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雄之战:移动互联网的战国时代
- 马继华
- 7524字
- 2020-08-27 04:42:54
二、鏖战江湖
1.霸主
事实不容扭曲,电商何苦去造孽中国经济?
自从“双11”之后,网络上就流行各种各样的诅咒电商的段子,很多传言甚至都荒唐到了不可言语的地步,但是微信里面的转载却疯狂到极点,结果,一段时间的铺垫之后,曾经以喷余额宝一鸣惊人的钮文新先生又跳出来,以一篇《电商造孽中国经济》再次震惊网络。
如果说,余额宝确实对银行的部分业务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当时也是刚刚出现,且国外并不流行,从学界到业界都不太适应,有不同的声音和想法也属于正常,但对于发展了十几年、美国率先兴起并且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电子商务却有如此“误解”,确实让人很难理解。
据说(因为确实没听到原声),郎咸平先生说过“淘宝不死,中国不富”,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临场的概括性的说法,并不是代表郎先生的全部观点。但是钮先生的文章却做出论断,“在电商们超级恶性竞争之下,中国经济正在快速走向没有利润的时代,正在快速走向生产作坊挤出优质工业的倒退时代”,就显得太荒唐,电商也承担不起如此巨大的时代使命。
(1)电商与实体店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和共荣
在网络上,最近有一种非常不好的传言趋势,一些人把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对立起来,甚至认为是电商摧毁了实体店的生存空间,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从事实体店生意的人纷纷不管青红皂白地加入了抹黑电商的阵营。
电子商务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确实对实体店构成了威胁,但从长期来看,更多的却是让实体商业得到重新振兴的机会。中国的实体店经营惨淡,以至于让电商钻了空子,根本原因之一便是这些年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导致房屋租金爆发式增长,这些成本都要在实体店的销售时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了实体店竞争力的下降。
实际上,遭受电商冲击最大的是那些卖高价商铺或者高价出租商铺的投机者,也正是这些人痛恨电商。一些专家不去抨击高额的房价和房租,却将祸水引向降低了销售成本的电商,居心叵测。
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开始走上了与互联网结合的道路,O2O越来越红火,适应了新经济的实体店主纷纷在网络上开始了二次创业并取得了成功。那些被房主和开发商压榨却抱着高利润率为生的实体店本就是要被时代淘汰的落后业态,即便没有电商,也会被其他的方式所代替。
任何产业,失败的只是落后于时代的人,成功者总是属于不断前进的抓住机遇的人。不管是开实体店还是开网店,只要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好商品,都一定会拥有消费者的信赖,更多的人只是将电子商务和实体店铺当成不同的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双管齐下,实现了交易的场景增加和业绩的大幅提升。
(2)优质工业时代并没有被生产作坊挤出,更是更加成熟壮大
钮文新说,“在那里,作坊是主要的商品加工组织形式,所用原料和加工精度可想而知,而‘商标’却看着让人震惊。这是什么?用不着我说,你懂得。难道这就是‘先进的商业平台’所培育出的‘先进产能’?”
如果说钮先生看到过“淘宝村”确实是这样的,但这并不是淘宝的全部,更不是电商的全部。如果我们在分析中国电子商务的时候,连C2C、B2C等都弄不清楚,甚至要把电商、淘宝、阿里巴巴等概念交错使用,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偏见太多,还是不要站出来说话的好。
中国最早期的电商来自几个特殊的商品领域,而实际上全球都是一样,只是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电商发展最好的国家。一些作坊因为淘宝这样的电商形式得到了创业发展是事实,但这种小规模的创业却被形容为“生产作坊挤出优质工业”,就显得太过偏颇。事业不分大小,产品质量更是与机械化大生产不能画等号。瑞士的小钟表世家可以做出传世名表,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大众也可以欺骗世人。当然,有些专家是看不起小作坊的,因为这些小作坊不会付费请专家去讲课。
同时,我们也看到,依靠互联网销售的小米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这种生产肯定不是“生产作坊”。在“双11”中,那些销售量巨大的店铺都是国内鼎鼎大名的优质工业,包括华为、海尔、联想、海信、长虹,也包括新兴的各种服装品牌、箱包品牌,甚至生鲜、坚果企业。如果没有电商,也就不会有褚橙的卖遍全国,也不会有如此便捷的购买机票火车票出行。在这种情况下,看不到电商对于中国经济效益提升的巨大作用,反而还得出“中国现代工业产能岂有不走向过剩之理”,显得太过分。
(3)电商给经济关上了一扇小窗,却给社会开放了一扇大门
文章中说“当快递员骑着低级的小三轮,穿过黑漆漆的街巷,没日没夜地把大量‘垃圾商品’送进各家各户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那些‘真品’店都被挤垮之后,未来我们要买到一件‘真品’,到哪才能买到?”如此,这是要多么藐视小民,才能写出这么黑暗的文章?一个对“王府井、西单、大栅栏等商业景观”怀有无限留恋的上层心态是导致如此扭曲事实的原因。
确实,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一些产业遭遇了退化甚至因为竞争失败而退出市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人类的商业历史就是这样发展而来。即便一些人一些产业因为电商而导致被淘汰,也不能怪电商无情,只是自己无能。
文章认为,电商让“我们商业街区的灯光熄灭了”,如果这些灯红酒绿的高档消费确实减少了,也是咎由自取。高利润却成了善良,而低利润却被戴上罪恶的头衔,这是什么逻辑?
