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朱元璋御赐“东海瀛洲”

崇明岛有一个美丽的古称:“东海瀛洲”。相传在远古东海之中有一瀛洲仙境,是神仙居处,但这个仙岛没有稳固下来,一直飘忽不定。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派人到东海之上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后来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把“东海瀛洲”四个字赐给了崇明岛。从此,崇明岛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各地百姓受不了蒙古贵族的压迫,纷纷揭竿而起,各路起义军各占地盘,割据称王。

群王之一的朱元璋盘踞于金陵,为一统天下,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朱元璋下令讨伐南方的最后一个劲敌、也称“吴王”的张士诚。这时的张士诚,拥有北至徐州、南至绍兴的广大地盘,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都城。

奉朱元璋之命讨伐张士诚的,是大将军兼右丞相徐达。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间,徐达率20万大军出征,兵分两路:一路取江北的通州、泰州、高邮等地;另一路取江南的湖州、绍兴、嘉兴、松江诸城,兵锋直达扬子江口。

当时,崇明隶属于苏州府管辖,苏州是张士诚的天下。徐达与张士诚交战一个多月,难以取胜。两军对峙之际,徐达想起临行前朱元璋的御旨:“将来一统天下后定都金陵。”崇明地处长江口,是金陵的门户。徐达心想:现在苏州久攻不下,何不先夺下崇明后再取苏州呢?于是,他立刻抽了一队人马向崇明杀去。

徐达要攻打崇明的消息飞快地传到崇明知州何永孚的耳里,他大吃一惊。平日为官清正、关心平民百姓疾苦的他,不由想到崇明年年丰收,岁岁常熟,百姓安居乐业,岂能横遭兵刃之灾。

于是,何永孚审时度势:朱元璋拥有精兵强将,所向披靡,且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况且,岛上既无重兵固守,外援也已无望,吴王朱元璋雄才大略,兴的是仁义之师,上合天意,下得民心,理应顺应大势。他一统天下,人心诉向,我何不就此归顺哩!于是,便率部向徐达投诚,献上崇明疆域图与知州官印。

徐达见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崇明,不由心中大喜,称赞何永孚深明大义。不日大军西返,嘱何应孚与岛上绅商随行,往应天觐见朱元璋报喜。

这天午后,朱元璋正伏于龙床瞌睡,朦胧之中,好像自己乘着龙舟,来至东海之滨的一个岛上,信步登上岸堤,但见岛上景色优美,如入仙境,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家家不愁吃穿,无不喜气洋洋。朱元璋龙心顿生疑惑:“如今四处兵荒马乱,唯有这里安泰,是何处?”路人说:“你抬头看嘛。”朱元璋举目一望,前面城门上有“东海瀛洲”四个大字。便说:“朕只知长江入海口有个崇明岛,没有听说有东海的地方。”路人又说:“你再仔细看吧。”朱元璋细一认,果然,城门上刻着“崇明洲”三个大字,便询问:“你等愿意归顺我吗?”只听见隐隐约约有人高呼:“崇明州府前来归顺。”他龙心大悦,禁不住手舞足蹈……

这时,忽听到左右传报:“大王,大王,大将军徐达回来了。”

朱元璋睁开惺忪双眼,原来刚才自己是在做梦,便立刻吩咐说:“快请大将军进来。”

徐达喜滋滋地禀报说:“崇明知州何永孚主动归附,已随末将同来,就在外边。”

朱元璋令何永孚进见。何永孚跪拜于地:“大王顺应天意,声威震天下,又为我崇明百姓免受兵火灾难,所以甘愿请降,现将崇明疆域图献给大王。”

见此情景,朱元璋心中大喜:“若辈远来,首创义举,真良民也。”

当何永孚介绍崇明浮悬江海之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物产、四时美景时,朱元璋深表赞赏,将崇明比作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瀛洲。

朱元璋看着地图,若有所思,猛然拍案惊呼:“崇明形似卧蚕,横卧江海间,与梦中所见仙岛一般无二。来啊,取文房四宝!”

左右捧上笔墨纸砚。朱元璋挽袖提笔,欣然题写了“东海瀛洲”四字赐给何永孚,叮嘱说:“回去将这四个字置于城门上。”

何永孚双手接过:“谢大王恩赐!卑职遵旨!”

一周后,何永孚将明太祖题写的“东海瀛洲”四个字雕凿在石板上,选了一个吉日良辰,嵌砌在崇明城门上方。

从此,崇明便有了“东海瀛洲”的美称,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