊吓而亡。

冯跋死后,冯弘自立为天王,废杀太子冯翼。他不念旧情,为绝后患,将大哥的一百多个儿子通通杀光。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孩,冯弘都一个不留。自古篡位嗜杀前任后人的君主不在少数,冯弘却能够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也的确是历史上罕见的血腥帝王。

杀掉所有冯跋的后人后,冯弘便霸占了大哥的貌美妃子,此举令他一继位便失掉了人心。众叛亲离之下,冯弘的几个儿子为了不被自己的父亲杀掉纷纷逃亡北魏。而当时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便乘机发兵,想要一举歼灭北燕。

战争开始以后,冯弘连连败退,为求自保,他不得不向南朝宋文帝求援,遣使称藩。有利益可得,宋文帝当然愿意帮忙,他封冯弘为“黄龙国主”,并答应出兵助北燕。但因为南宋距离北燕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北魏很快将北燕的城池攻破,冯弘流亡到高丽,被高丽王安置在北丰。

从高高在上的君主沦落到寄人篱下,冯弘的日子并不好过,高丽王与冯弘相处得也并不融洽,后来冯弘又求助于宋文帝,求宋文帝将他接走。得知此事的高丽王勃然大怒,他当即下令诛杀了冯弘全家。

得到如此下场,冯弘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