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随着王玄策出府之时,看着天已黑。在她的提议之下,几人一商量,就决定吃遍长安美食。沿着繁华的美食街道,众人徐徐而行。
色香味俱全的各色美食,早已让周曾吃货垂涎三尺;好在被雪雁给忽悠地说等等,得留着肚子吃最好的,因此就强忍着留下来的口水。但陈茂材经不住美食的诱惑,弄了一个肉夹馍先垫垫,惹得一行人乐呵呵直笑。
没多大一会,来到了目前长安最火的美食----萧家馄饨。这店上下两层,面阔五间,门头上前朝萧皇后题写的萧家馄饨的金字牌匾,让这个老店看起来颇有一番威严。虽然只做馄饨,但生意兴盛。很多人为了吃上这一口,已经排起了很长的队伍。
好在雪雁是这里的常客,掌柜亦知其身份,就给她们迎上了二楼的雅间。不一会,热腾腾的馄饨就端了上来;不仅汤汁肥而不腻,馄饨更如白条一般在碗中翻腾。轻轻的吃上一口,鲜美无比,五味生津。
填饱了肚子,离了萧家馄饨,不知不觉就走到一茶肆。看着美丽的星空,在王玄策提议之下,她们找了一露天的位置坐了下来,品茶论道谈古论今。突然,一颗流星划过西方夜空,雪雁赶紧闭上双眼,许下一个懵懂的少女心愿……
王玄策看着如此虔诚的雪雁,内心不由一笑道:“并不是所有的流星都能够许下心愿,流星是分为很多种的”。
这一说,不仅让雪雁,更让大家伙都愣住了。雪雁腼腆地说:“可是我听拂林人常说,当看到流星的时候,他们就赶忙许下心愿,说是许下的愿望会在不久的将来得意实现。”
王玄策也将从师父那里继承过来的学问,详细的给她们讲解到:“流星有枉矢、营头、天滑、天堡、顿顽、降石、解衔、天保、地雁、天狗等等。每种说法都不一,一般是把流星当成上天的使者,大流星带来大使命,小流星带来小使命。由上往下降的叫流星,由下往上升的叫飞星,比较大的流星叫奔星。而流星所发出的声响,就代表上天的愤怒。同时,流星跑得快,灾祸就来得急;跑得慢,灾祸就来得缓。”
看着她们听得云里雾里,王玄策又解释:“根据光芒又分为七种,依次是:大而没光芒的流星、小而有光的流星、大而有光的流星、时隐时现的流星、前大后小的流星、前小后大的流星、蛇一样行的流星。再根据流星陨落的地方、划破天际的时间长短、有无风雨等情况,判断其所预示的吉凶祸福。虽说以凶兆居多,但是也有吉祥如意的流星。比方说刚才的那颗,大而有光幕,且从西方天空划向东方,必定是好事一件,因此你许下心愿也是没有错的。”
王玄策如此解释,最后的结果还是吉祥的。陈茂材随即“切”了一声,调侃道:“你就直接说是吉星不得了吗,绕来绕去累不累。”
这句话颇得众人赞同,于是都向其投来了不屑目光。
王玄策乐呵一笑,又一本正经地给他们说:“刚才的流星对应的位置按照天之分野,应该在西域,划过的地方则是长安;看来不日,必有西域的好消息传向长安!”
鉴于刚才之状况,众人依旧带着疑惑的目光嗤笑他了一番……
但见此时,一军士跨着一匹千里驹从远处疾驰而来,边走边喊道:“高昌大捷,高昌大捷,候大将军平定高昌,候大将军平定高昌。”
这一阵喊叫,不仅让长安城的百姓探出了脑袋,兴奋异常;更让雪雁、小翠、周曾、陈茂材带着惊讶的表情望着王玄策。
“哥……你……真……神……呀!”周曾呆呆地说。
这一幕也不由自主的让她们对他又一次变调侃为崇拜,王玄策只是做了个鬼脸,宛然一笑。
几日后,一小黄门来到驿馆之中,宣王玄策进宫面圣。他随即换上一身浅绿色官服,穿戴整齐之后,随着小黄门来到这大兴宫内。巍峨的大兴宫,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列国进贡来的珍稀物品应有尽有;一个个魁梧雄壮的羽林持节郎,器宇轩昂,好一番大国气象。沿着廊道王玄策被小黄门引到了弘文馆。
因为这些日子一直在关注平定高昌叛乱之战事,李世民也甚是疲惫。当听闻高昌国王麹文泰惧唐军之天威,竟然在侯君集即将到达高昌王城之时被惊吓而死,高昌全境望风归降,顿时一扫多日的苦闷,随之大喜。
这场酣畅淋漓之征战,不仅是大唐立国以来的头一遭;还应验了这样的一段童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这样一来,通往西域列国的驼铃声,又一次回荡在河西走廊,回荡在长安城上空。
弘文馆内,李道宗与魏征正在一旁陪侍。但见李世民带着欣慰之情向魏征问起:“玄成,依你之见,高昌平定之后,下一步该如何?”
