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研究:兼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 王朝阳
- 1656字
- 2020-08-29 11:04:46
序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学术界开始深刻反思金融稳健发展的原则,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金融应该而且也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确,金融作为货币或资金有条件的让步,天生就具有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而有效约束这种倾向就成为金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王朝阳博士这本专著中大部分内容完成于2007年,当时美国金融危机尚未发生,而书中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把金融作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依据服务业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来发展金融,并以此提升中国金融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特别是在中国,金融被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和手段,而没有被看作一个产业。进入21世纪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于2003年之后连续推出的服务业发展系列报告中,我和王朝阳博士把金融作为服务业来看待,从概念界定、统计口径、规模与结构、国际比较、对外开放、体制变革等方面对金融服务业进行了持续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现在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既然作为一个产业,金融服务业当然面临着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等典型的产业组织问题,同时也需要研究产业关联、技术进步、产业布局等产业经济学视角的问题。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学术界已经在有意无意之间有所涉及。相比之下,金融的产业布局问题,或者说金融业的地理问题,在金融专家那里则少有涉猎。考虑到空间的异质性,借鉴近些年流行的集群概念,王朝阳博士以“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为题,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切入,对金融发展特别是金融的地理布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结论,既丰富和深化了相关的金融理论,也拓展了金融服务业的研究空间。
综观全书,亮点颇多。我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荐。
第一,对基本概念的辨析。学术研究一向要求严谨,概念不明、滥用、混用等现象在近年来的一些学术研究甚至政策文件中屡有出现,其危害值得警惕。该书先从概念界定入手,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集中、集聚、集群等相似但又不完全对等的词语进行了专业的解读和辨析。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显然是学术研究必须坚持的。
第二,关于金融服务集群理论框架的建构。金融服务集群是一种客观现象,揭示其内在机理是研究者的使命。该书构建了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理论框架,描绘了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关系;同时,基于报酬递增与正反馈、信息腹地和路径依赖等理论,深入解释了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机制以及集群于某个特定地区的原因。这些也都是对传统金融理论和金融分析框架的创新与突破。
第三,从集群角度对金融中心的理论阐述。学术界关于金融中心的文献有很多,比如从全球城市、地理位置、竞争力、专业社群、微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角度的研究。该书从产业集群角度来观察金融中心的关键特征,评析了与之相关的主要指标,是对既有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可算得上是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第四,关于金融发达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和界定。未知何时起,中国城市之间掀起了一股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热潮。显而易见,这是对金融中心的一种误读。该书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金融发达城市这一与金融中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还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一研究对于引导地方政府正确认识和合理发展区域金融业具有积极意义。
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布局是一个宏大的问题。如作者在书中所言,金融服务业布局应兼顾分散和集中,但遗憾的是该书没有对分散的问题进行深入论述。此外,书中对金融企业的税收政策问题也很少涉及,但这在微观层面上是金融企业区位选择的一项重要依据,对于理解和促进金融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当然,这也是另外两个复杂而庞大的问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有价值的创新之作,值得对金融理论问题感兴趣、关注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广大读者一读。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继续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探索精神,在经济和金融理论研究的道路上攻坚克难,推出更多更优秀的成果。
何德旭
二零一三年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