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研究
- 李月娥
- 12382字
- 2020-06-25 11:24:43
摘要
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可以识别各种信息,证劵价格的形成与波动将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意味着有效市场能对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作出反馈,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优劣与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决策无关。其假设依据是:投资者是理性人,他们可以理性地评价与证劵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即使投资者不是理性的,由于他们交易的随机性,也能彼此抵消对价格的影响;若部分投资者有相同的不理性行为,市场仍然可以通过“套利”使价格得以恢复理性。现代行为经济学派针对新古典框架下的有效市场理论假说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市场中的个体是非理性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发生;群体行为使套利不能发挥预期作用。在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发出者(会计人员)与接收者(投资人)都存在判断上的偏差。对特定的经济交易事项,不同的会计工作者会有不同的职业判断,产生不同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决策,并通过财务报告传递给市场。而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非理性定价特征,散布对自身有利的虚假财务信息,造成了投资者将非法的财务呈报行为与合法的职业判断行为相混淆。这一切都会降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可见,会计职业判断质量不再与市场运作效率无关。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在理论上将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解释与预测资本市场中财务信息的异象。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它充分考虑到了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给会计人员留有较大的职业判断的空间,使其能结合会计主体的具体经营环境选用最恰当的会计处理程序或方法。然而,究竟应如何合理地应用职业判断,以及如何评价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合理性,准则却没有给出明确的、一贯的指导说明。这导致会计职业判断的滥用,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此外,职业判断的过程本身是不完美的。它不仅受到逻辑缺陷的影响,也受到时间压力、知识结构缺陷和其他人类认知不足的影响。而且,由于职业判断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其质量会深受所处环境的制约。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的基本内容包括七个部分,主要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首次结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借鉴行为学家Lewin的行为模型,构建了会计职业判断质量影响因素框架;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会计人员应用职业判断的现状及其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模糊数学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措施。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1.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理论
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判断的过程包括对问题的最初感知和确认,对信息的搜寻和收集,对获取的信息和以前知识的评价和权衡,对潜在后果的价值和效用的考虑,以及决策本身。它可以是精心斟酌的或仅仅是出于直觉的;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只是需要瞬间的考虑;可以是明显的,也可以是隐晦的。但是,它的存在是以需要作出有意义的决策或至少是觉得有必要的选择为前提的。否则,行动将会是预先决定的,而不需要判断。从“判断”向“职业判断”过渡隐含着一个更广泛的过程。它要求判断者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客观与正直的职业精神,同时出于工作的职责与要求作出判断。因此,“职业判断”是这样一种判断,它是由有经验和有知识的人进行的,在适用的职业准则的框架之内,以客观和正直的态度作出的判断。
根据“职业判断”含义的要求,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会计职业判断定义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等会计标准的框架下,结合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特点,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本着客观与正直的职业态度,对不确定性会计事项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不同于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从允许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中选出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其主体、客体与运用方式均与会计职业判断不同。盈余管理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信息披露管理,是刻意地规避准则或是利用准则的漏洞来精心策划以实现其利润操纵的行为,无论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还是所遵循的依据和原则上,都与职业判断相去甚远。
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会计活动的一个特殊过程,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相对精确性要求。会计运用了数学的方法和思想,又带有哲学的思想和管理的艺术,使会计信息仅具有相对的精确性。而会计信息的相对精确性要求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使职业判断成为会计工作各个环节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二是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一方面,准则的生成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是在现有会计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可能穷尽所有交易事项,因而就有一种对会计职业判断的潜在要求;另一方面,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变化,新的经济业务的出现,使会计准则滞后,因而需要职业判断。三是职业的精髓在于高水准的职业判断。对于会计职业来说,如果所有会计师所做的就是按照某一规则手册的规定去做,那他就不是以职业人士的身份在行事,而仅仅是从事一项手艺。可以说,没有职业判断带来的灵活性和智慧,财务会计程序、准则和规则所组成的复杂财务会计系统就会是笨拙的、不敏感的。
从管理学的角度考查,质量一般被理解为“符合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2用户需要的程度”。质量的含义在会计工作(行为)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质量代表了特定会计工作(行为)的优劣程度;第二,对此优劣程度的衡量需要通过特定会计工作(行为)的相关特征来实现;第三,相关特征是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与满意程度决定的;第四,衡量时应当考虑特定会计工作(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会计信息形成的重要方面,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所以,笔者认为,会计职业判断质量应是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能满足一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程度。满足的程度高,表明会计职业判断质量高;满足的程度低,则表明会计职业判断质量低。这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中立性等。
会计职业判断既是一种人类行为,又是一种职业活动。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必然受到人类有限性的制约;作为一种职业活动,必然受到职业环境的影响。对其质量问题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主要包括行为经济学的非理性解释、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管理心理学有关个体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理论、心理学的启发式认知偏向、现代决策理论等。