我们也已经看到,随着电商的发展,蓬勃兴起了一批新兴的产业,为此服务的人们包括物流快递、网站设计、培训教育、模特、包装装饰等,为此受益的人何止千万。完全可以这样讲,如果电商伤害了一千万人的生计,却一定是让一亿人为此获得了新生计,窗户关上了,门却打开了,即便是那些被电商冲击的领域也通过电子转型而找到了新生的道路,而不是躺在专家们臆想的温床上等死。
一些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将电商给扣上“低级、黑漆漆、垃圾商品”的帽子,居心何在?请问,线下就是真品,线上就垃圾,这是哪个衙门的权威数字?同样的华为手机,在线上可以买,在线下可以买,都是同样的商品,同样的质量。媒体在“双11”期间也做过很多期调查节目,证明商家从来不会区分线上还是线下,都是采用同样的产品质量标准,凭什么就武断地认定是劣币驱逐良币?
我们要说,中国电商的发展是亿万中国创业者辛辛苦苦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甚至付出了很多年轻生命的代价才发展到了今天,不容任何人玷污。
(4)不具名的英国爵爷,没落贵族吃不到葡萄却被中国经济学者奉为圣贤
文章中说,“在英国,我和一位爵士聊天,在谈到电商问题时,这位爵士毫不客气地说,中国允许电商如此快速发育,这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严重失误。他说,英国政府和企业家不是傻瓜,它们建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做?政府限制,企业家也很明智。”
如果说前面的那些论断还是出于自己的一家之谈,可这段引述的不知姓名的所谓爵士的说法,就让人震惊。英国,或者说整个欧洲,在互联网时代都是失败者,我们已经几乎看不到这片工业经济的沃土有哪怕一点互联网的亮光。如果这个所谓的爵士真的说出了这样的话,也只是遗老遗少的短视,拿自己的失败还去振振有词,只有坐井观天时才能实现。
我们倒是可以不客气地说,既然建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那么英国政府和英国企业家也去建几个给我们看看,如果不想祸害英国经济,就建几个到中国来“祸害”一下我们,看看是不是真的易如反掌。这种说法简直就是嘲笑中国人的智商,还在抱着日不落帝国的光荣醉生梦死。君真的不知道,如今的中国一年的GDP就相当于一个英国?
电商在中国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大市场,也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商业不成熟,对比西欧成熟的现代商业体系有很多弱点,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弱点才让中国的电子商务实现了对一些西方国家的弯道超车。所以说,中国的电子商务绝对不是“不明智”的选择,而是时代的必然。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让西方看不懂,总是拿各种有色眼镜来看待,只要是中国超越了他们的就一定是“坏的”,不仅仅是这位所谓的爵士,也包括坐井观天的一些华尔街分析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电子商务与中国制造的结合必将创造新的传奇。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纠正,也需要不断摸索前行,但电子商务却绝对不是中国经济的害群之马,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电商的今天是辛辛苦苦万千国人浇灌的结果,也是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先行者,事业辉煌,前途光明,不容抹杀。电商并没有造孽中国经济,造孽中国经济的只有抱残守缺的遗老遗少们的思想和行为。
大淘宝的致命困局和破解之策
一本白皮书,一个小二的奋起反抗,让淘宝与国家工商总局陷入了舆论漩涡,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对公权力滥用的质疑以及对淘宝平台的抨击,还有收获的是世界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冷嘲热讽和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政府诚信的嘲弄。
也许发报告的人并没有想到会遭遇强硬反弹,也许反击的人也并没有想到会把事情闹得这样大,但是,围绕着淘宝,多年来的称赞和诋毁终于酿成了一场终极对抗。如果说淘宝这样的模式不好,那一个不好的东西为何能成就事业的顶峰?如果淘宝这样的模式好,那好的东西为何频频遭遇对手、社会甚至从业者的攻击谩骂?
