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何方神圣》有关家园、乡亲、少年和忏悔——在那片土地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故事、乡亲的苦难以及爱恨情仇、少年的成长与梦想,还有“浩劫”过来人的反思与忏悔、农民对城市的向往与努力。我写了几十个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感慨、唏嘘。
这部小说的结构很有意思,虚拟的“叙事主人公”与“读者”的互动,为小说提供了故事主体之外更强的层次感和更丰富的矛盾冲突。我把它叫作“仿在线写作”。其中煞有介事地穿插了很多网友的跟帖(当然是杜撰的)。他们的跟帖有时是议论、疑问,有时是注释、拾遗。他们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有时影响了故事的走向。他们当中有人可能就是故事里的某个人物(承上启下的),也可能不是(只是一般的网友),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我在作品中抽离出“发帖人”(作者)和“回帖人”(读者)之后,并未放弃对故事“真实可信”效果的追求,极力刻画出一种场景和氛围,使得“发帖”“回帖”式的行进结构凸显了故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发帖人与回帖人的互动也对主体故事产生了实质影响,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框架模式。就像两个空间(或者两个平行平面),一个在“回忆录”里,乡亲们的爱恨情仇;另一个由“发帖者”与“跟帖者”构成。帖子后面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心理活动、情感、性格,也有行动。(如小说开宗明义:“这一个故事和另一个故事,就此同时拉开了帷幕”。)每个人(主要的)都在对故事进行自己的解读、改写和干预。这很奇妙。使得整个作品的行进过程中充满了变数和悬念。
本书的情节主线设定以“何方村”三代人的生活为主线,同时融入文革、改革开放等大的时代背景,以“何方村”村民的喜怒哀乐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存在状态,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