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学而1.15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是《论语》开篇第一次孔子与学生(子贡)的对话,本章中前面有子禽与子贡的一次对话。

此句大意好理解。想先表达的是,孔子与子贡师生之间的这种坐而论道、启而发之、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还是令人神往的。中国的传统中,血亲、姻亲之外,师生之间的关系最特殊,有“师徒如父子”之说,“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当了老师,就要有一份师者的自律,做学生,也要有尊师的自觉。师者教学的能力为其次,教学的“师道自尊、师道为正”是关键。不是说当老师必须做完人,而是说老师在学生面前保持“师道”的准则和精神。何谓师道,多看子曰,哈哈。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谄,卑屈,自卑。骄,矜肆,骄傲自大,炫耀。子贡,是个善于经商的人,现在的话说就是私营企业主、大老板,从子贡兄提出的问题分析,他应该不是富二代,而是靠自己努力打拼由贫致富的,所以才一口山东话问老师,“当了个当,贫穷的时候不自卑、不放弃,努力拼搏,勤劳致富;富裕了,不骄傲,不炫耀,这样可以(算君子)哇,当了个当”。能想象出子贡心里那叫个美,脱贫致富、出人头地,穷时有自尊有骨气,富时不傲慢有修养。夫子这回该好好夸自己两句了吧。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孔子山东话也正宗,“当了个当,赐啊,你这样做的还可以。但不如贫困时,喜好雅颂之音,不失快乐;富有时,彬彬有礼、好善乐施,(这样更有君子风范)。”

夫子就是夫子,徒弟一撅屁股想骄傲一把,当老师的就切中要害指出(君子)还有精益求精的更高德行之标准。贫穷不自卑,心中有道,追求之而乐之;富有时不骄傲炫耀,而是知书达礼、乐善好施,知道给予。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诗经.卫风.淇奥》篇“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代中国,加工兽骨、兽角(象牙、牛角等),切之而复磋之;加工玉石、玛瑙等,琢之而复磨之。

为啥呢?因为骨角玉石坚实且易保存,把肉从骨头上切下来,拿石锉刀磋个形状,挂在身上,或做礼器,岂不美哉。如果把兽肉挂身上,两天就臭了,就算是做成腊肉腊肠挂腰上,保质期也长不到哪里去。玉石精美,晶莹剔透,不易风化,君子佩玉,你佩个花岗岩,边走边掉渣子,不雅观。

《诗经》里这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主要描述和赞美的是西周末年卫国的武和,史传记载,武和曾任周平王(前770~前720在位)的卿士,晚年九十多岁了,仍一如既往廉洁从政,宽容接受批评,虚心接受劝谏,因此人们敬仰之,作此诗来赞美他。

子贡听见夫子教诲,骄傲之情先抑后挫,很受启发,顿有心得,问老师:“诗经上说,君子修其善行美德,犹如加工骨、玉之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不是老师您要表达的意思呢?”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风》,民风、民谣,民间流传的诗歌,如浴春风;《雅》,大雅之堂的诗歌,国君、诸侯、士大夫开会时演奏咏唱,庄重典雅;《颂》,祭祀天地、歌颂祖先、圣主的诗歌,慎终追远。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何谓思无邪,请君复习欣赏《诗经》开篇《风》之《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为《诗经》作序的《毛诗序》(其作者,异说多)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孔子《经解》中,“…温柔敦厚,《诗》教也…故《诗》之失,愚;…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啰嗦了半天,再来理解一下孔子对子贡说:“赐啊,现在开始可以和你一起探讨《诗经》之要义了!告诸往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则知来者切磋琢磨。给你讲点历史小典故,就能自己融会贯通悟出大道理来,给十分!当了个当。”

子贡乐开了花,当天在曲阜狮子楼请各位师兄弟好好如切如磋搓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