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执业医师法的概念及立法概况

执业医师法是规范医师执业行为、调整医师执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执业医师是指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过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有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

我国执业医师法是指1998年6月26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此法于1999年5月1日起执行至今。为了贯彻实施执业医师法,1999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制定了《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等相关规章,这标志着我国对职业医师的管理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执业医师法的立法意义和适用范围

(一)执业医师法的立法意义

1.加强对医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市场逐渐开放,国家必须加强对重要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执业的准入控制,必须加强对医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以确保从根本意义上保护人民身心健康,体现医师防病治病的神圣职责。《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相应学历、资历者经过医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能获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对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作了专门的规定。

2.保证医师业务素质、提高医师职业道德

我国实行多渠道、多样化办学,医学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执业医师法》规定,实施全国医师资格统一考试,并注重临床技能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真才实学和缺乏基本技能的人不能加入医师队伍;对已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也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培训,这些措施对保证医师的业务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执业医师法》中明确规定了医师应该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并将相应内容纳入了定期考核的范围之中。

3.保障医师合法权利

《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权利与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医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对增强医师的法律意识、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实施对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和保护人民健康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执业医师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