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形象地图:中国网民眼中的多元世界
- 刘鹏飞 张力 杨卫娜
- 3585字
- 2020-06-24 14:53:21
第一章 中国网民眼中的世界
一、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的形成
近年来,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度明显上升,国内国外两大舆论场的连接互通性不断增强。全球治理变革,国际秩序和规则深刻调整,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世界经济弱复苏势头仍在延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领域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处于上升期和转型阶段的中国受到全球瞩目。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这对国际舆论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媒体、企业、驻外机构和数亿网民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群体和推动者,国际新闻中的中国身影以及中国新闻的国际反馈则是国际舆论场的重要热点。
全球网络技术和信息流通,进一步改变了国际舆论格局。微博、微信、客户端、微视频等移动新媒介加速发展。专家、学者、各界人士乃至草根评论员等加入对信息的传播和解读,促进了国内外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议程设置、升级和转移的现象。国内外话题促使我国网上国际舆论场的成形与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今天,国内、国外舆论相互渗透的现象愈发明显。新媒体不仅扩展了国际舆论信息流通的带宽,也在不断开拓新的传播路径。“向世界传播中国”、“向中国报道世界”已经不仅是通讯社以及传统媒体承担的任务,新媒体在扩展国际舆论信息流通的同时,也肩负起了“传播中国、报道世界”的责任。回顾近年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的发展,国内网民在关注国际新闻的同时,不仅更加关注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同时也更加关注国际社会的变化即将给中国带来的诸多影响。
(一)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交媒体
2016年以来,以移动化、社交化、视听化为特征的移动传播对信息的生产、传播以及消费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媒介融合将进入以国际移动互联为核心的新阶段。据CNNIC在2017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占比达到80.7%,较2015年增长9.2个百分点,使用台式电脑的网民下降16.5个百分点。除了中国之外,美日欧、印度、俄罗斯等地区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国际热点传播的主要载体。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闹剧,判菲律宾“胜诉”。截至13日9时,相关微博帖文达120余万篇,微信公众号文章78万余篇;由人民日报主持的微博话题#中国一点都不能少#阅读量达26亿次,发表评论448万条。
2016年9月4—5日,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峰会召开期间,政务新媒体和主流媒体丰富的报道打破了以往高层会议的神秘感,并且充分利用“三微一端”进行联合报道,G20文艺晚会更是在多个平台直播,引导网络舆论良性互动。
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推特治国”不仅在境外舆论场反响巨大,我国互联网舆论场对此关注度也较高。2015年习近平访美前夕,开通了Facebook专题@ Xi's US Visit,10天内粉丝量就突破了100万。2016年习近平访问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家时,又专门开设账号Xi's visit@xivisit,使用英文推送信息,并配有图片、视频,为我国领导人外交活动开启了新的传播方式。
除了我国领导人在境外社交媒体开设账号,许多国外领导人也在我国社交网站开设自媒体账号,重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声,向华人展示其个人魅力。加拿大总理杜鲁多早在2013年2月就开通了新浪微博@杜鲁多_Justin Trudeau。访问我国期间,在微信、微博上对访华过程进行直播,更是推送了一篇微信文章《北京,谢谢你》,并公布了自己抱着女儿会见李克强总理的照片。截至2017年2月22日,@杜鲁多_Justin Trudeau已发布微博1539条,拥有106511个粉丝,微博持续保持更新状态。除了加拿大总理,欧盟理事会原主席范龙佩、英国前首相卡梅伦、IMF总裁拉加德、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印度@莫迪总理、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等均开通了微博,与中国民众和网友深入互动交流。
(二)中国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首先,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状况备受舆论关注。尽管主流舆论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互联网+”、“创客”、“中国制造2025”等成为创新的“集结号”,股市、房地产与人民币也成为重要的话题。
其次,国家社会治理同样也是引发国际舆论关注的内容。据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统计,在外媒关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报道中,近八成内容为全面实施“二孩”政策。面对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充满不确定因素,外媒同样关心我国如何调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如何应对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最后,外交积极参与和国际地位上升提高了中国话题的关注度。首先,在经济转型发展、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国际合作反恐等对全球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方面,外界对中国的作用和表现有所期待。我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展现出更多的塑造意识、参与意识和全球治理意识,这在我国领导人近年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中得到鲜活体现。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增强
国际局势的变化客观上促使了国际舆论对中国外交态度、行为乃至策略的讨论。
首先,近年国际形势变化巨大,多国参与制订国际经贸新规则全面展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成立。美国推出TPP(跨太平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与TI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建设,特朗普上任后又宣布退出。
其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上升,恐怖主义对和平生活的威胁增大。欧洲难民危机、“伊斯兰国”问题、叙利亚危机、俄罗斯客机被击落、巴黎恐怖袭击、美国南加州发生枪击案等暴露了深层次矛盾。
最后,中东失序、朝核问题、南海问题等折射了大国关系调整,战后世界格局正发生微妙变化。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日本等影响力相对下降,欧盟面临着难民、债务危机、内部关系等困难,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保持发展,世界向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在国际舆论场,西方仍然占据着话语主导权,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在逐步提升。
(四)“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
2016年7月,“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特别指出,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搭建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之间人民内心的桥梁,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
回顾2016年,媒体之间的合作趋于常态,2016“一带一路”国际媒体合作论坛、亚欧互联互通媒体对话会、首届“南方丝绸之路发展论坛”等都为进一步务实合作搭建了平台框架。过去,媒体一直致力于“走出去”,向世界报道中国,而在2016年,国际互联网舆论场迈向了新篇章,更多的外国媒体开始走进中国,报道中国。
2016年全年举办了11次国际高峰论坛,其中全球性媒体合作论坛举办了6次。2016年7月,人民网、南非时代传媒集团、韩国中央日报、巴西红网、俄罗斯自有媒体网站等全球16家媒体集团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新媒体联盟;8月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报业联盟成立,9月中哈四方媒体签署了国际协作体合作协议,媒体间的合作形式开始走向多层次、多形态。
(五)国际秩序影响国际舆论
国际秩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的走向。2016年,各国政坛动荡,美国大选特朗普与希拉里新闻不断,选情似“过山车”,韩国总统朴槿惠陷入“亲信干政”危机,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政党、政要或政府轮替,也都成为国际舆论的热点。英国脱欧、日美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美韩部署“萨德”遭遇中韩民众抗议、朝鲜核试验、特朗普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等,也反映出国际秩序的多重挑战和变数。
2016年,从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东地区三国,到与孟加拉、柬埔寨、印度共同商讨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从上海合作组织首脑第十五次会议,到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再到中国举办杭州G20峰会,均可以看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力量。
全球经济艰难复苏,杭州G20峰会曾发布《杭州行动计划》,提出需强化短期经济增长和稳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中期实际与潜在增长。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
2016年,全球各地爆发的恐怖主义袭击、军事冲突以及难民问题都暴露了深层次的问题。法国尼斯恐袭案、布鲁塞尔爆炸袭击、奥兰多枪击案、伊斯坦布尔机场袭击、大马士革连环爆炸、伊斯兰国屠杀300平民、德国跨年夜性侵案件、法国拆除加莱难民营、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遇袭等,都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