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先祖举家搬迁破锅刘佳话流传

  • 刘公传
  • 刘发武
  • 9746字
  • 2018-11-05 09:57:26

刘公先祖居住于江西省鄱阳湖瓦屑坝,门前有棵已生长了数百年的大槐树。到了元顺帝至顺年间的那一代先祖,在他上10岁时,其父看他长得虎头虎脑,白干白净,能说会道,心想其子今后必定比我强,不说为将为相,识文断字总比睁眼瞎强,就是吃糠咽菜,也要送他到私塾去读书。其父是干脆利索之人,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妻子说了,妻子无异议,于是当父亲的就把他送到私塾去读书,并把自己的想法也向先生讲了。先生望了望站在自己面前的孩子,就给他取名为刘宏业,意即他长大后可干一番事业,能超过他的先辈。刘宏业读书时挺用心,接受能力也强,甚得老师欢心。刘宏业15岁时,村子里的私塾先生已不能教他了,建议他到县城里去再深造一下,以后好考取个功名。刘宏业说:“俗话说朝里无人莫做官。再说元军入主中原以来,向来歧视汉人,不把汉人当人待,我们为何要去为他们干事呢?更何况元朝目前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生灵涂炭,东南一带已爆发了农民起义,大有燎原之势,他们还能挣扎几天?在不久的将来,新生的王朝必将取他们而代之,我们何必去做他们的殉葬者呢?”于是先祖刘宏业谢绝了老师的好意而回家务农。先祖刘宏业20来岁时,父母为生活所迫,又加上身染重病,不久便双双谢世。先祖刘宏业23岁时成家。其时他身材高大,强壮有力,见多识广,田间的活可称得上是无所不晓,无所不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行家里手。所娶之妻也是百里挑一的聪明伶俐之人,凡女红之类的家务活是无所不会,无所不精,乡里邻居也没有不称赞的。农忙之时,她就到田间去帮丈夫干活,农闲之时她就在家里料理家务。夫妻二人恩恩爱爱,相互体贴,相互帮助,是一对难得的好夫妻。

刘先祖夫妻俩到30来岁时,相继添了3个儿子,夫妻俩自然欢喜无限。到了该入私塾去读书的年纪了,由于家里穷,付不起先生的束修费,刘先祖就只好掏钱到街上给孩子们买了几本书,利用雨雪天气和农闲之时自己教儿子们读书。由于没入正规的学堂读书,也没给娃子们起学名,就按出生的顺序以刘老大、刘老二、刘老三称呼之。在教儿子们读书时刘先祖发现刘老二悟性好,一是学得快,二是记得牢。不数年间,刘老二谈起话来滔滔不绝,提起笔来顺理成章,为父的已感觉到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自然暗喜于心。一家5口人终年累月,栉风沐雨,披星戴月,但多年来除了糊口与三间茅草棚外,四壁如洗。三个儿子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因为家里穷,所以都没成家。

一天,老先祖吃罢了晚饭,在家门口老槐树下乘凉,不由想到:“我已到快入土的年纪,可看看屋里一贫如洗,什么也没给儿子们留下;三个儿子至今都还是光棍。是自己笨吗?不是,凡农田地里的活,自己哪样不会呢?是自己好吃懒做吗?也不是,一年三百六十天,自己哪一天不是早出晚归?除了伤风感冒、身体不适之外,何曾在家里休息过一天呢?好吃好喝?自己更不沾边,因为自己既不抽烟,又不喝酒。是呀,人们都热恋自己的故土,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先辈们都住在这里,没日没夜、拼死拼活地干,可谁也没能够改变穷的命运,一代又一代,总是过着吃了这一顿没有下一顿的日子。到了自己这一代,情况变得更糟糕了,三个儿子像自己一样漂亮、精壮、能干,可混得连媳妇也娶不上,那还住在这里干啥呢?再住下去不是要断子绝孙吗?”想到这里,老先祖不由打了个冷颤,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还是这里的风水不好。既然这样,我就该带领一家人离开这里,到一个适宜人生存与上天惠顾的兴旺发达的地方去。如此一来儿孙的命运说不定就会得到改变。再加上这些年来,东南一带农民起义接连发生,如火如荼,说不定哪一天起义的烽火就会烧到这里来,自己几个儿子的命说不定都会搭进去。不管谁输谁赢,遭受灾难的都是老百姓。与其这样,我为何不带着一家老小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呢?”老先祖虽穷,但他性格刚毅果决,敢想敢做,是一个挺有主见且富有开拓精神的人。