2.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主体因素
马克思认为,主体是能动的本原,是创造客观社会现实的综合体。而行为科学上所讲的主体,则是行为的发出者或实施者,是指具有行为目的、行为意识和行为能力的人和以人为单位所形成的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从哲学及行为科学对主体的认识中可以看出,主体只能是现实的、社会的人。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应是实施会计职业判断的人。由于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求判断者具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准则知识,因此,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技能和准则知识,具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直接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活动,能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实现会计目标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主体,除具有一般行为主体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如主观能动性、多角色性和专业技术性等。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分为会计人员个体和会计人员群体两个层次。会计人员个体指会计人员本身,即具有会计专业技能和准则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群体即由会计人员组成的有机整体。会计人员群体与会计人员个体密切相关。一方面,会计人员群体由一些目标相近、知识技术相通的会计人员个体所组成,只有会计人员个体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精诚协作,才会有群体高质量的职业判断;另一方面,群体通过集思广益,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与知识,使职业判断的公允性、客观性、相关性增强,使会计估计、会计方法与会计政策的选择更为科学、合理。此外,群体能增加对个体判断的认可程度。但是,由于群体具有的从众性、社会懒惰性,以及领导意志导向性等特征,有时群体对个体的职业判断质量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行为学中将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因素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三个相互联系的具体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首先是人,具有一般人的行为特征。作为会计职业判断主体的人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其判断质量同样会直接或间接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有限而导致的认知偏差、情绪波动、意志力强弱等心理过程因素,会计人员的需要与动机、价值观与态度等个性倾向因素,以及会计人员的气质与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因素。会计人员的认知偏差是指会计人员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有限性而产生的偏差,主要有易得性、代表性、框定效应等启发性偏差。这些偏差会导致会计人员判断失误,从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判断主体情绪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接影响,从心境一致性效应与预期情绪理论中得到了充分论证。二是直接影响。会计人员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满腔热忱,就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以应对会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业务的日益多样化;反之,职业判断能力下降,导致会计职业判断质量低下。意志对会计职业判断主体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会计主体的多角色性,意志能使会计人员不受管理当局自利意图的摆布,免于陷入丧失职业判断力的境地;二是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需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懈地努力,而这需要有意志力才能做到。需要与动机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若会计人员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职业判断中屈从于管理当局的意愿,将导致职业判断的滥用;若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就感与满足,得到他人的赏识与尊重,实现自我价值,产生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提高职业技术水平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肯定会更加谨慎、努力,更可能作出恰当的、高质量的判断结论。性格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体现在:不同性格与不同风险态度的会计人员在面对同一会计事项时会作出不同的职业判断,理想的会计职业判断者应是性格偏内向与风险中立者。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同时又是会计专业人员。作为会计专业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其判断质量必然受到专业知识与经验、会计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专业素养的影响。专业知识与经验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基础,高质量的职业判断有赖于专业知识与有效经验。但由于知识的有限性,会计职业判断不可能完全避免偏误。会计专业知识与经验仅是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础,真正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是由知识与经验转化而来的专业能力。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石,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的人,工作责任感强,在行使会计职业判断时,就会遵守公允原则,如实、客观、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以反映经济业务,其职业判断行为能遵循“契约组合”中的中介人角色,提供出令人满意、对社会和企业负责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较好的服务意识,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就不能做到诚4实守信、客观公正,不能自觉抵制利益的诱惑和外界的干扰,不能排除个人主观意念及偏好、利己主义、以自我为核心的价值观,也就难以坚持原则,不良的会计行为动机由此而生,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很难保持客观、真实。
3.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客体因素
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体是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客观世界同主体活动有功能联系而被具体指向的对象。根据客体的定义,可以认为,会计职业判断客体是指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进入职业判断主体(会计人员)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由于会计职业判断是在对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会计事项即为会计职业判断的客体。从客体的内涵和我们对职业判断的界定来看,会计职业判断客体应当具备四个特点:客观实在性、对象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
