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新环境

项向阳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我国干部离退休制度的正式建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一场革命”,“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30年来,老干部工作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经历了老干部工作探索规范、深化完善、全面发展三个重要时期,按照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要求,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方式,着力提高离退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努力让老同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为老同志创造了较好条件,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尊重老同志、学习老同志、关心老同志、爱护老同志的良好氛围。但在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同时,高校离退休工作也和全国老干部工作一样,面临着新机遇,出现了新情况,产生了新问题,经历着新考验。在我国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之际,我们回顾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以来离退休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离退休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离退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和新任务,研究做好离退休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离退休工作总是与党和国家发展的宏观环境、高校自身发展的中观环境及老年群体变化的微观环境密切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为搞好离退休工作提供法理依据、制定正确政策、提供可行方案、拟定实际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一、宏观环境——未富与先老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一)面临着我国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的形势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达到7.0%,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跨入了老年型。国内外大同小异的预测表明,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累进增长的特点。与此相适应的是,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越来越严重的高龄化倾向。预计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可由2000年的19.9%上升到2040年的31.0%, 2050年的39.4%;绝对人数可从993万相应增加到12684万、17290万。卫生部原副部长何界生在2012年9月海南举办的第二届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时说:“中国已成世界首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大国。”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满足老年供养保障已经成为今后30年的一个重大经济任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8亿,今后每年还要平均增加860万,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亿左右,80岁及以上的占老年人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5%~30%之间,老龄和健康已经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两个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萧振禹研究指出,上世纪下半叶,新中国发生了“人口革命”性转变:从成年型过度到老年型仅用了20年(1980年—2000年),再过20年进入高龄化社会。“21世纪中叶,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中国老年人,中国将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他说,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将呈现倒金字塔结构。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既表现在老年人口的庞大数量上,也表现在老龄化程度的加速变化上,还表现在这种变化趋势和特征如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发达国家老龄化时,人均GDP多在2万~3万美元,而中国只有5000多美元,未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更大。

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我国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道德培育等诸多方面,迫切需要制定一套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国家战略。要拓展多种研究视野,选取创建新的机制,凸现老年人在家庭、社区、社会方面确定优先事项和多项政策框架,应对挑战。同时,要把人类各个不同时期的躯体健康、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统一考虑。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知识、经验、技能对促进生产的作用,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老年人也可以在老有所依的制度安排下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何界生也说:“把老龄人口‘包袱’转化为老龄人口‘红利’,将会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的功能,加强新时期离退休工作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方法论研究,为党和国家老干部工作决策提供支撑;应发挥其引领社会的功能,将离退休工作做成国家和地方离退休工作的标杆和模版,为各部门离退休工作提供依据和示范,这是高校共同的社会责任。

(二)面临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阵痛时期

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7·23”重要讲话,综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指出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们全面审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从国际形势看,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着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新形势和挑战。从国内形势看,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的发展正处于“黄金期”;另一方面,我国又处于矛盾“凸现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特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坚定改革发展步伐,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把稳增长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变革的步伐,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共担经济改革产生的阵痛,共度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难关,离退休工作也应如此。

(三)面临着党的事业进入考验时期

从推进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来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看,我们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复杂严峻,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党的建设更加重要而紧迫。“外部风险”与面临的“四个考验”紧密相关。执政考验是一项综合的考验。解决执政考验必须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应对改革开放考验,必须统一思想,澄清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市场经济考验,涉及党如何与自己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问题。外部环境考验,关系党如何应对全球一体化挑战、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问题。“突出问题”与党自身的“四个危险”紧密相联。精神懈怠的危险主要指,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再到长期执政,容易产生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危险主要指部分党员干部能力亟待提高;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指,人民群众是党力量的源泉,一些党员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消极腐败的危险强调的是,腐败问题损害党同人民的联系,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适应“重大变化”、化解“外部风险”、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强调,新形势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这些“重大变化”,才能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广大离退休干部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优势和领导经验优势。在各项工作中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言和献策,充分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会推进得更好更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能凝聚起更广泛、更强大的力量。离退休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中数量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资源,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坚强依靠者和坚定支持者。我们党要经受各种考验、化解各种危险,需要进一步发挥广大离退休干部的优势和作用,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智慧和力量。

