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得了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病;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我们都愿意改过,就可以得到大自然的支持。
塞涅卡:《论愤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
书中的想法和观念,不分先后顺序,前后也不衔接,初衷只是为了让一位勤于思考的贤妻良母看了高兴。一开始,我只是想写一篇短小的文章,可是论述的问题一写下去就停不了笔,所以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本书。要不要发表本书,我犹豫了很久。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常想,虽然自己出版过几本小册子,可我似乎还不太懂得如何写作。我原本想再完善一下这本书,可是改了几次也没什么效果。但经过这样的努力后,我改变了想法,觉得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我应该就这样出版。倘若我的观念有误,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读者产生正确的想法,那我的时间就没有白白浪费。
在此,我不论述优质的教育多么重要,也不证明平常的教育方法如何不好,这样的工作已经有许多人在做了,我不喜欢拿众所周知的观点填充我的文章。我只是想说:许久以来,多数人都在高声反对陈旧的教育方法,可从来没有人提出一套崭新的教育理念。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都趋向于毁坏,而不是建设。人们常常居高临下地提出问题,却用另一种态度提出建议。
据说许多人发表作品是为了让人受益,然而,在所有有益的事业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教育,现在却被我们忽视了。我论述的这个问题,自从洛克[注: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这里提到的作品是指洛克于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的作品问世以来,就鲜少有人提及,我十分担忧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依然如旧。
对于儿童,我们完全不了解;要是他们形成错误的想法,就会误入歧途。睿智之人总是费尽心思去研究成年人之所知,而不考虑儿童之所学,他们对待儿童就像成人一样,毫不考虑他们还没有成年。我所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即便读者认为我提出的观念荒唐,仍然可以从我的研究中受益。所以,从你们的孩子着手研究吧;我非常有信心地告诉你们,你们完全不了解他们;倘若你们怀着这种想法来读本书,我怎么也不相信它会对你们没有益处。
将来,人们也许会觉得他们阅读的是一个空想家对教育的幻想,而不是教育理论。这该如何是好呢?我写下来的不是别人的思想,而是我自己的思想。我和别人的想法截然不同,难道让我遵循别人的想法写作,受别人的影响吗?不,当然不行,可以要求我不去故步自封,但不要以为我比别人都睿智;可以要求我的事情,不是修改我的意见,而是敢于怀疑我的看法;我只能做这么多,而且我已经在做了。假如某个时候我用了果决的语气,绝不是为了勉强读者接受我的意见,而是在向读者申明我的想法。为什么我要用怀疑的语气说出我十分相信的事情呢?我得准确地说出我的想法。
当我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知道绝不能把这些意见视为权杖,因此我总是处处解释,让别人去做判断,去评论我的为人。虽然我的教育原则同别人的截然不同,但这些原则绝不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原则;相反,这是我们必须辨其真伪的原则,是关乎造福人类还是祸害人类的重要原则。
人们常常对我说“要提出可行的方法”,人们还说“要按大家的想法来做”,再不然“至少把好的想法放进现在的不良体系中”。这种想法真是太荒谬了,这样做的话,好的方法也会变坏,坏的自然也好不起来了。我宁愿完全照搬旧的方法,也不愿意令好的方法打折扣。这样一来,在人身上引发的冲突就会少一些:人不可能同时达成两个相悖的目标。为人父母最可行的方式就是你们喜欢的方式。我要不要指明你们的这种意愿呢?
谈到任何计划,我觉得首先都应该考虑两方面:一是计划本身一定要特别好,二是易于操作。在第一方面,只要计划带来的益处符合事物的性质,人们就容易接受和实施。打个比方说,我们提出的教育方法,只要它适用于人类,而且符合人类的心意,那就行了。
说到第二方面,还得看某些情况下的某些关系如何判定。这些关系,是事物的偶然关系,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变化万千的。在瑞士可以实行的某种教育方法,也许在法国就不能实行。至于实行起来是否容易,就得看当时的情况了,要看这种方法适合特定的地方,还是适合整个国家;适合这种情况,还是适合那种情况,看完之后才能下结论。不过,我论述的内容并不包括这些个别的应用问题,因为它们并不重要,所以不在我计划的范畴内。对我来说,只要做到一点就心满意足了,即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能采取我提出的方法,把孩子培养成我想象的人,这对孩子自己和他人都会有益无害。假如我不能兑现这个承诺,那就是我的不对了;要是我兑现了这个承诺,人们再有诸多要求的话,那就是人们的不对了,因为我只承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