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沃尔玛来到小镇
阿希兰是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州府里士满市的北面,就在95号州际公路附近。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小镇,只有一条短短的主街。和主街平行的是铁路线,当年就是铁路造成了小镇的繁荣。如果说它有什么特别的话,那就是偶然还会有铁路慢车在小镇停车,上下旅客。现在全美国只有这个小镇还保留着火车直接在主街上停车的传统。
美国公共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小时的文献片,专门讲这个才七千二百人的小镇的事情。不过,文献片的独立制片人选择拍这个小镇,不是因为它特别,恰恰相反,是因为它太普通。这是美国无数其貌不扬的小镇中的一个,把它放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拍它,是因为它遇到了很多小镇都有的悲喜交集的问题:沃尔玛要来了!
永远便宜的沃尔玛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商。
连锁店这种销售形式,在西方商业中历史悠久,不过却是美国人把这种方式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美国的大宗消费品,从全世界都熟悉的麦当劳,到租录像带商店,从无所不在的加油站,到在某地租部汽车、开到哪儿算哪儿、随时随地可以还车的汽车卡车出租,连锁店都是最方便、服务最好,也是美国人最信任的商家。美国人把连锁店这种商业方式办得如此出色,既有制度和法律层面的条件,也有美国文化的影响。连锁店的成功反映出追求个人自由的美国人也具备的团队精神。连锁店中的佼佼者公认是沃尔玛。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几乎是赤手空拳起家的。他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小镇上,小时候当过报童,年轻时在连锁百货店里打工,靠勤工俭学在密苏里大学毕业。“二战”中他当过兵。战争结束后,他借钱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开零售店。沃尔玛就此诞生。
零售商和房地产发展商有三大规则:第一,地段;第二,地段;第三,还是地段。开店最讲究的是地段位置。在沃尔玛以前,美国已经有不少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连锁零售商。这些大百货店和购物中心,清一色地选择最靠近大量消费者的地方,那就是城市的市区,人口集中的地方。而美国广袤大地上星散的小镇,很少能引起这些财大气粗的大连锁商的兴趣。就像我们现在住的那个偏僻乡下,买东西相当不便。
山姆和别人不同,他自己就是小镇出来的,他太了解小镇了。美国小镇确实是小,上了一万人口就算大地方。就小镇人口本身的消费能力来说,确实不大。但是,“二战”后公路网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和小镇上的人们可以动不动就开车出门二十英里。而对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的乡下小镇人来说,低价永远是不可抗拒的诱惑。
山姆同样服从开店三大规则,却和别人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农村小镇为战略发展方向。他拿出乡下人的勤奋和固执劲头,将连锁店的优势用足。连锁店销售总量大,对于生产商来说就是一个大买主,就可以把采购成本降到最低;而连锁店本身,可以把利润率也降到最低,从而使商品标价达到别人无法竞争、消费者无法抗拒的低水平。
沃尔玛就这样发展起来了。1962年,沃尔玛的第十五家购物中心开张,1990年达一千七百家,到现在沃尔玛仅仅在美国就有三千多家,并且以每两个工作日新开张一家、每年打入一个新国家的速度继续发展。1980年销售额十亿美元,1989年就达二百六十亿美元。沃尔玛高居全球财富五百强。每个星期,全美国有一亿人次逛沃尔玛。沃尔玛雇用的工人人数,在商界位居第一,总数仅次于联邦政府,要知道联邦政府的雇用人数是把美国军队全算进去的。沃尔玛的成功,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水平大幅度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的趋势。
沃尔玛购物广场
沃尔玛超级市场和折扣商店,都有宽敞的停车场。店堂面积巨大,货品分门别类,从衣服百货、医药、珠宝化妆品,到汽车零件、五金工具,以至种类齐全的生熟肉类蔬菜食品,举凡美国人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几乎一网打尽,而且质量有保障。店堂环境整洁明亮,全体店员永远笑容满面。沃尔玛给你档次不低之感,而它的口号却是别人无法模仿的“永远便宜”。
那么,沃尔玛要到阿希兰小镇来,为什么会引起紧张呢?
