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内外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借鉴启示
通过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生活过程中的发展模式、发展动因等分析,既有有益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河南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在立足基本省情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推动全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一 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强政府规划和引导
加强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宏观政策制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往往采用财政、货币、计划、汇率等宏观调控方式来引导本国或本地区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因此,河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必须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引导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尽快完善相关的经济立法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实践表明,现代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相关经济立法在这些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一直被置于优先地位。因此,我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二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知道,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是通过打造基于先进技术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产业来驱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而跻身经济强国行列。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同时,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加剧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来实现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以前瞻性思维做好产业规划,主动推进产业更新换代,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推动企业向产业链和利润高端调整,不断提高全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三 注重科学技术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核心力量。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的革命,而生产力的提高则要依靠科技创新。如前所述,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谁能够发动和引领科技革命,谁就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翘楚。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的崛起和一个多世纪的“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后来居上,超越英国并最终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因此,河南要加快经济发展,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着力创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而不断提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
四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
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社会福利普遍提高,这也是释放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等民生问题关系到劳动生产率的稳定提升与社会和谐发展,从根本上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以拉美地区为例,该地区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贫富差距、经济社会失衡等社会问题非常严重。2012年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拉美地区最富有的20%的人口平均收入是最贫穷的20%人口的20倍;同时,尽管这一地区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达到了80%,但城市发展并不平衡,有大约1.1亿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窝棚或者贫民窟等生活条件恶劣的地区,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拉美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河南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快经济的发展,更要重视民生发展,建立健全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五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发展都是走的“高污染、高消耗”的不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由于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其生态环境状况更是令人担忧。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系,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也同样没有逃脱“高污染、高消耗”这一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严重的伤害,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在内的全面发展,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反过来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省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