会计职业判断客体与其他判断要素存在密切的关系。首先,判断主体和判断客体之间有着认识关系与实践关系。判断主体与判断客体的认识关系是判断主体与判断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关系。判断主体通过对判断客体的认识,形成了对判断客体的主观印象,在观念上把握判断客体。判断主体与判断客体的实践关系,是指判断主体运用专业知识,采用一定的判断手段与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和以前知识进行评价和权衡,对潜在后果的价值和效用进行考虑,然后作出选择、决策。通过判断实践,判断主体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其次,判断客体与判断手段之间的关系。判断手段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而采取的措施与方法,不同的判断客体根据其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所采用的具体手段也有所不同。最后,判断客体与判断环境存在依附关系。判断客体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客体的复杂性。
对会计职业判断客体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是会计事项的复杂性。企业的会计事项种类繁多、复杂多样,会计事项的复杂性程度不同,需要的会计职业判断也会不同。会计事项的复杂性程度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越大。而会计事项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会计事项的非结构化两方面。
会计职业判断客体因素对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体现在会计处理的各个环节上。在会计确认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基本问题:哪些项目应该进入会计系统?能进入会计系统的这些项目应计入何种会计要素,并应通过哪一具体会计科目加以明确认定?这些项目应在何时予以记录并计入报表?在记录或计入报表时是否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并且还考虑:效益是否大于成本?记录或计入报表的项目是否符合重要性的原则?对于确定性与结构化的会计事项而言,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是简单的;对于不确定性及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会计事项而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会计职业判断。而且,不确定性程度与非结构化程度越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就越高,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同,因此,在确认过程中,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与非结构化程度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会计计量的过程中,无论是资产计价,还是收益的决定,都需要进行两方面的选择,一是计量单位的选择,二是计量属性的选择。这两方面的不同选择所形成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会计人员对判断客体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对计量属性的选择,如果是不确定性程度较低且非结构化程度低的问题,判断比较容易;如果是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且非结构化程度高的问题,判断就比较困难。因此,在计量过程中,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与结构化程度仍然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记录主要运用的方法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等。因此,会计记录中的会计职业判断主要体现在一些比较简单、非结构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会计事项上。所以,在这个环节中的客体一般不会对职业判断的质量带来显著影响,而这个环节的职业判断质量一般较高而且稳定。在财务报告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有关会计事项来判断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以及事项的重要性。无论是持续经营的判断,还是重要性的判断,其判断客体都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其复杂性,致使会计人员判断时难以准确把握,从而影响职业判断质量。
4.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环境因素
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行为方式、指向和强度,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即个人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其中,个人内在因素包括生理与心理两类基本因素,而外部环境因素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本文研究的个人内在因素指心理因素,而外部环境因素则指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等方面。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人,作为主体的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同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既有政治、经济、法律、技术、文化等宏观环境因素,也有企业模式、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特点等微观环境因素,各因素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在宏观因素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会计规范尤其是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一方面,会计规范为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的程度,并通过惩罚等措施促使其更客观地进行职业判断。另一方面,会计规范(主要是会计准则、制度)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是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技术指南。有关规定越完善、可操作性越强,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判断的任意性就越小。
为了深层次地分析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一方面,通过分析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及制定者的素养,论证了会计准则的存在提高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平均质量;另一方面,阐明了由于会计准则制定的不完美性,会计人员在运用职业判断时仍然存在许多盲点,从而影响职业判断的质量。准则制定的不完美性体现在制定的模式与制定的内容两个方面。准则的制定模式有三种,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会导致不同质量的会计职业判断,本人认为,最有利于高质量职业判断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准则制定内容的不同也会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政6策的选择权是否有约束与指导。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在尽可能充分考虑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的基础上,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进行约束与指导,以此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2)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估计是否有指南。会计职业判断是在准则的框架下进行的,对许多会计估计问题尤其是复杂的会计估计问题,若在准则中没有提供指南,则将产生极大的判断偏差。(3)会计准则的前瞻性程度。前瞻性弱的会计准则中没有对新出现的经济业务的处理作出规定或原则性的指导,完全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处理,势必造成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同,从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平均水平。(4)会计准则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会计准则必须具有首尾的一致性,内部不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才不至于因为依据的标准不一致而导致判断发生偏误。
