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力量不断增强
器物层面,除了前面提及的经济规模之外,还可从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构成等反映经济结构的指标,以及科技力量及军事力量等指标更全面地衡量中国取得的成就。
出口及对外投资的结构均反映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演变过程。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额中工业制品占比持续上升(由1995年的85.56%上升至2015年的95.49%)而初级产品占比下降(由1995年的14.44%下降至2015年的4.57%)。包括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及其他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14.9%上升至2015年的28.82%左右。
与出口相比,对外直接投资是国内生产能力溢出的更高层次的表现。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来看,初级行业如采矿业的投资及制造业的投资占比较高,两者均反映了中国制造能力的优势,前者主要是为中国制造业体系寻求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后者直接体现了中国制造业效率的外溢。从近年演变的趋势看,这两个领域的投资在全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其中采矿业投资净额占比由2003年的48.3%下降至2014年的15.4%,同期制造业投资净额占比由21.9%下降至8.9%;文化行业(文体娱乐业为代表)和高技术行业(信息、计算机及软件业为代表)领域的投资占比在上升,前者由0.04%上升至0.48%,后者由0.31%上升至2.96%。这一投资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表现的中国软硬实力的提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文化与高技术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还将提升。
科技创新方面中国正在努力追赶。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国把高科技能力很好地嵌入到了自身具有优势的出口能力之上。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口径,高科技出口指具有高研发强度的产品,例如航空航天、计算机、医药、科学仪器、电气机械。世界银行口径的数据可以印证前文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统计口径显示的情况。2014年,根据世界银行口径,中国高科技出口价值高达5586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分别为第二名德国和第三名美国的2.8倍和3.6倍。要知道,在2005年,同口径中国高科技出口价值只有德国和美国的1.5倍和1.1倍,2000年则只有德国的48%和美国的21%。这样的增长态势维持下去,中国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能力将有重大提升。专利申请数也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科技方面的迅速发展和较高水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专利申请数高达801135项,是世界第二美国的2.8倍,占世界全部居民专利申请数的46.8%。而2003年,中国居民专利申请数只有56769项,是当时数量最多的日本的15.8%,是第二多的美国的30.0%,占全世界居民申请数的比例为6.6%。当然,用专利或知识产权的有效性指标衡量,中国与世界前列国家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2015年中国从国外获得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只有10.8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十一位,仅为居世界第一者美国的0.86%。
从军事上看,中国军事力量建设近年发展迅速。从国防支出的变化情况来看,国家在国防上的投入大幅提升,并且还具备进一步加强国防的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国家财政国防支出8289.54亿元人民币,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为5.5%,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29%。2007年,国家财政国防支出仅为3554.91亿元人民币,还不到2014年支出规模的一半。当时,国防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1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3%,均高于2014年。近年国防开支显著增加的同时,占财政支出比例还出现了下降。这意味着,只要有需要,中国有足够的财力空间更大力度充实国防、增加军事投入。军事投入使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随着航空母舰、第四代战斗机等一批高精尖军事装备投入使用并形成战斗力,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2016年兰德公司发布的报告《对华战争:全面考虑不可想象的事情》指出,“如果(中美之间)爆发战争,两国都有充足的力量、技术、工业实力和人员在广阔的陆地、海上、空中、太空和网络交战”,“美国和中国摧毁对方力量的能力变得比较平等,双方都不能确信能以可接受的代价获胜”,“中美战争会造成很大危害,以至于两国应该高度重视避免一场战争”。这反映出对美国国防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兰德公司近期关于中国的相对军事实力做出了比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