二、中观环境——高校离退休工作优势和困难同在

高校离退休工作的中观环境是指各高校自身离退休工作的软硬环境情况,高校决策层和涉老部门对离退休工作的认知、离退休群体基本情况、离退休工作政策的落实程度及离退休工作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由于受宏观环境及各高校发展历程差异性等的影响,各高校离退休工作的中观环境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既有优势,也有困难。

(一)高校对离退休工作认知存在差别

客观上,国家赋予高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似乎给那些对离退休工作认知上有偏差、行动上不重视的人找足了理由和盾牌,有的不懂也不学习掌握离退休工作政策,有的轻视甚至反感离退休工作,有的把离退休工作孤立和边缘化,有的回避或轻视离退休工作软硬件建设。而当学校财力出现偏紧情况时,这些做法似乎更理所当然。老同志常说年轻人是他们的未来,这是老同志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年轻人的良好期望,老同志是年轻人的未来,这是自然规律,是社会规律。因此,搞好老同志的工作,既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也是为自己。高校涉老部门不能把这项工作当作副业来对待,从事离退休工作的同志不能仅仅把这项工作当作职业来完成,而都应该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要研究老同志的生理、心理、需求变化规律,人老了,这是生理变化规律,需要我们照顾好他们的身体,让他们活得幸福安康;老人不服老,这是心理变化规律,需要我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老人不老,这是需求变化规律,他们也希望与时俱进,希望紧跟潮流,希望活出生命质量,活出人生的精彩。老年人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离退休工作的力度,要把它放在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来谋划,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推进,在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制度设计等方面,认真落实他们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医疗待遇,着力推进各项养老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努力营造爱老、孝老、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让他们有组织、有舞台、有依靠,积极营造重视、支持、改进离退休工作的良好氛围。习近平同志说:“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

(二)离退休群体不断扩大,居住地日趋分散

和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一样,各高校离退休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办学历史较长、办学规模较大的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许多高校的离退休人数有接近或超过在职人员人数一半的趋势。受高校多校区模式下的影响,离退休人员往往不会集中居住,而是分散到各个校区中。而中国的民族习惯和传统养老模式,又会影响离退休人员跟随自己的子女居住,这样,最终导致他们的居住地越来越分散,致使高校离退休工作部门服务与管理工作带来不便。老同志在职时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退休后,逐渐形成的庞大群体,客观上也给学校管理和财力上形成压力。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和理解这种压力,并变压力为资源,化压力为动力。习近平同志说:“对广大老同志的历史功绩和巨大贡献永远不能忘,对老同志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永远不能丢,尊重、学习、关心和爱护老同志的政策永远不能变。”这应该成为从事离退休工作的基本理念和工作准则。

(三)离退休工作队伍建设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自离退休制度建立3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离退休干部信得过的工作队伍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不断完善工作机构,壮大工作队伍,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力抓好作风建设,大力表彰和宣传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离退休工作队伍建设在稳定中见发展,总体做得是到位的,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各行业前列,但高校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机构不健全或不规范,工作人员编制没有按国家相关规定配备,工作队伍中仍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修养不够坚强,对老同志和老干部工作的感情不深,政策学习和业务培训不到位,工作本领和能力有待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不强等问题。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离退休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打造过硬队伍,才能为做好离退休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当好离退休干部的贴心人。所以要注重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掌握理论和运用政策的能力、围绕中心和服务老年人的能力,顾全大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的能力,努力把离退休工作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的组织。要主动与涉老部门多联系、多沟通,让领导理解、信任、重视和支持,不断扩大影响力;广泛依靠老年人,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老年人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感召力;准确把握政策,熟悉和精通党和国家有关离退休干部和老龄工作的政策和规定,努力把握工作的规律性;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关注民生,及时了解和反映带有普遍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增强工作的有效性;积极有为有位,为发展出力,为领导分责,为老同志排忧,努力提高工作的开创性。

三、微观环境——离退休群体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离退休群体自身多样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离退休干部队伍在人员结构、思想状况、利益需求、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特点。一是人员结构日趋多样化。总体讲,离休干部数量日益减少,退休干部数量大幅度增加。高校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具备文化层次较高、知识渊博等特点,而且身体状况相对较好。这种人员构成的多样化,使我们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需要在制定政策、改进服务、加强管理等方面考虑得更加周全、细致。二是思想状况日趋多样化。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更为开放、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经济社会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叠加出现的情况下,离退休干部的思想状况也日趋活跃和复杂,思想观念的多变性、差异性、独立性、选择性不断增强。三是利益需求日趋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对政治参与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进一步突出起来。同时,由于人员结构的变化,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条件离退休干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四是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在社会整体流动性增强的大背景下,部分离退休干部的流动性也逐渐加大,出现了人户分离、居所多变、外出频繁等情况,有的实际上也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