在一个月光明媚、清风阵阵的晚上,蛐蛐在墙角的石头缝里这里一声、那里一声呼朋引伴般使劲地叫着,鸟儿在门前大槐树枝头的窝里因睡眠前的争窝而叽叽喳喳地叫着,一切使老先祖一家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地方倒显得充满了诗情画意。吃罢晚饭,老先祖把一家老小召集到门前的老槐树下,让大家在那些坐了一代又一代、早已磨得光溜溜的石墩子上坐下,无限伤感地说:“我最近想了又想,拿定了主意,决定带你们离开这个地方,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生存、去发展。为什么呢?我们一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棵老槐树下,原以为这里环境优美,老槐树树大根深,枝叶繁茂,能够庇护我们,使我们一家生活得幸福美满,儿孙兴旺。为此,我们的先祖一代接一代没日没夜地干,一代接一代拼命地奋斗,可谁也没能改变我们家贫穷的面貌,一代接一代传下来的就是穷。到了我这一代,我如牛似马地干,可结果还不如先辈们。你们的爷让我进学堂读书,成了家。而我现在穷得不仅不能让你们进学堂读书,而且连媳妇都娶不上。我们家族的人世世代代地奋斗而家境得不到丝毫改变,这足以说明这里的风水不好。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打破世俗的观念呢?‘金窝银窝,舍不得自己的穷窝’这种说法今天我要来给它变一变,不能再让它成为束缚我们的绳索。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执一不变,我们要有那种敢于破旧立新的胆识。再说,人们不也常说‘树挪死,人挪活’吗?为此,我今天向你们宣布,我们将告别这里,带你们到一个适合我们生活发展的地方去努力奋斗,去创家立业。”

刘老二听了父亲的话,慨然说道:“父亲的话很有道理。我们的祖祖辈辈,听隔壁邻居说,并没有哪一个是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人,为什么如牛似马地干而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呢?那就是此地不适合我们居住,不利于我们的发展。再说元鞑子得天下后,在全国实行残暴的统治,现在东南一带的人都起来造反了,到处是兵连祸接,哪里有一处安静的地方?无论谁胜谁败,遭殃倒霉的总是我们老百姓。趁现在祸事还没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找一个适合我们生活的地方去奋斗拼搏。我想天下之大,怎会找不到一块创家立业的好地方呢?若此时不走,待祸事扩展到这里,到时我们想走也走不成了。到那时别说娶媳妇,恐怕能捡一条命也就算不错了。”

老大和老三也异口同声地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我们弟兄三个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咋说,我们弟兄三个就咋做吧。”

老先祖见三个儿子都同意自己的看法,自然十分高兴,心里也感到更踏实而无丝毫的疑虑了。他望了望坐在自己身边,同自己含辛茹苦数十年、满脸皱纹的妻子说:“老伴,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到一个新的地方去,这是一件大事情,现在咱们一家人各抒己见,你有什么看法,也说一说吧。”

老先祖的妻子将丈夫望了一眼,慢条斯理地说:“俗话说‘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哄哄孩子,这些是我们女人的事。至于说搬迁这样的大事情,你们父子商量好就行了,我没啥说的。无论搬到什么地方去安家立业,我都不会有半句怨言。”

老先祖在听儿子与老伴讲话的时候,把早已深思熟虑好了的地方,又在脑子里回味了一番,待一家人都发表了看法,他清了清嗓子说:“究竟搬到什么地方去安家立业呢?我思前想后,感觉地近中原的湖北是个好地方。一来那里还没有大的战争,社会秩序比较稳定,适合人们的生活;二来有一句俗语,叫作‘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是典型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足,适合万物生长,适合创家立业。此次搬迁关系到我们的子孙万代,我是慎之又慎的。我想搬到了湖北,我们的后世子孙一定会人丁兴旺,一定会事业有成的。”说到这里,他好似防止大家反悔似的,又加重语气地说道:“我决定带大家到湖北去,你们认为怎么样?”

