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地区特利尔小城布吕肯巷664号(现为布吕肯街10号)的一个律师家庭。马克思的出生登记表是这样记载的:“1818年5月7日下午4时,37岁的特利尔高等上诉法院律师亨利希·马克思先生,向本人(特利尔市政管理局负责特利尔区民政事务的官员)出示一名男性婴儿并申报,该婴儿于5月5日凌晨二时在特利尔出世。生于特利尔律师亨利希·马克思先生及其妻子罕丽达·普勒斯堡家。他们拟给自己这个婴儿取名为卡尔。”登记表上有亨利希·马克思的签名。

特利尔位于莱茵地区的西南部,毗邻法国,当时大约有15000多居民。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这座小城以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并使它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氛围。特利尔坐落在摩塞尔河谷,四周环绕着葡萄果园,盛产葡萄酒。特利尔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罗马帝国时期,曾一度被称为北部罗马,是罗马军队最大司令部所在地。马克思家附近的黑门(罗马城墙的北门),作为这座小城的古老象征至今犹存。

特利尔布吕肯街10号

马克思青年时期

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特利尔连同莱茵河地区的其他城市都划归法国,并且依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原则和法律进行管理。这座受着罗马古老文化影响的小城,在近代又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憎恨封建专制、崇尚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精神,在特利尔人的心中扎下了根。拿破仑战争失败后,1814年莱茵地区又并入普鲁士。作为德意志土地上四分五裂的三十几个独立邦国之一的普鲁士王国,当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家,而特利尔所在的莱茵省1794年至1815年在拿破仑统治下,由于推行《拿破仑法典》和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改革,给它带来了经济上的蓬勃生机和政治上的自由气息。尽管拿破仑帝国覆灭以后被推翻的封建势力又重新复活,但是这并没有完全消除革命曾经带给人们的自由精神及其产生的深广的影响。这里依然实行着《拿破仑法典》,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思想仍然广为流传。

19世纪30年代德国古城特利尔

19世纪20年代,特利尔就成立了作为自由主义反对派中心的两个学术团体——“益学会”和“文学俱乐部”。1830年7月,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推翻了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波旁王朝。这次革命也势必影响到德国,推动了德国境内的民主运动。1832年,在普法尔茨召开的汉巴赫大会,有2500多名代表参加,要求德国实现统一,在全德实现自由政体,标志德国民主运动出现新的高涨。毗邻法国的特利尔,思想更加活跃。1833年年初,特利尔警察局向当地政府报告,说城里同情法国、批评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者的人数大大增加了。1934年1月,特利尔“文学俱乐部”举行了两次宴会,在宴会上宣传自由主义思想,并且升起了法国的三色旗。此事引起普鲁士政府的严重关切,进行了侦讯,并把“文学俱乐部”的活动置于警察局的严厉监督之下。亨利希·马克思参加了第一次宴会,虽然他并不赞同升起法国国旗,但作为宴会的组织者之一发表了带有温和色彩的自由主义演讲,唱了革命歌曲,因此也受到了侦讯。他的这些行为对已经16岁的马克思也不无影响。

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上源远流长,近两千多年来,特别是欧洲中世纪,宗教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支配着人们的精神,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成为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拿破仑战败后,1815年9月,欧洲成立了以俄罗斯为首的“神圣同盟”,其目的主要是反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形成和流传的革命思想与革命运动,维护君主政体。同盟协定书规定,参与同盟国家的行为准则,只有在以基督教教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国家的行为才是合法的。宗教在那个时代依然是人们沉重的精神枷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利尔是受宗教影响很深的城市,黑门附近坐落着第四世纪宏伟的教堂,象征着特利尔的古老和庄严。在这里,多数人信奉教基督教和新教,也有人信奉犹太教。马克思的家庭最早就是信奉犹太教的少数家庭之一,这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应对宗教冲突的漩涡之中。

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和母亲罕丽达·马克思都出身于犹太家庭,受传统的犹太文化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马克思的母亲,对犹太信仰更为依恋。普鲁士法律明确限制犹太人在国家政权中任职。亨利希·马克思更多地从自己事业和个人的任职考虑,比较早地摆脱了幼年时期禀受的犹太文化教育,“转而皈依”基督教。在马克思三岁时,他的家庭为他进行“洗礼”,“皈依”基督教,也就不奇怪了,这也完全是为了他的发展前途而考虑。

亨利希·马克思很有教养,除通晓法律外,还热爱古典文学和法国伏尔泰、卢梭的哲学思想,深受本城居民尊敬,多年担任该城的律师协会主席。马克思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育,他称赞父亲是个“以自己的纯洁品德和法学才能出众”的人。他的母亲罕丽达·马克思身材瘦削,是一个朴素、勤劳、善良的家庭主妇,她把全部精力用于操持家务,照料丈夫和孩子。但在精神生活方面,没有成为马克思的知心人,她始终也不理解自己儿子献身于人类解放事业的赤子之心。马克思家里有9个孩子,他排行第三。他有一个哥哥,4岁时夭折了,因而他就成了家里的长子。他有一个姐姐索菲娅,对他十分关爱,后来嫁给了一个律师。他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两个弟弟过早地死于肺结核。剩下的两个妹妹路易莎结婚后移居开普敦,埃米莉嫁给了一个工程师,住在特利尔。由于亨利希·马克思事业的成功,少年马克思的家庭生活富裕而殷实。儿时的马克思常常和姐姐弟弟们在花园里玩耍,同他们到附近的马尔库斯山游玩,观看塞纳河畔葡萄园的美景。他头脑敏捷,富于想象力,别出心裁地与大家玩各种游戏,娓娓动听地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深得玩伴们的欢心。

马克思的父亲和本城枢密顾问官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男爵,由于工作关系和相近的见解而成为知交。马克思很早就和威斯特华伦的女儿燕妮和儿子埃德加尔交上了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在燕妮家大花园里玩耍,作各种有趣的游戏。燕妮和马克思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童年时期最好的女友和玩伴。

威斯特华伦男爵当时已经60多岁了,比马克思的父亲大12岁。他思想开明,学识渊博,酷爱古希腊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一个崇尚自由的理性主义者。他对天资聪明的马克思有一种特殊的喜爱,经常带马克思在美丽如画的小山和树林中散步,背诵荷马和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名作给他听,讲解一些社会现象,甚至傅立叶的社会主义思想。据马克思女儿爱琳娜记述:威斯特华伦“灌输给了卡尔·马克思对浪漫主义学派的热情,他的父亲和他一起阅读伏尔泰和让·拉辛,而男爵给他阅读荷马和莎士比亚,这些都是他整个一生最喜爱的作家” Eleanor Marx, Karl Marx, Die neue Zeit(May 1883), p.441.。这样的文化沃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童年时期马克思的心灵。可以说,威斯特华伦男爵不仅是马克思的长辈,而且也是良师益友。马克思对男爵怀有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以至于1841年他把自己的博士论文热情洋溢地献给这位可敬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