“置郡县,下屯垦”。
“说说你的理由!”
“依唐制,置郡县,是为便于管理。依靠高昌人治理高昌人之思想,继续执行他们原有之安居政策,这样可以留住人心。让大军占据有利地形,就地屯垦,不仅可以自给自足,又可以休养生息,以镇西域列国,两全其美”
李世民听完之后,点了点头。
这时,只见刚才的那个小黄门进来禀报到:“启禀陛下,王玄策已经在外面候着了”随着李世民一个“传”字,王玄策入这弘文馆。
他得到觐见的指示,立马加快了脚步,提着衣服,弯着腰,跨过弘文馆的门槛,一溜小跑之后,来到这李世民的跟前,低着头就给跪下了:“前黄水令王玄策拜见陛下”说完,重重磕了一个头。
“快快平身”看着众人也都在站在,李世民示意小黄门给三人赐座。
落座之后的王玄策才打量起英明神武的贞观皇帝。李世民四十来岁,留着一个山羊胡子,头戴小毡帽,身穿明黄色袍衫,脚蹬六合靴,腰配九环玉带,虽然看似简单,但是简单中泛着一份亲和与自然,当然更少不了这种大国威严,大国气派。
此时的李世民也上下打量起了这个年轻的官吏。二十来岁的年纪,虽然仅是一县令,但是看起来却有几分当年自己的英武之色!
“朕也听江夏王时常提及你,这次的治黄政绩,也是很不错的嘛,那就先说一说这治理黄水的感受吧?”李世民率先开口道。
王玄策战战兢兢的回到:“这都是托陛下的福,虽然这里的百姓远不如其他地区开化,但是只要秉承公正之心,稍加劝诫,顺道带入儒家文化教化万民,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治边先治心”。
李世民一听这治边先治心,倒是个新鲜的词,就示意他说一说这如何治边先治心。
这王玄策毕竟是第一次面见天子,内心不由地紧张了起来。李世民就和蔼地说:“尽管说,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今天咱们君臣第一次见面,你有所紧张也是在所难免的,以后见的多了也就好了。”
观此一幕,李道宗和魏征也微微一笑的附和着李世民,气愤融洽。
王玄策不曾想到陛下竟如此可亲,紧张的情绪,顿时放。他轻松奏到:“微臣自从任黄水以来,发现不仅在黄水,在融州,乃至整个岭南道因为地处偏远;且很多地方都是黎、瑶、苗、壮等多民族杂居。教化缺失,不知论语,不习孟子。蛮荒而未开化为其一。
自署理黄水以来,发现百姓农耕器具颇为陈旧,没有耧车,没有长曲辕犁,只是靠锄头一点点挖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自然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生产力底下为其二。
鉴于这两点,自到黄水以后,带入先进的农耕技术,让粮食增产,让他填饱了肚子,得到了实惠,他们自会拥护我大唐的统治。人之初性本善,虽然他们尚未开化,但在丰衣足食之后,授以孔孟之道老庄之学,让他们在文化上对我大唐有一种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从精神层面上让他们归化我大唐。
这就是治边治心的目的:先让老百姓吃饱饭得到实惠,再输以文化得以教化,自然就心向我大唐。毕竟未开化之人,注重的就是先得到什么,其次才是接受什么。”
李世民听了他这一番方略,甚是欣慰。加上有黄水的实践,感觉治边治心之策略是正确的,也是可以行得通的。
魏征对李世民欣喜道:“看来年轻人的洞察力,甚是浑厚。我大唐之人才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玄策这一番策论,正如陛下以前之讲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得以实惠,他们才能拥护君主。而玄策这治边治心之策,更是对此很好之补充,只有教化方可认同。从根本上解决西南边境时常叛乱之问题,安民安心!”
