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结构特征

(一)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热点

梳理2015年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热点发现,舆论场内讨论的新闻话题包括:由我国主导发生的国际事件或者国际话题,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涉及中国或者广大华人群体的新闻热点(见表1)。在本书中,我们将前者称之为“国家涉外事件/话题”,后者称之为“国际涉华事件/话题”。

表1:2015年度互联网国际舆论热点事件排行本表以人民在线综合管理系统为主要搜索途径,统计每个事件相关的新闻量(网络新闻与传统报刊)与微博信息量;本表数据检索事件范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本表以新闻量、微博信息量7∶3的比例进行加权累计,并进行热度排行。热度值算法公式为:热度=新闻*0.7+微博*0.3。

图1:国际关注的国内涉外热点与国际涉华热点占比

从抽样统计来看,国际涉华热点占比高于我国国家涉外新闻(见图1)。在国际涉华新闻方面,主题丰富多元,包括与中国息息相关的国际经济热点(美联储加息、IMF批准中国加入SDR)、时政社会热点(美国大选走势、叙利亚危机)、国际问题(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相比之下,国际关注的国内涉外热点主题主要以领导人出访以及由我国主办或参与的国际性活动为主(见表2)。

表2:2015年度国内涉外热点事件

国际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上的国际传播在很多领域都有所表现:

(1)外事活动,社交媒体互动传播效果良好。比如,习近平主席访美、奥巴马访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facebook主页”等在网上受到关注。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与英国首相卡梅伦酒吧小聚。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称:“60多岁推销员深夜英国酒吧和客户‘拼’酒”, “ 我们年轻人不努力说得过去吗?”李克强总理发起“高铁外交”,也和“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一样在民间受到关注。据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统计,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屡次占据微博话题榜首,微博话题#跟着习大大去美国#阅读量高达5.3亿次,#习近平出访英国#阅读量超1.8亿次。

(2)内容为主、渠道为王,形成立体传播。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人民时评《应对突发事件,“信任共同体”很重要》第一时间在《人民日报》落地,《法制日报》等12家纸媒转载。人民网阅读量58万,370多家资讯类网站转载,国内各大客户端有几十万关注量。同时,海外社交媒体四个小时就有27万的关注量,《华尔街日报》网站等全文转发,改写了《人民日报》的报道,以第三方视角转述“没有理由在天津港爆炸中搞庇护”态度。纽约的律师、CNN的主持人等国外人士纷纷转载,及时有力地传递了中央“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的决心。

(3)有担当、有底气,共建大国形象。2015年3月底4月初,“也门撤侨行动”引起海内外大量关注。“@人民日报”从“中国价值”着眼,将“讲信义、重情义、救危难、树道义”的撤侨行动提升到价值观层面。“@中国日报”极具国际视野,将各国对中国撤侨行动的评价在微博中传播。有网民称看到乘坐护卫舰的中国公民吃八菜一汤喝啤酒,水兵们吃罐头咸菜,“@新华网”制图出面辟谣,被“@人民网”等转发。相比之下,“@军报记者”以专业负责的态度,用三个关键数据解读海军第二批撤侨行动。同时来自网民的关注也推高了也门撤侨的舆论热度,将有担当、有底气的大国形象传播出去。

(4)宏大叙事兼顾个体,凝聚共识传递“好声音”。“9·3”阅兵集聚了来自国内外众多主流媒体的目光,成为公众了解新闻时事的重要信源。阅兵结束后,“盘点阅兵之最”、“阅兵十大瞬间”等主流媒体总结以及盘点类帖文受到热捧,同时,一些“揭秘”军人训练艰辛的 “两微一端”帖文增多,“老兵接受检阅”成为亮点。“这盛世如你所愿”, “@周顾北的周”所发一条带有周恩来总理老照片的微博,被转发超过百万次。新媒体“9·3”阅兵纪念活动的前期推介、同步传播、后期解读,实现了有效的信息全覆盖。

梳理2016—2017年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热点发现,“一带一路”建设、杭州G20峰会、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中巴经济走廊等都属于国家涉外事件,南海仲裁案、美国大选、世界经济论坛、美国退出TPP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或波及中国(见下页表3)。

