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
- 颜彦
- 846字
- 2024-11-02 04:35:01
第三节 单页大图式插图本《三国志演义》形象的构成和演变
综观《三国志演义》的插图本,就版式形态而言,主要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图下文式,即图像与文字分别刊刻在同一页面上下不同位置的版式;另一类是单页大图式,即图像单独占据一个页面的版式。上图下文式是初期形态,单页大图式稍后出现,并逐步取代上图下文式,成为最常见的版式形态。从插图的版式及内容来看,单页大图式各刊本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以明万历十九年(1591)周曰校本为代表,双面连式回目画二百四十幅,图像两边有楹联式题句,无卷首绣像。整体风格粗拙质朴,构图方式和风格都体现出与上图下文式插图的密切承接关系。
第二,以明崇祯年间雄飞馆英雄谱本为代表。单面式回目画六十二幅,无卷首绣像。插图整体风格精致工丽,是《三国志演义》插图创作转变过渡期的典型代表。
第三,以李卓吾评本为代表,这一系统自明末绵延至清初。单面式回目画二百四十幅,一般无卷首绣像。插图数量、内容、风格等都呈现出某些共同规律和特征,基本确立了单页大图式插图的整体风貌。
第四,以毛宗岗评本和李渔评本为代表,主要流行于康熙初年至清末。这一系统的主要特色是在回目画的基础上,卷首增加了配有赞语的人物绣像。
从上图下文式到单页大图式,随着版式形态的变化,小说插图的发展获得了最为成熟的图式形态,它集中体现为明代中叶以后插图中构图形象的变化。这些形象的绘制既有出于文本原来形象之设计,也有插图创作者的刻意添加。绘图者在造型及形象组合的处理上融注了自身的理解与体悟,反映出对文本能动的接受过程。插图艺术作为明清时期社会文化艺术中的一个分支,各类形象存在和变化的方式,除了体现出图像内部图式发展与成熟的变化轨迹,也反映出来自时代风尚的浸润与影响。海内外的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插图对文本再现这一能动的接受和创变方式,在其各自图像研究论著中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一议题。笔者拟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更加细致而深入地解读插图形象的流变,借以在宏观视野的历史语境中勾勒小说插图的发展脉络,并探索与其相关联的文化价值。