(1)淘宝在C2C一统天下,大而不倒成为事实,但因此也背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淘宝是独一无二的,至少在现在是这样,估计这样的局面在几年前连马云也不敢想。截至2013年,淘宝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同时每天的在线商品数已经超过了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占据中国电子商务80%的市场份额。
这些数据都毫无疑问地表明,淘宝已经成为了中国C2C网购的代名词,也几乎可以说是一统江湖了。世上没有了竞争对手,而寂寞的高手注定会变成世外高人。如果这样的高手还在统领江湖,那江湖一定会将其湮灭。
淘宝里的商品多而全,几乎包罗万象,特别是那些因为超市、商场流通量少而不能上架的零散货品更是齐全,只要你能想到的需要的就可以在淘宝上买到。但也正因为此,造就了淘宝的“傲慢”,其生态链太完整也太“独”,屏蔽百度搜索,隔绝微信QQ,自己制订规则,都让淘宝背负了太多企业责任的同时也遭受骂名。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淘宝事关数千万人的就业,而一句“开个淘宝店”也几乎成为了年轻人生存的底线。截至2011年年底,淘宝网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43.8亿元,创造270.8万直接且充分的就业机会。所以,事实上,淘宝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淘宝小二有底气挑战工商总局的能量来源。
如果给马云一点刺激,也许“风清扬”一怒,将淘宝停业整顿一个月,而这一个月的淘宝可以做到风平浪静,但工商总局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吗?数以千万计的卖家会引发怎样的社会风潮,估计没有人可以冒这样的天下大不韪,这也是那位刘司长虽然威胁要天天罚淘宝,也未敢叫喊要关闭淘宝或者让其停业整顿的原因。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艰苦的转型期,巨大的制造能力已经严重过剩,不管是国内国外,如何扩大需求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而电商平台是中国现在领先世界的竞争力之一,在拉动内需与拓展外需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如此,电商平台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建设,不仅要大,还要做强;不仅要规模,更要质量;不仅要争取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注重社会效益。
(2)淘宝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但假货问题已成淘宝的困局
淘宝的成长一直伴随着假货的争议,如果说淘宝没有假货,恐怕连马云都不会承认,但如果说淘宝上假货泛滥是阿里巴巴的责任,那也并不公允。
淘宝诞生的时候还是中国电子商务的草莽时代,众多电商的创业者都无一例外地折戟沉沙,也正是马云的支付宝满意才付款的创新才使基本的社会交易信任得以实现,中国的电商才步入了正规。
从这个角度上看,淘宝从建立之初就是对假货的沉重打击,因为买家掌握了付款与否的权力,如果买到假货的人识别出来了假货,就可以拒绝付款或者退货。但正如我们很多人嘴上不说却心知肚明的,很多人上网就是去买假货的,或者是非正品,因为200元的LV没有人傻到自认是真的。
对于B2C和B2B,因为专业化的运作和职业操作可以有效地避免假货,但C2C平台这样的农贸市场要想凭借人为的力量杜绝弄虚作假,几乎是不可能。即便是全国数以万计的工商干部们分布在城乡各地,但中国各农贸市场里的假货依然泛滥成灾,假货的解决需要整个社会生态的改变,而任何机构或行业都无法独善其身。
淘宝看似仅是一个电商平台,但其实是个完整的社会,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缩影,要把淘宝所谓的假货问题处理好,就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彻底改变中国社会三十多年来的风气。
(3)阿里巴巴需要将淘宝“送”给社会,不挣钱的淘宝会回归自然
淘宝到了必须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彻底去掉假货,而是淘宝自身的社会定位。对于已经超过了临界点的淘宝来讲,商业化的属性日渐淡出,而如何将淘宝成功地社会化才是阿里巴巴和马云面临的现实问题。
如果要彻底去除假货或非正品,绝不是淘宝平台可以做到,即便是工商总局派驻一个专业调查组也不能解决,淘宝组建100人的打假团队也不行,即便用10000人专职打假也做不到,这是C2C的模式决定的。一个具有巨大价值的事物也会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这是世间真理。淘宝的价值的反向也注定了其模式的短板,任何求全责备都是不负责任的空想。
当中国社会的假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当很多人一边骂着卖给自己的假货的人一边却向别人销售假货的时候,淘宝的假货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阿里巴巴在淘宝假货的问题上脱身只有一条道路,将淘宝的商业化职能逐渐退去,让其升华为社会化交易平台。从此,淘宝不再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而是阿里巴巴建设的一个全社会的网购平台。
实际上,观察近几年阿里巴巴的几次战略调整和机构重组,淘宝逐渐社会化剥离的趋势还是非常明显,只是这个进程由于上市的需要而有所停滞,这次随着与工商总局的纷争很有可能要加速进行。
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次对于淘宝的责难,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淘宝店主也加入到了骂淘宝的阵营,除了一部分是因为受到过淘宝惩罚的店家,还有很大一部分正是感觉淘宝已经不是以前的淘宝,自己的自由度受到了很大限制,或者说是权益受到了制约的店家们。事实上,这些感受到管制的店家正是淘宝社会化改造过程中的“受害者”。
风波过后,阿里巴巴肯定会加速去淘宝化的进程,将更多的优质商家迁移到天猫平台,主要的流量也将集中到天猫,而淘宝的赢利属性会逐渐归于零,只是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独享的一个流量入口,而整个平台奉献给社会。
具体操作上,淘宝成立独立的组织机构,负责平台的管理,这个组织几乎不承担任何赢利责任,并与社会各方面组建管理联盟,将社会责任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建设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线上线下的督察治理流程,将假货控制在低浓度上,将管理压力对外释放,管理淘宝网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按照原来马云对阿里巴巴生态的描述,淘宝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在到了回报社会的时候了。阿里巴巴已经长大成人,就让淘宝回归到人民中间来吧,马云能再搞一次创新吗?
