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龄化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
- 田雪原主编
- 2627字
- 2024-10-31 21:28:32
第二节 老龄化与投资
1.老龄化与资本积累
可支配国民收入最终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在国民收入一定条件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关于人口老龄化与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目前专门的权威论述并不多见,多数认为老龄化对资本积累和投资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瑞典、丹麦、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由于出生率长期持续下降,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攀升,社会养老保障等压力持续增大,用于老年人口的消费基金随着增大,从而限制了积累基金的增长。为了减缓积累基金下降,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抑制老年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包括减少现有老年人口退休金支出、延长老年人口退休年龄以减少退休金支出两种。最近,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应付欧债危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将65岁退休延长至67岁,减少两年退休金支付。二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地增长,通过增加国民收入供给保持积累和投资的适当比例,维持积累基金规模。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必然导致国家积累基金的减少和老年消费基金的增加,特别是在当前城乡老年福利设施匮乏、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背景下,政府必须拿出较大数量财政资金,去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生存和发展需求,消费基金的增长挤占积累基金规模的扩大是必然要发生的。而且,老年人口的累进增长也会降低个人储蓄和投资的能力,尤其在目前老年人口储蓄水平低、预期收入少、承担风险能力差的情况下。
2.屡创新高的固定资产投资
上述人口老龄化与资本积累变动,是就一般情况下而言的,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21世纪以来在老龄化背景下的实际相去较远。统计数据显示,1991~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22.6%,其中2001年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以来为23.0%,增长着实强劲。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更是可圈可点,2000年贡献率22.4%,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2005年上升到39.0%、4.4个百分点;2010年进一步上升到54.0%、5.6个百分点,扮演投资、消费、外贸“三大需求”中“独大”角色。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独大”,有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重原因,其中具有基础性质的主要的一条,是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快速的增长,用不断将“蛋糕做大”的办法,满足积累和投资增长的需求。前已叙及,这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老龄化前期“黄金时代”机遇期密切相关,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稳步上升提供的“人口盈利”、“人口红利”、“人口视窗”不断扩大,既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又降低了劳动成本,因而提供了相应的资金积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固定资产投资。
人口老龄化加大着老龄产品和老龄服务的需求,要求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地投到相关的产业和行业。老龄产业横跨三次产业,但是以第三产业为主,要求加大老年人口生活型服务业投资,促进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的投资结构,却不尽如人意。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占比最高的为制造业,占30.9%;其次是房地产业,占23.9%;再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占11.5%;其余占比均在10.0%以下,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占1.6%;第三产业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2.0%,教育占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占0.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占0.5%。这说明,尽管近年来第一和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有所上升,但是原来占比过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投资围绕GDP增长打转转的格局没有改变,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增长。
3.老龄化投资新需求
面对生产性投资在某些行业内已经形成过剩产能,而社会领域的投资却长期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社会结构转型迫切需要的投资不能有效增加,投资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应加大社会领域的投资,特别应将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方面的投资作为重点领域,保障老有所养并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家庭是我国老年人照料的基本细胞单位,当前这个细胞单位也面临很大的冲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0年调查显示,空巢、独居老年人在显著增加。2010年,城乡空巢老年人口占51.0%,较2006年增加9.7个百分点,较2000年增加12.1个百分点。10年来,城市空巢老年人的比例由42.0%上升到57.4%,农村相对应由37.9%上升到45.9%,增长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实属罕见。空巢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是子女数量减少、居住安排变化、住房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保障空巢老年人口特别是独居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必须在照料、服务和关怀等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还要注意到,10多年来,城乡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口比例下降约2.8个百分点,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口占比相对上升,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口占比基本稳定;然而随着老龄化加速推进和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失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增加许多。2010年,有52.7%的高龄老年人存在不能自理或自理困难的情况,约792万高龄老年人有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约295万自报有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未能得到有效照料。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老年人口的照料服务需求不断扩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肩负的任务将愈加繁重。对于老年人口特别是对空巢老年人口来说,他们担心需要时无人照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获得长期、稳定的家庭照料的信心,而社会照料服务又不能填补相应的空缺,形成无人照料真空。如目前养老机构床位总量缺口很大,难以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需要。全国老龄办《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家,床位314.9万张,收养老年人口242.6万,收养入住率为0.8人/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26%,意味着每千名老年人占有的床位数仅为17.7张。历史上,我国的养老机构以农村敬老院、城市社会福利院、光荣院为主,主要是解决农村“五保户”老年人、城市“三无”老年人、伤残军人为主的养老。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家庭和社会结构受市场经济影响发生了变化,普通家庭对机构养老的依赖性在增强。床位功能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比较突出,大多数养老床位服务于自理老人,最需要机构照料的失能老年人反而入住无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三次调查均显示,老年人对居家照料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巨大,而且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比城市老年人更为强烈。与需求相比,城乡老年人口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平相差很大,需要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从发展上观察,多数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要由市场提供,老年养老服务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