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如何提升沉闷孩子的交际能力

教子小案例

瑶瑶6岁,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父母从小就对小瑶瑶宠爱有加。爸爸妈妈很怕小瑶瑶不开心,也担心小瑶瑶会出事,所以每次小瑶瑶还没有开口说出什么要求,父母就猜测出她的意图而满足她,而且也很少带小瑶瑶出去。在学校里老师们反映,瑶瑶不善于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不爱说话,每次老师提问,她总是要闷上半天,老师追问一句,她就回答一句,而且声音特别小,有时还需要老师走上前去才能听见。除此之外,她在其他公共场合也不愿讲话,别人问她十句,她能回答一句就不错了。而且,即使瑶瑶说话,也往往表达不清楚。父母其实也知道,在家里瑶瑶就是那么一个沉闷的孩子,有什么事的时候自己表现得很难受,可就是不愿意主动跟爸爸妈妈说。

高手出招

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5%靠专业技术,另外的9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主要凭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果中最主要的三种基础能力之一,对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出生后的第2~3年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期内,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理想发展,这将为以后其他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过分保护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从婴幼儿时始,就很少与外人接触。所以多数孩子养成了内向、沉默寡言的习惯。特别是儿童时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自信心也不易建立起来。

具体地说,孩子不喜欢讲话有这么一些主要原因。言语功能发育程度上,有的小孩子在学走路阶段,言语的发育可能暂时性延迟,会走路后言语会很快发展起来。孩子心理上,由于孩子刚开始说话语音口齿不清,把“毛驴子”说成“毛鱼子”,“馒头”说成“馒斗”,而引起成人的笑话,造成了孩子惧怕说话的心理。孩子个性上,有的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喜欢安静,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经常指责和限制孩子,或是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或少言寡语,与孩子交流过少或缺乏交流,使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很寂静的环境中,而延迟了说话时间;家庭环境不和睦或者许多事情由父母包办代替,使孩子得不到锻炼。环境因素上,家庭中用多种方言与小孩讲话。比如,父亲讲普通话,母亲讲广东话,爷爷讲上海话,保姆讲陕西话。孩子对此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对不爱说话的孩子,家长不应着急,更不应强迫孩子多说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孩子这种个性的形成与自身身体成长和家庭环境都有关系。一般来说,孩子的成长只要没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家长不应医学干预。所以,对很少说话的孩子,家长应在创造家庭环境,鼓励孩子交流着手。

父母可以主动与孩子亲近和交流,满足孩子情感与心理的需求。经常鼓励赞美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特别关注和在意他的不爱说话的倾向,逐步通过诱导、暗示和帮助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做到不揭孩子的短,不嗤笑和嘲讽孩子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的现象。找一些适合于孩子朗诵的儿歌让孩子大声朗诵,为他熟练的表达语言提供帮助,使他形成比较流畅表达的语言习惯。在孩子说话时不打岔、不代替,让孩子把话说完整,父母要做到倾听并及时给予回应。

家长应该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一定的生活经验是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基础。有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才会有话要说。家长可带孩子去超市、公园、商场等地方,引导他们观察这些地方的人们是怎样用语言交往的,丰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孩子从中不但会学到更多的语句,还可积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需的经验和技巧。

经常带孩子与同龄孩子接触、玩耍,让孩子在交往中得到锻炼。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交友。每当孩子拥有大量朋友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安定的,他们表现得不怕失败,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相反,孩子没有一个朋友,沉默寡言就不可避免。这时家长可与老师商量一下,尽快让孩子交上朋友,融入集体。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说话,要通过陪孩子游戏、旅游、阅读、欣赏音乐等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使孩子得到放松,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逐渐改变孩子沉默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