沃尔玛迎战阿里,网上超市命运几何?
2015年年中,阿里巴巴宣布要在北京投入10亿补贴怒放网上超市,而沃尔玛也出招休了1号店创始团队,全资收购流通股,在拥有全部所有权之后,沃尔玛将准备直接操盘。不久之后,很可能沃尔玛与阿里巴巴在中国零售市场甚至全球的直接对决将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我们都还没有忘记几年前马云与王健林的赌局,虽然事后被说成是玩笑,可电子商务与实体商店的发展未来已经日渐清晰,从万达关店与发展电商的节奏上,连王首富本人也对未来万达实体商务的前景很是担心。
在一二线城市,万达早就不是电子商务的对手,甚至已经不是电商的对手,或者说并非电商的对手,因为万达所擅长的正是电商的短板,而这些所谓的短板也因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而逐渐皈依了电商,大型购物商场的经营范围逐渐萎缩。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在触网,未来的街头水果摊都会接入网络,而我们也不再是要经常上网,而是要偶尔下网,因为我们正常是生活在互联网中的。那个时候,绝大多数的商务活动都可以称为是电子商务,而与网络无关的商务会极为罕见。
沃尔玛是世界零售行业的巨头,是非常值得世人尊敬的企业,其管理能力和赢利模式都堪称时代的楷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的改变,这种业态也注定会失去时代感。此前,很多大型购物商场已经让位给了网络,现在到了商超退位的时候了。
据百度百科的介绍,沃尔玛公司是以营业额计算的全球最大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的阿肯色州,也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人数超过220万,多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居于首位,有8500家门店,分布于全球15个国家,2014年全年的营业额近4800亿美元。
如果我们考察沃尔玛的经营理念,就会发现,沃尔玛提出的“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与淘宝天猫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几乎一致,其追求“价格最便宜”的承诺也是电商企业“全网最低价”的另一种说法。也就是说,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商务企业的经营路线如出一辙,即便沃尔玛让位给电子商务企业,也只是输给了时代,而不是输给了对手。
资料显示,沃尔玛的电脑系统极其先进,仅次于美国军方的系统,比微软总部的服务器还多,通过任何一个商店付款台扫描售出的每一件货物都会自动记入电脑,货物库存能实现自动预警,还可以自动订货,能够安排最近的发货路线,保证24小时完成订单的配送。这样的系统是值得骄傲的,但却无法与现代发展起来的电商巨头相比,如果我们对比一下阿里巴巴“双11”的大促销的组织,就会非常清晰地看到实体店与电商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个差距已经形成鸿沟,不可能通过改进来弥补,因为这是时代的进步,是两种不同模式的区别。
其实,沃尔玛也并非对这几年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无动于衷,在线上和线下融合的道路上探索了很久,如今美国沃尔玛的线上电商业务规模也相当于亚马逊的六分之一左右。在中国,由于天猫占据60%左右份额、京东占据20%左右份额,连第三的苏宁都只有3%的份额,身披沃尔玛战袍的1号店最好的成绩也只是国内电商的第七,销售额仅仅相当于京东的六分之一,份额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在上海等部分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已。
沃尔玛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还是太慢了,主要原因是其在美国本土市场遭遇的电商冲击相对较小,而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却重视不够,导致其对中国市场上蓬勃发展的电商业务没有任何抵抗力。实际上,连本土化做得更好的家乐福等都已经在与网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沃尔玛的全球影响力丝毫无助于其中国市场的拓展。
当然,沃尔玛被拉下头把交椅并不代表沃尔玛的失败,其竞争对手虽然有电子商务企业,但其发达国家市场还十分稳固,遭受的电商影响也相对有限,只要在与线下商超的竞争中拥有优势,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具备与电商分庭抗礼的能力与机会,沃尔玛也有充分的转型的时间可用。
时代在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趋势已经形成,且在加速前进,传统企业需要加快适应并转型,否则,只能被逐渐改变。淘宝天猫现在的增长率是40%多,而沃尔玛却已经同比增长停滞,这就是分道扬镳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