沃尔玛的破坏力
任何公正而了解实情的人都承认,沃尔玛也有它的可恨之处。沃尔玛来到小镇,其破坏力不能不叫人忧心。首当其冲遭受破坏的,就是小镇上原有的商家和小镇的文化。
传统的美国小镇,主街上集中着一些小商家。这些小商家向小镇居民和附近的农民们提供日常用品。它们全部是家庭经营,代代相传。它们的顾客也代代相传。小商店小本买卖,种类虽不多,但都是当地顾客需要的。这些商店和它们的顾客都相熟信任,可以订货、可以赊账。附近居民也可以把自己生产的东西放到小商店里寄售。这种商业是小镇文化的一部分。那儿的居民,就是在这样的互相照应中长大。孩子们身上可以不带钱,饿了就到店里吃,渴了就到店里喝,记账。小镇孩子们甚至上电影院看电影也记账。过一段时间,会有老奶奶来店里,把自己家孩子们欠的账付清。
传统的小镇生活方式和小镇文化是一种地方性的社区文化,它建立在人际信任的基础上,也维系着这种十分有特色的人际关系。它是舒缓的、轻松的,感性而浪漫。美国小镇清洁、宁静、如梦如画,十分适合朴素而注重生活质量的人们居住,特别是适合孩子们成长和退休老人养老。
沃尔玛却是另外一种风格。沃尔玛代表了全球化时代的肌肉和力量,它是紧张的、进取的,理性而冷峻。它的满面笑容服务周到的店员们,笑容面具下只有工作规范,没有人际关系。它知道它的力量不在人际文化,而在物质优势:多品种、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及其服务,所向披靡。
沃尔玛所到之处,小商店顿时日子难过了。当小商店纷纷倒闭的时候,却看到周围几十英里范围的人们驾车来到沃尔玛购物。小镇周围道路交通流量大增,空气污染明显。沃尔玛停车场满满当当,小镇主街却萧条冷落。沃尔玛就像一个年轻的巨人,在它的压迫下,小镇显得苍老无力。伴随着小镇主街萧条的,是原有社区文化的衰落。
这一幕景象,在沃尔玛所到的小镇上重复出现。这就是阿希兰的人们,听说沃尔玛要来感到紧张的原因。
选择
沃尔玛想在小镇阿希兰外围开一家新店,就得服从小镇的城镇规划法律,向小镇政府申请批准。
美国的小镇,承袭欧洲自由城镇的传统,从来就是自治的。小镇的行政官员全部选举产生,像阿希兰这样几千人小镇的大部分官员,都是兼职的市民,与其说是当官,不如说是义务劳动、为公众服务。小镇的事务,特别是涉及公共收入和支出计划的,都要按照一定程序展开。在北方的新英格兰地区,通常每年要召开所有成人居民都有权参加的“城镇会议”议事,事务都投票决定。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直接民主形式。在美国的其他地方,通常由民选的城镇委员会为修桥铺路之类的事务做出决策。这种城镇委员会其实就是城镇的立法议会。为了对涉及多方利益或者有不同意见的事务做出决策,城镇委员会在投票以前,会安排一些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
沃尔玛来到阿希兰小镇,小镇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城镇委员会召集听证会,请本镇居民发表意见,我们该不该让沃尔玛在阿希兰开新店。
面对沃尔玛将为小镇带来的利益和冲击,阿希兰的居民分裂了。
同意沃尔玛在阿希兰开店的,主要是年轻一代。他们指出,阿希兰镇上有一家沃尔玛,就会引来其他商家,形成商业中心,第一个好处就是给小镇带来税收。任何人在这个商业中心购物消费,零售税都会有一部分留在镇上,镇上有了钱就不愁不繁荣。沃尔玛还会给小镇带来低价消费品,使小镇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沃尔玛会为小镇带来就业机会,这些就业机会的综合效果会使房地产增值,带动百业繁荣。总之,沃尔玛将会给年轻一代带来机会。
反对沃尔玛的主要是年长的一代,首先是当地那些小商店的主人,还有退休养老的人们。他们不愿意看到小镇的宁静被打破,特别是一些在大城市辛苦了大半辈子,退休以后特地来小镇安度晚年的老人,看中的就是小镇的宁静。他们指出了沃尔玛所到之处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活质量的实际下降。他们说,沃尔玛的进取性经营对雇员苛刻,增加的工作机会实际上都是低薪职位。而且交通流量增加,外来人员增多,夜不闭户的治安状况必然一去而不复返。
人们争论最激烈的,是沃尔玛对小镇传统文化的冲击。
美国历史短,小镇上住的都是底层农民工人。外界常常以为美国人缺乏文化底蕴,有时候美国人自己也这样以为。可正因为如此,一般美国人对历史文物、对文化遗产,有一种物以稀为贵的珍惜。几乎所有小镇上,居民都会自发组织历史学会,保存和传承本地区的历史。上了一百年的房子,稍微像样一点的,历史学会就会认为是应该保护的文物。小镇的地方法规会规定,在以后的发展建设中,这类房子的改建必须听取历史学会的意见或得到他们的认可。道理非常简单:虽然这些房子都是私产,房产是属于私人的,但是这些老房子的文化价值是属于全民的,首先是属于小镇全体居民的。私房的所有者,有责任为社会保护好这种文化价值。根据利益平衡的公平原则,这些老房子在维修的时候,镇上会用纳税人的钱来补贴。同时,美国人不停地开发出新技术新设备,以改造老房子的内部,使得这种老房子的内部居住舒适性达到现代标准。
这样,我们现在在美国的无数小镇上,还可以看到老的镇中心,那儿一切看上去都是老的,但是却保持了一种文化上的完整性。虽有三千个沃尔玛购物中心遍布全美国,却全部是在小镇的外围,没有一个能够打入小镇中心。