(二)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特征

经过对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中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期间的105件热点事件以及话题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时间分布

2015年国际舆情地图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热度在中低位水平保持震荡,但在“美联储启动近十年来首次加息”、“欧洲难民潮”、“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等重要议题以及我国领导人出访方面,2015年第4季度国际舆论场热度到达峰值(见图2)。

表3:2016—2017年互联网国际舆论热点事件排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制定了由报刊、网络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六大类媒介形态组成的舆情热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亦即“专家意见法”),通过统计处理,得出舆情事件在各渠道的权重如下,报刊:03200;网络新闻:02038;论坛:00752;博客:00954;微博:01409;微信:01647。热度公式为:报刊*03200+新闻*02038+论坛*00752+博客*00954+微博*01409+微信*01647。

(注:统计起止日期为2 0 1 6年1月1日至2 0 1 7年2月1 6日)

图2:2015—2016年国际舆情热点时间分布(单位:件)

图3:2016—2017年国际舆情热点时间分布(单位:件)

2016—2017年国际舆情地图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热度处于中位水平,但随着“三星Note7电池爆炸”、“韩国‘亲信干政’”、“萨德问题”、“美国大选”等重大国际议题出现,2016年第四季度国际舆论场热度达到全年顶峰。2017年年初,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热度出现猛增趋势,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受到高度关注,农历新年期间“日本APA酒店摆放右翼书籍”事件引发了舆论热潮,“元宵节特朗普致信习近平”、“中国研修生在日本受欺压”、“金正男遇刺”等重大事件引爆了2017年开年舆论高峰(见图2)。

2.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身处亚洲,周边区域都出现了丰富的热点话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以及人文交流等。此外,难民问题、恐怖袭击、希腊危机等较为负面的话题使欧洲在我国国际舆论场的热度排至次席。国际性话题占比也接近15%,仅次于亚洲大陆,而且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2016—2017“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将加入SDR等与中国高度相关的话题成为持续性热点(见图4)。

图4:2015—2016年国际舆情热点地区占比

从国际舆论话题的地区分布来看,亚洲周边局势以及大国关系对我国互联网上的国际舆论热点的影响很大亚洲地区除了社会运动、难民问题以及医疗卫生事件,其他事件类型均有涉及。其中,政治选举、恐怖主义、突发事故等类型出现增长。韩国“亲信干政”事件中民众烛火示威集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连环爆炸事件、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遭袭击事件、台湾地区公交起火事故、日本APA事件等成为持续性话题。

北美洲地区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当选后签署的一系列行政命令,欧洲地区英国脱欧、法国尼斯袭击事件以及土耳其军事政变引发的一系列冲突都成了持续性热点(见图5)。

图5:2016—2017年国际舆情热点地区占比

3.类型分布

对2015—2016年国际舆论场的热点事件与话题归类统计发现,国家领导人动态、国际关系、突发事故、全球经济以及恐怖主义属于热门领域。高层领导人动态、多边关系与全球经济往往具备较强的关联性。此外,旅游方面的热门事件并不少,中国人在海外旅游也容易形成新闻话题,国内外都出现了涉及不同国籍人群形象“偏见地图”等流行传播话题和现象,体现出国际网络舆论对各国国民海外形象的关注(见图6)。

图6:2015—2016年国际舆情热点领域分布

在对2016—2017年国际舆论场的热点事件与话题归类统计后发现,受“大选年”影响,国际关系、政治选举、恐怖主义、全球经济、社会运动等都属于舆论热门领域。2016年同时也是“奥运年”,里约奥运会、里约残奥会相继形成全球性的热门话题。此外,受“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多边关系、高层动态也引起舆论的关注(见图7)。

图7:2016—2017年国际舆情热点领域分布

在对2016—2017年抽样数据分析后,国际涉华热点占比要高于我国涉外新闻(见图8)。在国际涉华热点方面,新闻类型丰富,全球经济方面诸如美国退出TPP,时事政治方面诸如美国大选,国际性问题诸如难民危机、互联网安全、奥运会以及恐怖主义等。国家涉外方面,主要以我国主办的各种国际型论坛以及高层领导的出访活动等为主。

图8:2016—2017年中国涉外热点与国际涉华热点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