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塑

我国黄河流域以面食为主的各省,民间都有在节庆活动、婚丧嫁娶和纪念性大事的时候,制作面塑的习俗,俗称“面花”,又叫“礼馍”。就是用发面(面粉)塑造各种人物(图4-23)、动物(图4-24)、花鸟蔬果等形象,放在锅里蒸熟之后就定型了。

4-23 顽童(面塑)

4-24 狮子(面塑)

面塑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功能。是面食制作工艺与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东北地区盛产大豆,东北农村有用大豆磨成豆面,用水和好后做出十二属相,每个属相的背部都做一盏灯驮着,里面装上豆油,安上灯捻(灯芯),就可以点燃了。这样的十二属相豆油灯,必须是做好之后在锅里蒸熟了的。灯尽油干后,上锅再蒸一下,就可以当作食品吃掉了。这种豆面灯大都在正月十五和二月初二晚上放在各处和往祖坟送灯时使用。民间谚语有“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的说法。

从前,女儿出嫁,母亲要用面粉发酵后蒸一对石榴和桃形礼馍给女儿带走。礼馍上大都装饰着葡萄、花鸟、蝙蝠和瓜、蝶等,寓意“榴开百子”、“瓜瓞绵绵”和“多福多寿”。

在婚礼上,新郎要先吃过“混沌馍”,再向祖先叩拜,然后携带其余的专为新娘蒸的“上头馍”前去迎亲。

“上头馍”形如生日蛋糕,用一层面一层枣叠成厚厚的基座,上面捏制十二生肖、十二种花果、男女人形等。

生小孩要蒸“催生娃娃”和“下奶娃娃”面花,上面还捏出童男童女作装饰。供奉在送子观音送子观音:观音在佛教又称观世音菩萨,一般被当作女性神供奉,名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是得到最多的人信奉的佛教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神灵。认为她可以祈福避灾,还可以送子、佑子,因而受到众多妇女尊奉。和张先张先,应为张仙,传说是五代蜀(今四川)人,入青城山学道,善射箭,能射杀吞食日、月和小孩的天狗。民间奉为儿童保护神,新年要张贴张仙神像,并书写对联“打出天狗去,保护膝下儿”,横批是“子孙绳绳”,也有书写“打出天狗去,引进贵子来”的。的神位前。外婆还要给外孙蒸一个大大的虎形馍,作为保护神并给娃娃做伴。周岁生日时,舅舅要为外甥蒸一个环行的面花套在娃娃的脖子上,意喻套住小孩,长命百岁。

老年人做寿也要送礼馍表示祝贺。这种面花多为桃形,上面装饰着仙鹤、松柏,意喻“松龄鹤寿”。

民间死了人的丧礼,也有送礼馍表示祭奠的。

民间建房在上梁的时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春节等喜庆的日子,也要蒸制形态各异的面花表示祝福和庆贺。

面塑有本色的,也有彩色的。在用水合成的面粉里调入不同的颜料,反复揉搓,面与颜色均匀地混合,这种彩色面有的多达十几种。两种颜色面混合起来又可以产生第三种色面。用这形形色色的面就可以捏塑不同颜色物体的不同部位了,既逼真又鲜艳。

本色礼馍也可以涂上各种颜色而后蒸熟。礼馍的制作也常常借助其他东西增强形象的真实性和观赏性。例如用大红枣当作眼睛和嘴巴,其他如花生仁、瓜子、枸杞子、樱桃、葡萄、芝麻等也都可用来捏塑动物器官。

礼馍的面塑采用圆雕造型。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小刀、擀(gǎn)面杖、剪刀、筷子、竹签、木梳、毛笔、色彩和墨等。制作简单,通常用捏、揉、搓、粘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