可是小镇文化上的完整性,离不开人的生活。如果原有的社区生活方式改变,镇中心即使得以保存,也不过是一种历史遗产了。原来小镇上熙熙攘攘,一旦人潮涌向镇外的商业广场,小街店面的橱窗就会纷纷挂出待租牌子,冷冷落落,一副濒临死亡的惨状。这是许多小镇已经发生过的故事。
阿希兰的居民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小商店、酒吧、咖啡店、饭店里,在各种会议上、当地的报纸上,两派各执己见,心急火燎。两派都组织了起来,发动宣传,争取居民们的支持。在以后城镇委员会的一系列听证会场外,两派都集会示威。表示支持或表示反对的大小广告牌,到处竖了起来。最重要的是,在听证会上两派都精心收集材料,邀请专家作证,阐述沃尔玛来到小镇的利弊。沃尔玛也派人到听证会上阐述自己的计划,承诺要对社区福利做出贡献。除了缴纳税款以外,还承诺对小镇的教育、老人福利、基础建设捐款。仅仅针对交通流量的增加,沃尔玛就承诺在开张的同时捐出四百万美元用于道路建设。
最后,在第一次听证会以后过了整整一年半,阿希兰城镇委员会正式公开投票表决。表决结果是,小镇批准沃尔玛在其外围地区开张一家新店。
沃尔玛来到以后
沃尔玛是强有力的,阿希兰小镇最终还是没有挡住沃尔玛的到来,就像大多数小镇一样。迄今为止,尽管全美国有将近二百个小镇经过居民的民主讨论后拒绝了沃尔玛,但沃尔玛还是遍布了它想去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沃尔玛在一个小镇上遭到拒绝,它就转向相邻的小镇。沃尔玛自己的专家发现,它的每家超级市场,具有半径二十英里范围的吸引力。这样,当相邻的小镇上有了沃尔玛,人们就会到那儿去购物。沃尔玛周围的其他小镇,会受到交通流量、空气污染、小商店凋敝等负面影响,却得不到增加税收的正面利益。拒绝了沃尔玛,最终结果还是对小镇不利。分散而自治的小镇们也不可能联合起来一起抵挡沃尔玛。
沃尔玛的招牌
今天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讨论要抵挡经济的全球化。而很多国家,在全球化之前,其实都先经历了这样类似的全国化。正面抵御之所以很难成功,就在于沃尔玛迎合了普通民众想改善自己日常生活的最朴素愿望。哪怕看上去非常正当的理由,要用来扼杀这种朴素愿望,都无法持久成功。很多人为沃尔玛毁坏小镇文化而忧心,然而大家都承认,沃尔玛的进军是无法扭转的。沃尔玛这样一种商业方式,能够给大多数低收入者提供丰富商品,实际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对付它的唯一办法是寻找某种平衡。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肯·斯通,多年追踪考察沃尔玛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他认为,要保持小镇的文化价值,首要之处是保持小镇中心商业繁荣。只有在小镇中心传统商业繁荣的基础上,才能够营造和保持传统的文化氛围和生活风格。他和小镇上的小商家一起,寻找在沃尔玛时代生存的策略。他在全美国旅行,到沃尔玛插足的小镇上,向传统小商家演讲。他的建议是简单而直截了当的:不要跟沃尔玛直接竞争。传统小商家要注重特色商品,提高质量,延长营业时间,强调为顾客服务。要增加广告,针对当地消费者宣扬传统镇中心小商业的文化内容。为此,更重要的是,镇中心小商家要联合起来,营造文化氛围。
这样的建议并不是不可实现的神话。例如在美国小镇,还有一种更为普遍的连锁的一元店。在那里,扫帚最贵的时候也就卖三美元一把。我们的朋友摩尔,毕业于佐治亚大学农业系,却选择了以做扫帚卖扫帚为业。摩尔坚持用墨西哥进口的上等扫帚草,用古老的传统机械和手工艺,编出好看的图案,用原生长于法国的、带皮的小树干做柄,刻上别致的头像,卖二十二美元一把,虽然是连锁店的数倍价格,却始终供不应求。沃尔玛的丰富是表面的,难掩其低价和大众化的实质,有它永远无法覆盖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就是其他人的机会。
最近,美国西部有一个小镇,居民投票决定,拆除原来的现代化商业中心,恢复和重建小镇商业街,使大家对恢复小镇文化的远景建立信心。但是,必须注意到的是,这是建立在当地生活已经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需求之后,开始寻求商品和生活中更高层次的“味道”。而在此之前,不可能强制囊中羞涩的人们牺牲以低价换取更好生活的本能。
因此,像斯通教授一样,研究沃尔玛现象,在肯定它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提醒社会注意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呼吁政府和社会扶助地方经济、寻找对策、学习先进的经营方式,是经济学、社会学等各类学者的责任,而激进地鼓动盲目抗衡,最后未见得就能获取预想中的成效。后者的思维缺陷,是忽略了沃尔玛的成功自有它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