三个儿子齐声说道:“父亲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几十年的时间,您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各地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都比我们知道得多,父亲说到哪里,我们就朝哪里走,我们绝无二心。”

老先祖见三个儿子意见一致、态度坚决,就望了一望妻子说:“我们一家五口人的意见达成了一致,趁着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我们就及时动身吧。你和几个娃子把那些破衣烂衫及吃的用的等东西用几条床单包裹一下,打成三个包袱,收拾成两挑。明天吃了早饭,我们与左邻右舍道个别就上路。”老伴见老先祖如此说,就和儿子们收拾东西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吃罢饭,老先祖同近邻道了别,回到家里说:“从我们江西到湖北,路途遥远,中间有数不清的崇山峻岭,有很多荒无人山的地方,妖魔鬼怪是无稽之谈,但豺狼虎豹、毒蛇猛兽却不可能没有。任何事情我们都做到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说小心能行万里船。那两担挑子,由我们父子四人轮换着挑,那三个包袱,那个包了一口锅的,由你们的母亲用锄头把扛着走,另外两个包袱,由不担挑的背着走。你们母亲的手里有锄头,我们父子四人每人手里拿一把镢头或者是铁锨,武松一个人能打死一只猛虎,刘邦一个人能斩一条巨蟒,我们一家五口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毒蛇猛兽,只要我们一齐舍身向前,就没有不能战胜的。”三个儿子点头称是。于是大家担挑的担挑,背包袱的背包袱,准备上路,但这里毕竟是刘氏一家繁衍生息无数代的地方,所以大家又一齐回头望了望那三间破旧的茅草棚和门前那棵苍劲挺拔的大槐树,然后一扭头就踏上了那永远不再回来的乡间小路。

一家人相帮相扶,晓行夜宿,一天来到一个大峡谷边,两边山上怪石嶙峋,苍松翠柏参天耸立;谷底有一条五六尺宽的溪流,水势平缓,清澈见底。老先祖见了,不由说道:“好一个清幽而又险恶的地方。”站在峡谷之边,朝峡谷之底看了一眼,说道:“这么险要而人迹罕至的地方,难免没有毒蛇猛兽,大家一定要万分小心。”说罢,老先祖在前边走,一家人在后边跟,沿着隐约可见而弯弯曲曲的小路朝谷底走去。一家人一边走,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周围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不知不觉,一家人已到了溪水之边。

老先祖背着包袱,拿着铁锨走在最前边。只听他望着溪水大叫一声,说:“好一条大蟒蛇!大家快拿好东西,准备搏斗!”老伴和三个儿子一听老先祖之言,忙定睛向溪水中望去,只见一条一丈多长的大蟒蛇正在水中洗澡,它见有人来了,不是潜身而走,而是张着血盆大口,吐露着嘴里的大毒箭,挺起身子,摇头摆尾地向老先祖一家人扑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家五口人忙扔掉了身上的包袱和担子,挥舞着锃光发亮的镢头、铁锨、锄头,齐头并进,向大蟒蛇奔去。大蟒蛇倒是挺有灵性,一见五样铁器一齐朝自己奔来,件件锃光雪亮,情知不妙,忙扭转头,朝水里一钻,慌里慌张逃命去了。老先祖和几个儿子捡石头朝水里扔,想把大蟒蛇砸死,免得再祸害他人,但大蟒蛇一到了水里,快似行云闪电,哪里砸得到?父子四人望着缓缓流去的溪水,相互望着叹息了一番,说道:“好险!”老先祖头上已冒出了冷汗。一家人受了场虚惊,但有惊无险,自然感到十分庆幸。为怕又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先祖说:“峡谷之底好,但太过于阴森恐怖,我们打点水,到峡谷对面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下去烧火做饭吃吧。”说完,老先祖同一个儿子挑了担子即走;另外两个儿子忙背起包袱,一个扶着母亲,一个用桶提了水,大家一起向峡谷对面的山坡上走去。

