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为官清廉的陈寿
- 史鉴录:明~清
- 《史鉴录》编写组编著
- 1642字
- 2018-04-04 10:41:21
陈寿,字本仁,明朝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为官四十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严于律己,恪尽职守。
陈寿的出身,算起来是个军事世家,他的太爷爷、爷爷都是战死沙场的,不过他们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而是世袭戍边的军士。到了陈寿这辈,陈父严命小儿子用功读书,然后全家节衣缩食,把陈寿送进了私塾。教授陈寿知识的正是明朝的一位大儒贺钦,这个人刚正不阿,因为和宦官王振不和,被发配边疆。陈寿不仅跟他学各种知识,也学习了为官做人的品德,不贪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陈寿从私塾回家,捡到了一袋金子。为了等失主回来取,在原地守了一个晚上,终于把金子还了回去。陈寿为官之后,这一品质也从未改变。不是自己应得的,一分不要。
陈寿考中进士之后,做了户部给事中,正七品,主要工作就是监督户部的工作情况,并弹劾不法官员。结果,当时朝廷乌烟瘴气,户部中想要找出个不贪的官员,比登天还难。陈寿在这个职位上做了十三年,公正廉洁,直言不讳,弹劾官员无数。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陈寿巡视宣大边防(今河北省宣化县),查出稽守镇中官梁方暴虐军士,贪污粮草,当即将其革职。当时明宪宗朱见深宠信万贵妃,万贵妃的兄长万通贪污受贿,朝臣皆不敢言,唯有陈寿无所畏惧。朱见深听了万贵妃的耳边风,将陈寿下了大狱。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一直钦慕陈寿廉洁刚正的品性,为他多方奔走,最后打了八十大板,放了出来。陈寿出狱后,仍旧“我行我素”,见到贪官污吏,不管对方是谁都照弹不误。
弘治年间,陈寿到陕西做官。当时陕西地区经常遭到边地少数民族的骚扰,百姓生活非常困苦,陈寿一边整顿军务,一边安抚百姓。他到任之后,发布政令说,一禁市价;二捕窃盗;三丧不停枢、婚不索财;四清冤狱、减刑杀、去杂捐;五严办贪吏,收其不义之财,取一半赊济民众。陈寿说到做到,雷厉风行,没多久就公布了军队里三十七个军官的贪污问题,然后,依法处置。自己能处罚的直接处罚,不能处罚的,上报朝廷。一番整顿下来,部队里的蛀虫一扫而空。因为陈寿为官清廉,对贪污的官吏也敢于严厉惩办,慢慢地,地方上安定了下来,百姓生活也有了起色。
一天,一位守营的将领发现一列少数民族的士兵,他见对方人数少,认为有机可乘,就想出战。陈寿却认为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所以将计就计,独自到帐外和数十个骑兵一起坐在凳子上吃东西,敌军见了,怕有埋伏,连忙撤退。陈寿乘机下令出击,结果大获全胜。当他给朝廷送捷报的时候,有人说不妨把他的家人加在请功的战报上,陈寿听了,厉声拒绝说:“吾子弟不事弓马,安得以欺朝廷?”
当时镇守陕西的太监廖堂,贪婪暴虐。因为有刘瑾做靠山,地方官吏都不敢管他。因为陈寿素有清名,就被吏部派去查探究竟。陈寿到了之后,很快查明廖堂确实贪赃枉法,以奉诏制作毡幄为名,搜刮民财“赢金数万”。并准备拿这些钱来取悦宫中的权幸。陈寿没收了这笔钱作为赈灾款。然后告诫廖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并下令拘捕廖堂的爪牙,把那帮家伙吓得四处奔逃,再不敢敲诈百姓。
廖堂因此记恨陈寿,想方设法挑拨总制彭泽与陈寿的关系。后来彭即以陈寿年老体衰为由,请奏朝廷调离陈寿。于是陈寿接到了调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的诏令。当听说他要被调往别处时:“军民数千人,拥集抚台,泣留公(指陈寿)。公曰:君命也。出城之日,号呼之声震地。”当时拦着陈寿,希望他能留下的百姓有数千人,他们围着陈寿的车轿,态度坚决,整整一天,陈寿的车子,连一米都没能走出去。
廖堂作为宦官刘瑾的爪牙,陈寿堵了廖堂的财路,无疑也堵了刘瑾的财路,刘瑾为了报复他,寻了个错,罚陈寿米二千三百石,布一千五百匹。但陈寿一直为官清廉,除了俸禄一无所取,根本拿不出这些东西,只能上书陈情。刘瑾也知道陈寿清贫,只好免了那些处罚。
朱佑樘离世之后,刘谨乱政,陈寿上疏弹劾刘瑾被革职查办。陈寿一生为官清廉,身为封疆大吏,却没有自己的房子,离职之后,只得找地方借宿。等到他去世的时候,甚至连安葬的钱都没有,还是在同僚的资助下被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