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语言要简洁朴实、生动形象

语言之美是一个人的心灵与素养的直接表现和真实流露。我们不能只是在作文、写稿或准备演讲的时候才想到语言要有艺术性、吸引力,也应努力改善日常说话,提高交流效果。我们在平日里要把话说好,首先要把话说得简洁朴素,这就要从口语净化做起。

(1)戒掉口头禅、克服坏习惯

说话风格如同烹饪美味,品种多样、各有特色,虽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决不能容许多余的和肮脏的东西混杂其中。有些人习惯把“嗯”“啊”“然后”“那么”或者一些粗俗、不堪入耳的口头禅挂在嘴上,这种口头禅既损害了自我形象,又使人大生反感避而远之,还谈什么创新求美的意识和培养自己的口才与交际能力呢?

口语中的“恶性肿瘤”必须根除,而废话和多余的零碎词这一类“良性肿瘤”也是对口才的危害。


某公司有个“问题”经理,每当职员向他反映情况后,他总是十分客气地说:“刚才你反映的问题,的确是个问题。在工作中发生这样的问题,不能不算是个严重问题。看来,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开个会议,把这些问题认真讨论。如果这类问题不引起重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会更多。总之,我很重视你反映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位经理的“问题”这么多,谁还敢找他谈问题呢?很多人在说话时,还会有类似“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口头禅,在说每句话时,都会重复一遍,刚听起来像是征求听者的意见,但重复次数多了,就会让人生厌。

从听者的心理反应来看,过多地使用口头禅、零碎词必然会使听众厌烦,影响接受效果的同时还损害表达者的自我形象。另外,不必要的客套话也是使人厌烦的陈词滥调,最好少说或不说。一个人说话只有做到通顺、文雅、干净、利索,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增添光彩和情趣,让人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2)积累要丰富,表达要简朴

在语言的魅力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做到准确简洁。如果你头脑中积累的词语贫乏,而且只会重复,那么在交谈中,多半会语塞,说不出几句像样的话,甚至表示好意也会叫人反感。

比如,在一个画展上,一个年轻人感慨道:“这个老家伙,还真有两下子!”这话分明是称赞之意,但是别人听了却感到别扭。如此说话,除了气质粗俗外,也是词汇贫乏、有口无才的体现。所以,说话要准确简洁,首先要掌握丰富多彩的词汇,只有词汇丰富,我们才能运用灵活多变的句式,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或是言之凿凿地斥责,或是有声有色地赞扬。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6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致辞,仅用了16个英文单词,译成中文是:“我宣布,进入现代化时代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洛杉矶正式开幕!”短短一句话,将时代特点、运动会的名称、性质、届次和举行地点,全都一清二楚地讲了出来。面对急于要观看奥运会盛况的观众,这一精辟简洁的语言,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我们要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用最简明的词语表达出来,必须事先经过深思熟虑,要对自己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出头绪、抓住要点、明确中心。语言的不明晰是思想不清晰的反映,只有思想清晰明确,才能做到语言的清晰和简洁。另外,在思考透彻之后,还要注意词语的选择搭配,力求准确精练,甚至要做到一字不多、一字不易,让人一听就懂,这就是语言上千锤百炼的功夫。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他的得意门生柏拉图说过,人类传播的最高表现是:“思考透彻,用字明确。”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无论口头传播还是书面传播都是如此。

(3)生动形象才有感染力


一位教师在回答“你为什么去教书”这个问题的时候说道:“我选择教书,当然不是因为这个职业对我来说很简单、很轻松,恰恰相反,教书是我能用以谋生的各种职业中最困难的一种。对我来说,教书就意味着熬红眼睛、汗湿手掌和胃部下垂。因为不管熬夜到几点,我总觉得没有准备好,而且每次走进教室前,我总感到紧张,生怕在课堂上会被学生们认为我是一个傻瓜。至于胃下垂,是因为我在下班后总要迟一个小时才走……”


这段话在朴素的语言中,流露出了真情,其中讲到教书的艰苦,说得多么具体、生动、真切、形象。这样的话很容易使人感动。

可见,形象化的语言可以给人形成逼真的具体视象,从而感染和打动人心,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触其物。那么怎样才算生动形象呢?其基本特征和要求有3条:

①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用形象化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浅显易懂。

②把静止的事物变成活动的。为了能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揭示真理,善说会写的人经常借助“打比方”之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叙事说理。它能把许多复杂的事理表现得活灵活现,使人容易接受并得到启示。

③把内在性质的东西变成外观可见、容易感知的,也就是通过话语描绘模仿事物的情状特征,使人具体可感,产生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效果。

做到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有许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和欲望。我们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指代、排比、对偶、双关、设问、反语、谐音等一系列修辞手法,还可以运用歇后语、俏皮话和巧妙的俗话,这些语言形式,既富有口语的特点,又能一针见血、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就像语言中的“油盐酱醋”,说起来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