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 刘公传
  • 刘发武
  • 1359字
  • 2018-11-05 09:57:26

胡久明

震惊世界、开创历史新纪元的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虽已过去一百余年,但谁都不能忘记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政体,这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策划发动武昌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就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上洲村的刘公。

刘公生于1881年10月21日。他少有大志,读私塾时,在老师授课时讲到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他不禁拍案疾呼而起,表现了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的无比痛恨与满腔怒火。他为寻求挽救国家危亡、励精图强、维新之路,1902年3月自费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孙中山倡导的革命活动,并自己出钱创办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翻印革命书籍数万册运回国内,传播革命理论。1905年7月他结识了孙中山,同他结拜为兄弟,成为首批同盟会会员。为了加快革命进程,1907年8月18日刘公与激进的革命党人张伯洋、焦达峰等组建了共进会,刘公被推举为副会长。1909年8月,刘公被推举为共进会会长。从此,刘公更进一步高举孙中山的革命大旗英勇奋斗,矢志不渝,鞠躬尽瘁。

刘公担任共进会会长后时刻关注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1908年秋,孙武回到武汉,由于做了大量工作,使共进会湖北分会的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到了1910年夏秋之际却陷入了低潮,革命处于十分紧张的时期。为挽救革命,1910年秋刘公从日本回到了武汉,由于操劳过度到武汉后患病,他带病与张振武、徐万年、杨玉如等人商量共进会组织的发展情况,谋划发动武昌起义。刘公设计以捐道台为名,从家里筹集了两万两白银作为武昌起义的活动经费;他高风亮节,以豁达的胸怀主动让权,整合了共进会与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成立了武昌起义领导总指挥部;在起义时间被泄露后,他刚毅果决,三次改动起义时间,化险为夷,终于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为保卫武昌起义的胜利,他组建了湖北军政府,领导制定了《鄂州临时约法》,参与了阳夏保卫战,并率众矢志保卫武昌城,让武昌首义的旗帜始终在武昌城的上空飘扬。

刘公在思想上始终与孙中山紧密地保持一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建立国民党,刘公都率先参加;后又参加孙中山发动的从“二次革命”到“护法战争”,孙中山指向哪里,刘公就打向哪里。在护法斗争中,条件虽极其艰苦,但刘公意志坚定,不屈不挠,拖着病体在穷山恶水的鄂西南恩施一带同敌人英勇顽强地战斗,直到病入膏肓,于1920年4月12日去世。

刘公是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决策者与领导者,可谓是功勋盖世,名著千秋,其革命精神可与松柏同寿,与日月争辉。

今由刘氏宗亲刘发武先生编撰的《辛亥革命元勋刘公传》一书即将面世,该书全面真实地再现了刘公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作者以极大的热忱和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历经数载艰辛,以翔实的史料和精湛的文笔,深入浅出,精雕细琢,编纂了48万字的宏篇巨著,弥足珍贵,令人敬佩。

《辛亥革命元勋刘公传》一书的出版,不啻为追思和传承武昌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光辉的革命业绩,讴歌和缅怀民主革命的先驱英烈,为文化襄阳建设和近代革命史研究增添了光辉一页。该书亦将有益于继承和发扬刘公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教育当代,启迪后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是为序。

二〇一五年四月于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