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学教育与对人生的理想

马克思没有上过小学,从小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和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威斯特华伦男爵对他的教诲。幼年的马克思,亲眼看见了摩塞尔河谷葡萄农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在上学的路上,他每天都看到流落街头、乞讨实施的贫苦人的窘境,这些都在他幼小心灵中投下了现实生活的阴影。

1830年秋,12岁的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读书。特利尔中学原是耶稣会学校,后来改名为弗里德里希·威廉中学。该校崇尚自由平等,用18世纪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威廉中学拥有一批出色的学者和思想激进的教师,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思想进步。比如,历史和哲学教师、校长胡果·维腾巴赫,诗人歌德称他是“康德哲学专家”。他具有激进的民主主义自由思想,宣传理性,持不依靠宗教信仰的教学原则,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行为。他还参加了1832年汉巴赫自由者集会,在汉巴赫大游行之后,处于警察的监督之下,学校也遭到搜查。一些教师也受到胁迫,有个数学教师被指控信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希伯来语教师因参加演唱革命歌曲也被指控。由于学校的进步倾向和自由主义思想,校长面临免职的威胁。而具有反动倾向的副校长廖尔斯,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进步活动而受到普鲁士当局的青睐。这种政治气氛无疑也影响着马克思的心灵,他藐视廖尔斯,在他毕业离开学校时,向所有老师辞别,而唯独没有理睬廖尔斯。

马克思天资聪颖,成绩优秀,他学习了法语,比较好地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1835年夏天,17岁的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为毕业写了三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历史方面的,是用拉丁文写的奥古斯都元首。另一篇是关于宗教的。比较有影响、最能体现当时马克思精神境界的是他的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这篇德语作文体现出17岁的马克思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也就是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度过人生。他把这个人生的重大问题,同选择职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达到这个目标的职业,不能靠一时的感情冲动,而要理性地对待,通过“轻柔而真实的”内心声音指示出来。“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0卷,第5页。这是一段富于哲理的论述,可以看出,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的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人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职业?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同上书,第7页。这里已表达了马克思决心为全人类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很难说这时的马克思已经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但他的这些思想肯定影响了他的一生,促成了他崇高理想的形成。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他不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不是一个把为共同目的而劳动看作是幸福的人,那么,他在以后绝不可能成为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如此重大贡献的伟人。

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受到校长维滕巴赫的赞赏,认为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文章富有思想,结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