在微观因素方面,本文主要应用契约理论,研究了管理者的意图是如何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而公司治理结构又是怎样制衡管理者行为,从而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免受管理者不良意图的影响的。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体。会计在制定契约的条款以及在监督这些条款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计数据经常用于各种契约(债务契约、管理人员的报酬计划)、公司章程及细则等。这些契约常常包括对各方行为采取基于会计数据的各种限制(如对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作限制性规定)。Watts和Zimmerman(1978,1979,1986)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影响企业会计选择的因素概括为报酬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并认为企业管理当局具有通过会计选择行为来美化财务报表以满足债务与报酬契约的动机。本文认为,管理当局不仅仅具有通过会计选择行为来美化财务报表以满足债务与报酬契约的动机,而且有干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动机。管理当局通过两种途径对会计人员施加影响,使会计人员生成、报告的会计信息符合自己的意图:一是直接采用指使、暗示等方法,干扰、影响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使会计人员不能本着客观、公允的态度,选择符合企业经济实质的会计政策与方法,造成会计职业判断的滥用;二是通过组织内的群体领导者的意志导向,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质量受到影响。在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经营者的权责明确,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侵犯其他利益主体的行为能得以制衡,这就使得管理者试图为了自身利益采用指使、暗示以及通过组织内的群体领导者的意志导向等方法干扰、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受到遏制,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质量;反之,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会使权力上的制衡机制被削弱,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等提供条件,从而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当局的外部干预。
5.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通过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问卷对企业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以期了解究竟哪些因素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重大,这些因素又有怎样的相对重要性。
在对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会计职业判断调查表,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认识;第二部分调查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会计职业判断运用的基本情况以及改进措施等;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填写的匿名个人相关背景资料。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是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青岛等五大城市以及新疆哈密市、湖北武穴市、湖北十堰市等一些中小城市的企业及某些行政单位(财政局、税务局)的会计人员。总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7份,回收率为82.33%;其中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67.67%。问卷的发放时间是2006年12月15日,回收截止时间为2007年3月15日。
调查表中有关影响职业判断质量的因素共20项,我们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一个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因素作出五等级的评价。其中,A代表“非常重要”、B代表“比较重要”、C代表“一般”、D代表“不重要”、E代表“无效”。调查表中有关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根据本文2~5章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专家咨询确定。
通过对调查表的回收、整理,本文从两大方面进行了探寻:一是从总体上探寻影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二是探寻具有不同年龄、学历、职称、性格等个性特征的会计人员对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因素的认识是否有显著差异。
为了找出影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得到12个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主成分,并通过统计分析,对12个主成分按影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质量的强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最强,包括会计人员的经验、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等四项;第二类为较强,包括会计准则的完善程度、企业治理环境要素、会计职业培训、会计人员的专业背景等四项;第三类为一般,包括管理当局的意图和会计人员的需求与动机、会计人员认知能力、个性特征要素、会计职业判断客体等四项。根据上述三类影响因素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质量的核心因素。第一类因素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的经验、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等。这些因素集中反映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表明我国会计人员一致认同专业素养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核心要素。(2)会计职业判断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二类因素主要包括会计准则的完善程度因素、企业治理环境要素、会计职业培训等。这些因素集中反映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环境,说明我国会计人员普遍认同会计人员面临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判断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3)会计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人的认知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要素以及判断客体的复杂性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者总体上认为,会计人员的性格、认知偏差等个性特征要素与经济业务类型、行业类型等客体因素虽然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仅介于“比较重要”与8“一般”之间,说明我国会计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人的认知能力、性格等个性特征要素以及判断客体的复杂性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
为了解具有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资历、不同性格等不同特征的会计人员对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因素的认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了差异检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学历、性格及资历的会计人员在多数主成分上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少数因素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有差异。其差异主要有如下几点:(1)年轻人认为管理当局的意图及会计人员的需求与动机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更大;(2)年轻人及低职称会计人员更强调会计职业判断客体对判断质量的影响;(3)学历层次低的会计人员更看重环境因素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4)性格较为内向的会计人员认为谨慎性程度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影响更大。
6.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
