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让结论先行

由于说话习惯,通常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总是习惯以流水账的方式讲述。就像小时候写日记一样,我们本来是想记录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但是翻开日记本时,却这样写:“早上起床,吃早饭,学校集合……”写到最后才说大家被动物园中的大老虎吓了一跳。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说,但是如果时间有限,或是对方根本不喜欢我们的长篇大论,我们很可能就会失去继续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如果采用金字塔原理,让结论先行,然后再解释具体原因,便能突出说话的重点,让对方更容易理解。

这里有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呢?

版本A:

 

一年除夕,一位白发老人把两张红纸贴在门上,然后点燃了蜡烛和爆竹,吓跑了怪兽。哦,对了,这个怪兽常年居住在海底,头上长着触角。这个怪兽叫“年”,而且怕火光、红色和响声。人们每年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烛火通明,贴上红纸,燃放爆竹。这是因为每到除夕,“年”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破坏庄稼。

 

版本B: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这个怪兽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平时深居海底,但是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破坏庄稼,人们为此担惊受怕。

这年的除夕,村里来了一位须发老人,帮助村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门上贴上了两张红纸,点燃了蜡烛和爆竹,“年”就被吓跑了,原来“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从此以后,每年除夕,家家都烛火通明,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同样一个故事,版本A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人们点灯火、贴对联、燃爆竹就把怪兽吓跑了?这个怪兽是怎么回事?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看似是想要采用倒叙的手法讲故事,但是讲出来却毫无重点与逻辑可言。

而版本B则采用了金字塔原理,先讲述村里来了一位老人,帮人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再细讲是怎么做到的。相对而言,版本B的故事思路更清晰:哦,一个怪兽叫作“年”,因为每到除夕就上岸伤人性命,所以人们想办法赶走了它。

所以对于一些复杂的话,最好采用金字塔原理,先说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这样便能有条理、有逻辑、有重点地把事情讲清楚。

 

经理让小李安排一个会议,小李说:“经理,王主任说他今天有事来不了;周总监出差了,明天晚上才能赶回来;赵主管说会议可以晚一点开,不过最好是在明天中午以后,因为在这之前,她没有时间。还有,明天的会议室被其他部门占用了,所以您看要不把会议安排到周四?”

经理听得一头雾水:“你重新给我理理,想好怎么说再来向我汇报!”

小李也一头雾水地关上门出去了,心想:自己说的没错啊,该说的事一件没落下,不该说的话一句也没说,怎么就惹经理生气了呢?同事小胡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讲了半天才建议把会议安排在周四,还讲了一大堆没用的,毫无逻辑,没有重点,难怪经理会生气。”

小李听后恍然大悟,把自己的话整理了一番,再次推门进来:“经理,我建议把今天的会议改到周四。因为王主任和周总监今天来不了,所以今天不行;而明天会议室又被占用,所以明天也不行。您看这样行吗?”

经理听完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安排吧。”

 

越是复杂的事情,越需要先讲出结论,这样才能让对方第一时间听明白你的讲话内容。金字塔原理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先说结论,然后再讲述事情的经过,这样对方才会迅速理解你的用意,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