一家人到了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之下,老先祖忙用铁锨挖做饭用的灶,三个儿子则忙着去寻找枯树枝及引火用的干茅草等。山坡之大,又人迹罕至,何愁找不到做饭的柴禾呢?不一会儿,三个儿子把做饭的柴禾找够了,又忙着去挖野菜,当母亲的则点燃了锅,烧火淘米做饭……一家人就是这样风餐露宿,不避艰险,同甘共苦,顽强而有节奏地生活着,前进着……

一天,一家人终于来到了湖北境内的一座地势险恶的高山之下,刚刚坐下,准备休息一下好埋锅做饭。一家人刚坐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山岗之上猛地窜出一只凶猛的金钱豹子,像飞箭一般扑向刘先祖一家人。出于老牛舐犊的本性,刘先祖一把操起身边的铁锨,就向金钱豹猛地劈去。谁知金钱豹见铁锨向自己劈来,忙猛地一跃,一下子离地一米多,扑向了刘先祖。刘先祖防不胜防,被豹子的大嘴咬住了颈脖子。挨着刘先祖坐的妻子,在丈夫挥铁锨劈向豹子的时候,也拿着锄头站了起来,见丈夫的颈脖子被豹子咬住了,就不顾死活地挥起锄头向豹子打去。豹子一见锄头打来,忙松嘴丢下了老先祖,向她扑来。一个妇道人家,有多大劲?再加上已经五十多岁了,一下子便被豹子扑倒在地,豹子一张口,又把她的颈脖子咬住了。豹子动作敏捷,凶猛善斗,在它扑向刘先祖的时候,三个儿子已拿起了镢头、铁锨,一起扑向豹子;虽说离父母只有两三步远,但动作再快,也没有豹子蹦跳的快,一下子母亲又遭了豹子的毒手——被豹子按倒在地咬住了颈脖子。仨兄弟见父母皆为豹子所伤,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两眼如似要喷火一般,各自用尽平生之力,挥动镢头、铁锨,一齐向豹子的头上和腰部劈去,豹子还没来得及松口,头已被镢头劈开,脑浆迸裂,腰已被两把铁锨劈开,五脏六腑弄得满地皆是,也没来得及挣扎,一下就没气了。

弟兄三个忙丢掉手中镢头、铁锨,抱起倒在血泊中的父亲、母亲,荒郊野外,到哪里去找医生,又到哪里去找包扎伤口的东西呢?他们只好撕下自己的衣服,把父母亲的伤口包扎住,但没有敷药,又没做任何手术,所以两个老人伤口的血还是不断地往外流……弟兄三个看着父母亲不断流淌的血不由伤心流泪,而感到不知所措。

刘先祖到底是见过世面、饱经沧桑之人,他拼命地振作了起来,一下子推开抱着他的儿子,说:“娃子们,无论干什么事情,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今天我和你们母亲遭遇了这样的灾难,这大概就是天意。上天在警戒你们,以后再创业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你们也不能退缩,而是要咬紧牙关,顽强地拼搏,要像雄狮猛虎一样地进击;对遇到的困难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克服它,战胜它,只有这样你们才对得起为自己搬迁而死了的父母亲。”说到这里,刘先祖喘了两口气,又接着说:“此次安家落户,你们弟兄三个不能同选一个地方,应各选一个自己认为称心满意的地方住,已备其中一个弟兄有难,其他两个弟兄可以相助。另外,在选择所居之地时,应各选一个带‘阳’字的地方。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万物之主,选择有‘阳’字的地方定居就一定会得到万物之主的庇护,这样对你们的创业就一定会大大有利。这是我的临终遗言,望你们弟兄三个把它牢牢铭记于心。”

刘先祖说到这里,刘老二突然问道:“老爹,我们弟兄三个自此分手,各自东西,以后我们的后世子孙相见了,以何凭据相认呢?”

