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老龄化与储蓄

国民储蓄分为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三类。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变动的关系,主要对象为城乡居民储蓄的变动。居民储蓄是居民收入与消费的余额部分,因而有必要从居民收入与消费切入。

1.老年人口收入与储蓄

(1)老年人口收入。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次分配劳动占比下降,二次分配又没有进行有效调节,致使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拉开了同GDP、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差距,但是从总体上观察,城乡居民收入还是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0~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元增加到19109元,按当年价格增长11.7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86元增加到5919元,按当年价格增长7.6倍。收入增长是储蓄增长的基础,在储蓄率一定条件下,储蓄余额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同期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由623元增加到22619元,增长35.3倍。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第328页。相比之下,城乡居民储蓄增长速度要更快一些,为城镇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3.0倍,为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4.6倍。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118.4%,相当于农村的382.1%,储蓄率之高,可见一斑。

老年人口情况怎样呢?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和2006年、2010年开展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收集了较为全面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方面的数据,反映的老年人口收入变动情况如表1-2所示。2000年和2010年收集的是当年老年人经济状况方面的数据,2006年收集的是2005年老年人经济状况的数据。

表1-2 2000~2010年城乡老年人口平均收入和来源

表1-2反映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老年人口收入的变动。有三方面比较明显的趋势:

其一,老年人口收入明显提高。2000年城市老年人口年平均收入为7392元,2005年提高到11963元,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18141元。2010年比2005年增加6178元,增长0.5倍;比2000年增加10749元,增长1.5倍。2000年农村老年人年平均收入为1651元,2005年提高到2722元,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4722元。2010年比2005年增加2000元,增长0.7倍;比2000年增加3071元,增长1.9倍。这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要低一些;但是城乡老年人口收入的增长是明显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

其二,老年收入差距在不同老年人口结构上表现出来。一是在老年人口城乡结构上表现出来,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尽管近年来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口收入增长几乎是同步的,但是由于原来的基础不同,城乡老年人收入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2000年城乡老年人口平均收入差距为5741元,2005年扩大到9241元,2010年扩大为13419元,扩大的幅度比较大。要扼制和缩小城乡老年人口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公共支出和服务,就要适当向农村老年人口倾斜,以使农村老年人口的实际收入提高更快一些。

二是在老年人口性别结构上表现出来,男性收入明显高于女性。2010年城市男性老年人口年均收入为22657元,女性为13947元,男性比女性高出8710元;农村男性老年人口年均收入为5546元,女性为3925元,男性比女性高出1621元。往回追溯,2005年城市老年性别收入差距为6624元,农村为1237元;2000年城市为4876元,农村为505元。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老年人口收入性别差距也呈扩大的趋势。

其三,城乡老年人口收入来源迥然不同。退休金是城市老年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要收入,则来源于属于市场范畴的劳动收入。2000年,城市老年退休金占全部收入的73.1%, 2005年升至75.9%, 2010年进一步升至86.1%。退休金收入固定且占比不断升高,是城市老年人口收入来源中最主要的特点。农村老年人口劳动收入占比最高,2000年占全部收入的40.9%;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2005年下降到34.4%, 2010年又下降到32.6%。由于农村老年人口缺乏社会制度性经济保障,大多数没有退休金,家庭转移收入填补进来,成为农村老年人口的另一项主要收入来源。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的家庭转移收入占全部收入的35.4%, 2005年进一步上升到38.3%;然而2010年却下降到12.9%,陡降25.4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2009年国家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试点地区的老年人口每月都能领到国家发放的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大大减轻了老年对家庭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调查显示,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金收入占年均收入的比例达到24.4%,比2000年升高13.7个百分点,凸显新农保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功能。