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评价首先是确定评价标准。本文认为,就会计事项判断而言,评价判断质量的最高标准应该是会计职业判断结果符合客观情况,并与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要求相一致。但由于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判断依据的模糊性,难以用最高标准来评价判断质量的优劣。因此,本文认为,可以用会计人员判断结果的共识性、判断结论的稳定性、依据的充分性、判断立场的公允性作为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评价标准。理由是具备此“四性”的职业判断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等要求。这里判断结果的共识性是指不同会计人员根据相同资料对同一会计事项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判断结论的稳定性是同一个会计人员对同一事项在不同时间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依据的充分性是指会计职业判断的结论应有足够的判断依据来支撑;判断立场的公允性意味着会计人员在衡量备选方案、评价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选择不同的观点时能不带个人感情色彩。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必须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建立。本文以系统评价理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作为建立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方法的指导思想。以系统评价理论为指导思想来建立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方法体系,要求把会计职业判断过程看成一个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多因素的影响,运行的结果是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权重均应按系统论的原理来设置与构建,既要考虑结果,也要考虑过程。由于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特点,对其质量的评价无法采用纯粹的客观评价,而纯主观评价又缺少精确性,本文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即先采用调查问卷法、专家咨询法得到有关对评价对象的模糊评价资料,然后将其进行量化,再采用数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的第一个关键点是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应当遵循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在这些原则下,本文从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因素的视角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即从职业判断系统运行过程而不是结果来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进行评价。其指标体系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会计职业判断质量是目标层,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环境因素是要素层,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专业背景、受教育程度、职业道德水平等12个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即指标层。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方法建立的第二个关键点是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会计职业判断是由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客体、判断手段与方法等组成的一个系统。而该系统又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当中,使得系统内各因素难以确知和控制。这些因素既涉及判断主体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及主体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职业道德水平等专业素养,也包含判断客体及会计法规、公司治理结构等,其中任何因素均会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用做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依据的信息总是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人们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数据来评价各因素的状态。为了能使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引入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中,构建了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模型。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方法是否有效,需要检验。本文选择了湖北省××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LMZ作为评价对象,验证了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证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能够得出接近客观事实的结论,是客观衡量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依据。这一评价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探求提高我国会计人员整体职业判断质量的途径奠定了基础。
7.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优化
从本文对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理论分析以及现实考察的情况来看,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整体质量,必须从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与外部两方面进行优化。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内部优化包括职业判断主体心理素质的优化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对职业判断主体心理素质的优化,本文从确保认知的客观性与情绪的稳定性、建立有效的动机激励机制两方面提出了优化的措施。其中,建立有效的动机激励机制是重点,因为有效的动机激励机制能满足主体的利益需求,从而有动机进行高质量的职业判断。具体包括五个方面:支付可协商的薪金和福利、提供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保证工作流程的灵活性、合理设计递延补偿方案、充分考虑个人偏好的满意度。
专业素养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包括会计理论知识,相关的准则、法律和道德规范等知识。由于会计理论在发展,而相关的准则、法律和道德规范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处在不断的完善当中,所以,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二是丰富判断主体的经验体系。由于职业判断所需的知识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相同的、类似的或可比的状况下所获得的经验,所以,会计人员要善于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总10结执业经验,有意识地与其他会计人员交流执业经验,或者向专家咨询,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包括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约束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一些优化措施。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外部的优化包括会计职业判断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的优化。对微观环境的优化,应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管理者自动履约的心理契约机制和在组织内部清晰界定职业判断主体的角色等措施来实现。为了建立管理者自动履约的心理契约机制,必须营造诚信履约的组织文化、注重心理契约违约的防范。对宏观环境的优化,本文主要针对会计准则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方案,认为应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职业判断的定义和指南,并且在准则中对职业判断的支持性环境加以规定,同时应在会计准则中保持职业判断规则的相对稳定性。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 会计职业判断客体 会计职业判断环境 会计准则 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