刘先祖听了,喘息了一下,说道:“你们就是不说,我也要告诉你们的。”说着,他抓住身边的铁锨,用手拄着它,好似把生命终点的所有力量都聚集到了一点,拼命地站了起来,用手撕开了老伴身边那块包着做饭锅的破布,然后用两只手把那口旧铁锅高高地举到了头顶上,面对着苍天,铿锵有力地喊道:“老天爷,您若有灵,就请护佑我的子孙们吧!让此锅破为三块!”说罢,刘先祖拼尽全身之力,将举着的锅使劲地向地下扔去。真是无巧不成书,那口锅“嘣”然一声落了地,一块也不多,一块也不少,一块也不大,一块也不小,破成了大小形状均一模一样的三块。刘先祖费力地弯下身子,捡起三块破锅,对自己的三个儿子说道:“我们老俩人辛苦劳碌了一辈子,没能给你们留下金银珠宝,也没能给你们留下良田千顷,只给你们留下这口做饭用的锅。从今天‘破锅’的情况看,不是你们的父母亲无能,而是天意如此,只能让我们老俩人给你们每人留一片破锅,以此激励你们创家立业。我们老俩人走了,你们各自拿着一片破锅到自己理想的地方去安家创业,去娶妻育子,上天一定会护佑你们的!你们每人手中的一片破锅就是你们的后世子孙相认相亲的最好凭证!”刘先祖把话说完,把三块破锅分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然后倒下身子,同老伴靠在一起。不大一会儿,老俩人便溘然仙逝,化作两缕青烟,相互缠绕着升天而去。

弟兄三人见二老仙逝而去,悲痛不已。但人死不能复生,悲痛又有何用呢?三弟兄痛苦一番之后,用镢头、铁锨并排挖了两个坑,将父母安葬了。随后弟兄三人挥泪而别,拿着老父亲临走时分给自己的一片破锅,按照老人家的叮嘱,各自去找自己理想的地方安家。以后老大安家于郧阳,老二安家于襄阳,老三安家于沙阳。弟兄三个安家之后就把分到的那块破锅作为镇宅之宝供奉于祠堂之内的神龛之上。凡过年过节全家子孙必焚香叩头,如祭祀祷告天地神灵一般。

这里且把刘老大、刘老三的事搁置一边,单单说下刘老二的事。刘老二同大哥与三弟分手之后,走到襄阳县东津湾大旺洲这个地方时,他不走了,到附近的山上伐来檩条,砍来茅草,搭了个棚子,便算此安家落户了。刘老二为何选此地呢?刘老二是一个挺有脑筋之人。他询问了大旺洲一些本地颇有见地的人,了解到大旺洲地属襄阳所辖,同父亲临终遗言相符。而且大旺洲地理环境优越。南面是唐代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孟浩然居住的鹿门山。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景色秀丽,从汉水之滨一直往东蜿蜒而去,如似一只待飞的苍龙横卧在那里。远远望去,真是一派雄伟壮丽的锦绣河山。西边是绵延亘长奔腾不息的汉江水沿着大旺洲由北向南奔流而去。汉江西边私家园林鼻祖的习家池、名胜风景凤林池、名山岘山等与大旺洲隔江相望。北面濒临唐白河。东面地势开阔,无崇山峻岭所挡,万物之主的太阳只要从东方一露出笑脸,就把福祉和温暖赏赐给了大旺洲,大旺洲能直接得到太阳的恩宠与庇护。不仅如此,大旺洲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中间又有一条从鹿门山流下来的溪水汇积而成的小河——淳河(因刘老二具有中华民族那种憨厚淳朴的民风,故人们后来把这条小河取名淳河,一直沿用到今天)贯穿其中,如一条抗旱排涝的大水渠。襄阳本来就是我国气候过渡带地区,气候温暖,雨水适中,适合万物生长;又加上大旺洲四周有名山胜景为屏障,有汉江、唐白河相庇护,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莺歌燕舞,确实是人们安家创业、繁衍生息的宝地。刘老二居于大旺洲之首,紧靠着鹿门山,得名山宝刹的护佑,是最好的地方,故人们把刘老二所居之地取名为“上洲”。

