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进与形塑: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同
- 孙秀艳
- 1696字
- 2020-08-29 10:01:28
四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围绕当前中国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同这一主题,沿着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相结合的逻辑路线,首先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界定本文社会认同的概念内涵,搭建相应的分析框架,寻求不同学科对社会认同问题的理论发展与相关分析,为整个研究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纵向上回溯其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探析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建构的社会历史轨迹和当代制度背景,刻画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公务员前身的干部社会认同的具体表现;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搜集的生动素材,系统描述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的基本状况,抽象概括其主要特征;接着在横向上剖析影响当前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的生态环境系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子系统,说明其现状与特征的使然。最后在实然与应然的差距中,着力寻求重构社会认同的对策思路,提出当前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形塑的原则与路径,回到青年公务员破解社会认同障碍、增强积极的社会认同,为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奉献力量这一逻辑归宿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指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经验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跳出“小思政”的视野、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全面汲取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哲学、党史党建乃至于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前沿成果,对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同展开系统、翔实的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
文献分析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是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文献分析法对于全面梳理选题的历史脉络,对于系统掌握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同状况,深入开展研究内容的多层次比较借鉴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比较才有区别,有比较才有深度。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的现状分析、目标设定等,都离不开历时态和共时态的纵横比较。拥有历史的底蕴、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才能拥有客观的分析、审慎的对比、科学的选择。
问卷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调查方法则是坚持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操作路径,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问卷调查法作为研究者经常采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之一,侧重搜集客观的数据与论据,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深度访谈法。这是调查法中用以弥补问卷调查效度和信度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能获取问卷调查法所无法获取的敏感信息,特别是调查对象属于特殊的、敏感的社会群体。深度访谈法对于透彻了解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的真实状况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抽象概括,对于摸清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规律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把社会认同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的重点研究对象转向青年公务员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界较少关注研究的群体;将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情况置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党史党建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从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辅相成的论证中提出社会认同概念和系统分析框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全方位描述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的基本状况,为日后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资料。
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表现为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得出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同具有复杂多样性、类型分化性、结构二重性和动态过程性等主要特征;在回顾总结本研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指出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同不仅是一种意识范畴,而且是一种实践范畴。在价值理念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今天,亟须引导青年公务员建构起符合国家性质、时代发展和职业特殊要求的,更为积极的社会认同,以增进政治合法性。
本研究始终坚持科际整合,不断超越学科边界化的束缚,汲取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从价值引导方向、夯实发展基础、具体机制运作和制度建设保障等方面提出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的形塑路径,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有利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在多学科结合部、交界处产生的新兴学科,不断与时俱进、保持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