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1

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里,父爱同母爱一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情感。没有父爱的家庭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常表现出自卑的情感素质和性格特征。父爱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爱的眼里更多地考虑未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作用。母爱可使子女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父爱的功能则表现在教会孩子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母爱代表着人性和关注社会生活情感方面,父爱则往往象征着关注事业、思想、秩序、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往往也与父亲有关,椐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的父亲,则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很容易与人相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爱远远胜过母爱。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

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所以,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

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2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同样,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亲。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个“好”字该怎样理解呢?把孩子教“好”,并非单纯让孩子争得第一、获得奖赏、在某个领域出人头地,也不跟社会的财富、地位、名声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好”孩子,就是把自己做到最好的方面教给孩子,把孩子“教好”,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非要让孩子成为爱因斯坦、变成比尔·盖茨。孩子只需要在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明天比今天多些进步就可以了。

教是一种主动实施的行为,也就是由父亲来引导学习和教育的行为。而“不教而教”就是指由孩子自主成长的一部分,通过放手和满足孩子正当的自然需要来达到让孩子成长的目的。

作为孩子的父亲,首先应该想法了解自己孩子的各项能力极限。刺激孩子的能力成长到孩子能到的最高程度,在纷纷扰扰的社会环境和欲望诱惑干扰下保持对自己孩子的客观认识和理解。然而,现实中大部分的父亲在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社会对未来成人的要求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发展来实施,而是根据家长自己的愿望来进行教育。

父亲要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就要尝试回到自己的需求点上,我们也就要去了解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父亲可以为自己制造一个同样的处境来感受孩子的需求。应该相信,孩子即便是在做了错事的时候,他也是在努力地想把事情做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负面行为上,而是要看到孩子行为后面的良好的动机,父亲要避免对孩子使用错误的方法指责,而是要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达成自己的良好动机……

每位孩子的父亲,都要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而且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那么教育就合理而有效。没必要刻意地去追寻道理,而要看到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效果。

3

本书选取了父亲教育方面的一些成功法则,告诉你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好父亲。全书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培养孩子的爱心、学习、自主、节俭、责任、挫折、交往、信念、意志等,认清孩子所面临的问题现状,并分析原因,提供培养教育的方法,为父亲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些诊断、指导意见,帮助父亲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掌握教育的方法,打破以往错误的教育观念。

同时,也希望父亲们能适时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孩子母亲的背后走出来,加入到共同养育子女的行列中。全书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分析、阐述,突出实用性、经验性,也提供了教育的基本准则,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