(2)老年人口储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老年人口中储蓄占比和储蓄金额,都呈上升趋势。2000年城市老年人口中储蓄比例为26.6%, 2010年上升到36.0%,上升9.4个百分点;2010年城市老年人均储蓄金额达到22685元,是2000年的3.2倍。农村老年人口储蓄比例低于城市,2000年14%的农村老年人口储蓄比例,比城市低12.6个百分点。2000~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储蓄比例上升近5个百分点,仅相当于同期城市比例上升的50%。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平均储蓄金额为2388元,是2000年时的3.5倍。与城市老年人均储蓄金额相比,2000年相差6391元,2010年扩大到20297元,差距拉大许多。在老年人口储蓄性别结构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男性老年人口的储蓄比例、平均储蓄金额均高于女性。稍有不同的是,城市男性老年人口和女性老年人口储蓄比例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农村则相对固定。

一般认为,人口年龄结构、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是制约储蓄率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就年龄结构变动影响而言,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关系密切。人们在年轻时期消费低于收入,成家立业和未来养老保险,均需要一定的储蓄;老年时期则消费高于收入,支付医疗等服务性消费直线上升,储蓄很少甚至是负储蓄。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是负面的,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储蓄率是逐渐下降的。我国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长期并存的现象,一个合乎逻辑的解读,是老龄化前期处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有“人口盈利”、“人口红利”可供提取,而且还有将近20年的时间。因此,虽然老龄化具有使储蓄率下降的作用,然而由于尚处在年龄结构“黄金时代”后期,在“黄金时代”结束之前老龄化对储蓄率的下降不会产生大的影响,高投资与高储蓄并存将继续并行较长一段时间。

预防性储蓄增加是影响居民储蓄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储蓄率的增加是在其收入占比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是说,由于居民储蓄倾向上升所导致的储蓄额的增加,远远大于由于居民收入比重降低所导致的储蓄额减少(张军扩等,2011)。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第1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维持低位,储蓄存款意愿很高,82.5%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第1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参见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publish/diaochatongjisi/126/index.html。居民储蓄行为中存在着显著的预防性动机,居民会通过增加储蓄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风险。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要快于整个消费增长,其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公共财政在教育等领域的加大投入,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将有削弱的可能。

2.老年人口消费与储蓄

本书后面对“人口老龄化与消费”有专题的分报告,故这里仅就老年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结合国家统计局对消费的分类,本分报告将老年人口消费支出粗略地划分为日常生活(含经常性、非经常性)、家庭转移(含给子女、孙子女、亲属等)、文化娱乐(含书报杂志、影视、戏剧、棋牌等)、人际交往(含红白喜事随份子)、医药费(含看病、住院、买药等)5类。近10年来老年人口消费支出变动参见表1-3。

表1-3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老年人口人均消费支出呈稳步增长态势。

表1-3 2000~2010年老年人均消费支出变动

2000年与2010年比较,城市老年人口总消费支出由7181元增加到16983元,增长1.4倍;农村由1971元增加到4786元,也增长1.4倍。消费支出中增加最多和占比最大的,当属老年人口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城市由4551元增加到13398元,增加8847元,增长1.9倍;占比由63.4%提升至78.9%,升高15.5个百分点。农村由1521元增加到3629元,增加2108元,增长1.4倍;占比由77.2%下降至75.8%,略降1.4个百分点。其次是医药费支出的增长,城市由583元增加到1875元,增加1292元,增长2.2倍;占比由8.1%提升至11.0%,升高2.9个百分点。农村由135元增加到840元,增加705元,增长5.2倍;占比由6.8%提升至17.6%,升高10.8个百分点。家庭转移消费支出有所下降,城市由1610元下降到1100元,降低510元;占比由22.4%下降到6.5%,降低15.9个百分点。农村由179元下降到146元,降低33元;占比由9.1%下降到3.1%,降低6.0个百分点。家庭转移消费支出绝对数量和所占比例下行走势,部分地说明了老年人口用于自身消费部分上升的走势,“啃老”有渐行渐远的趋势。

目前老年人口基本生活费用支出和医疗费用支出两项合计占比很高,2010年城市占89.9%,农村占93.4%,说明所余已经不多。即使家庭转移、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消费支出占比有所下降,有的甚至绝对数量有所减少,也难以弥补基本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支出上升,从而限制了老年人口储蓄的增长。一些老年人口不得不动用以往的某些储蓄,来补充消费需求不足,这反过来验证了提高老年人口收入是储蓄增长源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