刘老二在上洲定居之后,心想:“凭着自己年轻力壮,聪明不亚于他人,靠跟着父亲学来的那一整套种地的本领,无论到哪家去当长工,都能混碗饭吃,都能得到东家的青睐,也能娶到一个媳妇。但人生苦短,年轻力壮的岁月一过,再想创家立业,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咋办呢?想来想去,他拟定了自己今后创家立业的思路:一是向大户人家借钱,为自己创家立业奠定经济基础;二是借他人的力量,为自己创家立业出力,免得孤军奋战,不见成效。主意一定,他就到附近一张大户家去写借10两银子的契约。有钱人家谁不愿意钱生钱呢?鸡生蛋,蛋孵鸡的道理谁都懂,谁也都愿意做。再说张大户听刘老二说住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又将刘老二一看,见其不是刁顽无赖之人,说出的话实在,令人可信,便知其是精明能干之人,所以就爽快地同刘老二签了借银子的契约,白花花的银子一会儿就到了刘老二的手里。

刘老二怀揣着银子,先到襄阳城农具店买了两张犁、四个胳头、一盘耙,到牛行买了四头耕牛,两头犍子,两头母牛。刘老二为何买两头犍子,两头母牛呢?因犁地时一张梨通常用两头牛拉,俗称一犋牛,一般是一头犍子,一头母牛,犍子当墒(即犍子力气大,能按着犁地人的指挥走,一般顺着所犁之地的沟走),母牛撇胳(撇胳:即犁地时给犍子帮把劲)。因此,在买牛时,犍子比母牛要花的钱多些,买两头母牛可省点钱;另外,人们有一句俗话,叫作“买母牛,搭胳头,三年两犋牛”,意即买一头母牛,到三年时就变成两犋牛了(母牛性交之后十个月下小牛仔,小牛仔涨到五个月左右,母牛就又要性交。所以一头母牛三年可下四头小牛仔)。刘老二想趁着春末夏初的天气,开几十亩荒地,抢种一季秋季作物。

两犋牛,刘老二一个人怎么用得过来呢?他便到大街上去寻找那些倒街卧巷、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的身强力壮的汉子。大凡一个朝代要被一个新生的政权取代之时,总是灾荒连年。元顺帝至顺年间,除了水灾、旱灾、蝗虫之外,到处都是农民起义,烽火连天,在东津镇上奄奄待毙之人随处可见。刘老二挑选了七个年纪不大、身体壮实的人,说要雇用他们。同他们讲的条件是三包。一是包吃。一日三餐同东家一起吃,无论是干饭、馍馍、面条、稀饭等,均让大家吃饱。二是包住。同东家住在一起,一同起床,一同干活,一同休息。三是包穿。一年四季皆有换洗的衣服,不能穿了,由东家买。辞退的条件是不好好干活,好吃懒做者。在乱世,能吃得饱,穿得暖,无忧无虑,谁不乐意?挑选的人同刘老二回到上洲村之后,就插草为界,勤耕苦作。刘老二没有成家,也是光棍一条,没有任何牵挂,每天刘老二安排两个人梨地、耙地,其他的五个人同自己刨地角、打圪垃、拾耙到地面上的荒草。累着了,刘老二就让大家到地边的树荫下喝点水,休息一下。沙土地,垦荒比较容易,从阴历三月底到芒种之时,八个精壮的劳力,边垦荒,边播种,已种了一百多亩庄稼,其中种的有苞谷、粟谷、桃黍、红薯、芝麻、棉花、花生、黄豆、绿豆等,其间自然免不了干施肥、锄草等田间管理之类的活。