李道宗随后也提起:“这次高昌大捷,臣弟感觉这套戍边方略,似乎也可以在这里一试,安边利民。”
看李世民也有此意,王玄策随即又说出了不同之策论:“陛下,这套方略在西南地区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可行,但是在西域各国却是有待商榷。”
这一说,说得三人面面相觑。
“爱卿,你来说说,这所为何?”李世民疑惑道。
王玄策随即呈上了《谏西南番诸邦疏》。接着又向他们解释:“微臣依照陛下诏令,一路沿着边境回到京师。根据具体之情况,思索了甚多之意见与建议而成此疏,不知正确与否,特谏于陛下。”
李世民通过小黄门接过此疏之后,大致翻看了一番,字字珠玑。就对他说:“既如此,那你就详细来说说”。
“自秦置交至,桂林,象郡,岭南四郡,这西南诸地,一直是我天朝上邦的治所。虽时常叛乱,但均是民族内部之战争,基本影响不到国体。这些地方经过大几百年郡县署理,早已不具备独立之思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其彻底归化,成为我们大唐百姓。
可西域列国,向来都是自成一体,远离我华夏体制。不仅建国几百年,更和我大唐之教化丝毫不同。稍有不慎,强推华夏文化,则会再度引起叛乱。
所以,微臣建议循序渐进,先同化,再治心。就是先凭借我大唐强大的文化和科技实力来压制他们,吸引他们,当其有了认同感之后,顺带再带入我大唐优秀灿烂的文化,至此,西域渐安。
正是因为陛下这些年的文治武功,不仅打通河西走廊,更通了西域商路。不单让我们大唐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让我们大唐的繁荣富强,远播西域列国,让列国均有了向往之情。吐蕃之松赞干布,泥婆罗的沙阿王子,于阗的尉迟伏阇信王子则是这一类的代表。”
王玄策说完这些,他们三人也听得一愣。李世民威服西域之目的正是为了大唐的安宁,成就一代帝王应有的功业,断没有想到文化征服之意。但是转念一想:这的确是一可取之方略,虽说漫长,但是整体要比武力征服来的划算;太学的这些留学生,似乎应该就是教化人心之火种。
李世民又接着问:“此次平了高昌,以你看如何来管控?”
王玄策浩然回到:“既然一战而定乾坤,就应该守得住,而不能因为胜利,再一次放弃西域,后撤回国。微臣以为,应在此地实行屯田;一方面可以为军队提供强有力的军粮供应,另一方面可以将先进的中原农耕文化带入西域。西域百姓看到我们的先进文化就会相互效仿,自然对我大唐就有了好感。当百姓对我大唐有了好感之时,自然会学习我们的文化,学习我们的技术;这时候再用文化来教化人心,自然水到渠成,西域也牢不可破”。
三人听闻此言,都为称善!
“依你所见,实行郡县制如何”
“微臣建议,不能够强推郡县制。”
听此一言,魏征愣了,疑惑地问:“这是为何?”
王玄策于是又说:“高昌立国已有七百年来年,虽说我大唐举义旗兴义兵,一举荡平了高昌国,但不足动摇此根基。爵位仅仅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征罢了,陛下何不仿效汉制,依旧推行都护府的制度,将官吏任命权收归朝廷,授唐印,任唐职。架空高昌国王,让其成为一个名义上的象征罢了。虽说名义不同,但是实体和郡县制一致,更可利于我大唐统治。”
听这么一说,魏征也,点了点头。感觉这个青年才俊说的是对的,为刚才的疏忽表示歉意。
接着王玄策又将一路走来了解到的西域列国以及吐蕃的具体情况,和曾经关于东突厥边境互市的一些意见与建议。详详细细,完完整整地给他们做了阐述。众人心中也都知晓了一个大概。
经过与他这一番声情并茂,言简意赅的谈话,李世民也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很不一般,既如此,就留其在京城参赞军务吧,就说:“王玄策听封。”
王玄策赶忙跪下,聆听李世民的旨意:“鉴于你治理黄水有功,考察边境建议甚是合理,特赐鱼符,升任右卫率府长史”。
王玄策随即叩头谢恩。自此,他在京城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数日之后,李世民就传下三道旨意。一曰:在高昌故地设置安西都护府。二曰:开通与东突厥各郡县的边境贸易。三曰:扩大太学,广收各国留学生。
大唐从这一刻开始,在君明臣贤的制度之下,光芒万丈,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