(二)离退休人员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使得许多罹患严重病残的人们获得了延长生命的机会,从发病到死亡时间间隔可以很长,死亡率下降,人口寿命延长,然而这只是使得人们在患有疾病或功能障碍的状况下寿命延长了。对于老年人,他们的余命可以分成健康期、带病期、伤残期以及三个不同时期的交叉,尽管老年人口的生存时间在延长,但随之带病生存期和机能伤残生存期也在延长,如果不断延长的生命主要是在带病期或伤残期中度过,虽然活得长寿但是活得不健康,这样的长寿又有什么意义!显然,老年人口的健康模式已发生了变化,单纯的长寿并不等于健康,只有“长寿+健康”才是老年人追求的现代健康模式。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由此,对于老年人口的健康可以界定为:在生理方面,尽量缩短老年人余命中带病、伤残和失能的时间,尽可能长地保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直至生命的终点;在心理方面,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心态,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在社会方面,人际关系融洽,积极而平等地参与社会,有较长时间与社会保持整体性的能力。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不仅意味着生存时间的延长,同时也是生命质量的提高。生理健康在其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老年人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否积极而顺利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生理健康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条件。一直以来,高校离退休人员健康需求的愿望较其他老人更为强烈,对身体疾病的早期信号的发现更敏锐,对医疗保健非常重视。在大多数离退休教师的眼中,医疗保健是保证健康、高质量的生活所必需的一种服务。他们还注重加强身体锻炼,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态,社会交往比较多,有较良好的社会关系。此外,高校离退休人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已有的研究表明,经济条件越好,卫生服务需求就越高,医疗保障条件也就越好。这些原因使得高校离退休干部身体素质比其他老人群体更好。

(三)离退休人员社会参与意愿强烈

如果按行为能力状况将退休后的生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服务他人阶段,即有能力为社会、为家庭服务的阶段;二是自我服务阶段,即有能力为社会、为家庭服务的能力逐渐减弱或丧失,但可以自理;三是他人服务阶段,即自理能力减弱甚至丧失,需要他人帮助。三个阶段并无绝对的界限,还有交叉和重叠,又代表着不同的老年群体。最好的状态是第一、第二阶段长,第三阶段短,这样才有生命质量。老同志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知识、聪明的智慧、宝贵的工作生活经验、巨大的社会资源,他们是重要的思想库、知识库、人才库、资源库。他们精神需求比较强烈,政治觉悟高,关心国家大事,大多具有深厚专业素养、有实践经验或是有组织才能,注重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有鲜明的群体归属依附意识,希望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能被社会认可,继续参与社会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通常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参与意愿有两种,一是有偿的返聘或外聘,二是无偿的从事社会公益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从事学术研究,更多的则是以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关注着身边的人和事,对社会事务具有一定的、某些时候甚至很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愿望。然而,由于我国社会尚未做好应对老龄化的充分准备,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级党政组织目前还无法为高校离退休人员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在此情况下,许多高校老同志或自找门路,或在党委支持下,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或社会事务,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要充分挖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的尊严和价值在社会上充分体现。高校老龄工作部门在支持老龄群体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同时,应积极思考离退休人员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四)终身发展能力相对较强,精神文化追求依然强烈。

他们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依然勤学不倦,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且把学习看作他们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加上高校校园的特有学习气氛,使高校离退休人员可以从容地实现自身的终身发展。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们中的许多人主动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与此同时,足够的精力与较多的闲暇使他们依然强烈地追求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与社会老龄群体相比,高校离退休人员对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对高校党政领导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供尊老爱老完善的政策保障基础上,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精神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丰富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古往今来,不论任何国家,老年人都是社会基石和宝贵财富,是文明的传递者。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为我们做好离退休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全社会高度关注老年人,为老龄化社会到来做好顶层设计;只有高校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齐心协力为离退休人员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只有离退休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执行力,才能实现“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目标。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