或许是苍天要庇佑刘先祖的后世子孙,或许是新开垦的荒地有暴劲,凡种的各种庄稼都杆粗叶壮、长势喜人。到了阴历七月份,种得比较早的苞谷、粟谷、桃黍等农作物就开始收割了,玉米棒子不仅籽粒饱满,且个大,每个都有拃把长;粟谷、桃黍尽管杆子长得粗,但由于穗子长得大,无论桃黍杆还是黍谷杆,都压得弯了腰。到了阴历九月份刨红薯的季节,一个个红薯不仅长得大,还挺光溜,每个都在一斤之上。芝麻、棉花、花生、黄豆、绿豆等农作物也都大获丰收。

一百多亩秋季作物大获丰收,留够了吃的及种子之外,把剩余的都卖了,不仅还清了借款,还盈余了不少。刘老二自己欢喜无限,于是按月给每人发了零用钱,接着就忙着买椽木檀条,请泥瓦匠盖了几栋瓦房,修了个大门,形成了一个四合院。虽非高楼大厦,比小户人家的房子却也显得格外漂亮、壮观。

在寒露节、霜降节,刘老二带领着众人起早摸黑,将豆麦之类的越冬作物安种上。之后趁着冬季没什么事干,利用两犋牛,大家同心协力、同甘共苦继续开荒,到了来年清明节,八个人又开了好几十亩荒地。刘老二忙又将其安种上了早春作物:玉米、桃粟、棉花、花生、芝麻等。

早春作物安种上之后,刘老二想:“前后开的荒地已有近二百亩了,光靠八个人,就是一天24小时不睡觉也忙不过来了。”于是他就又到东津集镇上去雇人。刘老二对长工宽厚仁慈,对大家实行三包,还按月发零用钱,所发的钱比哪一家的东家都发得多。这样的事一传十,十传百,东津镇方圆几十里,那是尽人皆知。大家一听说他要来雇人,一个个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刘老二把那些流落街头、无家无业的人又挑选了20人,顺便又买了四犋牛及一些必备的农具,同新雇的20个人赶着牛,背着新买的农具等,大家说说笑笑一起回到了上洲村。这一下刘老二的家业也不算小了,人有了近30口,牛有了六犋——先买的两头母牛已下了两头小牛仔,地有了近两百亩,吃起饭来坐四桌子,干起活来一大群,有说有笑,热火朝天。

最先雇来的人里面有一个叫刘小敏的,人长得精灵,一张嘴也能说会道,平日同刘老二在一起那是无话不说,简直如同亲兄弟一般。一日他对刘老二说:“二哥,你的家业也算不小了,你的年龄也不小了,咋能天天跟我们混在一起,而不考虑给我们娶个二嫂呢?再说这么大的家业,咋能没个内当家的呢?长此下去,你没日没夜的,既忙里又忙外,你受得了吗?”

刘老二听了刘小敏的话,忙笑着说道:“谢谢老弟关心。我到这里定居也不过年把时间,对周边的人也都比较生疏,虽有人给我提过亲,但都被我婉言谢绝了。俗话说种不好庄稼是一季子,娶不到好老婆是一辈子。我不想要一个只知守闺房、生儿育女的女人,即使是漂亮,对我创家立业来说又有何用?我想再等个一年半载,看能否遇一个既朴实大方,又泼辣能干的女人,不管里里外外,皆能助我一臂之力。我想娶这样的女人为妻。同这样的女人成家之后,二人有共同的语言,大家能谈得来说得拢,能为我的创家立业来个锦上添花。”

刘小敏听了,不由惊叹不已,连连说道:“二哥的心思真大呀,这岂是我们这些干粗活的弟兄们所能想象得到的?我在这里只好先预祝二哥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到时好向二哥讨杯喜酒吃。”

刘老二忙笑着说:“我能有今天,全靠弟兄们起早摸黑干来的。到时别说喝一杯喜酒,我给大家放三天假,让弟兄们好好地热闹一下。”只因刘老二有这一番心思,有分教:

从来姻缘由天定,月老岂是等闲人?

一对鸳鸯比翼飞,王刘佳话传至今。

欲知刘老二究竟能娶到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为妻,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